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屑病并非“不治之症”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但它不是癣,是一种原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感染、环境因素、自身疾病等有关)且十分顽固的皮肤病。它分4型:①寻常型。②脓疱型,又分为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和掌跖脓疱型银屑病。③关节型,伴银屑病皮损,多侵犯患者远端指(趾)关节,病症初期红肿、疼痛,后期关节骨质破坏,关节损毁畸形。④红皮病型,患者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潮红,表面出现大量鳞屑。患者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不适,白细胞计数升高。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是近期才得到突破性发展的一种新型硬性内窥镜。由于关节内腔窄小,又无自然进口,而且腔壁和腔内有特殊的软骨、韧带、滑膜、皱襞、绒毛以及脂肪垫等不同组织相互搭连,形成高低凸凹,稀密软硬,以及排列十分复杂的结构。因此关节镜操作方法较特殊,应用较因难,但先进的纤维光学关节内窥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色素绒毛性结节性膝关节滑膜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8例该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对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8例患者治疗满意,7例随访1~48个月,所有病例无复发,关节功能大部分恢复.结论 关节镜手术切除应尽早实施,可以不再切开二次手术;对较大的肿瘤型患者手术一定要彻底,术后加以放疗,以后辅以功能锻炼,力争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影像学表现,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敏感的检查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膝关节PVNS的MRI、X线平片和CT等影像资料,比较和评价PVNS的MRI信号特点,关节内结构侵犯、关节外侵犯和骨质侵蚀等征象。结果10例膝关节PVNS,8例MRI具有典型的含铁血黄素沉着,T1WI和T2WI呈低信号。MRI可以准确显示X线平片及CT难以显示的关节内软骨和韧带侵蚀以及关节外侵犯的范围。结论MRI在PVNS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MRI信号及很高的诊断价值,可准确评价PVNS在关节内外的侵犯范围,对指导手术、减少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onndular synovitis,PVNS)是一种原因不明发生于滑膜慢性瘤样增生破坏性疾病,可侵蚀滑膜、关节、腱鞘等组织,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伴含铁血黄素沉着,反复肿胀及出血。易侵犯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有较强侵袭性,复发率高,手术彻底切除较困难。目前手术切除并术后辅助放疗,抑制本病复发取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绒毛和蜕膜组织t-PA、PAI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绒毛和蜕膜组织及子宫局部纤溶状态的影响,探讨部分妇女应用米非司酮终止妊娠后子宫出血多、出血时间长的原因,对63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分别采用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及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的药物流产,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绒毛和蜕膜组织提取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的活性。结果表明:药物流产组与人工流产组相比,其绒毛和蜕膜组织提取液中t-PA活性升高,PAI活性降低,二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提示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可能造成早孕妇女绒毛、子宫蜕膜组织局部的纤溶系统功能亢进,这很可能是应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多、出血时间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pigmentedvillon odularsynovitis ,简称PVS)是发生于滑膜关节、腱鞘或滑囊的一种慢性滑膜增生性疾病 ,病因不明。多数为单独发病 ,极少数病人合并有其他病变。本文报告我院从 197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经病理证实的 34例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6例合并同一关节其他病变 ,并对其发病成因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例 ,其中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7~ 5 6岁 ,有创伤史 3例 ,无创伤史 3例 ;发病于髋关节 1例 ,膝关节 5例 ;病史 3个月至 3年余 ;6例患者均有关节肿痛病史 ,抽取关节液为血性…  相似文献   

8.
在着床过程中,胚胎与子宫双方都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阶段。子宫内膜发生着一系列形态、生理及生化的变化,以迎接和维持胚泡着床。在这些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在哺乳动物中,由于不同的着床方式其子宫内膜蜕膜化的程度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着床方式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胎盘:①上皮绒毛型。胚泡滋养层直接与子宫内膜上皮接触,滋养层细胞不侵入内膜层,只是与子宫内膜上皮紧紧相邻,内膜细胞不发生蜕膜化。猪、马等家畜属此型。②内皮绒毛型。胚泡滋养层侵入上皮但不深,多数食肉类动物属此型。③血窦绒毛  相似文献   

9.
胎盘血管瘤又称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placental chorioangioma ),属于良性肿瘤,是发生于绒毛间胚叶组织的血管瘤或错构瘤。胎盘血管瘤在组织形态主要由血管及结缔组织构成,分为3型:血管瘤型、富细胞型、退变型。国内外文献报道中,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发病率为0.7%~1.6%。本院收治了1例死胎合并胎盘血管瘤患者,现将其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tis,PVNS)是一种少见的发生在关节的滑膜增生破坏性疾病,特点是关节、腱鞘、滑囊的滑膜增生,伴色素(含铁血黄素)沉着。该病可发生于全身关节,膝关节最易受累,表现为关节反复疼痛、肿胀,血性关节液,活动时弹响、绞锁感,严重者出现股四头肌萎缩、广泛骨质破坏,需尽早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相对彻底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膝关节PVNS的首选术式。我院2009年6月~20013年12月对应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PVNS患者21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57、p53和Ki-67在水泡状胎块病理诊断中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形态学诊断,40例为流产水肿绒毛组,45例为部分型水泡状胎块组,35例为完全型水泡状胎块组,同时选取来院体检的40例正常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比较四组p57、p53和Ki-67阳性表达。结果:部分型水泡状胎块组、完全型水泡状胎块组的p57阳性表达均低于流产水肿绒毛组、对照组(P0.05);且部分型水泡状胎块组的p57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完全型水泡状胎块组(P0.05)。部分型水泡状胎块组、完全型水泡状胎块组的p53、Ki-67阳性表达均高于流产水肿绒毛组、对照组(P0.05)。结论:p53、Ki-67可有效鉴别流产水肿绒毛与水泡状胎块,而p57可作为鉴别部分型水泡状胎块与完全型水泡状胎块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产妇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胎膜组织中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及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表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胎膜早破产妇为绒毛膜羊膜炎组,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64例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胎膜早破产妇为非绒毛膜羊膜炎组,统计胎膜早破产妇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单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胎膜早破产妇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胎膜组织中NAMPT及血清β-HCG、SFRP5表达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胎膜组织中NAMPT及血清β-HCG、SFRP5对胎膜早破产妇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破膜孕周<32周、破膜时间≥48 h、羊水过少均为胎膜早破产妇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绒毛膜羊膜炎组胎膜组织中NAMPT及血清β-HCG表达水平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血清SFRP5表达水平低于非绒毛...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绒毛和蜕蜕组织t—PA,PAI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米非司酮对早孕妇女绒毛和蜕组织及子宫局部纤溶状态的影响,探讨部分妇女应用米非司酮终止妊娠后子宫出血多、出血时间长的原因,对63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分别采用人工注射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的药物流产,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绒毛和蜕组织提取液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剂(PAI)的活性。结果表明,药物 组与人工流产组相比,其绒毛和蜕膜组织提取液中t-PA活性升高,PAI活性降低,二者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分娩方式、并发症及预后等.方法 对2003年8月~2007年8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并追踪的2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位于胎盘边缘,妊娠至足月剖宫产分娩,无并发症发生;1例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位于脐带根部,胎儿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终止妊娠后,新生儿心功能不全征象迅速改善.追踪观察2例妊娠结局均好.讨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与妊娠结局、肿瘤生长部位及肿瘤是否压迫脐静脉息息相关,彩色B型超声动态监测胎儿宫内生长情况非常重要,终止妊娠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检测结果。方法 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绒毛膜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技术制备染色体标本并检测胚胎绒毛组织染色体核型,统计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析孕妇年龄、既往自然流产次数、既往活产儿分娩史、受孕方式以及胚胎性别与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 2 314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纳入研究,检出染色体异常998例,异常率43.13%,染色体数目异常612例,占比61.32%,以13-三体、18-三体、21-三体多见,染色体结构异常386例,占比38.68%,以平衡易位、缺失、倒置多见。年龄、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受孕方式以及胚胎性别不同的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高龄(OR=3.077)、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多(OR=2.239)、非自然受孕(OR=2.050)是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异常率较高,以染色体多态性改变多见,染色体数目异常所占比例更高,以13-三体、18-三体、21-三体多见,其次为染色体结构异常,以平衡易位、缺失、倒置多见。应当关注高龄、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多、非自然受孕的孕妇,加强遗传学筛查,促进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胎膜早破病例资料.结果 胎膜早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较高,占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76.8%,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组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在产褥感染、产后出血、胎盘残留、胎儿窘迫、新生儿感染、病理性黄疸发病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剖宫产率、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胎膜早破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应重视胎膜早破亚临床型的绒毛膜羊膜炎,加强监测与积极治疗,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康军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7):147-148
颈椎病是因颈椎椎间盘、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变而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引起相应的症状和体征。颈椎病的发病率约为10%~15%,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伏案工作者。颈椎病根据其受累的主要部位和所产生的表现,通常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等四型,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比较多见,发病率也较高。关于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很多,本文拟研究在应用中药电磁仪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绒毛膜染色体核型分析广泛应用于孕早期产前诊断,同时进行短期培养(short-termculture,STC)和长期培养(long-term culture,LTC)绒毛膜细胞核型分析其结果最可靠,然而,由于技术或经济原因临床上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方法。作者回顾分析了1993~1996年采用STC绒毛膜进行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的经验。 材料和方法:用于产前诊断的绒毛膜标本共3 726例,其中3 509例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采用氟脱氧尿苷同步法制备STC绒毛膜片,常规用胰蛋白酶-姬姆萨染色,正常情况下分析16个细胞,发现一个8、9、13、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种慢性全身性疾病,起病主要与免疫反应有关.多发于青壮年的四肢关节,早期可表现为关节游走性疼痛、肿胀及活动障碍,晚期可形成关节强直及畸形.表现为对称性的多发性关节炎为“周围型“,发生于脊柱的称为“中枢型“,周围型多见于两手小关节和腕关节.近年来调查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女性发病居多,常时起时伏,化验检查可有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等.……  相似文献   

20.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