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调查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1994年至2010年国内报道关于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良反应的病例,对甲氨蝶呤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大剂量甲氨蝶呤的30例患者中,男性20名,女性8名,不良反应发生以皮肤黏膜损害最多,其次是骨髓抑制、肾功能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早期发现给予对症治疗,规范亚叶酸钙解救时间和剂量,将不良反应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了解其不良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的意义.方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标危患儿120例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观察并总结其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及相应血药浓度结果.结果: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口腔溃疡是大剂量甲氨蝶呤常见的不良反应.48 h血清浓度>0.25umol/L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监测甲氨蝶呤血清浓度,充分水化、碱化,适当给予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是保证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临床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MTX)连续24 h持续静脉输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安全性.方法:5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196例次大剂量甲氨蝶呤连续24 h持续静脉输注,第42 h亚叶酸钙解救,检测44 h、68 h MTX浓度,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不良反应表现为口腔粘膜损害、皮肤损害、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4.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骨肉瘤的毒副反应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剂量甲氨蝶呤(MTX)化疗,可导致造血系统损害、消化系统反应、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如何应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将患者的痛苦减至最小是化疗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根据有关文献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大剂量MTX治疗骨肉瘤所致毒副反应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注射用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2012年我院34例注射用甲氨蝶呤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其年龄、性别、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男24例(70.59%),女10例(29.41%)。年龄8~33岁,其中11~15岁共15例(44.12%)。注射用甲氨蝶呤所致不良反应从用药后10分钟到7日后皆可发生。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损害、黏膜损害和生殖系统损害等。结论注射用甲氨蝶呤在大剂量使用时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早期发现给予对症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毒副反应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5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化疗治疗,观察治疗期间所出现的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61.4%,骨髓抑制发生率49.1%,肝损害发生率为10.5%,感染发生率为29.8%,心脏损害发生率7.0%,脱发发生率19.3%,神经系统病变发生率为3.5%。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较多,应及时发现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6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行HD-MTX加CF治疗。依据44hMTX血药质量浓度,将患儿分为A、B两组,并对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患儿出现的感染、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发生率A、B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随着血药质量浓度的增加,患儿皮肤黏膜的损害就更为严重,且神经系统症状、心肌酶谱异常、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均有所增加,A、B两组患儿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且个体差异较大,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加强对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监测以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疾病。甲氨蝶呤(MTX)是治疗儿童及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常用化疗药物,大剂量甲氨蝶呤逐渐代替头颅放疗成为预防中枢神经系统复发及治疗的主要措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大剂量MTX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口腔黏膜炎等,亚叶酸钙作为大剂量MTX特异性解毒药物可以对抗其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9.
丁月红 《海峡药学》2016,(10):139-141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采用皮下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针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每组46例,大剂量组患者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针治疗,小剂量组接受小剂量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之后,大剂量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针皮下注射治疗时,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主要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23例,对甲氨蝶呤的用法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防治方法.结果 23例患儿在119例次的化学治疗中,共发生消化道反应80例次,占67.23%;过敏反应21例次,占17.65%;肾脏损害13例次,占10.92%;肝脏损害14例次,占11.76%;骨髓抑制71例次,占59.66%;并发感染15例次,占12.61%.结论 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容易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可以减轻和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MTX)连续24 h持续静脉输注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耐受性。方法:72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连续24 h持续静脉输注,第36 h亚叶酸钙解救,检测36 h4、8 h、72 h MTX血药浓度,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不良反应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肝功能损害和Ⅰ°~Ⅱ°白细胞减少、Ⅰ°~Ⅱ°口腔粘膜损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92.5%的患儿72 h MTX血药浓度<0.1μmol/L。结论:大剂量MTX加亚叶酸钙解救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受性较好。个别患儿出现排泄延迟,通过监测MTX血药浓度,增加亚叶酸钙解救次数,可防止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丁月红 《海峡药学》2016,(8):140-141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采用皮下注射大剂量甲氨蝶呤注射剂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医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接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及小剂量组,每组46例,大剂量组患者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注射剂治疗,小剂量组接受小剂量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大剂量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小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时,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注射剂皮下注射治疗时,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Methothexate,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副作用。方法对10例47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alstic leukemia,ALL)患儿进行大剂量甲氨蝶呤连续24h持续静脉滴注,第42h四氢叶酸钙(FH4)解救,检测44h MTX血药浓度,观察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副作用主要为肝功能损害。口腔黏膜糜烂、肛周糜烂、消化道症状,1例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大部分患儿对于大剂量MTX的副反应可耐受,极少数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外白血病预防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完全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23例随机分为2组,A组11例应用甲氨蝶呤3.0g/m2治疗,B组12例应用甲氨蝶呤5.0g/m2治疗.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出现与给药剂量无关,而主要与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及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甲氨蝶呤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外白血病预防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完全缓解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23例随机分为2组,A组11例应用甲氨蝶呤3.0g/m2治疗,B组12例应用甲氨蝶呤5.0g/m2治疗.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不良反应的出现与给药剂量无关,而主要与甲氨蝶呤的血药浓度及持续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甲氨蝶呤是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的常用方法,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黏膜毒性、肾损害等,其中肾损害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治疗不及时将加重骨髓抑制、黏膜毒性等其他不良反应.通过监测肾功能水平、甲氨蝶呤有效浓度,早期诊断,及时进行亚叶酸钙解救,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并预防后续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近日我院早期诊治1例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相关肾损伤,现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来自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将其中35例中高危型患者设为甲组,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将其中35例标危型患者设为乙组,给予中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药浓度、排泄延迟率。结果甲组患者用药后44 h和68 h的血药浓度明显低于乙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排泄延迟率无明显区别,P> 0.05。结论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在实际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甲氨蝶呤对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3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甲氨蝶呤10mg/(m^2·周),20mg/(m^2·周)口服治疗。结果两组间比较,近期疗效大剂量组优于小剂量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类似,耐受性小剂量组优于大剂量组。结论小剂量长期应用甲氨蝶呤治疗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9.
甲氨蝶呤为广谱抗叶酸类抗肿瘤药,大剂量甲氨蝶呤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肿瘤的治疗。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以预防甲氨蝶呤导致的胃肠道相关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合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可能导致甲氨蝶呤血药浓度升高及延迟消除,但该结果仍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分析已报告的质子泵抑制剂与甲氨蝶呤相互作用有关的文献,并进行总结,对质子泵抑制剂与大剂量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提高甲氨蝶呤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与安全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中南药学》2019,(8):1247-1250
大剂量甲氨蝶呤(> 500 mg·m~(-2))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肉瘤、头颈部恶性肿瘤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因甲氨蝶呤治疗窗窄,大剂量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较常规剂量时增加,血药浓度监测可优化其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亚叶酸钙作为还原型四氢叶酸的甲酰化衍生物,可以从旁路越过甲氨蝶呤所阻断的代谢途径而发挥解救作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亚叶酸钙解救正常细胞的同时解救了肿瘤细胞,增加了肿瘤对药物的耐受性,所以亚叶酸钙解救的时机和剂量可直接影响甲氨蝶呤的疗效。目前,关于亚叶酸钙的解救时机和剂量国内外暂未公布统一的规范或指南,本文主要对亚叶酸钙解救大剂量甲氨蝶呤剂量和时机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甲氨蝶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