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七十年代,活血化淤研究和应用范围在临床上进一步深入和扩大,积累了许多较为成熟的经验及治疗方法。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为今后的研究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八十年代,随着活血化淤研究工作的深入,应该在临床和理论研究方面有所提高和突破,达到这一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中医淤血理论与活血化淤治则的文献研究中医具有丰富的文献材料,对淤血理论的形成、活血化淤药的运用、活血化淤药的应用范围及临床分类、活血化淤法与其它治法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在淤血证中应用活血化淤药时加用益气药的重要性,提出了活血必重益气的观点。理由是:补气药能生新血以活血;能促进血行而化淤;可摄血归经以防淤血再生;有助于活血化淤药的吸收。因此认为,活血化淤必重益气,对淤血证应以益气化淤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曾证明活血化淤方对大白鼠子宫内膜和连的形成有显著地阻止或减轻的功效,为了探讨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本实验。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动物:健康大白兔12只,体重2~2.15kg,雌雄未限,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只。 2.药物:活血化淤汤;当归、赤芍、川芎、红花、丹参、鸡血藤;补肾化淤汤:即活血化淤汤  相似文献   

4.
活血化淤是中医学重要的治疗法则之一。所谓活血化淤,就是畅通血流、消散淤滞。其机理大都与抗血凝、防止血栓形成和改善血小板功能有关。因此,在研究活血化淤治则和药物时,有关血凝、血栓和血小板的基本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血液学的多种方法和技术则成为重要的手段。血液学方法很多,本文只就与研究活血化淤关系较密切的一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作一简单介绍。一、关于凝血功能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活血化淤是祖国医学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应用范围甚广。早在二千多年前《内经》中已经提出了血淤的理论叙述,提出了“血实者宜决之”的活血化淤观点。汉代张仲景在《金匱要略》《伤寒论》中更具体总结了有关淤血的辨证论治,他所创制的“抵挡丸”“鳖甲煎丸”“桃仁承气汤”至今仍在沿用。历代医家又有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其中尤以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唐容川《血证论》最为著名,对淤血理论及活血化淤治法有新的见解。近十年来,各地在活血化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中做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活血化淤汤联合西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组140例卵巢囊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70)和治疗组(n=70);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活血化淤汤;两组治疗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活血化淤汤联合西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淤法在我国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近10多年来,对活血化淤药物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及作者的临床实践,对活血化淤法在治疗急腹症状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一、通里攻下与活血化淤的关系:急腹症的主要病变在胃肠道、胆道等腹腔空腔器官。按中医理论,六腑的生理功能是“泻而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活血化淤疗法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经颅脑CT确诊的脑出血患者 16 0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80例 )应用云南灯盏花活血化淤治疗加常规治疗 ,对照组 (80例 )仅为常规治疗。分别观察 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 73例 (91.2 5 % ) ,对照组总有效 6 3例 (78.75 % )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应用活血化淤疗法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 ,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淤法属祖国医学八法中的消法,本文就活血化淤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运用,做以下简述。  相似文献   

10.
活血化淤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 ,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淤血证治疗 ,但其应用或孤立、简单 ,或广用、泛用 ,缺乏系统性 ,科学性。基于此 ,本文对活血化淤法临床应用原则作一探讨。1 结合病因应用为祛除产生淤血的根源 ,防止淤血再生 ,在遣方用药时 ,应首选兼治病因的活血化淤药 ,标本兼治。气虚致淤者 ,选黄芪、人参等益气以活血 ;气滞致淤者选三棱行气以活血 ;血虚血淤者 ,选当归、鸡血藤等补血以活血 ;热毒致淤者 ,选牡丹皮、紫草等清热解毒以活血 ;寒凝致淤者 ,选桂枝、肉桂温经散寒以活血 ;阴虚致淤者 ,选生地、玄参等养阴以…  相似文献   

11.
贾宏育  张健 《中外医疗》2010,29(13):138-138
本文全面阐述了如何用活血化淤和通络开窍的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其治疗方法就是用抗凝法活血化淤,用血栓溶解法抑制血栓,以防治脑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淤是中医的重要治则之一,运用此治则,在临床能治疗许多种疾病。据历代医药文献记载,活血化淤药物大致分为四类:一是通过补血养血达到活血化淤作用的药物,二是祛淤生新活血化淤作用的药物,三是攻淤散血作用的药物,四是较峻烈破症祛淤作用的药物。目前有不少方剂中应用血竭,关于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尚少。我们首先从物代谢方面研究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汤、健脾益肾汤、活血化淤汤治疗阿霉素肾病、肾硬化模型的疗效。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大鼠)、右肾切除组(6只大鼠)、肾病组(8只大鼠)、肾硬化组、金匮肾气汤组、健脾组和活血化淤组,后四组均为20只大鼠。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内Ⅲ型、Ⅳ型胶原表达水平,来评价三种中药方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硬化的疗效。结果中药治疗各组肾组织内Ⅲ型、IV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降低,而以活血化淤组降低最明显。结论活血化淤汤、健脾益肾汤、金匮肾气汤能减少肾小球(ECM)的积聚,以活血化淤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淤是祖国医药学治疗血淤证的重要方法。近年来在应用和研究中又有所发展。当前研究的趋向,除扩大临床验证外,主要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等方面探讨活血化淤原理及其物质基础。国外对活血化淤疗法也有研究,如日本对汉医极为重视,也把“淤血证”作为中心课题之一,但多属临床工作,并以现代医学概念进行推论。现将有关活血化淤疗法的临床应用和作用原理研究的部分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HI)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接受出血性脑梗塞治疗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中性处理,治疗组采用活血化淤药物处理,观察两组患者恢复情况。结果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活血化淤处理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情况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86%;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排除血肿量大于梗死面积1/2患者,可采用活血化淤治疗,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6.
<正> 活血化淤法是祖国医学中主要治则之一,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血府逐淤汤”是理气逐淤的代表方剂,近代广泛用于临床更有现实意义。我们用活血化淤法在治疗精神病方面收到一定效果,现将40例报道如下。一、方剂组成与治疗的原则活血化淤法常用药物为桃仁、红花、赤芍、丹参、三稜、文术等;行气活血法,多用于分裂症偏执型及情感型,常用药为香附、郁金、沉香、桃仁、红花、赤芍等;益气活血法,多用于分裂症慢性期,或单纯型,常用药物为黄芪、党参、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等;清热活血法,多用于分裂症青春型及偏执型的急性期,常用药物为大黄、芒硝、当归、桃仁、桂枝、三稜、文术  相似文献   

17.
对103例宫外孕患者用活血化淤、消症之中药煎剂外,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用药,疗效满意。究其原因与增加活血化淤药物剂量有关外,并与静脉途径用药保证了药物稳定地被机体吸收也有关。  相似文献   

18.
再论“淤血学说及活血化淤法”冯惠芳,冯浩(包头市第四医院包头市搬运公司卫生所)近年来笔者根据淤血学说采用活血化淤法治疗多种疾病,临床取得满意效果。临床通过异病同治采用活血化淤使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障碍解除,人体抵抗力增加,从而淤去新生、血脉流通、气...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淤法治愈顽证验案3则马丽亚(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活血化淤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治则之一,于慎中老中医积30余年临床经验和对血淤证的深刻认识,擅用活血化淤法治疗各种疑难杂证,屡起沉疴,兹举验案3则以飨读者。例1网球肘孟某,男,50岁。1988年春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微波治疗用于腰椎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组术后进行活血化淤、抗炎及微波治疗,每日微波治疗切口1~2次,每次30 min,10次为1疗程;对照组术后进行活血化淤和抗炎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88%、无效率12%,4例伤口超过14d愈合,2例持续疼痛长达l0d.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波治疗腰椎手术后的疗效明显优于术后只使用活血化淤和抗炎药物的治疗,微波具有止痛、消炎、抗感染和加快切口愈合的作用,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