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瑞  龙靓  龚志成  秦群  胡敏  肖宇航  严娟  董奇星 《中国药房》2012,(36):3367-3370
目的:为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1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对血压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随机选取12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运用时间治疗学理论对2组进行综合干预。结果:患者服药认知、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和血压监测为血压控制的影响因素;经4个月的时间治疗学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控制率为86.7%,对照组血压控制率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定期随访、开展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是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乐山市老年高血压患者达标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5月乐山市20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压控制情况分为达标组(106例)和未达标组(99例).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14个指标,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住情况、医疗付费方式、体重指数(BMI)、有无糖尿病、有无高血脂,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为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付费方式、BMI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加强宣教和指导,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更加有效的健康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的血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产后6个月的血压状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有21例患者产后6个月出现高血压,占9.72%。高龄、孕期体质量超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SBP和DBP均增高的孕期血压增高类型是高血压遗留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孕期体质量超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程度、SBP和DBP均增高的孕期血压增高类型是患者产后高血压遗留的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尽早进行临床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收集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68例,分成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组(A组,n=33)和单纯高血压组(B组,n=35),对两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连续记录24小时、白天及夜间每半个小时收缩压数值,通过SPSS软件计算24小时、白天及夜间每半个小时收缩压均值的标准差,即为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H SBPV),白天收缩压变异性(白天 S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 SBPV);计算起床后2h内收缩压平均值与夜间睡眠时的收缩压最低值(包括最低值在内的1h的平均值)的差值即为血压晨峰值。通过对A、B两组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值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合并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值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区别。同时将代谢综合征定义中包括的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与24H SBPV,白天 SBPV,夜间 SBPV及血压晨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与收缩压变异性、血压晨峰相关的影响因素。结论:合并有代谢综合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老年高血压降压药使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地区2019年4月—2021年4月规律使用降压药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6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降压药使用效果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影响因素。结果:68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规范使用降压药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者为272例(39.77%),以推荐药物及联合用药(双联、三联及以上)获有较高血压控制效果。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使用效果独立性风险因素为高血压分级(Ⅱ~Ⅲ级)、用药方案(单一)、饮酒(有)、吸烟(有)及务农劳动(无)。结论:本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药使用欠缺规范,血压控制效果有待提高,应侧重关注高血压分级高及用药方案单一患者,且强化日常行为,鼓励务农劳动有利于血压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入院时高血压与非高血压及入院血压控制达标与不达标对主动脉夹层急性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83例,对其入院时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急性期病死率以及入院血压控制达标与不达标的急性期病死率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入院时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急性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血压控制达标组与不达标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时血压不是影响AD预后因素,入院血压控制达标是降低AD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370例住院的高血压病患,询问和记录吸烟史。并进行血脂、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心电图、彩色超声心动图,动态血压和部分头颅CT检查,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370例高血压病患中74.6%有至少1个危险因素,36.8%有1个以上,11.9%有2个以上。男性50-60岁具有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显高于女性。高血脂女性显高于男性。吸烟的男性比女性显增高。血压升高与危险因素增多呈正相关。高血压伴左室肥厚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显高于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结论:年龄、性别、吸烟、高血脂与高血压患之间均有强弱不等的联系。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血压的升高和并发症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天津某研究院职工高血压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影响高血压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方法:2001年6月对天津某研究院职工中登记在册的高血压患者251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血压测定,用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在这组高血压患者中:用药依从率为55.5%;年龄大、测血压次数多、用药效果好、对高血压重视、高血压对生活影响大的患者,用药依从性好(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定期监测血压,开效果好的药,可以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就诊的114例高血压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1年血压管理,记录患者血压水平控制情况;制定基线资料调查表,询问并记录患者相关资料,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现状的危险因素。结果:114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水平控制理想55例,理想率为48.25%;初步比较血压水平控制理想、不理想高血压患者相关基线资料,后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未规律体育锻炼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现状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理想率不佳,可能受文化程度初中或以下、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未规律体育锻炼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生肥胖的流行特征,分析 BMI 变化对血压的影响。方法抽取番禺区小学、中学各5间10185名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的横断面调查,以 BMI 作肥胖和超重评价指标,采用率描述2014年番禺区中小学学生肥胖的流行特征。以肥胖、超重为暴露变量,以血压值为因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比较正常、超重、肥胖学生的血压差异。结果番禺区中小学生肥胖率5.9%。男生>女生,小学生>初中生,西南部>西北部>东南部>东北部,小学五年级和11岁组肥胖率最高。中小学生血压随着年龄、年级的升高而递增,血压值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率5.4%,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结论番禺区中小学生肥胖和高血压处于一般流行水平,超重肥胖是影响中小学生血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一种准确、有效、简单易行的预测性诊断妊高征的方法。方法: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妊高征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对13个自变量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5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构建判别模型,用此模型对180个观察对象作回顾性评价,其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91.1%,阳性预测值为91.4%,阴性预测值为94.3%,误判率为7.2%;还用此模型对40个观察对象作前瞻性评价,其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90.0%,阳性预测值为90.5%,阴性预测值为94.7%,误判率为7.5%。结论: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可望成为一种准确、有效、简单易行的预测性诊断妊高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原发性高血压合理用药类别筛选模型并检验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抽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心内科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医嘱记录,共计4 597条,再从以上记录中筛选出满足纳入标准的549条记录。医嘱记录均为高血压治疗达标患者,且为单药治疗,患者信息完整。判别分析模型建立过程中,分组变量的选择是根据管理学80/20法则找出占比例80%以上的药物分类,自变量的选择是采用单变量分析的方法筛选。用549条记录中的384条(70%)建立模型,求解判别函数,剩余165条(30%)用于训练模型,以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分析得出,纳入病例中血管紧张素类、β受体阻滞剂类、钙拮抗类三类药品的应用合占所有用药类别的94%,将它们作为判别分析的分组变量,然后从10个自变量中采用单变量分析方法筛选出对用药分类筛选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结果年龄、就诊时情况、既往用药和主要合并疾病被选为自变量(P<0.05),用于建模,模型拟合良好,可以进行原发性高血压合理用药类别筛选。通过验证,该模型的准确率在50%左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理用药类别筛选模型可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将昆明种雌性小白鼠33只作为参考组,在不同年龄期随机抽样宰杀,用体视学(stere-ology)方法算出各年龄期大脑额叶皮质神经细胞参数,按年龄期将训练样品分为三类,各参数值作为指标值,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剔选指标,建立判别函数。将较长时期噪声作用后的小鼠,在性成熟期随机抽样宰杀,同法求出有关参数并代入判别函数,发现噪声影响了小白鼠神经元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4.
BP神经网络在判别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 BP神经网络在判别分析中的应用 ,设计合适的 BP神经网络参数 ,利用 BP神经网络建立了判别模型。结果显示 ,BP神经网络在回代和前瞻性考核中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张姝  张强 《现代临床医学》2011,37(5):370-371
目的:探讨运用多个指标建立气管插管困难预测的统计模型,以提高气管插管术前预测的正确率,为临床气管插管术前预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建立Fisher判别函数预测模型,并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预测方法的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Fisher判别函数区分两类的临界值为-0.387,判断正确率为77.7%,分类效能较单指标预测法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addrey判别函数在酒精性肝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将酒精性肝病患者分为轻、中、重度组,比较各组患者的Maddrey函数评分,比较各组患者30d后的预后与Maddrey判别函数评分的关系。结果酒精性肝病患者的Maddrey判别函数评分随病情加重而增加(P〈0.05),死亡组的Maddrey判别函数评分显著高于非死亡组(P〈0.05)。结论在酒精性肝病患者,Maddrey判别函数在其病情与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蔡鹰  丁安伟 《中国药房》2008,19(18):1398-1400
目的:建立射干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1%醋酸乙腈-1%醋酸水溶液,流速为1mL.min-1,柱温为30℃;以峰面积为量化特征值进行聚类分析,用逐步分类法建立射干指纹图谱的典则判别函数和Fisher's判别函数。结果:构建了射干药材的指纹图谱;两类函数对样品判别分类结果与原分类完全相同,判别相符率为100%。结论:两类判别函数的建立,对未知样品的鉴别提供了一个准确、快捷的工具,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二维超声多普勒技术,以经胸壁与经食道两种检测方法,对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及正常人3组共100例进行左心室形态构型与机能的研究。检测16项参数进行组间对比以及对左室容积和每搏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并且应用敏感参数进行判别分析。结果发现: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塞主要的左室形态改变是中部环径增大,使左室由锥体形向球体形转化;主要的功能改变是射血分数降低及泵血时左室工作方式的改变由正常时的中部环向收缩及长径轴向收缩为主,变为底部环向收缩为主。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乳头肌水平环径对于左室每搏量及容积均为重要参数,在两个临界水平建立的判别函数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加权Fisher线性判别法在非平衡医学数据集中的应用。方法:在两类分类问题中,当两类样本的协方差矩阵不同时,样本不平衡会导致Fisher线性判别的性能下降,使用加权Fisher线性判别法对两类样本同时进行不同倍数的过抽样,可促使两类的样本数目趋向平衡。结果:利用社区居民的血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验证,加权Fisher线性判别法较传统Fisher线性判别法的灵敏度高,分类性能明显提高。结论:加权Fisher线性判别法可适用于非平衡数据集,算法简单高效,且基本不增加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聚类判别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对十二个厂家生产的安宫牛黄丸进行了综合质量评价。通过气相色谱法、紫外-可见二阶导数光谱法、薄层扫描法、显微镜检等方法获得判别指标,以Bayes准则的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将诸厂家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分为优、中、劣三级。判别结果较为切合实际。实践证明,在多指标的情况下,利用此方法,可以克服经验鉴别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比较客观地反映中成药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