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在思茅城区娱乐场所中推广100%安全套使用,促进暗娼行为改变。方法:召开老板业主协调会,与法人业主签订项目干预活动协议书,要求娱乐场所摆放安全套,推广100%安全套使用,每月统计上报安全套发放和销售情况。结果:通过干预,暗娼对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9.05%上升到92.07%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2.53%上升到91.37%;最近一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84.00%上升到100%~最近一次与固定性伴发生性关系安全套使用率从干预前的41.30%上升到67.30%。结论:在娱乐场所中开展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预防性病艾滋病,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在运作过程中,政府和公安部门的态度对此项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娱乐场所100%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防制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海南省儋州市城区所有宾馆、发廊、按摩店、歌舞厅等娱乐场所100%放置安全套和艾滋病宣传材料.教育所有性工作者在商业性行为中100%使用安全套。结果该市城区共有娱乐场所467家,提供性服务231家,占49.47%;性服务工作者1970人,39.09%分布在发廊。通过干预,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比例从干预前的14.25%上升到90.45%,衣原体、梅毒、淋球菌感染率分别由11.03%、7.58%和3.57%下降到1.27、0%和1.27%,干预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检出HIV阳性。95.27%宾馆旅客看过房间宣传材料和安全套,100%认为这些材料对旅客有用,85.21%认为在客房放置安全套供旅客使用对旅客有好处。结论商业性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明显上升,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性病/艾滋病传播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性病/艾滋病(STD/AIDS)感染、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为干预和控制性病、艾滋病的蔓延提供依据。方法对在美容美发店、宾馆、浴城等娱乐场所从事卖淫活动的女性服务人员进行体检、STD/AIDS检测、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中,STD检出率为38.31%,未检出HIV阳性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7.40%;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以未婚低龄为主,文化程度低。结论娱乐场所女性服务员是性病/艾滋病传播高风险人群,在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群中开展性病艾滋病基本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对控制STD/AIDS的传播蔓延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阻断娱乐场所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性病,提高娱乐场所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性病意识和能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艾滋病性病干预模式,降低全区艾滋病的发病率。方法以不记名方式,让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检测艾滋病抗体、促进安全套使用和鼓励接受性病诊疗与生殖健康服务等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评价。结果目标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73.28%,干预后为82.23%,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53.68%上升到干预后92.23%(P0.05);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47.55%上升到干预后88.72%(P0.05)。干预前后该目标人群均未检出HIV阳性;目标人群梅毒阳性率干预前为6.86%,干预后为3.5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5)。结论在花都区娱乐场所通过开展高危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求医艾滋病危险性行为情况。方法:对451名性病门诊求医进行了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及求医行为问卷调查。结果:65.6%的患接触过商业性性伴;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仅占30.6%;20%的患在安全套的使用过程中,发生过避孕套破裂或滑脱;60.9%的患在发生症状之后与一个以上的人有过性接触。结论:性病门诊求医普遍存在艾滋病高危性行为,应及早开展行之有效的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评价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效果,以寻求适宜的干预模式.方法对东安县主要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从业人员匿名问卷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中开展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前后目标人群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安全套使用知识的正确认知率、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均有显著差异,P <0.01值.结论开展外展干预服务,“面对面”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提供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有效遏制艾滋病病毒(HIV)通过性服务人员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方法。为预防控制艾滋病(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进行AID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干预前后效果比较。结果AIDS预防基本知识知晓率干预后(83.2%)明显高于干预前(63.1%)(P〈0.01),干预后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75.5%)较干预前(50.9%)有明显提高(P〈0.01);干预后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使用率(47.5%)较干预前(19.5%)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娱乐场所性服务人员开展面对面的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提高她们艾滋病防制知识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娱乐服务公共场所高危人群(服务小姐)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的方法、效果及可行性。方法调查员深入现场,采用面对面的深入访谈与咨询,免费分发宣传资料和安全套,实施外展健康教育,增设安全套自动售套机,推广使用安全套,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方法,评价下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45人和106人。通过干预,服务小姐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有显著提高,对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态度和信念有明显转变。在与固定和非固定性伴侣行为中,最近1次安全套的使用率分别为63.21%和98.11%。在与非固定性伴性行为中,最近1周和最近1个月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率分别由86.21%上升为96.23%、84.83%.上升为95.28%。结论在娱乐服务场所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和综合干预足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中推广使用安全套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方法对预防性病艾滋病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在娱乐场所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病艾滋病感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结果干预前梅毒、细菌性阴道炎比例最高,分别为5.95%、10.81%;干预前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P<0.01;χ2=18.88.P<0.01)。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的感染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1)。结论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高危行为干预和性病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和安全性行为,对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清远市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情况,评价干预措施效果。方法 2009年对清远市部分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安全套推广等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安全性行为问卷调查,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干预前调查333人,干预后调查216人。接受干预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从干预前的68.47%提高到干预后的83.33%(P0.01);最近1个月、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分别从干预前的76.28%、89.79%提高到干预后的93.52%和98.15%(P0.01);出现生殖道不适症状的比例和性病患病率从干预前的63.66%、42.04%下降到干预后的43.06%和31.0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娱乐场所女性性工作者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安全性行为,应继续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和持续开展100%安全套推广使用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外展服务干预模式对娱乐场所服务小姐预防艾滋病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采取干预前后目标人群重复横断面问卷调查及项目检验形式,对干预前后目标人群安全套使用、高危行为知晓率及STD/HIV检出率进行比较,以具体化的指标对干预效果予以评价。结果干预前最近一次性服务安全套使用率为67.66%,干预后为91.57%;干预前安全套正确使用率87.06%,干预后为92.77%(P=0.0620);干预前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知晓率85.07%,干预后为89.56%(P=0.1974);干预前380名小姐STD(衣原体、淋球菌、梅毒)检出率20.26%,干预后438名小姐STD检出率12.10%(P=0.0020);干预前HIV阳性检出3例,为0.79%,干预后HIV阳性检出2例,为0.46%(P=0.8733)。结论娱乐场所外展服务干预,可以提高安全套使用率,降低服务小姐STD/HIV感染,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苏州市城区娱乐场所商业性服务人员高危行为干预效果,指导今后的干预工作重点。方法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高、中、低档娱乐场所内至少接受过一次宣传干预的商业性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达到94.1%。安全套使用的意识和行为均明显提高,最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使用安全套的人数达90.4%。选择预防性服用消炎药、定期到诊所检查来预防性病或妇科病的比例明显减少,而选择使用安全套比例明显提高。但是,过去3个月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使用率干预后明显下降,商业性服务人员人群中有一定比例有吸毒行为。结论娱乐场所高危行为干预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和安全性行为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e prevalence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 and risky behaviour patterns were studied in 165 adolescents attending a STD clinic in Jamaica. A standardis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clinical algorithms for STD and serological tests for HIV and syphilitic infection were applied. High prevalences of risky behaviour including young age at onset of sexual activity, especially in boys, (mean age 12.5 +/- 2.5 years); unprotected sexual intercourse (only 4% used condoms consistently);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 (mean 3.8 +/- 2.4 and 1.8 +/- 1.2 for boys and girls, respectively) were found. Marijuana, used by 60% of the boys,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dysuria (adjusted Odds Ratio (OR), 2.0; 95% CI, 1.6-3.4). Repeated episodes of STD (33%), coinfection with HIV (1.2%), syphilis (1.2%) and teenage pregnancy (13%) were prominent findings. Educational strategies which promote behaviour intervention at an early age, frequent and consistent use of condoms, abstinence or delayed onset of sexual activity are essential to reducing the HIV/AIDS and STD risk in adolescents in Jamaica.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保定市中低档娱乐场所暗娼性传播疾病感染状况,为针对暗娼开展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62家中低档娱乐场所225名暗娼进行一对一匿名从业基本情况、高危性行为信息和是否接受过干预服务等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同时采集宫颈分泌物进行相关性病病原体检测。结果接受检查的225名暗娼中,有90名至少感染一种性病病原体,检出率为40.00%,HIV未检出。在国家要求监测的5种性病中,本文均进行了调查,其感染率分别为:淋病7.56%、梅毒3.5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8.67%、尖锐湿疣11.56%、生殖器疱疹0.00%。结论中低档场所的暗娼性传播疾病感染严重。对暗娼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性病等相关知识宣传、干预是有效遏制性病艾滋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性病门诊对女性性服务者(FSW)性传播疾病/艾滋病(STD/AIDS)筛查与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在桂西山区规范化性病门诊对FSW进行STD/AIDS筛查,针对性临床追踪治疗与健康教育,评价其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374人STD/AIDS筛查及相关认知行为调查,经过临床追踪治疗与健康教育,性病感染率及STD/AIDS知识正确知晓率由47.50%与68.30%,分别下降与提高到38.50%与90.60%,安全套使用率由教育前的55.50%提高到86.80%。结论在性病门诊对目标人群STD/AIDS筛查及健康教育纳入日常防治STD/AIDS诊疗中,能有效地提高该人群遵医行为及自觉改变高危性行为的依从性,得到目标人群与医务人员认可,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高危人群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艾滋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济宁市某性病门诊就诊者的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95例就诊者中,感染由多到少依次是非淋菌性尿道炎268例(45.0%)、淋病208例(35.0%)、尖锐湿疣178例(29.9%)、梅毒13例(2.2%)等。最近3个月中有非婚性行为史的有454例(占76.3%);与非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39例(占8.59%)。结论性病门诊就诊者中存在HIV传播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这一人群宣传教育和干预,以促进艾滋病防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门诊性病患者的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特征,为探索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干预方法提供基线资料。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随机抽取确诊的门诊性病患者156例,进行匿名访谈式问卷调查;获有效问卷151份(有效率为96.79%)。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内容涉及患者一般情况、性病防治常识、相关态度、高危行为等。结果 20~40岁的患者占71.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性病知识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认知率较低的性病传播途径有共用马桶或浴缸(66.9%)、共用床单或被褥(49.7%);认知率较低的非性病传播途径有蚊虫叮咬(68.9%)、接吻(62.3%)。反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性行为的男性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女性患者(P〈0.05)。性伴数2人及以上的患者占67.5%;性伴数在10人以上的占11.9%。37.8%的患者在怀疑感染后仍发生性行为;41.1%的患者最近一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仅74.3%的患者将自己的患病情况告之性伴。结论针对门诊性病患者的防治干预,应充分结合这类艾滋病高危人群的特点,在知识宣传、高危态度和行为引导、诊疗行为指导等方面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