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018年1月本院接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ESS、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MESS、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况,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张振山  秦艳梅  李英华 《河北中医》2012,34(11):1609-1611
目的 观察温通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针刺组36例子温通针法,中药组36例予补阳还五汤,针药结合组36例予温通针法加补阳还五汤.3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统计临床疗效.结果 针刺组总有效率61.1%,中药组总有效率66.7%,针刺结合组总有效率86.1%,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中药组、针刺组(P<0.05).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针药结合组改善优于中药组及针刺组(P<0.05).结论 温通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能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西药治疗的为对照组(47例),采用中药治疗的为观察组(47例)。连续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以及纤维蛋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使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民权县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治疗的108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加以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7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比黏度、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采用补阳还五汤与西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可加快神经功能康复,调节机体血液流变学,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奚宇杰  朱晨  常菲  王海棠 《新中医》2022,54(21):47-5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 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DS) 及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NIHSS、NDS 评分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NIHSS、NDS 评分均较低(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 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以上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低(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4周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判定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评分,对比2组致残情况;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67.0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NIH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Barthe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0、1、2级致残患者比例明显升高(P0.05),2组4级致残患者比例及观察组5级致残患者比例降低(P0.05);2组致残级别4级的患者比例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5)采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n=35)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2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以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调节血液黏度,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配合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45/4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9%(35/4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全血还原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P0.01)。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配合中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效果较好,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痹益脑汤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脑血栓患者1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等西医治疗,研究组给予通痹益脑汤联合奥扎格雷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动脉斑块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颈动脉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益脑汤联合奥扎格雷治疗脑血栓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陈燕  谢玲玲 《新中医》2016,48(3):20-2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弥可保、康欣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甘油三酯、胆固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等生化指标变化,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NIHS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8%,对照组为75.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ADL评分升高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甘油三酯、胆固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西药治疗气虚血瘀证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常规激素(泼尼松1 mg/kg.d)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疗程8 W。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全血比黏度(高切及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等指标比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0.01)。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血黏度,治疗高凝血症有确切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补阳还五汤及针灸治疗。结果:优良率观察组82.50%、对照组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低切、中切、高低、血浆黏度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及神经缺损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症状、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的疗效,初步阐明其疗效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581-258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合四味健步汤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中医科治疗的13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辅以补阳还五汤合四味健步汤联合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38%,较对照组的78.46%显著上升,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FMA、ADL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偏身感觉异常、偏瘫、口舌歪斜、语言蹇涩、神识昏蒙等中医证候积分明显较对照组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四味健步汤联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症状,促进运动及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波立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33、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榆林市星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6,波立维治疗)和研究组(n=46,补阳还五汤联合波立维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40/46),高于对照组的69.57%(32/46)(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IL-33、IL-6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较对照组低(P0.05),而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波立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较好,可降低血液粘稠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恢复较佳,并可减轻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hs-CRP、IL-33、IL-6水平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次,2次/d,观察组加服加味补阳还五汤,每天1剂(400 m L)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评分量表(NIHSS)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进行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χ2=4.242,P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MMP-9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DL、VEGF水平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与ADL评分、VEGF与MMP-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与降低血清MMP-9水平,升高VE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刘蕊  马力  江礼焰  邵慧兴  李莎  刘远澎 《河北中医》2022,(11):1799-1803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相关指标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医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并给予常规降血压、降血糖、降颅内压以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治疗前后测定炎症相关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糖化血清蛋白(G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SAA、GSP、TNF-α水平及血液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水平均较治疗前...  相似文献   

18.
《新中医》2016,(5)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应用不同剂量黄芪治疗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2组均应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低剂量组黄芪为45 g,高剂量组黄芪为120 g,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室指标(内皮素、血沉、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临床疗效。结果: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88.6%,高于低剂量组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剂量组2项评分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2组内皮素、血沉、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剂量组各项实验室指标值均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中应用高剂量(120 g)黄芪可更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利于血液黏度的降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补阳还五汤应用于治疗颅脑创伤(TBI)后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疗效,寻求一种最佳的TBI后脑梗死的治疗方案。方法:30例TBI后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高压氧(220k Pa)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对照组只应用高压氧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ND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无明显变化(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DS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TBI后脑梗死较单独应用高压氧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利于脑梗死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小剂量甘露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水肿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行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血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静脉滴注甘露醇,疗程为10 d,研究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15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采用CT检查2组患者脑水肿吸收情况,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GCS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小剂量甘露醇可显著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水肿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