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深圳市母乳中矿物质含量及重金属负荷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初产、顺产妇的乳汁中8种矿物质(钙、钾、钠、镁和微量元素锌、铁、硒、铜)含量和3种有毒元素(铅、砷、镉)负荷水平,以评估该地婴儿8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营养状况和3种有毒元素污染水平。方法于2007年7~10月采集在深圳生活5年以上20~35岁的初产妇产后3周~2月龄的母乳共60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母乳中的常量元素钙、钾、钠、镁和微量元素锌、铁、硒、铜及有毒元素铅、砷、镉的含量。结果所测母乳的8种矿物质和重金属中,常量元素钙、钾、钠、镁的平均含量分别是280.22、498.61、188.65和28.31mg/L,微量元素锌、铁、硒、铜的平均含量分别是2.29mg/L、358.88μg/L、8.28μg/L和339.16μg/L,铅的平均含量是2.13μg/L。砷和镉的含量均小于0.005μg/L。结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标准及国内的一些地区调查结果比较,深圳地区母乳中常量元素钙、钾、钠、镁和锌、铁、铜7种矿物质的平均含量基本合理,砷、镉的污染水平低,但是存在微量元素硒的缺乏和重金属铅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宁夏地区牛乳及乳粉中9种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家标准(GB)食品卫生分析方法测定宁夏13个市、县市售牛乳及8个乳品厂的乳粉中铜、锌、铁、锰、钾、钠、钙、镁、磷9种元素含量,并与全国代表值进行比较。研究了添加铜、硒、碘3种微量元素的饲料对泌乳牛的乳汁中9种元素含量的影响,可为9种人体必需元素的膳食摄入量估测和开发新的食疗牛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就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要素(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用纤维素)之一,是矿物质元素。其中占人体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称为宏量元素,如碳、氢、氧、钠、钾、钙、硫、氯、镁和磷11种;万分之一以下的称为微量元素,如锌、铜、锰、碘、硒等80多种。其中锌就是人体最主要的微量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金佛山方竹笋中的铁、锰、锌、铜、硒等微量元素和磷、钾、钙、镁、钠等常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发现其铁、锰、锌、铜和钾元素含量甚为丰富且明显高于大多数常见蔬菜,为这种珍贵秋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矿质营养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和发中锌、铜、钙、磷、镁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104名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和发中锌、铜、钙、磷,镁五种元素含量。结果发现,孕妇血清锌、钙和镁随孕期进展显著下降,血清铜和磷自孕早期开始就持续显著升高;脐血铜和磷低于母血,镁与母血一致,锌和钙都显著高于母血水平;孕期发锌、铜和磷变化不明显,钙和镁随孕期进展逐渐显著降低;除新生儿发铜显著低于母发外,锌、钙、磷和镁都高于母发含量。  相似文献   

6.
人乳的微量元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日本岛津AA─67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以AASF法对人乳中不同泌乳期的铜、铁、锌、钙、镁、锰、铬七种元素进行了测定,以牛乳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人乳中锌、铜、镁三种元素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其含量逐渐下降;铬、铁两种元素在不同泌乳期中变化不大;锰则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其含量逐渐增加;钙在初乳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过渡乳,但低于成熟乳。  相似文献   

7.
膳食矿物质与骨密度关系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老年人膳食中矿物质含量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探讨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的措施。方法 对309例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膳食调查及健康检查。结果 老年女性骨矿物质含量(BMC)和骨密度(BMD)显低于男性。健康老人平均每日摄入钙、锰、铜、硒的量男性均显高于女性。OP患与同性别健康老人每日矿物质摄入量相比,OP组钾钙、镁、铁、锰、锌、磷、来源于奶的钙(简称奶钙)、硒摄入量均显低于同性别健康老人组,BMD与钾、钙、镁、锌、铜、磷、硒、奶钙摄入量和钙磷比值均呈显正相关。结论 膳食矿物质与BMD存在一定的关系,膳食钾、钙、锌等摄入量不足可能导致BMD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孕产妇初乳及外周血矿物质含量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生产的80名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初乳及外周血。后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及原子荧光光谱测定其中9种矿物质含量,后利用SPSS 21.0探讨初乳中矿物质间及其与外周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检测的9种矿物质中,初乳钠、钾、铁、镁、锌、铜、硒及锰含量低于外周血(P<0.05),而钙含量[(259.56±7.99)μg/mL]高于外周血[(32.76±3.31)μg/mL](P<0.05);钠、铁及硒与其在外周血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钠:r=0.272,P=0.019;铁:r=0.271,P=0.020;硒:r=0.341,P=0.003);同时初乳中一些矿物质之间亦存在显著相关性,如钾与锰(r=-0.236,P=0.043)、钾与镁(r=0.400,P<0.001)、钠与硒(r=0.509,P<0.001)、钙与铁(r=0.251,P=0.031)、镁与铜(r=0.395,P=0.001)及锌与硒(r=0.310,P=0.007)。结论研究结果提示某些矿物质元素可通过各种转运机制从血到母乳,实现积累效应;且该类元素间亦存在某些交互作用,可见维持母乳中各种矿物质元素间的动态平衡对于子代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苣苣菜中无机元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野生于鲁中地区的苣苣菜中钾、钠、钙、镁、铁、锰、铜、锌、磷、硒 1 0种无机元素的含量 ,发现其锌、硒、磷含量较高 ,其他元素含量与常见蔬菜相当或略高。  相似文献   

10.
大连地区新生儿发中微量元素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127例大连地区新生儿发中锌,铜、锰,铁、钙、镁等元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探讨健康新生儿发中这些元素的正常值范围,妊娠中毒症和父亲吸烟对新生儿发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对保持新生儿微量元素水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与非妊娠期血清微量元素Pb、Cu、Fe、Zn、Ca、Mg的差异。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113例妊娠期及108例非妊娠期妇女血清中的Pb、Cu、Fe、Zn、Ca、Mg含量进行测定进而进行比较。结果:孕妇组血清铅和钙与非孕妇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组血清锌、镁、铁含量明显低于非孕妇组(P<0.05),而孕妇组血清铜含量明显高于非孕妇组(P<0.05);不同体质指数的孕妇,血清各种微量元素含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血清中微量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需要临床相应地给予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干预对临产妇血清和产妇乳汁的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1月在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产检分娩的82例初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初次体检即确诊为缺乏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1例,两组孕妇均接受常规体检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孕妇于整个孕期接受个体化饮食干预护理。对比两组孕妇临产前血清和产后第7d乳汁中微量元素钙(Ca)、铁(Fe)、锌(Zn)、铜(Cu)和镁(Mg)水平。结果入组前,两组的血清各元素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临产前血清和产后乳汁Ca、Fe、Zn和Cu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M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临产前血清及产后乳汁与入组时血清各元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临产前血清中Ca、Fe、Zn和Cu水平均高于入组时(P0.05),临产前血清和产后乳汁Mg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乳汁Ca和Zn高于入组时血清Ca和Zn(P0.05),产后乳汁Fe和Cu低于入组时血清Fe和Cu(P0.05),产前血清和产后乳汁Mg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产前和产后干预组的Ca、Fe、Zn和Cu缺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Mg缺乏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干预能够提高临产妇血清和产妇乳汁微量元素水平,可预防孕妇产前和产后的Ca、Fe、Zn和Cu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同时也可为婴儿提供含Ca、Fe、Zn和Cu等微量元素丰富的乳汁,有利于母婴健康,但有必要增加样本量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孕妇血清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按孕周将614名孕妇分为早孕(〈12周)、中孕(13-27周)和晚孕(〉27周)3个实验组,102名正常体检妇女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清微量元素铁(Fe)、钙(Ca)、锌(Zn)、镁(Mg)、铜(Cu)和铅(Pb)含量,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微量元素含量。结果实验组血清Fe、Ca、Zn含量低于对照组,孕妇血清Fe、Ca、Zn缺乏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Fe孕妇的比例(〉60%)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大。晚孕组血清Pb〉100μg/L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导(P〈0.05);孕妇血清Mg、Cu缺乏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妇应根据不同孕周,合理补充微量元素铁、钙和锌;并采取措施,降低血铅浓度。  相似文献   

14.
孕期母体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孕妇妊娠各期血清微量元素Zn、Fe、Cu、Ca、Mg的含量.方法采用日本岛津AA-6800型原子吸收仪测定北京地区妇女早孕108例、中孕107例、晚孕108例母体血清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选择62例正常育龄未妊娠妇女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做对照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血清Zn、Fe、Mg孕期各组均低于非孕期对照组,并随孕周增加而逐渐降低.Cu含量孕期各组均高于未孕组,并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升高.Ca含量孕期各组与非孕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孕期孕妇通过药物或饮食调节进行补钙有关.结论孕期动态监测孕妇血清微量元素,以指导不同孕期微量元素补充,对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孕期补充钙、铁、锌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An H  Yin S  Xu Q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6):370-373
目的以孕妇为对象,研究孕中期单纯补钙和补钙同时补铁和/或锌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健康孕妇313名,分别强化维生素D(VD)、钙、铁和锌, 从孕5月至分娩时止.分娩时测量胎盘重量、胎盘和脐带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新生儿的出生体重和身长.结果对照组胎盘重量最大,钙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较低,而钙+铁+锌+VD组相反,并且对照组的胎盘重量(551.1±64.2) g显著大于钙 +铁+锌+VD组(467.1±36.6) g.脐血中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母血,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脐血血浆中钙、铁、锌含量均高于母血.婴儿的生长发育结果显示,钙+铁+ 锌 +VD组新生儿的出生体重(3.53±0.33) kg和身长值最大,并且出生体重显著大于对照组的(3.28±0.54) kg.结论孕期联合补充钙、铁、锌, 使其达到或接近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这是改善婴儿生长发育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6.
孕妇体内5种元素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该地区孕妇在不同孕期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掌握该地区孕妇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按孕周将720名孕妇分为早孕(小于12周)、中孕(13~27周)、晚孕(大于28周)3个实验组,112名正常体检妇女做为对照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孕妇及对照组妇女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中微量元素的缺乏状况.结果 孕妇体内微量元素钙、铁、锌的缺乏率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随着孕周的变化,孕妇微量元素钙、铁、锌的缺乏情况也有不同.孕妇体内铜、镁的缺乏状况与非妊娠期妇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孕妇是微量元素缺乏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指导其合理饮食,根据血清测定结果,必要时,孕中期额外补充一定量的铁剂和钙剂,注意含锌食品的摄入,以保证各种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妊娠期妇女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及25-羟维生素D3的差异,并探讨血清微量元素、25-羟维生素D3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52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532名正常妊娠期妇女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钙、铁、锌、镁、铜含量及25-羟维生素D3水平,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前体重和体质指数高于对照组,孕期增重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锌含量为(78.02±17.39)mmol/L,低于对照组,血清铜含量为(25.05±6.51)mmol/L,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微量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实验1h血糖异常的孕妇25-羟维生素D3值低于血糖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妊娠期妇女的血清微量元素及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及改善妊娠结局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微量元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的相关性及妊娠母亲与新生儿脐血中常/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妊娠母亲和新生儿脐血血清元素。结果:孕妇静脉血的钙和铜水平高于新生儿脐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铁、镁和锌水平低于新生儿脐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孕妇静脉血与新生儿脐血中钙、铜和镁水平正相关(P<0.01),其余铁和锌无相关。新生儿体重3 500 g以上新生儿铁和锌水平高于<3 50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微量元素可能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元素水平可以反映母体内的元素水平及营养状况。因此,应做好孕期保健及营养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孕期肥胖对孕妇及新生儿体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以213对健康初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产前肥胖组(产前BMI≥28)和产前体重正常组(产前BMI﹤28),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度组(孕期BMI增加>6)和孕期正常增长组(孕期BMI增加≤6),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孕妇静脉血及新生儿脐带血中钙、镁、铁、锌、铜的含量。结果:产前肥胖组新生儿脐血Mg、Zn水平明显低于产前正常体重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肥胖组脐血Ca、Fe、Cu水平较正常体重组略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BMI与新生儿脐血Mg水平呈负相关(r=-0.178,P=0.010)。结论:孕妇产前肥胖可能影响新生儿体内微量元素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