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医学院校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剖析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医学院校大学生面临着双向选择的就业环境,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医学生由于择业认知不清、择业情绪控制不稳或择业社会心理把握不当等原因产生各种择业心理问题,深入剖析医学生择业心理问题产生之源并进行心理调适,有利于医学生为择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提高就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他们的精神行为阳性检出率约为16%,心理处于不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学生约占50%左右。就目前的现状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其原因大多是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调适和解决。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因主要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高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困扰高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方法 对三年级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男生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女生;常见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敌对性、偏执和焦虑.结论 高年级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存在问题,可以从自身出发,进行培养兴趣爱好、阅读治疗、同伴教育和师长的交流等方面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单亲、重组、离异、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越来越多。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可能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自闭、早恋、人际关系敏感等。如果不及时进行调适,很有可能会发展成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需要教会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觉察和调适。  相似文献   

5.
1767例某高职高专院校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高职高专院校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某高职高专院校2005年入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查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本次调查一类心理问题检出率26.99%,二类心理问题检出率11.50%,心理健康为61.51%.一类心理问题、二类心理问题两类心理问题检出率均是女性高出男性,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需要继续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联合国维和医疗队员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工作、生活、安全压力过大,目标缺失、自我调适能力参差不齐等,针对不同临床表现提出集体和自我调适的心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掌握临床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通过分析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进一步探讨形成的原因.方法:采用临床医学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及调查问卷方式对570名临床医学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临床医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比全国正常人群水平偏低,但相比于全国大学生水平稍高,心理问题检出率,12.98%,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和抑郁.女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高.男女生差异不明显.结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临床医学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成熟的应对社会工作的能力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大学生中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对广州市两所高校925名大学生的心理保健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的57.51%认为很需要心理保健,93.33%对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62人认为自己目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女大学生对心理保健的认识和需求均明显高于男大学生,男性更倾向于将心理问题藏在心里.不同年级和专业学生在心理困扰问题上都存在明显差异.可见对在校大学生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同时应注意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各自心理问题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抗逆境心理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生的成长经历一般较顺利,缺乏对失败和挫折的心理体验.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极易产生受挫心理,造成情绪波动.又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常识,心理自我调适能力较差,不能及时消除情绪上的不安定因素,长期积累,心理问题也就日益严重.因此,了解医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加强其抗逆境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浅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大众媒体和舆论界不时披露的关于个别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些过激行为,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应正确认识、评估和界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为高校更好地培养素质全面的大学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趋势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影响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因此,立足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现状,借鉴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有益经验,对于促进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0岁及以前心理攻击和体罚经历对大学生焦虑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2019年4—5月,方便抽取哈尔滨市2所大学部分专业的大一和大二年级全体2 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信息调查、亲子冲突解决策略量表(CTSPC)、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量表(AHRBI)。  结果  10岁及以前遭受过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大学生报告率分别为80.05%和58.37%。男生、非独生子女的体罚检出率分别高于女生和独生子女(P值均 < 0.05)。10岁及以前遭受过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大学生焦虑状态和健康危险行为6个维度的检出率均高于未经历过心理攻击和体罚的大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攻击、居住地、体罚和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焦虑有影响(OR值分别为1.85,1.53,1.49,1.34);心理攻击和居住地对大学生健康妥协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1.60,1.26);心理攻击、性别、体罚和独生子女对大学生暴力攻击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1.75,1.66,1.63,1.28);体罚对大学生自杀自残行为有影响(OR=3.44);性别和体罚对大学生吸烟饮酒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2.67和2.25);体罚和心理攻击对大学生破坏纪律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1.88和1.55);体罚、性别和家庭收入对大学生无保护性行为有影响(OR值分别为4.51,1.91,0.62)(P值均 < 0.05)。  结论  10岁及以前遭受父母心理攻击和体罚经历对大学生焦虑及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人际交往、学习状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安徽省3所医学类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99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和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各因子的得分高于常模(P=0.000),人际交往能力差异和不同学习状况对所持有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结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关注,且心理健康状况与人际交往、学习状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兰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及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结合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市7所高校1 705例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综合函数评估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平均综合得分为0.221(-0.128~0.457)分;生源地、专业、年级在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的9个分位点上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在健康素养得分中下水平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源地、专业、年级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校应针对性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跟踪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跟踪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心理适应及处理应激的能力。方法2006年在浙江大学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入学时15703名本科新生的MMPI-2测验基础上,以分层抽样方式,随机抽取623名大学生作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以MMPI-2再测结果为依据,从群体和个体层面描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大多数学生人格特征稳定或趋向不断地完善,有部分学生由于环境适应后状况较原来有好转,F、K、D、Hy、Pd、Pa、Pt、Sc、Ma、Si、Mf分量表前后测试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征密切相关,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的结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效实施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工业学院2045名本科,大专,中专学生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现状调查,以SCL-90自评量表测评分析,结果,学生SCL-90得分总体水平低于中国成人常规,中专学生各因子均分高于本科,大专生,大学本科各年级因子≥2分比较有一定差异,神经症初筛检出率为45%,结论:大中专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有计划的实施心理卫生主动干预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某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及防御机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及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西安某高校部分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防御机制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结论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和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高校应注意帮助贫困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自主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维护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有针对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量表(16PF)为测试工具,对377名不同年级在校医学生进行测评,有效样本375份。结果医学生SCL-90因子分明显高于国内青年常模;不同年级医学生SCL-90测评结果呈显著性差异,16PF测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男女生SCL-90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异有显著性;SCL-90任一因子分≥2的学生和SCL-90任一因子分<2的学生16PF测试在乐群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忧虑性、怀疑性、独立性、紧张性、内向与外向型、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心理健康因素、有专业成就人格因素、适应与焦虑型、创造力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应注重学生人格特征倾向,扬长避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更有效地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某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心理压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压力现状,为更好地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整群抽取某大学2681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量表和研究生压力问卷进行测试。结果研究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为5.15%,其中博士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7.96%)高于硕士生(4.74%),女生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3.38%)低于男生(5.98%)。研究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症状。心理压力主要为就业压力,其次是成就压力、学业压力和经济压力,身心健康的压力最小。结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心理压力主要为就业压力和成就压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河南省3所高校600名大学生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对其手机依赖情况进行调查,筛选存在手机依赖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66人)与观察组(67人),对照组给予抑制控制训练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手机依赖程度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2组手机成瘾量表评分、手机使用时间、心理弹性量表评分、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分、抑制冲突效应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手机成瘾量表评分(37.11±5.01)分,低于对照组的(41.25±6.33)分;观察组手机使用时间(2.72±0.71)h,低于对照组的(3.37±0.55)h;观察组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分(88.79±5.66)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76.63±3.97)分,高于对照组的(81.14±4.79)分、(71.75±4.55)分;观察组抑制冲突效应量(40.35±10.22)ms,低于对照组的(45.14±5.66)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评分与认知情绪调节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97、-0.453,P<0.01),与冲突抑制效应量呈正相关(r=0.498,P<0.01)。结论 手机依赖直接影响大学生认知情绪调节及心理韧性;而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开展抑制控制训练联合积极情绪训练,可减轻大学生手机依赖,提升认知情绪调节能力及心理韧性,改善自我控制能力,有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