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简称“非典”)目前已在我国及许多国家和地区流行 ,从西医角度上看该病病因、病理机制已逐渐清晰 ,如何从中医角度认识这一疾病 ,直接关系到中医药的预防、诊治等诸多方面 ,意义颇为重大。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知名中医专家刘亚娴教授依据国内外有关认识 ,结合自己多年来治疗发热类疾病的经验谈了自己的看法 ,现整理如下 :1 诊 断“非典”诊断应归入中医学温疫范畴。温疫特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发病急 ,病情重 ,预后差。其病原为一种“疫疠”之气。首先 ,“非典”患者前驱症状主要以高热为主 ,…  相似文献   

2.
谈中医对"非典"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作为一种新的烈性传染病已经悄悄地降临到中国人的头上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 ,中国人没有畏缩和恐惧 ,而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 ,顽强地与病魔作坚决的斗争。目前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处于攻坚阶段 ,作为一个从事中医急性热病研究的人员 ,应该责无旁贷。下面仅从中医的角度 ,谈谈对“非典”的认识及防治。1 “非典”属中医温疫 ,病因为疫疠毒邪温疫乃温病中具有强烈流行性和传染性的一类疾病 ,其病邪为“疫疠毒邪” ,疫疠毒邪又称疠气、厉气 ,或疫疠之气 ,因其致病暴戾 ,亦称戾气。它是六淫邪气中具有强烈传染性 ,并能引起…  相似文献   

3.
运用中医温病瘟疫学说抗击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新发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中医历代文献无此记载 ,但从其具有传染性和主要临床症状如发热、干咳、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 ,甚或出现呼吸急促等来分析 ,可归入中医“温病”、“瘟疫”范畴 ,尤其是与“瘟疫”中的“温疫 (热疫 )”更为近似。先就“瘟疫”而论 ,其特点是有强烈的传染性 ,能引起大流行 ,对此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五疫之至 ,皆相染易 ,无问大小 ,病状相似。” (注 :“五疫”泛指多种疫病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也说 :“病气转相染易 ,乃至灭门 ,延及外…  相似文献   

4.
“非典”与温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典”以发热为主症,具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属中医“温疫”范畴。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阐述了温疫学说的发展源流,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探讨温疫的辨治规律。湿热疫主以透达、攻下,拟达原饮化裁;暑燥疫主以清热解毒,拟清疽败毒散化裁。推测此次“非典”属湿热疫的可能性较大,依其病情发展可分早、中、极、恢复4期。中医学宝库蕴藏着丰富的防治温疫的有效经验,运用于“非典”,需作新的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5.
“非典”是一种新的病毒性疾病 ,一种新的温疫 ,同温病四时肺病一样 ,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在这次与“非典”的斗争中 ,中医温病学作为诊治外感热病的领先学科 ,在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纲领的指导下 ,利用以往温病学诊治肺病证的特色 ,结合“非典”在病因、病机、发病、临床表现、发病季节及传染流行等方面的特点 ,在辨治“非典”中能够把握该病的本质 ,明确其病理核心 ,掌握其演变规律 ,充分显示出了中医温病学在治疗新的病毒性疾病 ,新的温疫病中的优越性。现就“非典”与温病风温肺病辨治特色简述如下 :1 “非典”与风温肺病辨治…  相似文献   

6.
"温",指疾病的属性具有温热性质;"疫",指疾病的流行."温疫"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温疫学派即是以温疫立论,研究温病防治规律的一大学术流派,其理论与经验对于温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且对后世温病学家影响甚巨,并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焕发出其活力.现就温疫学派的理论及辨治思路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说文》:“民皆疾也”曰疫。说明疫病的原始涵义,就有传染性、流行性。因疫病大多数属温热性质,故往往称疫病为温(瘟)疫。至于温疫与温病,在概念上是既有区别而又有联系,温病是泛指各种温热性质的外感热病,范围较广(但不包括风寒性质的外感热病);温疫则是指温病之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一  相似文献   

8.
“非典”的冠状病毒 ,主要由呼吸道、消化道传入。患者感病后 ,主证为发热 (或恶寒发热 )、咳嗽(多为干咳、少痰 ) ,或兼有头痛、身痛 ,上气、喘憋等症 ,如高烧 ,身灼热 ,又未能实施有效治疗 ,则可产生昏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症 ,危害人体生命健康。“非典”是现代医学病名 ,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 ,联系到我国传统医学则属于温病 (温热病 )、瘟疫(亦名温疫 ,属于疫病中以发热为主证 ,具有较强、急性传染的特性 )范畴。本文主要介绍清代温病、温疫的十大名著。1 《温疫论》2卷 ,补遗 1卷。明·吴有性 (又可 )撰于崇祯十五年 (16 42 )。…  相似文献   

9.
1 中医在治疗非典中应负有责任1 1 国人的企望和要求 中医应当发挥治疗非典的作用 ,是广大群众的要求。国人受难 ,非典肆虐 ,染及四方 ,造成灾害 ,抗击非典责无旁贷 ,中央领导一再提出中西医结合。1 2 历史的经验可以借鉴 历代曾多有温疫流行 ,并随之名医备出 ,明清之际形成温病学派 ,吴又可的《温疫论》 ,内容丰富 ,叶天士、吴鞠通、薛生白、王孟英均有建树。三焦及卫、气、营、血辨证各有专论。1 3 近日同行广东省中医院总结的经验十分可贵 笔者作为肺系病专家年初曾应邀前往广东省中医院会诊之时 ,已见其应用中医药治疗非典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从古论今谈中医气象医学与防治温疫——“非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奇 《天津中医药》2003,20(3):60-64
“非典”的肆虐正在震撼着世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却正在彻底改变着人们沿袭已久的不良生活习惯与整体卫生环境。同时,也在向医学界提出了严肃的课题:“类似温疫的流行,是否可预测及有效防治”。历史上有多次类似“非典”的温疫发生,而中医气象病理医学五运六气学,及温病学对于分析预测疾病的发生及有效的救治有独特的理论方法与治疗经验。本人就中国历史上几次温疫大流行,做了一下简单的回顾并特别强调指出乾隆癸未年1793年,发生在中国河北北京一带的温疫大流行,其中医学气象病理医学因素与今年2003年的医学气象病理学因素是完全一样的。而当时余师愚根据中医气象病理学五运六气学说分析创制清温败毒饮重用“生石膏”,救活了无数病人的宝贵经验,对于今天“非典”发展趋向的评估及救治,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