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申罗英  陈可儿  谢颖 《医药导报》2004,23(11):0828-0829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格列吡嗪控释片5~15 mg,qd;对照组服用格列吡嗪片5~20 mg,bid 分别于早、晚餐前服用。进行为期12周的疗效观察,然后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经12周治疗后空腹、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组间比较,空腹、餐后2 h血糖及HbA1c治疗前后差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格列吡嗪控释片对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明确,具有安全性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吡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单纯饮食控制或加用盐酸二甲双胍药物治疗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56例,随机分成格列吡嗪控释片组28例和格列吡嗪片组28例,疗程12周。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及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等。并观察有否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用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吡嗪片治疗后空腹血糖都有明显下降(P〈0.05),格列吡嗪控释片对餐后2 h血糖的疗效高于格列吡嗪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吡嗪控释片和格列吡嗪片使空腹血糖都有明显下降,但格列吡嗪控释片控制餐后高血糖和HbA1c要优于格列吡嗪片,且服用格列吡嗪控释片依从性优于格列吡嗪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普通片和控释片对新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疗效以及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新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格列吡嗪控释片组(控释片组)和格列吡嗪普通片组(普通片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FPG、2hPG、HbA1c变化和低血糖的发生率,并对不同剂型格列吡嗪的药物经济学进行评价。结果控释片组的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片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片组(P<0.05);控释片组餐后血糖下降22.35%,普通片组下降14.32%;使餐后血糖下降一个百分点的费用,控释片组为19.10元,普通片组为10.89元。结论格列吡嗪普通片的成本相对较低;格列吡嗪控释片血糖控制效果显著,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对 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Ⅱ (IGF Ⅰ ,Ⅱ )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组初次诊断的 2型糖尿病病人 6 8例 ,对照组健康体检者 4 3例。糖尿病组予格列吡嗪控释片 5~ 10mg ,每日 1次 ,早餐前服用 ,疗程 4wk。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1c)、空腹胰岛素 (FINS)、IGF Ⅰ和IGF Ⅱ的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 ,糖尿病组治疗前FINS ,IGF Ⅰ ,IGF Ⅱ水平较低 ,FBG和HbA1c水平较高 (均P <0 .0 1)。治疗后 ,FBG和HbA1c下降 ,FINS ,IGF Ⅰ ,IGF Ⅱ升高 (P <0 .0 1)。结论 :每日服用 1次格列吡嗪控释片可以改善 2型糖尿病病人的糖代谢及血清IGF Ⅰ和IGF Ⅱ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与格列吡嗪在2型糖尿病中的疗效。方法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和格列吡嗪组。格列美脲组80例,初始剂量2mg,每日1次,每2周根据血糖增加1mg,至最大剂量为6mg;格列吡嗪78例,初始剂量每日5mg,分3次服,每次增加2.5mg,至最大剂量为20mg,观察时间为12周。治疗前后监测病人空腹、餐后2h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结果两组间降糖作用的有效率,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格列美脲组餐后2h血清胰岛素和C肽的升高显著低于格列吡嗪组(P<0.01),但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结论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与格列吡嗪疗效相似,但格列美脲组每日服药1次,病人的依从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已使用口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胶囊后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门诊以及住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加服盐酸吡格列酮胶囊.治疗后的第4周,第8周以及第12周,抽取肘静脉血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12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都有所下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都得到了较大改善.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具有长效的降糖作用,且长期服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 6 4例 ,随机分为 2组 ,各 32例。治疗组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 ,对照组予格列吡嗪速效片治疗 ,观察 8wk(治疗组分成 4wk剂量调整期 ,4wk维持期 )。治疗前后行 2次口服糖耐量试验 (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 (IRG)和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 ;比较 2组治疗前后血糖 ,血胰岛素 ,IRG ,ISI和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血糖水平下降 ,ISI增高 ,P <0 .0 1;但胰岛素水平及IRG与服药前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 (5 6 .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9.3% ) ,P <0 .0 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格列吡嗪控释片可改善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的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及血糖控制 ,可作为继发性磺脲类降糖药失效患者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并且进行仔细认真的比较使用速释片和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所发生的一些不良反应以及对其血糖控制效果。方法将128例患有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速释片组以及格列吡嗪控释片组,其中素释片组67例,格列吡嗪控释片组61例,细心观察治疗14周后的胰岛素、血糖和C肽水平的状况、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所使用的维持剂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全部都有降低的趋势,控释片组的降空腹血糖效果要比速释片组体现的更为显著(P〈0.05);控释片组的维持剂量较小;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近乎相同。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别不是很大;空腹胰岛素及c肽治疗前后两组均没有显著的不同。结论格列吡嗪控释片能够充分的发挥与速释片有所相同的治疗效果,其降空腹血糖效果相比会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4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血尿酸(UA)、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治疗后患者UA、FPG、2hPG、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SI明显升高(P<0.05),而FINS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10.
周峰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277-278
目的评价瑞格列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60周岁以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格列奈组30例,采用瑞格列奈1.5mg/d,视血糖情况加量至6mg/d或加用二甲双胍0.75~1.5g/d;格列吡嗪组30例,采用格列吡嗪2.5~20mg/d,视血糖情况调整或加用二甲双胍0.75~1.5g/d。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低血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月后两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肾功能,但餐后2h(2hPG)、低血糖发生率瑞格列奈组低于格列吡嗪组。结论瑞格列奈是治疗老年糖尿病安全有效的口服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糖化血清蛋白(glycatedselxlmprotein,GSP)、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的变化特点。方法检测5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OGTT2h血糖(OGTT2hPG)、GSP、hs-CRP、空腹C肽、三酰甘油(TG)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胰岛素泵治疗2周后FPG、0G订2hPG、GSP、hs-CR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T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空腹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偏相关分析发现血清GSP浓度与FPG(r=0.58,P〈0.01)及OGTT2hPG(r=0.62,P〈0.01)呈正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FPG(r=0.40,P〈0.05)及OGTT2hPG(r=0.39、P〈0.05)水平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良好地抗炎症及纠正糖毒性、脂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66例和格列吡嗪组60例,分别给予格列美脲和格列吡嗪治疗,4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C肽、餐后2h血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检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记录发生低血糖反应的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FPG和HbAlc均显著下降,格列美脲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空腹血C肽、餐后2h血C肽水平都升高,格列美脲组患者血C肽升高更明显,低血糖反应次数明显减少;而且格列美脲组HOMA—IR下降明显,HOMA—β功能升高显著(P〈0.05)。结论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较好,能减少低血糖反应,安全性好,患者用药依从性高,在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王雪琴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70-1471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运动疗法等基础治疗,观察组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2U·kg-1·d-1,餐前口服瑞格列奈,3~6 m/d,分3次服用;对照组给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起始剂量0.4U·kg-1 ·d-1,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结果 两组治疗后FPG、2hPG、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Homa-β均明显升高(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HbA1c、Homa-IR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 =2.786、3.449,均P<0.01),Homa-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4.833,P<0.01);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 =2.126,P<0.01);观察组未出现低血糖,对照组出现4例低血糖,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 =4.151,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能平稳降低血糖至正常水平,并保持血糖稳定,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138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8例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治疗后2组的FPG、2hPG、HbA1c、FINS、C-P、HOMA-IR、HOMA-β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PFG、2hPG、HOMA-IR下降指数较对照组明显,FINS、C-P、HOMA-β升高指数较对照组明显,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有利于改善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重组甘精胰岛素(长秀霖)与低精蛋白胰岛素(诺和灵30R)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长秀霖组和诺和灵30R组,每组30例。长秀霖组每天晚上18∶00点注射长秀霖,诺和灵30R组每天早、晚餐前2次皮下注射诺和灵30R,2组每天早餐前30mim均口服格列美脲3mg。观察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平均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C肽水平及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长秀霖组治疗后C肽升高(P〈0.05),且于高于诺和灵30R组C肽水平(P〈0.05)。长秀霖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6.7%低于诺和灵30R组的23.3%(P〈0.05)。结论该2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大致相同,但长秀霖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并有可能改善β细胞功能,故更具有选择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达到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初诊为2型糖尿痛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28例、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20例、预混胰岛素组36例、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12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以空腹血糖(FPG)〈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8.0mmol/L出院。出院后坚持原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3个月后停止所用治疗并连续监测1个月血糖,每周测3次FPG、2hPG,如1个月内有3次或以上FPG≥7.0mmol/L或2hPG≥10.0mmol/L视为治疗失败,否则视为治疗成功。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在入院后第2天和3个月随访期结束时空腹测患者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抽血查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e)、三酰甘油(TG)、空腹C肽(FCP)、C.反应蛋白(CRP),口服75g葡萄糖粉后2h抽血查2hPG.餐后2小时C肽。统计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成功缓解率并分析影响成功的因素。结果治疗后总成功率为73.9%。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成功率为82.1%(23/28);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为80.O%(16/20);预混胰岛素组为61.1%(22/36);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为83.3%(10/12)。口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组、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组成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与预混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FPG、2hPG、HbAle、TG、CRP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FCP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与失败组年龄,治疗前BMI、FPG、FCP、TG、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98±4.68)、(56.79±7.65)岁,(25.03±2.46)、(28.16±2.09)kg/m2,(11.89±2.61)、(14.75±2.75)mm01/L,(1.85±0.70)、(0.88±0.54)ng/mL,(1.05±0.68)、(2.41±0.84)mm01/L,(8.19±0.74)、(10.62±1.19)mg/L,P〈O.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进行胰岛素治疗有较高的·临床缓解率。1;/服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或速效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3个月、胰岛素泵2周强化治疗较预混胰岛素治疗3个月的缓解率高。患者年龄、BMI、FPG、FCP、TG、CRP可能成为胰岛素治疗能否成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老年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应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洪兵 《安徽医药》2010,14(1):102-104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对门诊初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组和格列吡嗪组,一组采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每日定时注射0.2U·kg^-1;一组采用格列吡嗪治疗,每日早、晚餐前151服5mg;8周后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糖波动程度、低血糖发生率及空腹血清C肽、餐后2hC肽水平。结果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控制上与格列吡嗪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血糖波动程度和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优于格列吡嗪组(P〈0.05);甘精胰岛素组的空腹C肽、餐后2hC肽的水平高于格列吡嗪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可以安全有效地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低血糖发生率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与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胃肠道激素的影响.方法 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及西格列汀组,每组64例.阿卡波糖组接受阿卡波糖片治疗,50 mg/次,3次/d;西格列汀组给予西格列汀片治疗,100 mg/次,1次/d.2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胃饥饿素(Ghrelin)和胃泌素(Gastrin)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bA1c、BMI、FPG 、2hPG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格列汀干预后,Ghrelin分泌增加,血压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卡波糖干预后,Gastrin分泌增加,TC、TG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格列汀和阿卡波糖作为两种不同类别的降糖药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对胃肠道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