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基因组计划对未来生物医学的影响。方法:对近年来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文献资料行综合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对未来生物医学各个领域会产生深刻影响,在未来诸多领域有重大应用价值。结论: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要警惕它可能带来的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2.
人类基因组计划使生物医学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研究结果中得到了大量的生物医学实体,如基因、蛋白质、器官、疾病和药物等,但这些生物实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仍不完全清楚.作为生物医学研究成果载体的文献呈指数增长,已成为科研人员获取知识的瓶颈.文本挖掘能够解决信息超载问题,故对生物医学实体关系的挖掘流程和评价指标进行介绍,对生物医学文本挖掘在研究生物实体关系抽取中采用的基于统计的方法、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方法和基于模式匹配的方法进行了阐述,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DNA、基因、HGP(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基因组学使生命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大推动了生物医学的研究[1].基因工程技术的诞生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其成果为药物设计、开发、生产及应用带来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新的困惑和挑战.今天,我们又站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我们应当主动迎接生物技术世纪的挑战,不仅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前沿作出贡献,而且也应创造出更多的科学成果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进步,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和重组克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iect,HGP),生物医学研究文献大约每年以25万篇递增,目前已拥有的生物信息数据库有400多个,如何有效地在网上获取生物信息,浏览、分析数据,寻找各个研究领域的知识和前沿,这是生物学家及情报信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生物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生物大分子与纳米材料的结合已逐渐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对糖类、脂类、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做了阐述,并对该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序言     
顾晋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8):F0002-F0002
恶性肿瘤作为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 随着医学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及其分子机理有了更多的认识。肿瘤临床和基础的密切结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高通量大规模基因分析技术的出现以及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生物医学文本挖掘研究热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生物医学文本挖掘的研究现状和评估未来的发展方向,以美国国立图书馆 PubMed中收录的 2000年 1月-2015年3月发表的生物医学文本挖掘研究文献记录为样本来源,提取文献记录的主要主题词进行频次统计后截取高频主题词,形成高频主题词-论文矩阵,根据高频主题词在同一篇论文中的共现情况对其进行聚类分析,根据高频主题词聚类分析结果和对应的类标签文献,分析当前生物医学文本挖掘研究的热点。结果显示,当前文本挖掘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主要研究热点为文本挖掘的基本技术研究、文本挖掘在生物信息学领域里的应用、文本挖掘在药物相关事实抽取中的应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生物芯片与新药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芯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平行、快速地检测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的技术方法,是药物筛选的有力工具,在药物靶标筛选、药理学、药物基因组学、毒理学、改变药物作用方式以及中药物种的鉴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分别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国内外近年来生物芯片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实施,生物芯片在新药筛选中将有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人类基因组计划旨在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发现所有人类基因.该计划工程巨大,可以与美国曾进行的"曼哈顿"计划和"阿波罗"计划相媲美.经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国家近12年的努力,该计划即将完成.本文主要综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概况,疾病基因组、功能基因组及比较基因组研究的进展,基因组生物信息学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已经将生物医学的研究范围从对单一基因或蛋白质的研究扩展到系统和完整地对全部基因或蛋白质的研究.这一研究领域是生物技术产业和健康产业的核心,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并蕴藏着巨大的产业化潜能和经济、社会效益.目前,虽然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已知,但许多基因的功能仍然一无所知.根据2008年1月人类转录组数据库(H·Invitational Database.H.1nvDB)的统计,在目前已注释的34 057个人类编码基因中,有功能报道的只有12 404个(表1)[1].因此,大量人类新基因和蛋白的功能及开发研究仍有待于我们发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石墨烯的物理结构特性和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就石墨烯纳在药物释放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概括分析和探讨,同时对石墨烯对人体健康上存在的风险做了简单介绍,为研究深入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表观遗传学是研究由非基因序列变化造成可遗传性状的科学,其所涵盖的调控形式广泛参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并且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表观遗传研究的一系列发现让人们意识到遗传信息调控的复杂性和精细性,该领域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Biomedical Sciences,Fudan University,简称“IBS”)依托于上海医学院,自建院之初就将“医学表观遗传学”列入重点研究方向,经过12年的发展,该方向上已经产生了一大批在国际上具有高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这些成果对提升我国在世界范围内表观遗传领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相关学科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主要对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在表观遗传领域取得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在生物医学信息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介绍大数据在生物信息学、临床医学信息学、影像信息学和公共卫生信息学4个领域的应用,列举并总结一些最近的工作进展,对未来大数据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人类后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医学领域最宏伟的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 (Humangenomicproject ,HGP)的本质是对人类所有基因组进行作图和序列测定 ,旨在破译人类所有的遗传信息。目前 ,HGP已近尾声[1~ 3 ] ,这一工程的实施和完成 ,凝聚了世界各国生物医学领域众多实验室和科学家的心血 ,尽管成就巨大 ,然而仅用核酸语言不足以解释整个生命活动过程。基因组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推动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进一步前进和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且现代分子医学发展到第三个阶段[4~ 8] ,重点是把蛋白质信息纳入细胞通讯路径和网络中加以研究 ,同时…  相似文献   

15.
生物医学论文的前言部分用来简要介绍研究的背景和现状,并且说明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前言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有一些常用的英语句式.搜集一些常用句式,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有助于国内作者撰写英语生物医学论文.  相似文献   

16.
国外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MEDLINE收录的有关“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角度分析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方面各国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液膜法是生物医学领域内进行分离研究的一种新方法.本文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液膜体系富集水中游离氨,并对富集效率、液膜的稳定性、原科配比和水相酸度对液膜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并为这项技术在生物医学分离领域内进行应用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生物医学二次文献数据库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生物医学二次文献重点数据库的现状和特点,国内二次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差距和不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国内生物医学二次文献数据库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候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明显异质性的多因素、多基因遗传病.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筛查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SNP分析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遗传学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SNP的研究策略和几个热门候选基因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从基因的发现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基本完成,研究者对基因与疾病关系的探索热情有增无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影响基因转录效率及其编码分子结构的因素.SNP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已走过了十余年,但目前研究仍无突破性的进展.SNP自身的特性及研究规模的客观障碍,限制了检测SNP作为预测疾病风险手段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