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茜  杨宁燕  时清 《中国医刊》2014,(10):49-52
目的:分析儿童患龋相关风险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3-7岁儿童200例,记录乳牙患龋情况,并对其看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儿童龋病相关因素。结果200例受检儿童患龋率为92.5%,男女之间患龋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乳牙龋均7.58,男童龋均6.95,女童龋均8.40,男女童龋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刷牙起始时间和糖的摄入与儿童患龋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在龋病治疗的过程中应对家长及儿童进行相应的口腔卫生宣教,规范和加强对乳牙龋病防治的宣传工作,早期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金华市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分析社会因素及祖辈口腔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金华市在园的1316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随机抽取468名受检幼儿祖辈.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果 共有750名学龄前儿童有龋病发生.不同性别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龋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祖辈看护幼儿、祖辈刷牙行为、祖辈拜访牙医时间、(外)祖父母受教育程度(P<0.05).结论 金华市3~5岁儿童具有较高的乳牙龋病发生率,对其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及对祖辈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均为防治龋病的重要环节,从而降低儿童龋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长治市城区小学7~9岁儿童患龋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治市城区6所小学7~9岁儿童龋病的发病情况,为儿童龋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参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和《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方案》,采用视诊、探诊等方法,对长治市城区6所小学的5 515名7~9岁在校小学生龋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5 515名受检儿童患龋率为63.64%,龋均为1.8506,充填率为44.88%;随着年龄的增长,龋均、患龋率逐渐降低,各年龄组之间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9岁组儿童充填率明显高于7、8岁组儿童,有统计学差异(P〈0.01);男女生的患龋率、龋均及充填率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治市城区6所小学7~9岁儿童的患龋情况突出,故应加强儿童龋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6岁学龄前儿童口腔龋病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郑州市京广路街道3所幼儿园选取257例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儿童进行口腔龋病检查,并向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口腔龋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发现141例患龋儿童,患龋率为54.86%。3~6岁各年龄儿童患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刷牙年龄<3岁儿童患龋率低于年龄≥3岁儿童,每日刷牙次数≥2次儿童患龋率低于每日刷牙次数≤1次儿童,每日甜食摄入次数≤1次儿童患龋率低于每日甜食摄入次数≥2次儿童,每周睡前甜食摄入次数≤2次儿童患龋率低于每周睡前甜食摄入次数≥3次儿童,家长重视口腔健康儿童患龋率低于家长不重视口腔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6岁学龄前儿童口腔龋病与年龄、开始刷牙年龄、每日刷牙次数、每日甜食摄入次数、每周睡前甜食摄入次数以及家长重视口腔健康情况等因素有关,应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预防口腔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春丽  王涛  夏欣 《海南医学》2014,(15):2319-2321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松岗街道3~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本街道幼儿龋齿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本街道532名幼儿进行口腔健康普查,通过龋蚀度(CSI)对幼儿龋齿腐蚀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对幼儿哺乳情况、刷牙情况、口腔检查情况、平时幼儿甜食的摄入情况和幼儿父母的文化程度等可能影响幼儿患龋齿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男童患龋率为50.39%,女童为48.5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童的龋蚀度明显高于女童,且随着年龄增长,患龋率和龋蚀度都明显增加(P〈0.05),就男童而言,3岁组CSI为(6.61±3.21),而4岁组CSI为(9.61±3.31),且年龄越大CSI越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晚刷牙的习惯和定期的口腔检查能有效降低龋齿发病率(P〈0.01);常吃甜食与患龋率呈正相关(P〈0.025),父母文化水平越高,幼儿龋病概率越低(P〈0.05)。结论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口腔检查和早晚刷牙以及母乳喂养都能有效降低幼儿患龋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及龋病的诱因。方法 采取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患龋率为5.9%,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不良的饮良习惯(常吃零食喝甜饮料)组与相对组患龋人数有明显差异(P〈0.05),有良好卫生习惯组与相对组患龋人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龋病为儿童口腔高发病,不良的口腔保健习惯是龋病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儿童龋齿的发病原因进行探讨,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进一步降低儿童患龋齿的几率。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市1 238例儿童的体检资料为分析对象,对引起儿童龋齿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1 238例儿童中,有384例儿童患龋齿,患龋齿率达31.02%。不爱吃甜食的儿童龋齿率显著低于爱吃甜食的儿童(P〈0.05),睡觉前刷牙的儿童龋齿率要显著低于睡觉前不刷牙的儿童(P〈0.05)。结论:儿童患龋齿的主要原因是爱吃甜食、睡觉前不刷牙,因此,应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督促儿童早晚刷牙,定期检查口腔,爱护牙齿,及早对口腔疾病的发生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同市学龄前儿童患龋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对大同市217名3~5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来收集他们关于口腔健康相关的行为、知识和态度等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与龋病状况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的患龋率为49.3%,龋均为2.5。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零食频次和开始刷牙的时间是影响儿童患龋率的相关因素。结论:应对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加以重视,重点宣传减少零食的摄入频次和及早让儿童开始刷牙,以降低这一人群的患龋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昆明市区12岁儿童患龋状况,分析龋病与口腔健康行为的相关性,为龋病的预防及针对性的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昆明市区12岁年龄组儿童600人进行口腔检查及问卷调查,分析儿童牙齿的患龋率和龋均,将调查数据进行Sperman相关分析,结果 600名受检者中患龋率为40%,龋均0.815.良好的刷牙习惯、定期检查、氟化物的使用有利于减低龋病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线使用与龋病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果、巧克力、碳酸饮料、加糖果汁等含糖食物与儿童患龋有相关性,3餐间加餐(含糖)危险度明显高于不加餐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喝牛奶与龋病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吃新鲜水果有利于降低龋病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岁年龄组患龋率、龋均高于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应加强家长、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防治理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泸州市龙马潭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现状,为该区开展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该区12所幼儿园抽取1 56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全口龋病调查,统计乳牙患龋率、龋均、患龋牙位分布。结果 1 564名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为36.83%,患龋者龋均为3.87。男女患龋率分别为35.86%和37.82%,患龋者龋均分别为3.61和4.12,男女患龋率和龋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5、6岁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分别为12.70%、25.50%、53.39%、57.38%,差异显著(P〈0.05),但患龋者龋均分别为3.00、3.42、4.19、3.97,差异不显著(P〉0.05)。下颌乳磨牙高于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前牙高于下颌乳前牙。结论泸州市龙马潭区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太乐观,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行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王梦醒  赵丽萍  邵若蘅 《医学综述》2014,(15):2861-2863
目的调查小儿龋齿发病情况,研究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附近幼儿园26岁的幼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不同年龄小儿患龋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观察小儿龋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问卷调查统一由母亲完成。结果本次调查的300例儿童,121例(40.33%)发生龋齿。在单因素分析中给出,龋齿组和非龋齿组在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睡前刷牙四个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为牙龈指数>0(OR=1.684,95%CI 0.5536岁的幼儿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对不同年龄小儿患龋率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观察小儿龋齿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相关问卷调查统一由母亲完成。结果本次调查的300例儿童,121例(40.33%)发生龋齿。在单因素分析中给出,龋齿组和非龋齿组在吃零食、牙龈指数、变形链球菌、睡前刷牙四个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龋齿危险因素为牙龈指数>0(OR=1.684,95%CI 0.5531.377)、变形链球菌(OR=15.476,95%CI 12.233-18.983),睡前刷牙(OR=0.575,95%CI 0.3121.377)、变形链球菌(OR=15.476,95%CI 12.233-18.983),睡前刷牙(OR=0.575,95%CI 0.3120.787)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小儿龋齿与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关系密切,性别、牙龈指数和睡前是否刷牙也会影响小儿龋齿的发生。要注意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合理搭配饮食,少吃零食,养成刷牙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家庭因素对2~6岁儿童龋齿患病的影响。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深圳市辖区6所幼儿园1610名2~6岁儿童进行龋齿的家庭影响因素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后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辖区6所幼儿园1610名儿童患龋率为51.68%,喜食甜食、喜食碳酸饮料、睡前进食是龋齿发病的危险因素,刷牙次数、刷牙时间、使用含氟牙膏、儿童乳牙蛀牙家长处理方式、饭后漱口对预防龋齿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P〈0.05)。结论深圳市辖区附近的儿童龋患率较高,应该主要从喜食甜食、喜食碳酸饮料、睡前进食3个危险因素着手开展预防工作,同时要注意刷牙次数、刷牙时间、使用含氟牙膏、儿童乳牙蛀牙家长处理方式、饭后漱口等,这对降低龋齿发病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汪双喜  张辉 《中外医疗》2014,(25):41-42
目的分析探讨唾液pH值及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对患龋的影响。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普通患者2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的唾液并测量其pH指标,调查患者的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其中包括日常饮食、个人卫生及生活状态。并分析唾液pH值及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对龋齿发病的影响。结果 pH值由8下降到5时,患龋均数分别为(1.1±0.2)、(3.0±0.7)、(5.5±1.2)、(8.9±1.5),表示患者唾液pH值越高则其龋齿发生数目、发生率越低;调查结果显示零食食用频率、刷牙次数、个人卫生习惯等均为龋齿发生的相对相关影响因素,在患龋发生率上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个人生活行为习惯是影响儿童或成年人患龋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唾液pH值可作为龋齿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纠正患者唾液pH及改善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可有效预防及控制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病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岁的儿童538例,男281例,女257例。对儿童龋病进行临床检查,并以问卷形式取得儿童口腔健康行为数据。结果总体患龋率为54.3%,龋均为1.52。龋病发病与儿童饭后是否漱口、每天刷牙次数、父母是否监督刷牙、睡前是否进食和是否定期口腔检查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发病情况存在相关性.应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促进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贵阳市两所幼儿园 6 19名 3~ 6岁儿童的龋齿患病情况及相关龋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方法 :对患者母亲文化程度、吃甜食、刷牙情况与患龋率进行了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被调查对象随年龄增长 ,患龋率增加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三个危险因素在回归分析中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龋齿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喜甜食、不注意口腔卫生是导致儿童患龋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新乡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知晓、口腔卫生实践情况,为广泛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新乡市3所高校1 750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中,窝沟封闭可预防龋齿的学生仅占11%,有牙结石应洁治和细菌是龋齿的发病因素的知晓率约为40%;应选用小头软毛牙刷、刷牙次数≥2次·d-1城镇生源较农村生源的知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刷牙应竖刷、刷牙次数≥2次·d-1的知晓率女生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学生口腔卫生实践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牙线的使用率极低,不足5%;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大学生不超过15%;刷牙为竖刷法、早晚各刷牙1次的实践情况女生优于男生,早晚各刷牙1次城镇生源优于农村生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乡市3所高校大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认知不足,口腔健康行为有待提高,积极开展并推广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蚌埠市部分学龄前儿童乳牙龋患病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乳牙龋的防治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蚌埠市6所幼儿园共计934名学龄前儿童进行健康调查,统计乳牙龋病例数、患龋率、龋均并对此进行分析。 结果934名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为42.4%,龋均为1.5。男童和女童的患龋率分别为40.7%和44.3%,龋均分别为1.5和1.4。不同性别的儿童患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的患龋率、龋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母亲的最高学历、睡前或刷牙后喝奶吃零食、过去一年是否有牙痛或不适、过去一年是否看过牙、监护人营养《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得分和甜饮料摄入频率等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龋病患病发生有显著影响(P < 0.05~P < 0.01)。 结论蚌埠市3~6岁的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乳牙龋病发生率呈现增长趋势。为减少乳牙龋病发病率,应纠正儿童的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甜饮料的摄入,注重口腔卫生,加强监护人的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