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体位干预对C3F8气体或硅油充填眼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瑛  张颖  李秋  崔春红 《护理学杂志》2004,19(14):11-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玻璃体切割、眼内C3F8气体或硅油充填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998年3月至2001年3月行玻璃体切割、眼内C3F8气体或硅油充填术病人168例(179眼)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03年1~8月该类病人160例(179眼)作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术前训练体位、手术后辅导和监督体位,以及指导病人采用多种体位变化和适当活动等方法实施体位干预.记录并统计两组病人手术后眼部及全身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无晶体眼病人术后出现充填物进入前房发生率,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病人术后眼压及视网膜复位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年龄≥60岁病人发生血压升高、食欲不振、肢体活动障碍及受压部位异常情况,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对玻璃体切割眼内充填C3F8气体或硅油充填术病人实施体位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眼部并发症,也可减少全身异常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联合玻璃体切割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选取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眼科收治的59例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以硅油填充+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方式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全面的围手术期干预。比较所有患者术后1天与术后6月的最佳矫正视力,观察其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月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后1天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视网膜解剖复位58例,占比98.31%;59例患者中,未见发生角膜水肿、高眼压、前房炎症反应和硅油乳化。结论对硅油填充联合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实施良好的围手术期干预,有利于视网膜解剖复位和视力恢复,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脱离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硅油及膨胀性气体C3F8是目前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术后1周内每日采取俯卧位或低头坐位的时间应在18h以上。因为俯卧位或低头坐位可以使硅油的表面张力及气体膨胀体积增大,可促使视网膜脱离复位。我科自制了马  相似文献   

4.
王谦 《护理学杂志》2002,17(11):830-831
病情严重、复杂的视网膜脱离(下称网脱)行玻璃体硅油填充术可提高视网膜的复位率,但手术风险大、难度高,术后反应重,护理对并发症的预防及手术成功至关重要。我院眼病中心于2000年1~12月行此种手术110例(112眼),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惰性气体眼内填充术是眼科手术中较复杂、精细的一项手术,手术时间长、术中所用的器械、仪器多、术后体位求严格[1].因此,术前的耐心准备,术中的默契配合,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维护,术后耐心细致的护理是该手术成功的保证[2].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我们对141例视网膜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经临床随访,疗效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惰性气体填充术的患者141例141眼,其中男91例、女50例;年龄10~73岁,平均年龄(43.3±6.1)岁.141例患者中原发性视网膜脱离81例、增值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9例、黄斑裂孔1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标准三通道巩膜切口,玻璃体切割后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并以惰性气体C3F8眼内填充.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或手术意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延长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面向下体位的保持时间,提高患者被迫卧位期间的舒适度。方法将60例(60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术前3d在护士指导下依次练习床上俯卧位、床旁头低坐位、床上头低坐位及站立头低位。结果观察组术后遵医嘱体位控制率及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术前多种体位练习有利于提高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遵医体位控制率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除联合重硅油填充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例下方及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重硅油填充术,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3~28周,15例患者视网膜复位,1例多发性裂孔患者颞下方周边部视网膜局限性浅脱离,未见明确裂孔,激光包绕脱离区,观察1月余,未见网膜脱离扩大。术后眼前指数1例,0.04~0.1者9例,0.2~0.4者6例。提出术前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体位护理、眼部护理、密切观察术眼情况和出院健康教育等,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视网膜复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16例下方及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重硅油填充术,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3~28周,15例患者视网膜复位,1例多发性裂孔患者颞下方周边部视网膜局限性浅脱离,未见明确裂孔,激光包绕脱离区,观察1月余,未见网膜脱离扩大。术后眼前指数1例,0.04~0.1者9例,0.2~0.4者6例。提出术前给予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体位护理、眼部护理、密切观察术眼情况和出院健康教育等,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视网膜复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护理方法.方法:观察并总结对42例视网膜脱离病变的患者施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结果:体位心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结论:规范的护理是保证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俊卿 《护理学杂志》2006,21(14):45-47
目的减轻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强迫体位导致的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颈肩、背部及肢体按摩,针对性宣教与沟通,指导深呼吸训练和听音乐.对耐受力差者实行俯卧位,床上及床下头低坐位和站立头低位交替.术后2周进行评价.结果两组除对卧位及持续时间的正确认知2项外,焦虑状态、舒适度及眼部各项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强迫体位导致的不适与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对182例实施后段玻璃体切割加眼内填充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予以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眼部护理及并发症观察护理,结果患者术后视网膜平复、裂孔封闭,住院5~15d出院.提示加强后段玻璃体切割加眼内填充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能减少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气术的护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因眼内出血、机化所致的增殖性视网膜脱离(下简称网脱)是眼科治疗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各种玻璃体替代物、充填物的应用,使以往认为因玻璃体内机化物牵引而不能治疗的复杂性网脱患者有了复明的希望。但其手术难度大,术后充血、水肿、眼压升高、恶心等反应重,护理对手术成败至关重要。我科1997年3月至1999年4月对28例复杂性网脱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气体充填术,取得了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28眼),男16例、女12例,年龄12~67岁,平均39.6岁。特发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13例,巨大裂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体位的舒适性。方法将63例(63眼)患者按入院时段分为对照组35例(35眼)和观察组28例(28眼)。对照组术后俯卧位2周;观察组术后俯卧3d,术后第4天开始采取面部朝下自由体位。均于术后1周出院(对照组在家继续俯卧位1周),术后3个月取出硅油后评价效果。结果两组视网膜复位率、黄斑裂孔愈合率及视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舒适度评分及睡眠状况评分观察组在第4天、第7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适当缩短俯卧位时间不会影响疗效,且可有效改善睡眠、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术中行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 mg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患者术后均获随访3~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恢复、眼压变化、视网膜复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一次性手术16眼(76.19%)视网膜解剖复位,5眼二次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眼压升高,后趋于稳定,末次随访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6例白内障加重。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网膜复位率高,可有效改善视力。  相似文献   

15.
对182例实施后段玻璃体切割加眼内填充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予以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眼部护理及并发症观察护理,结果患者术后视网膜平复、裂孔封闭,住院5~15d出院。提示加强后段玻璃体切割加眼内填充手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能减少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减轻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强迫体位导致的不适,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颈肩、背部及肢体按摩,针对性宣教与沟通,指导深呼吸训练和听音乐。对耐受力差者实行俯卧位,床上及床下头低坐位和站立头低位交替。术后2周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除对卧位及持续时间的正确认知2项外,焦虑状态、舒适度及眼部各项反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强迫体位导致的不适与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后出现视神经萎缩的影响因素及预防视神经萎缩发生的措施。方法对2005年3月~2009年7月于山东省枣庄市中医院眼科就诊并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的173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173名患者中,随访出现视神经萎缩19人21只眼,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眼压升高情况。结论对于硅油注入术后患者,应避免长期高眼压对视神经及视网膜的不可逆损害,尽可能保留患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将2013-09—2016-12间收治的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行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比较2组LogMAR视力、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LogMAR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黄斑裂孔闭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视网膜复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可提高视力,促进黄斑裂孔闭合,保持视网膜长期复位。  相似文献   

19.
对66例(66眼)复杂性眼球外伤患者行以玻璃体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结果66眼按计划完成手术,术后1眼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及玻璃体积血再次行玻璃体切除术,1眼因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共行3次玻璃体切除术。出院视力检查45眼视力有明显提高,13眼视力基本不变,6眼视力下降,2例幼儿视力检查不合作。提出充分的术前心理护理、手术配合指导和术后眼部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视力监护灯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光感监测是玻璃体切割并全氟丙烷气体(C_3F_8)眼内充填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它能及时发现术后C_3F_8膨胀引起眼内压急剧升高导致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和视乳头缺血。我们对传统的光感监测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自制视力监护灯置于术眼敷料内,对46例玻璃体切割后注入C_3F_8气体的病人进行光感监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