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分别给予口服半夏泻心汤、埃索美拉唑和半夏泻心汤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疗程4周,观察各组临床症状缓解和内镜下食道黏膜恢复情况。结果:中药组临床症状缓解优于西药组(P=0.048),西药组内镜下食道黏膜恢复优于中药组(P=0.039),中西医结合组临床症状缓解和内镜下食道黏膜恢复均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促进病变食道黏膜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莫沙比利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食管黏膜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镜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半夏厚朴汤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有效缓解反酸等症状,促进食管黏膜恢复,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及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以和胃降逆法治疗,选用和胃降逆方1包;西药治疗组以奥美拉唑胶囊20 mg。两组均1日2次,共8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及食管黏膜病理活检。观察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食管黏膜内镜改变。结果:和胃降逆法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其总有效率达96.77%,与西药奥美拉唑的总有效率(94.83%)相当;同时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食管黏膜内镜分级积分。结论:和胃降逆法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明显改善食管黏膜内镜分级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1)、CDK4(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表达的影响,探讨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以和胃降逆法治疗,选用和胃降逆方1包;西药治疗组予奥美拉唑胶囊20 mg;两组均1日2次,共8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及食管黏膜病理活检,观察临床疗效及食管黏膜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食管黏膜cyclin D1、CDK4的表达。结果:和胃降逆法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积分,作用与西药相当;能明显降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组织CDK4、cyclin D1的表达,其CDK4表达治疗后低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和胃降逆法能明显降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组织CDK4、cyclin D1的表达,是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临床从"气阴两虚,气机不畅"的方面辨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并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30例气阴两虚,气机不畅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治疗组65例,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片、莫沙必利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病变等级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及胃镜下食管病变黏膜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气阴两虚,气机不畅"理论为指导的中药汤剂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明显,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食管病变黏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奥美拉唑加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反酸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与西药对照组无差别,但在某些临床症状改善上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颗粒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花香颗粒"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食管黏膜病变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食管黏膜病变总有效率为88.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花香颗粒联合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确切,中西药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优于单纯使用西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和胃降逆法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环氧合酶-2(COX-2)、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探讨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以和胃降逆法治疗,选用和胃降逆方口服;西药治疗组以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治疗8周。患者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及食管黏膜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法测定食管黏膜COX-2、E-cadherin的表达。结果:和胃降逆法能明显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积分,能明显降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黏膜组织COX-2的表达、增强黏膜组织E-cadherin表达。结论:降低食管黏膜组织COX-2表达、升高黏膜组织E-cadherin表达是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多潘立酮片、硫糖铝片、自拟疏肝清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有效率为78.3%,两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改善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症状和胃镜下的特征,其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厚朴七物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胃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厚朴七物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莫沙必利5 mg,2次/d,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晨服,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症状积分和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级别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明显减轻胃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患者食管黏膜损伤(P0.05)。结论厚朴七物汤加减治疗胃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莫沙必利、雷贝拉唑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中平逆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和中平逆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治疗组),与雷贝拉唑治疗35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94.29%。治疗组在改善烧心、泛酸、反食等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食管黏膜炎症方面与对照组元显著性差异。但停药12周后复发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和中平逆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胃食管吻合术后并发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行食管及贲门癌根治胃食管吻合术后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分别采用中西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28例患者,治疗1疗程后显效17例(60.71%)、有效10例(35.71%)、无效1例(3.58%)、总有效率为96.42%,与对照组相比,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在总体有效与显著疗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敬鸿 《中医药学报》2010,38(5):110-1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方法:将120例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以奥美拉唑胶囊、多潘立酮片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中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6.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调中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4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骆新莹 《陕西中医》2001,22(1):16-16
目的:探索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途径。方法;将94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 机分为两组,采用调中汤(党参、白术、茯苓、半夏、枳壳、柴胡等)治疗 64例为治 疗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30例为对照组,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 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提示本方可疏肝理气、益气健脾、降逆止呕,具有改善食管括约肌、调整胃 肠运动的功能,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对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制作动物模型。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旋覆代赭汤)治疗组、西药(莫沙必利)对照组,给予相应处理或用药后,取食管组织行HE染色,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其PCNA的表达。结果旋覆代赭汤能显著抑制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PCNA表达的升高,与模型组相比PCNA的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其疗效与西药组相当,与正常组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旋覆代赭汤可明显降低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食管黏膜PCNA的高表达,并能抗食管反流,从而起到治疗混合性反流性食管炎、预防复发及癌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云成  傅延林 《新中医》2001,33(8):33-33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2例,设西药组39例作对照。结果:2例疗效比,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较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糊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4例、治疗组76例,2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奥美拉唑胶囊、莫沙必利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中药糊剂口服,每日1剂,2组患者均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复查内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疗效评价、内镜下炎症疗效评价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复发率6.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7%,复发率28.4%。结论中药糊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将9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服用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疗程8周,随访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5%,对照组为76.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症状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内镜下食管黏膜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0%,对照组为82.6%。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效果较好,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予泮立苏和新络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抑反汤,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和胃镜下食管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抑反汤联合泮立苏和新络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单纯泮立苏和新络纳治疗.  相似文献   

20.
张漫莉 《光明中医》2013,28(5):1046-104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应用口服抑制胃酸分泌、促胃肠动力药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中药根据个体差异辨证施治,随症加减。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治疗组32例,痊愈20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效35例,痊愈18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65.71%。2组治疗治疗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