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移动式水处理系统与中央水处理系统在训练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透析中的疗效。方法:将17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9例,采用在原有移动式水处理设备末端出水口处加装微粒子过滤器的改良移动式水处理提供透析用水。B组8例,采用中央水处理系统提供透析用水。两组患者均开始连续3次2.5、3、4h的诱导透析,此后每隔1日透析1次,透析时间均为4.5h。记录每位患者透析次数、肾功能、电解质。每透析两次取样透析用水,监测水质中细菌、内毒素及电阻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肾功、电解质及症状改善上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A组的透析次数(6.4±1.2)次,B组透析次数(6.6±0.7)次,两组透析次数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移动式水处理的反渗水内毒素(0.220±0.060)EU/mL,细菌计数(50.62±19.69)CFU/mL,电阻率(9.892±1.609)ΜΩ/cm;中央水处理系统的反渗水内毒素(0.209±0.057)EU/mL,细菌计数(48.81±19.04)CFU/mL,电阻率(0.901±0.622)ΜΩ/cm,两种水质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阻...  相似文献   

2.
城市自来水或其它水源的水,经过水处理系统除去离子、微粒、细菌、病毒、内毒素等物质,使水的水质达到血液透析用水的水质要求,才能作为透析用水供给透析机使用。医院透析室常用反渗透(RO)法制备透析用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床移动式水处理在中国儿童终末期肾病慢性血液透析中的安全性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单床移动式水处理系统,通过进水前处理装置、水质软化机、RO反渗透水处理机所产生的透析用水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回顾性分析本血液透析中心2010年8月至2014年3月3台单床移动式水处理机水质检测指标以及20例终末期肾病慢性血液透析患儿的透析充分性、并发症及转归。结果 1单床移动式水处理装置所产生的透析用水,其内毒素、细菌计数及水质重金属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2010年卫生部发布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标准。自2013年5月改进前处理装置后,每台透析机透析用水的内毒素测定值较前进一步下降,内毒素定量测定值均0.5 EU/ml,其中88%的测定值0.25EU/ml,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比SOP推荐的标准更优化。220例慢性血液透析患儿无一例发生热源反应、溶血、硬水综合征等并发症。透析充分性评估显示,Kt/V达1.2±0.23、尿素清除率(URR)(66.68±7.32)%。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6月、12月、18月患儿血红蛋白的达标率分别为66.7%、60%、87.5%。3随访终点,20例慢性血液透析患儿存活率100%,11例患儿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正常上学,其中4例患儿接受肾移植治疗。结论单床移动式水处理装置所产生的透析用水的水质符合透析用水标准、稳定可靠、安全有效,较SOP推荐的标准更优化,适合我国儿童终末期肾病慢性血液透析治疗,在小型透析中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定期消毒在减少透析用水细菌污染中的作用。方法由设备工程师每月定期1次对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用3.5 g/L过氧乙酸消毒。每月由专人定期采样监测。结果细菌、内毒素的超标率由2008年7月-2009年6月的13.89%下降到2009年7月-2010年12月的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消毒是减少透析用水细菌污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血液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中的内毒素(ET)污染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上海市36家医院的血液透析中心为调查对象,对各中心送检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标本的ET检测结果予以分析。结果 1 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期间36家透析中心共送检标本4438份;其中3790份标本(85.40%)的ET含量0.1EU/ml,482份标本(10.86%)的ET水平在0.1~0.5EU/ml之间,其余166份标本(3.74%)的ET含量0.5EU/ml。2透析中心水处理系统使用双级反渗的有14家,单级反渗的有22家;2042份单极反渗水处理系统的送检标本中,76.93%的ET含量0.1EU/ml,15.48%的ET水平在0.1~0.5EU/ml之间,前者低于双极反渗水处理系统的比例(90.32%),后者则高于双极反渗水处理系统的比例(6.93%),两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对不同采集月份送检标本的内毒素含量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8月份的ET含量与全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地区血液透析中心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内毒素控制情况总体满意。水处理设备及季节因素对内毒素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了解医院血液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和处理系统维护消毒情况,以加强对血液透析用水的管理。方法 通过现场采样检测和问卷调查方式,对某市医院血液透析用水质量及其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该市辖区内32家医院血液透析室,部分医院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中反渗透膜更换周期最长为4年,透析用水处理设备消毒频次为半个月至6个月不等。医院透析用水处理系统消毒方法主要采用柠檬酸加热消毒法,少数采用次氯酸钠或混合消毒剂冲洗消毒法,不同消毒方法处理后水中检出细菌总数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所调查的医疗机构透析用水卫生质量合格率较高,水处理系统管理制度和水处理系统消毒管理措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符合透析治疗安全的透析用水是血液透析日常治疗开展的基本保障,根据统计分析内毒素含量的变化规律,探索控制透析用水内毒素含量的管理方式。方法对上海市21家血液净化中心(室)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透析用水的内毒素(endotoxin,ET)含量数据进行汇总与统计分析。结果透析用水内毒素含量在全年的春季与夏季中会存在部分偏高的情况,其中春季送检的样本中,ET含量>0.25 EU/ml比例占当季送检样本的0.57%,ET含量在0.03~0.25EU/ml之间的比例占7.34%;在夏季送检的样本中,ET含量>0.25EU/ml比例占当季送检样本的1.13%,ET含量在0.03~0.25EU/ml之间的比例占3.39%,与秋冬两季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92,P值<0.001)。结论严格管控透析用水生产、输送过程的每个环节,规范采样流程、加强反渗机日常维护管理、重视水处理系统及配管的日常消毒等措施可减少血液透析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市医疗机构口腔诊疗用水供水方式、供水装置消毒及微生物检测等现状。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供水方式、供水装置消毒频次与方法及微生物检测等,对我市40家医疗机构口腔诊疗用水供水系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我市口腔诊疗用水供水方式主要有自来水、加过滤装置、纯净水、反渗水,8所医院每季度进行微生物检测,菌落数范围50-2 500 cfu/mL,菌落数超过合格标准经清洗或更换过滤膜、消毒储水罐后检测均合格。结论口腔治疗需要安全的水质,控制口腔诊疗用水微生物污染是医疗机构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现有的水处理系统制备出可持续使用的超纯透析用水。方法通过研究陕西省中医医院血液透析室透析用水中细菌、内毒素含量与消毒时间的关系,寻找细菌、内毒素达到超纯透析用水标准的时间节点,制定合理的水处理系统消毒周期。结果将水处理设备的消毒周期调整为1个月可使透析用水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持续符合超纯水标准。结论通过优化消毒周期能够制备出可持续使用的超纯透析用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用水处理系统反渗透膜的污染与清洗方法。方法根据血液透析用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原理及反渗透膜污染物的性质,结合陕西省中医医院血液透析室反渗透膜清洗的实战经验,提出了血液透析用水处理系统反渗透膜的清洗方法。结果采用先碱洗(0.1%的氢氧化钠溶液)后酸洗(2%的柠檬酸溶液),借助于水处理系统的消毒程序来完成反渗透膜清洗过程的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清洗效果,恢复反渗透系统的性能。结论该方法可为广大血液透析行业反渗透膜的清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永川区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污染情况,为加强水质卫生监督管理及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提供依据。方法 2012~2014年在永川区按照随机抽样原则,采集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样440份,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进行评价。结果 440份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标检测水样,合格数143份,合格率36.59%,其中总大肠菌群合格率最低,为37.50%;永川区2012~2014年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与水处理工艺等因素有关,永川区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较低,存在饮水安全隐患,应加强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消毒工艺及设施,开展饮水卫生健康教育,加大对水质监督的执法力度,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保障血液透析中心透析用水的质量及持续供应。方法将5S的管理思想运用于血液透析中心水处理管理,结合我院水处理系统的实际情况探索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升级及标准化管理模式。结果 5S管理手段可有效保障透析用水供应及质量。结论保障医疗设备临床使用质量,科学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区医疗机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系统污染现况,为防止口腔治疗用水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辖区内不同级别和规模的口腔医疗机构的DUWL水质进行细菌污染情况监测与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54家医疗机构,合格率为27.78%。采集水样261份,合格率为68.20%,其中市区公立医院、民营医院、社康中心、口腔专科门诊部、综合门诊部和口腔诊所的合格率分别为100.00%、82.14%、71.43%、57.35%、54.29%和63.89%。口腔治疗用水中牙科手机水、三用枪水、漱口水、储水瓶水和集中过滤系统水的合格率分别为54.05%、71.62%、85.14%、52.78%和1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加消毒灭菌操作工作人员,定期采用化学消毒剂对水路系统消毒和使用过滤系统可提高口腔用水合格率。结论 DUWL普遍存在污染,需加强对DUWL的定期清洁、消毒与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透析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透析患者的治疗安全和透析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分析北京市属医院透析中心透析用水十年化学污染物检测结果,找出化学污染物不合格的原因,研究解决方法,可以帮助透析中心更好的选择合适的水处理系统,以及设备的正确维护方法.方法 铝、铜、钡、锌、砷、铅、银、锡、镉、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硒和汞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氯、氯胺采用分光光度测定法,氟、硝酸盐和硫酸盐应用离子色谱法检测.钙、镁、钠、钾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结果 从2003年开始,19家透析中心透析用水化学物质超标,第2年4家,随后超标中心逐步减少,直到最后2年,北京全部透析中心透析用水化学物质全部达标.结论 在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统一管理和指导下,血液透析中心使用高品质的水处理系统,同时,透析设备的常规维护和水质监测是保证透析用水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宋伟 《中国血液净化》2011,10(12):675-677
电导率能有效反应水中导电离子的含量,可在线监测,简单易行。电导率监测广泛应用于透析用反渗透水处理装置中,通过对反渗透水处理装置进水与产品水(透析用水)的电导率监测,可了解反渗透水处理装置的脱盐率和透析用水的含盐量,从而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水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由于血液透析中透析用水与病人接触的机会是饮水总量的20倍,也就是说每天摄入1 000 mL水,透析用水就是20 000 mL.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水是通过非生物膜扩散到血液中去.透析膜不能选择性吸收或排出某种离子,如果透析用水和透析液中含有这些物质,它们将通过透析膜进入血液,对病人产生危害.经过水处理系统除去离子、微粒、细菌、内毒素等物质,使产水达到血液透析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透制水系统消毒处理情况及其质量监测,以提高血液透析用水质量。方法采集透析用水及透析液进行细菌检测。结果该医院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制备的透析用水细菌超标率为51%,透析出口液细菌总数部分超过2000 cfu/ml、入口液细菌总数超过200 cfu/ml,储存容器表面有枯草芽孢杆菌等细菌生长。经过整改后,检测出、入口透析液均未发现超标现象,合格率达到100%。结论该医院血透制水系统的管理不严格、消毒不彻底,透析液存在污染超标问题;经改进后使血透制水系统消毒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18.
人类通过加水处理剂和加氯等办法将天然水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后制成自来水,基本解决了饮水的泥沙、悬浊物类的物理污染及细菌、藻类、寄生虫类的生物污染,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很大程度地满足了人们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高层建筑和建设规模不断地增加扩大,市政自来水输配水系统的水压及瞬间水量已适应不了人们生活用水和饮用水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开发满足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临床实验室电子文档管理系统.方法 基于ISO15189相关要求,借助互联网,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模式,利用Java和MySQL数据库等信息技术构建电子化文件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通过向实验室184名员工发放调查问卷评价该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作者描述了一套可有效地清除Cohn冷乙醇血浆蛋白分离法白蛋白组分中内毒素(致热原)和/或乙醇的方法。由作者实验室与一系列蛋白分离协作单位共同开发的这一处理方法基于两步层析——凝胶过滤脱盐与阴离子交换层折。每次运行可处理批量达20kg的白蛋白。尽管迄令尚未有文内所述方法无效的报道,但作者还是建议在正式应用前必须首先用实验室规模对该方法加以评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