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利用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培训模式运用于新入职护士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的效果。方法将泗洪县中医院2017年45名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2018年42名新入职护士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培训,试验组采用微信平台结合翻转课堂的培训模式,将两组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理论成绩及对培训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新入职护士培训后的理论成绩及对培训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84.9±4.4)分vs.(79.6±5.9)分,(53.75±0.42)分vs.(49.06±3.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用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培训模式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中医基础理论成绩及对中医培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在新护士礼仪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新入院的85名新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授课、观看DVD与情景模拟演练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对其进行培训。在培训前后对新护士进行礼仪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并让护士对15项基本礼仪内容进行自我评价。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礼仪理论知识成绩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成绩均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15项基本礼仪内容自我评价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有助于提高新护士礼仪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科低年资护士培训管理方案对护士自我效能和护理效率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7月前于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的25名肝胆胰外科低年资护士实施为期6个月的全新培训管理方案,比较管理方案改革前后护士自我效能以及护理效率。结果:培训管理方案改革后,护士基础理论知识、应急处理、专业操作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改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自我效能感优良率明显高于改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工作质量中知识知晓、特一级护理、安全管理、基础护理、急救用物管理、文书记录以及感染管理等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改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专业素质评分均明显高于改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生对护士的认可度明显高于改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改革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训管理方案改革有利于提高外科低年资护士自我效能及护理效率,提高医生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预约管理结合反思日记在新入职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7月新入职的护士28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本院原有新入职护士技能培训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将2020年7月新入职护士353名作为实验组,采用本院微信小程序预约管理方式进行技能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结合反思日记法,比较两组护士培训效果、管理效果以及护士对两种培训方式的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入组353名,完成培训333名;对照组入组284名,完成培训274名。考核最终成绩显示:实验组新入职护士各项技能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共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254份,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效回收率96.85%。实验组共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332份,回收有效问卷329份,有效回收率99.10%。实验组满意度为98.48%(324/329),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每批次参加培训的总人数起伏较小,对照组每批次参加的总人数起伏大。结论采用微信平台预约管理结合反思日记法对新护士进行培训,符合护士的学习需求,可以显著提升培训实效性,具备较高的实践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应用。方法2017年1~6月对急诊科18名护士实施降阶梯思维模式培训,分析培训前后急诊护士护理能力及院内转运危重患者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培训后急诊护士理论考试评分、应急考试评分、危重病患转运能力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转运时间短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输液管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设备故障、患者血压波动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培训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培训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阶梯思维模式能有效提高急诊护士护理技能及危重病患转运能力,从而降低危重病患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儿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方法 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探究式教学法对儿科低年资护士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包括成立探究式教学小组,制订探究式教学课程,实施创建微信平台→引入探究问题→开展探究活动→建构知识体系→开展临床实践的五环节教学过程。培训结束后,比较培训前、培训后儿科低年资护士的理论和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及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结果培训后,儿科低年资护士的理论成绩、护理技能成绩较培训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探究式教学法提高了儿科低年资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级培训模式联合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对降低手术室术中护理失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该院手术室工作的护士42名, 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对手术室护士实施分级培训模式联合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培训, 比较培训前(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与培训后(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手术室护士术中护理失误、核心胜任能力、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分级培训模式联合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后, 护士术中护理失误率显著低于培训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核心胜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培训模式联合网络精品课程教学培训可显著降低手术室护士术中护理失误率, 提升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胜任能力及护理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课直播联合视频教学法在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12月设为培训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成核心能力培训;将2017年1~12月设为培训后,通过微课直播联合视频教学方法对急诊科护士开展核心能力培训。根据护士对学习的满意度、培训考核结果及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测评来评价培训前后效果。结果:培训后护士学习满意度、护士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评分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课直播联合视频教学方法应用于急诊护士核心能力培训中,通过微信平台网络化培训方式,并结合视频教学强调操作全程及细节回顾,可提高培训满意度及培训效果,便于培训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核心胜任力的助产方向专科护士培训效果。方法以2019年参加助产方向专科培训的39名学员为研究对象,以助产士核心胜任力为框架,从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保健、产后保健、新生儿保健、公共卫生保健对其进行理论(7周)与技能(9周)的培训,培训前后评价学员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及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结果培训后学员的理论成绩与临床技能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P<0.05),学员的助产士核心胜任力由(3.79±0.47)分提升至(4.16±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核心胜任力的助产方向专科护士培训可有效提升助产士核心胜任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小儿心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小儿心内科护士微信订阅号和微信群,在微信平台上对32名护士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在培训开展一定阶段后对培训方法、培训效果通过问卷调查、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结果 93.75%的护士接受并希望微信培训模式继续施行;培训后,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提升(P<0.01)。结论借助微信平台进行护士培训,可提升培训效果,体现科技与护理教学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科规培护士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骨科规培护士50名,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培训法,比较两组规培护士的科研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教改前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改后,观察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科研能力评分、批判性思维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培训法可提高骨科规培护士的自学能力和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会诊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江阴市人民医院在医联体模式下,构建专科护理同质化管理模式,建立医联体内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微信联系平台,实施静脉治疗、伤口造口、管道护理等专科护理技术及疑难并发症会诊指导,定期开展专科护理质量安全督查。比较患者在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前后的护士工作能力;对100例患者的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对100例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结果: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各项护理工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开展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的护理并发症较开展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医联体护理会诊模式后对护理的满意度较开展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会诊模式应用于医联体内专科护理管理中,能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降低临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李秀芬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96-1398
目的探讨巴林特小组在呼吸内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及负性情绪干预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7年6月根据自愿原则对呼吸内科20名护士进行巴林特小组封闭式培训,培训时间为6个月,比较两组护士干预前后职业倦怠感、应对方式及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呼吸内科护士去人格化、情感耗竭、个人无成就感等方面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呼吸内科护士积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极应对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能促进呼吸内科护士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及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传统培训结合团队情景模拟演练在内镜中心护理人员综合急救技能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镜中心24名护士进行综合急救技能培训,培训前后对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急救进行评分。第一阶段采用传统培训,第二阶段开展团队情景模拟演练,训练周期各为2个月,第一、第二阶段结束,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内镜中心医师对护士的综合急救满意度和护士的培训满意度。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综合急救成绩高于培训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阶段医师对护士的综合急救满意度评价、护士对培训满意度评价均高于第一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培训结合团队情景模拟演练能有效提高内镜护士的综合急救技能,提升了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CCU护士专科技能系统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进一步提高CCU护士的业务素质、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心血管重症技术的发展需要。方法以CCU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专科理论知识、并发症的观察为培训内容,对32名护士采取讲课、观看录像、护理查房、现场指导及建立长期考核评价制度的方法进行培训。结果培训前、后32名护士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室工作年限<1年、1~3年两个时间组的护士培训前、后操作考核平均分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工作年限>3年的护士培训前、后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CCU培训是培养临床一线高质量专业护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与考核系统在神经外科监护室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便利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5月神经外科监护室2个病区5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2个病区的护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业务学习培训;观察组应用微信平台进行培训与考核,比较2组培训效果、培训的满意情况及专科实践能力。结果 观察组理论及操作成绩、专科护士实践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培训的满意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59.3%。 结论 微信平台培训提高了NICU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水平及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增强了NICU专科护士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在儿童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方法通过建立科室微信群搭建沟通平台,并运用于日常工作安排、专业业务知识学习、专科护理知识学习等方面。选择中文版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价量表(Nurse's Performance for Goal Attainment,NPGA)、急诊护理服务质量现状测量表对我科患儿家属100名及29位护理人员于实施前后进行测评。结果实施微信平台护理管理后NPGA在尊重患者维度与实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决策、个性化护理措施、共情及共同参与、沟通、团队协作、团队角色等维度得分实施后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微信平台护理管理后护理服务质量现状在响应性和移情性均与实施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条性、保证性、可靠性等维度得分实施后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微信平台运用于儿童急诊可护理管理工作可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行为目标达成度和急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秀  徐林  胡玲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8):2894-2897
目的探讨评价跨学科综合教程结合微信群反馈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2015年9月-2016年6月选取该院46名护士接受呼吸内科的护理教学培训,采用常规方法教学,设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6月选取46名护士接受呼吸内科的护理教学培训,采用跨学科综合教程结合微信群反馈教学,设为实验组。对比两组实习成绩以及护生对实习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出科测试合计评分、日常考评、总分分别为(66.0±8.9)分、(18.5±1.3)分、(84.5±9.4)分高于实验组(61.4±9.3)分、(16.8±1.4)分、(78.2±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实习护士对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教学质量、教学模式、教师能力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跨学科综合教程结合微信群反馈,可以提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用微信、问卷星提高精神科护士、保洁员及患者跌倒预防认知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问卷星设计调查问卷分别了解临床护士、患者、保洁人员对跌倒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建立工作人员微信群,针对其知识缺陷进行相关培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培训前、培训3个月后护士、保洁人员及患者对患者跌倒预防认知情况。结果:护士对跌倒风险评估、健康宣教得分较低,培训后测评结果明显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跌倒危险因素中情绪沟通、药物、疾病因素相对不了解,保洁人员在易导致跌倒危险因素中保洁工具处理、垃圾处理知晓率较低,培训后测评结果均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利用问卷星+微信群作为调查培训前后精神病患者跌倒认知的平台,有效提高了护理培训的效率,适应现代护理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高危产科业务学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0月本院28名高危产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并设置科内相关业务让护士进行关注后并自行学习,采用横断面实境操作演练的考核方式,以3人1组为单位进行抽考,在微信公众平台使用前、后对护士进行实境考核、理论知识掌握和护理质量的评价并统计患者满意度。结果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培训前护士横断面实境考核评分(82.37±9.42),低于培训后(92.13±3.27)(P0.05);培训前护士理论知识评分(78.89±6.58)低于培训后(87.51±7.12)(P0.05);培训前护理质量评分(84.73±5.76)低于培训后(89.73±5.91)(P0.05);培训前高危产科患者满意度(74.07%)低于培训后(96.55%)(P0.05)。结论微信公众平台能够提升高危产科护士业务学习效果,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