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为探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或金属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的疗效,对19例26枚大肠巨大息肉采用此方法治疗。结果显示,17枚亚蒂或有蒂息肉一次性尼龙绳套扎并切除成功,9枚长蒂息肉金属钛夹阻断血流后切除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周后内镜复查显示,14例创面愈合仅留瘢痕;3例创面处形成浅溃疡;1例创面处留有息肉样组织,追加热探头灼除;1例残端过长,追加尼龙绳套扎切除。结果表明,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或金属钛夹钳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金属钛夹联合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患者45例临床资料分析。观察患者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情况,同时随访患者2月后创面愈合、病变残留、复发情况。结果 45例患者成功切除息肉60枚,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2例,无穿孔。随访1例有残蒂存留,予以内镜下切除。结论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结肠息肉是下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息肉可并发出血或恶变,确诊后需及时切除。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有效方法,但对于直径≥1.0cm体积较大的息肉,特别是广基无蒂或粗蒂宽基底息肉的患者,用圈套高频电切除,术后出血和穿孔是常见并发症。2010年2月—2011年10月,我院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切除息肉中使用注射剂和金属钛夹,减少了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内镜下应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下应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治疗34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肠镜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病变残留、复发情况.结果 345例患者共成功切除362枚结直肠息肉.息肉直径1.5 ~4.0 cm,平均直径2.7 cm;1例患者术中出血;1例患者发生迟发性穿孔.93.6%(339/362)的息肉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瘤性息肉,17枚为增生性息肉,5枚为炎症性息肉,1枚息肉出现癌变.334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肠镜,9例患者残蒂存留,再次予内镜下切除,其余患者术后创面愈合良好,残蒂脱落消失.308例患者术后2个月获得肠镜检查随访,病灶均完全消失.患者首次治疗有效率为97.1%( 299/308).结论 内镜下应用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凝切除结直肠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金属钛夹在消化道息肉切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避免消化道大息肉内镜电凝切除时出血和穿孔,作者于1998年3月~1998年11月应用金属钛夹钳夹和息肉电凝切除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切除19例患者24枚大息肉,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9例患者,男13例,女6例,年龄18~74岁,平均48.7岁。24枚息肉中:胃息肉6枚,结肠息肉13枚,直肠息肉5枚;其中带蒂息肉13枚(头端直径≥2.5cm,蒂部直径>1cm),广基息肉11枚(直径>1cm)。  相似文献   

6.
内镜下电凝切除是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但对于直径大于2.5cm的息肉,有术中或术后出血甚至穿孔的危险。为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1996年-2004年,我院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圈套法成功切除有蒂或亚蒂的结肠巨大息肉32例(37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在内镜下切除大肠带蒂息肉时预先用钛夹在息肉蒂部结扎预防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7月我院内镜中心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3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82例(息肉198枚),对照组188例(息肉222枚),试验组预先用钛夹在息肉蒂部结扎再行高频电切除术结合中医辨证施治治疗肠息肉,对照组单纯高频...  相似文献   

8.
19例结肠镜下治疗无蒂大息肉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注射l:10000肾上腺素盐水摘除无蒂大息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先在病变的基底部黏膜下层分点注射l:10000肾上腺素盐水,使病变部位隆起,然后在肠镜下应用圈套行高频电切除。结果 应用本法治疗无蒂大息肉19例,直径在2~3cm15例,3.1~4.0cm3例,4.5cml例,术后病理示17例为腺瘤,2例癌变,本治疗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结肠镜下注射l:10000肾上腺盐水,高频电摘除无蒂大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消化道无蒂及亚蒂息肉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4月,胃息肉85例(88枚)、大肠息肉62例(113枚),直径〈1.0 cm 95枚,1.0~2.0 cm 101枚,2.0~3.5 cm 5枚;无蒂72枚,亚蒂129枚。最多一例为5枚。采用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或亚蒂胃、大肠息肉;透明帽负压吸引切除(EMR-C)治疗直径〉2.0 cm的无蒂胃息肉,圈套困难的直径〈2.0 cm的无蒂及亚蒂胃息肉;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icemeal mucosal resection,EPMR)治疗直径〉2.0 cm的亚蒂胃息肉,直径〉2.0 cm的无蒂、亚蒂大肠息肉。结果 1枚胃窦部扁平息肉行EMR-C;5枚直径〉2.5 cm的大肠亚蒂、无蒂息肉行EPMR;其余均行黏膜下注射-切除法。术中、术后无出血、穿孔。术后病理检查增生性息肉69枚,管状腺瘤64枚,炎性息肉47枚,管状绒毛状腺瘤10枚,绒毛状腺瘤5枚,锯齿状腺瘤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2枚),腺瘤伴局部癌变2例(2枚)。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2例中,1例行肠段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未见病变残留;1例EMR术后6个月未复查。腺瘤伴局部癌变的2例中,1例即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直肠黏膜局部缺损,未见病变残留,区域淋巴结转移癌;1例拒绝手术,亦未复查。16例胃息肉及10例肠息肉术后1年内镜复查,2例肠息肉术后2年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结论采用EMR治疗无蒂和亚蒂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Brenner腺瘤内镜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治疗且经病理证实的29例十二指肠Brunner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为55(29-72)岁。病灶大小(1.7±0.1)cm,其中0.5-1.0cm17例。1.0-2.0cm6例,大于2.0cm6例。无蒂隆起性病灶18例;有蒂病灶11例,其中粗蒂3例,亚蒂2例。内镜治疗中采取圈套电切9例(其中3例外加尼龙绳结扎),内镜黏膜切除术12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8例,均获完整切除。术中出血1例约200ml,经多枚金属夹夹闭和尼龙绳圈套后成功止血;术中穿孔1例,予金属夹夹闭:术后第2天发生迟发性出血1例,行内镜止血。全组术后随访2。39(中位数13)个月,生活质量较好,未见任何远期并发症。术后1年复发1例。再次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论内镜治疗对于Brunner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