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钱伟清  董芳辉  周玲 《骨科》2017,8(5):399-40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复温措施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术后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复温组和常规复温组,每组43例.常规复温组实行常规复温法(液体加温),综合复温组采取综合性复温措施(升高环境温度、加热床上用品、运送过程中保暖、营养支持等).比较两组病人的复温速度、髋关节Harris评分、感染率、首次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及应激程度.结果 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综合复温组的优良率为79.07%(34/43),常规复温组为74.42%(32/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0,P=0.182);综合复温组的感染率为2.33%(1/43),明显低于常规复温组的16.28%(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0,P=0.029).综合复温组病人的复温速度、首次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0.53±0.19)℃/h、(4.21±1.45)h、(4.95±1.26)周、(5.03±1.39)d,均优于常规复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综合复温组术后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值分别为(105.39±38.14)μg/L、(126.89±26.22)μg/L、(3.24±1.48)μg/L,明显低于常规复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病人采用综合性复温措施不但复温速度更快,且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减轻应激反应,缩短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两种治疗方法对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功能及对血清炎性因子和骨折延迟愈合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4 年 7 月—2016 年 7 月该院收治 100 例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行全髋关节转换术患者 52 例做为观察组,行髋螺钉内固定术患者 48 例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术后 12 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改良 Aubigné-Postel 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前与手术后 1 周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1β(IL-1β)等炎性因子、术后 12 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1)、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1)、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 特殊序列(β-CTX)等骨折延迟愈合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术后 12 个月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改良 Aubigné-Postel 评分优良率(82.96%)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评分优良率(6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 12 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1.92%(1 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29.17%(14 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IL-6、TNF-α、IL-1β 水平分别为(9.8±1.1)pg/mL、(2.3±0.4)ng/mL、(2.9±0.3)pg/mL,对照组分别为(9.9±1.2)pg/mL、(2.2±0.4)ng/mL、(2.8±0.3)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 周,两组 IL-6、TNF-α、IL-1β 水平均明显上升,观察组分别为(11.1±1.3)pg/mL、(3.2±0.4)ng/mL、(3.2±0.4)pg/mL,对照组分别为(15.2±1.5)pg/mL、(5.5±0.5)ng/mL、(5.7±0.6)pg/mL,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1)、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1)、Ⅰ型胶原羧基端肽 β 特殊序列(β-CTX)分别为(207.2±44.1)ng/mL、(913.2±55.2)ng/mL、(458.6±32.5)pg/mL,对照组分别为(205.9±43.7)ng/mL、(908.6±54.7)ng/mL、(461.3±29.7)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12 周,观察组 IGF-1、Svcam-1、β-CTX 分别为(338.1±53.3)ng/mL、(611.3±44.6)ng/mL、(498.1±30.5)ng/mL,对照组分别为(411.6±65.8)ng/mL、(319.1±31.5)ng/mL、(526.4±41.3)pg/mL,两组 IGF-1、β-CTX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Svcam-1 水平明显下降,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移位型股骨径骨折,引起的炎性反应较小,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体外模型方法研究中性粒细胞经历体外循环中温度的初始启动作用后,遭遇二次刺激时反应能力的变化。方法抽取60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样,提取中性粒细胞,根据体外循环的温度变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温、微温、中低温、深低温和复温过热组5组,每组12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仪建立温度对中性粒细胞刺激的体外模型,每组内设定5个时间点,分别为T0:体外循环起点,T1:复温起点,T2:复温后0.5 h,T3:复温后1 h,T4:复温后1.5 h。在T2、T3、T4点加入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刺激0.5 h,测定膜结合弹性蛋白酶(membrane-bound elastase,MBE)活性,作为中性粒细胞受到二次刺激时的反应能力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协方差分析,如果主效应存在差异,则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各温度组之间MB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72,P=0.002):常温与微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9±4.5 ng/106细胞数vs.76.5±3.6 ng/106细胞数,P=0.134),但常温和微温组均高于其余各组(P=0.001),复温过热组高于深低温组(61.2±2.7 ng/106细胞数vs.50.9±3.7 ng/106细胞数,P=0.005),中低温组(56.4±3.2 ng/106细胞数)与深低温(P=0.107)、复温过热组(P=0.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加入PAF后5组间MB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6,P=0.03):T4〉T2(70.9±2.5 ng/106细胞数vs.59.9±2.3 ng/106细胞数,P=0.027),T3(65.5±1.8 ng/106细胞数)与T2(P=0.168)、T4时间点(P=0.29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循环中常温、微温、复温过热可增强中性粒细胞对二次刺激的反应能力,促进MBE的释放;复温期间存在中性粒细胞易激惹的时间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者血清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表达变化及其对预后预测价值。 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94例RMPP患儿为RMPP组,同时选取轻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为MPP组(60例)及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60例);依据是否存活将RMPP组患儿分为死亡组(43例)和生存组(51例)。检测RMPP组、MPP组及对照组儿童SF和LDH水平,分析RMPP组SF和LDH与患儿预后的相关性。利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对RMPP组患儿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结果RMPP组患儿外周血中LDH含量[(438.3 ± 18.5)IU/L]高于MPP组患儿[(254.3 ± 21.8)IU/L]和对照组[(136.8 ± 13.1)]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7、P = 0.001,t = 19.1、P = 0.001)。RMPP组患儿外周血中SF含量[(412.1 ± 20.6)ng/ml]高于MPP组患儿[(120.7 ± 13.3)ng/ml]和对照组[(96.9 ± 11.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5.1、P = 0.001,t = 18.4、P = 0.001)。与生存组RMPP患儿比较,死亡组RMPP患儿LDH[(473.2 ± 23.2)IU/L vs.(416.4 ± 19.1)IU/L]和SF[(445.2 ± 20.1)ng/ml vs.(396.2 ± 17.6)ng/m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6.527、P = 0.037,t = 19.845、P = 0.015)。生存组RMPP患儿LDH和SF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6.527、P = 0.037,t = 19.845、P = 0.015)。LDH的AUC(0.8)大于SF(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735、P = 0.03)。LDH联合SF检测的灵敏度(90.3%)高于LDH检测(82.6%)(χ2 = 5.292、P = 0.016)和SF检测(79.6%)(χ2 = 5.369、P = 0.024);LDH联合SF检测的特异度(88.4%)高于LDH检测(81.9%)(χ2 = 6.408、P = 0.011)和SF检测(81.7%)(χ2 = 6.278、P = 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LDH和SF水平与RMPP患儿的预后呈正相关(r = 2.162、P = 0.015,r = 1.485、P = 0.022)。 结论与健康儿童和MPP患儿相比,RMPP患儿LDH和SF水平显著升高,且二者与RMPP患儿的预后密切相关,LDH和SF水平较高的患儿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腔镜与传统甲状腺手术对机体创伤的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忻颖  胡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5):454-455,462
目的探讨胸部途径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的创伤性。方法将50例甲状腺腺瘤依据患者意愿分成腔镜手术组及传统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4、48、72h通过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值。结果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91.4±10.5)min与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85.2±13.2)min无统计学差异(t=1.800,P=0.078);腔镜手术组术后引流量(31.1±7.7)ml显著高于传统手术组术后引流量(25.9±6.8)ml(t=2.532,P=0.015);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3.4±1.1)d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4.4±1.1)d有统计学差异(t=-3.191,P=0.003)。腔镜组术后24、48、72h3个时点血清CRP分别为(13.1±3.1)、(19.4±3.2)、(18.5±3.3)mg/L与传统手术组术后3个时点血清CRP分别为(13.5±3.0)、(18.0±3.4)、(17.4±3.2)mg/L无统计学差异(t=-0.461,P=0.647;t=1.483,P=0.145;t=-1.190,P=0.240);腔镜组术后24、48、72h3个时段血清IL-6分别为(35.5±6.1)、(26.8±5.9)、(18.3±6.5)ng/L与传统手术组术后3个时段血清IL-6分别为(32.4±6.2)、(24.0±5.7)、(15.6±6.0)ng/L无统计学差异(t=1.252,P=0.223;t=1.195,P=0.244;t=1.066,P=0.298)。结论腔镜甲状腺手术对机体的创伤与传统甲状腺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开放性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 方法:对2008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24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甲状腺开放手术,其中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120例作为观察组完全采用超声刀进行甲状腺手术,将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70.54±10.17)min vs. (88.45±13.76)min](t=12.664,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亦较对照组减少[(23.55±5.64)mL vs. (48.14±11.71)mL](t=17.388,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14/120),而观察组为4.17%(5/1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 结论:超声刀在开放性甲状腺术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能够有效降低甲状腺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张家口市第二医院行X线检查确诊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加压钢板(PCCP)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 w、半年及1年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满意率、随访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年12~18个月,随访率100%。术后1 w观察组优良率为90.24%,对照组为87.8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为(11.2±3.1)cm,长于对照组的[(6.5±1.7)cm,t=8.598,P<0.05],术中出血量为(157±32)ml,多于对照组的[(39±12)ml,t=22.230,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12±4)d,短于对照组的[(16±5)d,t=3.595,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w的Harris评分为(42±6)分,高于对照组的[(40±5)分,F=4.056,P<0.05];术后半年的Harris评分为(82±5)分,高于对照组的[(78±5)分,F=8.191,P<0.05];术后1年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85.37%,对照组为90.24%,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对照组为19.5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458,P<0.05)。术后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4.88%,对照组为12.20%,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45,P<0.05)。 结论采用PFNA和PC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采用PFNA治疗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内镜下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87例,女63例,年龄68.6±10.7岁(63~79岁)。随访时间为33.7±9.3(29~41)个月。92例患者采用内镜下椎间孔成形术治疗(内镜组),58例患者采用传统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手术治疗(开窗组)。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测量术前及术后1个月骨性侧隐窝角、软性侧隐窝角评估减压程度。收集术前、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健康调查简表(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评估手术效果,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根据不同手术节段进行亚组分析,比较不同手术节段间的疗效差异。结果:切口长度内镜组(9.36±1.40mm)少于开窗组(30.90±7.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632,P=0.000);术中出血量内镜组(27.17±5.12ml)少于开窗组(77.03±12.3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25,P=0.000);术后住院时间内镜组(3.34±0.91d)少于开窗组(5.00±1.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4,P=0.000);而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CT、MRI影像显示两组骨性侧隐窝角及软性侧隐窝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内镜组ODI均低于开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内镜组SF-36评分(69.47±10.58)高于开窗组(61.36±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4,P=0.009)。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VAS评分、ODI、SF-36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内镜组2例发生神经根外膜损伤,内镜组2例、开窗组4例发生硬膜损伤,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开窗组患者均顺利拔管,1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术后切口延期愈合。亚组分析结果与整体结果大致相同,不同节段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相较于传统椎板开窗减压术式,内镜下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具有术后早期腰椎功能恢复快、改善生活质量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京万红软膏联合加减地榆槐角丸对痔疮手术患者术后水肿程度、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FG)水平及创面分泌物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 年9 月—2020 年3 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0 例混合痔患者,依据术后所用药物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 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换药(碘伏油纱条+ 止痛栓)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京万红软膏+ 加减地榆槐角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创面恢复时间,观察治疗前后创面恢复情况、血清相关指标变化,并对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创面分泌物多少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 < 0.05)。研究组创面疼痛消失时间(8.24±1.67)d、水肿消失时间(10.56±2.21)d 及创面愈合时间(9.58±1.96)d 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创面疼痛消失时间(12.58±2.01)d、水肿消失时间(15.21±2.84)d 及创面愈合时间(13.74±2.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2.864、10.009、10.610,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疼痛、创面水肿和创面肉芽组织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PDF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 0.05),且研究组创面疼痛(0.68±0.21)分、创面水肿(0.27±0.05)分及创面肉芽组织(0.30±0.08)分均远低于对照组[ 创面疼痛(1.51±0.36)分、创面水肿(0.93±0.26)分及创面肉芽组织(1.02±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5.426、19.309、22.045,P < 0.05),血清PDFG(60.01±8.02)ng/L、VEGF(140.56±20.12)ng/L 水平均远高于对照组[ 血清PDFG(45.55±7.11)ng/L、VEGF(111.58±16.78)ng/L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450、8.568,P < 0.05)。另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创面分泌物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京万红软膏联合加减地榆槐角丸用于痔疮患者术后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还能上调血清PDFG、VEGF 水平。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e,T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在本医院住院治疗的LSS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经TE手术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及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腰椎运动功能障碍(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指标,对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卧床时间分别为(98.6±21.8)min、(20.8±7.2)ml和(5.0±1.4)d,对照组为(117.4±31.6)min、(99.4±28.5)ml和(14.7±4.3)d;两组治疗前的VAS评分、ODI指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和ODI指标为(2.5±0.8)分和(23.1±6.4)%,对照组为(3.4±1.0)分、(28.5±7.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42/48),对照组为70.8%(34/48),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TE治疗LSS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的优势,且能明显缓解LSS患者的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疗效显著,是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和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2种入路方式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02—2014-02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11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伴有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均采用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并将骨折块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A组);其余85例均采用传统的后外侧入路行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观察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住院时间、股骨头脱位率等。结果 2组均获得随访平均12(11~13)个月,2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输血率、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均明显低于B组,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股骨头脱位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骨大粗隆后方骨折块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切断外旋肌群,不切除关节囊,术后髋关节稳定性好,远近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合并后方骨折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时对小粗隆骨折固定与否的治疗效果。方法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新鲜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其中小粗隆骨折固定(以下称为A组)治疗36例,小粗隆骨折不固定(以下称为B组)治疗42例,随访8~36个月(平均19个月)。结果两组患者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固定与不固定,在骨折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但小粗隆骨折不固定组在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上明显优于固定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2种穿钉方法在经皮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自2007-01—2015-01分别采用股骨颈首钉定位法与传统股骨颈穿钉法并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钉失败次数、术后皮肤切割疼痛及浅表感染例次、术后内固定失效例次、髋关节内翻畸形例次、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观察组获得随访平均31.2(12~96)个月,对照组获得随访平均27.8(12~96)个月。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穿钉失败次数、术后皮肤切割疼痛及浅表感染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内固定失效率及髋关节内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断裂,骨折均获骨性愈合。结论与传统组合式外固定架术相比,股骨头颈首钉定位法并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反复透视、减少医护人员放射线损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外固定钢钉切割皮肤引起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治疗4周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效果、肢体功能、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肩关节评分系统Constant-Murley(C-M)评分及治疗预后。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71.43%;观察组的旋前度(88.68±7.56)°、背伸度(89.41±2.43)°、桡偏角度(15.39±2.15)°、掌屈度(42.35±4.61)°及旋后度(80.45±5.98)°均大于对照组[旋前度(81.32±6.42)°、背伸度(68.98±2.35)°、桡偏角度(12.19±2.05)°、掌屈度(45.72±5.32)°及旋后度(84.36±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的VAS评分分别为(3.11±0.38)分、(1.09±0.21)分,骨折愈合时间为(6.49±0.63)周,均低(短)于对照组2周、4周的VAS评分[(4.59±0.43)分、(3.21±0.33)分]及骨折愈合时间[(9.64±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的畸形愈合、骨折不愈、股骨头坏死、感染及跛行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用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能提高骨折愈合率,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适合老年性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我院2019 年12 月—2021 年12 月收治的246 例老年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骨折类型将其分成接受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组(FNS 组,24 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PFNA 组,49 例)及动力型加压髋螺钉组(DHS组,173 例),比较三组临床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活动能力评分比较。结果: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组所造成的创伤比较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和动力型加压髋螺钉组(P <0.05),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组与动力型加压髋螺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 <0.05)。结论:FNS 适用于一型和二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DHS 适用于大粗隆外侧皮质完整的患者,PFNA 适用于骨折累及粗隆、大粗隆下骨质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合并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将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复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合并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股骨大粗隆顶点局部骨折复位固定26例(复位组),未复位固定20例(未复位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复位组较未复位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位组在术后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未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2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固定移位的股骨大粗隆顶点骨折能够提高PFNA主钉进针定位的准确性,降低股骨大粗隆外侧壁继发性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隐性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太极拳、快走和广场舞运动对老年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比较不同运动方式对骨密度影响的差异。方法以走访和问卷方式募集平均运动时间2年以上的太极组(n=136)、快走组(n=152)、广场舞组(n=129)和年龄相匹配的无特别运动爱好的对照组(n=114),XR 46型双能X线测试所有受试者右侧股骨近端(股骨颈、Ward’s三角区和大转子)和腰椎L2-L4的骨密度。结果太极组股骨颈、大转子和腰椎L2-L4的骨密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 0. 05);快走组大转子和腰椎L2-L4骨密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5);广场舞组大转子骨密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5),腰椎L2-L4骨密度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1);太极组股骨颈骨密度显著大于快走组(P0. 05)。结论长期太极拳、快走和广场舞运动对老年女性大转子和腰椎骨密度有积极影响,太极拳运动预防老年女性股骨颈骨密度减小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尽早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连续收治的24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将服用氯吡格雷且停药4 d以内手术患者纳入研究组,共20例,年龄中位数为80(77,81)岁;男6例,女14例。手术方式: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固定2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7例。将未服用抗凝、抗栓药且手术方式与研究组一致的患者纳入对照组(2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和出血相关并发症等,分析尽早手术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组患者的入院至手术时间为42.5(36.3,48.0)h,与对照组患者[43.0(28.0,6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0)。研究组患者末次服用氯吡格雷至手术时间为55.0(30.5,71.0)h。两组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比例、输血量、切口引流放置比例、引流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全身麻醉比例(45.0%,9/2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18.5%,4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研究组椎管内麻醉患者均未发现椎管内出血的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内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切口血肿、继发感染。结论服用氯吡格雷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停用氯吡格雷后可以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股骨颈股骨老年患者共120例,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全身麻醉或者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实施手术,健侧卧位,后侧入路,采用关节置换常规技术,观察组植入人工半髋关节生物型假体,对照组植入人工全髋关节生物型假体。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情况;两组患者随访结束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疗效,但后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不稳定转子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新型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TAN)固定39例,切开转子部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手术时间较内固定组手术时间长(P0.05);置换组术后负重时间明显较内固定组早(P0.05)。置换组有1例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假体周围骨折;内固定组有4例肺部感染,3例内固定失败,3例脑梗,2例泌尿系感染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置换组Harris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而术后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和股骨头置换均可治疗高龄不稳定转子间骨折,但股骨头置换后可以早期下地活动,改善生命终末期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利于内科共存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