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占胰腺原发肿瘤的0.13%~2.7%,多为年轻女性[1].根据其病理形态,国内外曾使用过多种名称,如实性乳头状上皮瘤、乳头状囊性瘤和囊实性乳头状腺泡瘤等.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SPTP患者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6年我院收治的34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常见症状为腹痛,腹部包块,腹胀和上腹不适.各项检查及确诊率分别为:B超50%,CT 66.7%和MRI 80%.全组病例皆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82.4%.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胰瘘和脾窝积液.21例囊腺瘤生存,未见复发.1例黏液性囊腺瘤术后90 mo复发.1例导管内乳头状囊腺癌随访39 mo生存.黏液性囊腺癌中3例分别随访7,27和76 mo健在,2例分别在术后2 mo和4 mo出现腹腔转移.l例术后27 mo肿瘤复发死亡.结论:胰腺囊性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CT和MRI是主要诊断方法,联合应用影像手段可以提高确诊率.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大于5CM的浆液性囊性肿瘤建议手术治疗.未明性质的胰腺囊性肿瘤应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3.
胰腺囊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我院自2002年6月~ 2005年10月共收治胰腺囊性肿瘤13例,现回顾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以及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胰腺囊性肿瘤(cystic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PCNs)是指一类因胰管或腺泡组织上皮细胞增生,致使分泌物潴留而发生的肿瘤性囊性病变.临床比较少见,仅占胰腺囊性病变的10%~15%,占全部胰腺肿瘤的1%左右.19世纪初Becourt等首次描述了PCNs的特征,此后一个多世纪,基本都是病例报道,并无全面、系统的阐述.直到1978年,Compagno等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对PCNs进行了最初的分类,即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和黏液性囊性肿瘤(mutinous cystic neoplasm,MCN)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胰腺囊腺癌临床较为少见,约占胰腺癌总体的5%~10%[1].研究认为,胰腺囊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肿瘤常有纤维包膜,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近年国外报道的囊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63%[2].本文对52例胰腺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胰腺囊腺癌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6.
胰腺囊性病变包括假性囊肿(pseudocysts, PC)和囊性肿瘤.近些年由于CT影像技术的发展,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胰腺囊性肿瘤仅占胰腺囊肿的10% ~ 15%[1],但种类繁多,并且具有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的不同程度分化,其中最常见的病变类型为: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s,SCA)占32% ~ 39%;黏液性囊性肿瘤包括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adenomas,MCA)和黏液性囊腺癌(mucinous cystadenocarcinoma, MCAC),共占10% ~ 45%;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IPMN)占21% ~ 33%[2-3].假性囊肿和浆液性囊腺瘤为良性病变,无症状者不必行手术治疗;而黏液性囊性肿瘤和导管内乳头状瘤具有潜在的恶性,无论是否有症状均应行手术治疗.因此,术前确定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非常重要,这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具有指导意义.随着内镜超声(EUS)技术的成熟,通过EUS引导下细针穿刺(FNA)只要取得2 ml囊液,就可对囊液中的肿瘤标志物、胰酶、粘蛋白和细胞等成分进行检测,为判断胰腺囊性病变的性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胰腺囊性肿瘤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一类具有潜在及低度恶性的肿瘤,根据胰腺上皮是否存在及特征分为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因其病理类型复杂且胰腺位置较深,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缺乏典型性而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介绍了胰腺囊性肿瘤的分类,血清学检查、囊肿穿刺抽液分析以及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胰腺囊性肿瘤方面的进展,指出需要多种检查综合分析,方可进一步提高胰腺囊性肿瘤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8.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ancreaas,SPT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发病率约占胰腺肿瘤的0.17%~2.70%[1].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提高,近年来文献报道明显增多.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在诊断中常与其他胰腺肿瘤相混淆.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长海医院胰腺外科和解放军八十八医院普外科共收治SPTP 32例,现就其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胰腺囊性肿瘤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10月共收治胰腺囊性肿瘤13例,现回顾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以及外科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普外科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诊治的19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腺囊性肿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超和CT是其主要诊断手段,但均不能准确区分其病理类型,与术后病理对照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7.9%(11/19)和68.4%(13/19).肿瘤位于胰头颈部5例,胰体尾部14例,最大直径3~15cm.19例均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16例,总切除率为84.2%.术中误诊误治4例(21.0%).病理证实浆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瘤6例,黏液性囊腺癌5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2例.获得随访15例(78.9%),3例囊腺癌患者中1例切除者已存活4年,无复发;2例未切除者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7个月病死.12例囊腺瘤患者目前均存活,肿瘤无复发.失访4例,囊腺癌和囊腺瘤各2例.结论 加强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认识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关键;胰腺囊性肿瘤手术切除后疗效满意,故一经诊断即应积极行外科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该病好发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肿物,腹痛,上腹不适等,无特异表现,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诊断价值,最终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本组2例均行手术切除,疗效满意.结论胰腺囊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为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治疗首选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1990年6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1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性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无急性胰腺炎,无上腹部手术及外伤史.临床表现以上腹部肿块和疼痛不适较为多见.影像学检查胰腺肿块为囊性,囊实性或不规则分叶状.肿瘤位于胰头部14例,胰体尾部27例.行不同术式的肿瘤切除35例,内引流3例,剖腹探查、肿瘤活检2例,1例拒绝手术治疗.有效随访34例,随访12个月~ 13年,22例囊腺瘤,17例仍生存;12例囊腺癌,生存时间 < 12个月2例,12个月至2年4例,6例健在,其中5年以上3例,最长1例已生存7年.结论提高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认识,减少误诊和积极的手术切除是改善其预后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囊液分析在胰腺囊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济华  陆星华 《胰腺病学》2007,7(2):124-125
胰腺囊性病变包括假性囊肿(pseudocysts,PC)和囊性肿瘤。近些年由于CT影像技术的发展,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率明显提高。胰腺囊性肿瘤仅占胰腺囊肿的10%~15%[1],但种类繁多,并且具有良性、交界性及恶性的不同程度分化,其中最常见的病变类型为: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ade-nomas  相似文献   

14.
苏忠学  常宏  吴泰璜 《山东医药》2008,48(35):104-10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其组织来源尚不清楚。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临床诊断病例逐渐增多,但术前容易误诊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腺泡细胞癌和胰母细胞瘤等。该肿瘤最早由Frantz描述,故又称Frantz肿瘤。其他名称还包括乳头状囊性肿瘤、胰腺乳头状上皮肿瘤、胰腺实性和囊性肿瘤等。1996年WHO对其重新分类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患病率低,在胰腺肿瘤中占0.31%~2.7%。大多数SPTP患者就诊时无症状,部分因为体检发现腹部肿块后就诊,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胀痛、食欲不振等(有报道可表现为腹腔内出血),可能与肿瘤压迫有关,缺乏特异性,因此常延误诊断。就诊时肿瘤体积往往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MCN)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其良恶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天津市肿瘤医院和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3例胰腺MC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良性组(包括黏液性囊腺瘤及胰腺MCN伴低/中级别异型增生)和恶性组(包括MCN伴高级别异型增生及MCN伴浸润癌)。总结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分析胰腺MCN发生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男14例,女29例,年龄22~81岁,中位年龄58.53岁。有临床症状的患者30例(69.8%)。肿瘤最大直径4.8 cm(1.2~16 cm)。肿瘤位于胰头部18例(41.9%),胰颈3例(7.0%),体尾部20例(46.5%),2例(4.6%)为多发。2组患者在年龄、肿瘤性质、肿瘤部位、质地、肿瘤标志物、囊壁不均质强化、伴有实性成分不均质强化、囊壁厚度0.2 cm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标志物升高是恶性胰腺MCN的独立预测因素(P值均0.05)。结论年龄、肿瘤性质、肿瘤部位、质地、肿瘤标志物升高、囊壁不均质强化、伴有实性成分不均质强化、囊壁厚度0.2 cm为恶性胰腺MCN的重要特点,其中年龄、肿瘤标志物升高为恶性胰腺MC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胰腺囊性肿瘤(pancreatic cystic neoplasms),也称为囊性胰腺肿瘤(cystic pancreatic neoplasms),约占胰腺肿瘤的5%。随着对其认识的提高和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增多,在过去的十年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胰腺囊性肿瘤在病变性质上可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1996年WHO根据肿瘤形态以及上皮细胞的特征,将胰腺囊性肿瘤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7.
徐萍  徐敏 《胃肠病学》2014,(1):40-42
背景: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病变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但鉴别不同类型的胰腺囊性病变仍是临床的棘手问题。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纳入2003年1月~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对入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4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假性囊肿13例、潴留囊肿4例、先天性囊肿2例、浆液性囊性肿瘤(SCN)9例、黏液性囊性肿瘤(MCN)1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7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3例。49例患者中16例患者无症状,其余33例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1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均有急、慢性胰腺炎或外伤病史,3例IPMN患者血清CA19-9升高。B超、CT、MRI/MRCP、EUS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24.5%、32.7%、61.1%、100%。4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分别行内引流术、囊肿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以及节段性胰腺切除术。结论:胰腺囊性病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MRCP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应广泛用于囊性病变的诊断和评估,EUS可作为进一步检查手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是治疗胰腺囊性病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胰腺囊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腺囊腺癌临床较为少见,约占胰腺癌总体的5%~10%[1]。研究认为,胰腺囊腺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肿瘤常有纤维包膜,手术切除率较高,预后较好。近年国外报道的囊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已达63%[2]。本文对52例胰腺囊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试图找出胰腺囊腺癌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9.
胰腺囊性肿瘤较为少见,常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归纳了临床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处理,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等。胰腺囊性肿瘤各自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决定了不同的预后。指出应重视胰腺囊性肿瘤的正确诊断,选择恰当的外科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pancreas,SPTP)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潜在恶性的胰腺肿瘤.SPTP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上易与其他胰腺肿瘤相混淆,误诊率较高.现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例SPTP的临床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6月至2010年11月间收治的5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