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肝转移的相关性.[方法]120例胃癌患者按照是否存在肝转移分为肝转移组(n=52)和非肝转移组(n=68),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中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与胃癌肝转移有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根据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将胃癌肝转移患者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曲线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在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浸润深度、脉管浸润、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及Hp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灶浸润深度、Hp感染是胃癌肝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胃癌肝转移患者中Hp阴性组平均生存时间显著长于Hp阳性组(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和Hp感染是胃癌肝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Hp感染能够影响胃癌肝转移无进展生存期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异时性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影响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2010~2016年我院32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预后情况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等分析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异时性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及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 32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7~46个月)。TNM分期Ⅰ期32例,Ⅱ期98例,Ⅲ期197例。手术后半年以上共发生81例(24.7%)异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后随访至诊断为肝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6个月。肝转移的患者生存时间为(18±7)个月,3年累积生存率为22.6%;未发生肝转移的患者生存时间为(36±8)个月,3年累积生存率为75.3%;两者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异时性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71,P0.05)。术前CEA水平5μg/L和是否切除肝转移瘤是影响肝转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是否发生肝脏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淋巴结转移是发生术后异时性肝转移的高危因素,术前CEA异常升高和是否再次手术切除肝转移病灶是影响异时性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收治的85例行直肠癌根治术且术后活检证实淋巴结转移为阴性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程度与术后生存率关系密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浸润程度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在行根治术治疗时,应对浸润深度较深、肿瘤较大的直肠癌患者规范根治术,术后加强复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2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中远期生存率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病历资料,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远期生存率及预后危险因素。结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54/120)、29.17%(35/120);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感染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感染是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长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术后感染均为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应密切关注其变化并进行干预,以便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富含AT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SATB2)在结直肠癌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10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ATB2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癌组织SATB2表达阳性率为53.70%(58/108),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的85.19%(92/108)(P<0.01);浸润深度T3~4、TNM Ⅲ~Ⅳ期、合并淋巴结转移、合并远处转移患者SATB2阳性表达率低于浸润深度T1~2、TNM 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患者,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块大小SATB2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ATB2阳性组,2年生存率为60.34%(35/58),低于SATB2阴性组的80.0%(40/5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低SATB2表达与患者2年生存率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SATB2表达是影响患者2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低SATB2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且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研究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根据术中探查发现及术后病理结果确诊,将215例早期胃癌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6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179例),对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类型、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直径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发病有关(OR=3.103,95%CI:1.495~6.609).结论 肿瘤的浸润深度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lbumin to fibrinogen ratio,AFR)及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prealbumin ratio,FPR)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的预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8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FR和FPR的最佳分界值,并通过卡方检验分析AFR和FP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运用log-rank法进行差异性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下面积,AFR,FP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均较好(P<0.05)。术前AFR和FPR均与年龄、大体类型、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与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神经侵犯无明显关联(P>0.05)。低FPR水平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高于高FPR水平患者(P<0.05);高AFR水平患者的OS明显高于低AFR水平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放化疗、AFR、FPR、纤维蛋白原浓度、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OS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后放化疗、pAlb、FPR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FP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成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必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临床和病理危险因素,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早期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6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47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分为合并肝转移组与无肝转移组,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组的年龄、性别、有无肝炎病史、肝功能指标、肿瘤指标、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标本巨检和分化程度、是否合并急性肠梗阻等与肝转移的相关性,从而得出肝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47例患者中有22例合并肝转移,占8.9%。单因素分析提示,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有:女性患者、有急性肠梗阻、盆腔腹膜或大网膜有转移结节、低或未分化肿瘤、肿瘤大小和浸润程度及术前血清CE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术前血CEA水平、肿瘤标本巨检、腹膜和大网膜转移结节与肝转移密切相关。术前血清CEA大于27.75ng·mL^-1结直肠发生肝转移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结直肠癌确诊时合并肝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术前血CEA、肿瘤标本巨检、腹膜及大网膜转移结节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肝转移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本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按是否发生肝转移分为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比较其病理特点,分析影响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①100例患者肝转移发生率为26.00%(26/100);转移组患者肿瘤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所占比例、脉管侵犯所占比例、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非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②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CEA水平为胃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③26例胃癌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61±4.14)个月;④单因素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降低、同时性肝转移、转移程度高、肝外转移、未进行系统化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短(P<0.05);⑤COX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降低、同时性肝转移、肝外转移均为影响胃癌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CEA水平均与胃癌发生肝转移有关,而肝转移程度、类型、白蛋白水平则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Ⅱ期结直肠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92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复发转移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行根治术后出现复发转移68例,其中肝转移19例,肺转移15例,多脏器转移9例,骨转移5例,腹腔转移5例,脑转移3例,肾转移1例,吻合口复发11例.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清扫个数、有无脉管瘤栓是术后复发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χ~2 值分别为8.566、7.602、6.505、11.892、6.995,P均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6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306例患者中72例发生肝转移,发生率为23.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大体类型、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清扫淋巴结数、术前CEA水平、手术时间均影响肝转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是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肿瘤分化不良、有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2.
曾建洪  彭志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77-1879
[目的]探讨129例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相关病理因素.[方法]选择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129例,对影响其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29例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率为19.38%.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Dukes′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结肠癌复发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术前并发肠梗阻、病理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术后化疗与结肠癌复发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术前血清CEA水平、Dukes′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病理分期为pT1.pT2直肠癌患者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1ymph node metastasis,LNM)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43例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分期为pT1.pT2患者资料,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其出现区域LNM的高危因素。结果pT1.pT2患者543例中,76例(14.0%)出现区域LNM,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浸润深度(pT2)、肿瘤形态(非息肉状)、肿瘤低分化(Poor differentiated,PD)、脉管侵犯(Lymphovascular Invasion,LVI)、神经周围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PNI)(P〈O.01)、瘤床结缔组织形成(中、重度)是术后发现区域LNM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LVI、PD、pT2是出现区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管侵犯、肿瘤低分化及肿瘤浸润深度是预测pT1-pT2直肠癌患者出现区域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5例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计算,各亚组生存率差别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Cox比例分析模型作其对生存率影响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总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7.9%、23.0%、13.5%,其根治性切除(R0切除)率为53.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部位、大小、腹水、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站别、pTNM分期、胃切除范围、淋巴结清扫、联合脏器切除、根治度、淋巴管癌栓、断端残留、淋巴结转移率与BorrmannⅣ型胃癌预后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TNM分期、胃切除范围、淋巴管癌栓、断端残留是影响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BorrmannⅣ型胃癌生物学特性独特,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治疗上尽可能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杜绝切缘残留,对BorrmannⅣ型胃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我们对比分析可切除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试图找出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早期预知因子。方法该研究包括201例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4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107例患者随访无复发。分析对比两组病例的术后病理组织学特征、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术前血清CEA、转移淋巴结与切除淋巴结比率(NR)及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指标,探讨其与胃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胃癌术后复发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NR、NLR、术前血清CEA水平、肿瘤的组织学特征有关(P<0.05),与肿瘤的部位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为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为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预知因素,能够早期预知胃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54例,根据有无中央区及侧颈区淋巴结转移,采用单因素分析结合多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 cm、多发灶、侵袭外膜、不伴结节性甲状腺肿、不伴甲状腺瘤、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 cm、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是患者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 cm、多发灶、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患者颈部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年龄45岁、肿瘤直径1.0 cm、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侵袭外膜、超声显示淋巴结转移、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Ⅰ~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09年6月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288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术前白蛋白、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术前血红蛋白、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与术后远处转移率的相关性和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Ⅰ~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转移率术前血清癌胚抗原≥10 μg/L组明显高于<10 μg/L组,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均<0.01).淋巴结转移阳性(比值比2.37,95%CI为1.19~4.72,P<0.01)、术前血清癌胚抗原≥10 μg/L(比值比3.34,95%CI为1.69~6.62,P<0.01)是发生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淋巴结转移阳性、术前血清癌胚抗原≥10 μg/L的Ⅰ~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要加强随访和复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的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BF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与治疗方案.方法 对2例发生于胫骨的BF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临床表现、CT及MRI图像与组织学特征均支持骨BFH的诊断,骨BFH并无特异性的免疫标记.结论 BFH在骨关节系统是一种鲜见的良性肿瘤,须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影像学特点及组织形态学特点,才能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并要与干骺端纤维缺损/非骨化性纤维瘤、骨巨细胞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phB 4与VEGF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3例直肠癌术后蜡块标本中EphB 4、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直肠癌中EphB 4和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32%和54.79%;二者共阳性表达率41.09%(30/70),共阴性表达率36.99%(27/73),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二者的表达水平均与直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EphB 4与VEGF在直肠癌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二者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的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EphB 4与VEGF在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进展过程中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