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黄果冷杉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琳婧  殷志琦  张健  张庆文  叶文才 《中草药》2013,44(11):1376-1379
目的 对云南黄果冷杉Abies ernestii var.salouenensis干燥枝叶中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等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 从云南黄果冷杉干燥枝叶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槲皮素(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3)、丁香亭-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3",6"-二-反式-对-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落叶黄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7)、牡荆苷(8)、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9)、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0)、异半皮桉苷(11)、柚皮素(12)、(-)-表没食子儿茶素(13)、(+)-儿茶素(14).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11和13为首次从冷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6,(11)
目的:研究无尾果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药材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无尾果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1)、(+)-儿茶素(2)、二氢槲皮素(3)、8-醛基-表儿茶素(4)、表儿茶素-[8,7-e]-4β-(4-羟基苯)-3,4-二羟基-2(3H)-吡喃酮(5)、corbulain Ib(6)、phyllocoumarin(7)、kaempferol-3-O-(6-O-caffeoyl)-galactoside(8)、根皮素-4'-O-β-D-葡萄苷(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6)
目的:研究长梗南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长梗南五味子藤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longipedunin D(1)、renchangianin A(2)、renchangianin B(3)、meso-dihydroguaiaretic acid(4)、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糖苷(5)、(-)-棓儿茶素(6)、(+)-儿茶素(7)。结论: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Liang CQ  Su XJ  Zhou XL  Qin JK  Xu Q  Liang RG  Zheng MP 《中药材》2011,34(1):64-66
目的:研究茅莓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茅莓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Ⅰ)、月桂酸(Ⅱ)、邻硝基苯酚(Ⅲ)、β-胡萝卜苷(Ⅳ)、蔷薇酸(Ⅴ)、3β,16α2,2α,28-四羟基齐墩果-12-烯(Ⅵ)和(+)-儿茶素(Ⅶ)。结论:其中,化合物Ⅲ、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中药材》2010,(10)
目的:研究云南青牛胆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理化及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云南青牛胆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inophylloloside(1)、epitinophyllolo-side(2)、2-去氧甲壳甾酮(3)、水龙骨素(4)、(+)-5'-methoxyisolaric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5)、京尼平苷(6)、腺嘌呤(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5、6、7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大果木姜子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大果木姜子Cinnamomum migao H.W.Li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理化常数测定及与文献、已知化合物对照进行结构确认。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儿茶素(1)、β-谷甾醇(2)、东莨菪内酯(3)、5,7,4’-三羟基二氢黄酮(4)、6,8-二甲氧基-7-氧-β-D-葡萄糖香豆素(5)、胡萝卜苷(6)。结论:所有化合物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川楝皮乙酯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及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小孔树脂(MCI)柱色谱、ODS反相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川楝皮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MR、MS等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川楝皮乙酯层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1)、meliastatin 3(2)、toosendanone A(3)、24-甲基-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2S,3S, 4R,10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0-十八烷-1,3,4-三醇(5)、(+)-儿茶素(6)。结论: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楝科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走马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紫金牛科紫金牛属植物走马胎干燥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走马胎根茎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 各种柱色谱分离,根据所得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 -O-galloylbergenin(1),11 -O-syringylbergenin(2),11 -O-protocatechuoylbergenin (3),4-O-galloylbergenin (4),11-O-香草酰岩白菜素(5),表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6),豆甾醇-3 -O-β-D-呲喃葡萄糖苷(7),(一)-4′-hydroxy-3′-methoxyphenyl-β-D-[ 6-O-(4″-hydroxy-3”,5”-dimethoxy-benzoyl)] -glucopyranoside(8),β-谷甾醇(9).结论:化合物3,4,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5,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6,(6)
目的:研究荔枝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Sephadex LH-20、MCI gel CHP 20P、Toyopearl Butly-650C、Toyopearl WH-40F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荔枝皮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新鲜荔枝皮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柯伊利叶素(2)、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manghaslin(4)、异鼠李素-3-O-刺槐二糖苷(5)、(+)没食子儿茶素(6)、(-)-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7)、cinnamtannin B-1(8)、异落叶松脂素-9-O-β-D-木糖苷(9)、(+)-5-methoxyisolariciresinol-9-O-β-D-xylopyranoside(10)、香草酸(11)、3,4,3',4'-四羟基联苯(12)、它乔糖苷(13)、异它乔糖(14)。结论:其中,化合物1~7、9~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华东覆盆子Rubus chingii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覆盆子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脂素(1)、黑麦草内酯(2)、催吐萝芙木醇(3)、(-)-丁香脂素(4)、13E-对映-半日花烷-8(17),13-二烯-3β,15,18-三醇(5)、3β,18-di-hydroxy-manool(6)、(+)-儿茶素(7)、(-)-儿茶素(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9)、goshonoside-F1(10)、3β-hydroxy-manool-18-O-β-D-glucoside(11)、goshonoside-F2(12)、goshonoside-F5(13)、goshonoside-F4(14)、goshonoside-F3(15)、goshonoside-F7(16)、异槲皮素(17)。结论 化合物1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覆盆子苷B;化合物6为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7为覆盆...  相似文献   

11.
盘龙七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莹 《中草药》2012,43(9):1704-1707
目的研究盘龙七Bergenia scopul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盘龙七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白菜素(1)、(+)-儿茶素(2)、熊果苷(3)、6-O-没食子酰基熊果苷(4)、(+)-儿茶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苯丙氨酸(6)、琥珀酸(7)、原儿茶酸(8)、没食子酸(9)、没食子酸甲酯(10)、槲皮素(11)、金丝桃苷(12)、芦丁(13)、阿福豆苷(14)、大黄酚-8-O-β-D-吡喃葡萄糖苷(15)、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16)。结论化合物5~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樟科药用植物乌药Lindera aggregata (Sims) Kosterm.的茎中分离鞣质类化合物.方法: 采用60%丙酮冷浸提取,通过反复Sephadex LH-20和MCI-gel CHP 20P柱层析从乌药茎中分离缩合鞣质类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常数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6个缩合鞣质类化合物并确定其结构:儿茶素(+)-catechin(1);表 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2);epicatechin-(4β-8,2-O-7)-epicatechin(3);epicatechin-(4β-8,2-O-7)-catechin(4);表儿茶素(-)-epicatechin(5)和epicatechin-(4β-8)-catechin(6).结论: 化合物3,4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秦岭岩白菜的化学成分(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秦岭岩白菜Bergenia scopulos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秦岭岩白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胡萝卜苷(2)、(+)-儿茶素(3)、没食子酸(4)、熊果苷(5)、岩白菜素(6)、4-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7)、11-O-没食子酰岩白菜素(8)、邻苯二酚(9)、丁香酸(10)、槲皮素(11)和芦丁(12).结论:化合物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贡山三尖杉枝叶中倍半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曾仁韬  何毅仁  沈云亨 《中草药》2015,46(3):320-324
目的研究贡山三尖杉Cephalotaxus lanceolata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柱色谱、凝胶柱色谱、中压制备液相、高压制备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和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贡山三尖杉枝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贡山三尖杉倍半萜A(1)、贡山三尖杉倍半萜B(2)、贡山三尖杉倍半萜C(3)、9-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4)、corchoionol C(5)、9,10-d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6)、5,12-epoxy-9-hydroxy-7-megastigmen-3-one(7)、5,12-epoxy-6,9-hydroxy-7-megastigmen-3-one(8)、loliolide(9)、(3S,5R,8S)-5,8-epoxy-6-megastigmadien-3,9-diol(10)、clovandiol(11)。结论化合物1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2、3为2个尚未命名的新的天然产物,4~11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光叶铁仔根和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倩  王学贵  莫廷星  余婷  富蓉  张旻 《中草药》2014,45(20):2904-2907
目的 对光叶铁仔Myrsine stolonifera根和茎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运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和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光叶铁仔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二氢山柰酚(2)、槲皮素(3)、5,7,4′-三羟基异黄酮(4)、柯伊利素(5)、槲皮素-7-O-α-D-葡萄糖苷(6)、表儿茶素(7)、3,5-二甲氧基-苄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8)、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苷(10)、(+)-lyoniresino 3α-O-β-D-glucopyranoside(11)。结论 化合物2、4~1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1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0,(7)
目的:研究苎麻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化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1)、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2)、大黄素甲醚(3)、白藜芦醇苷(4)、儿茶素(5)、表儿茶素(6)、KNO3(7)、β-谷甾醇(8)。结论: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苎麻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金毛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阳  崔莹 《中药材》2012,(7):1095-1097
目的:研究金毛七Astilbe myriantha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柱层析、重结晶等多种分离技术,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金毛七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对羟基苯甲酸甲酯(2)、阿魏酸(3)、岩白菜素(4)、没食子酸(5)、(+)-儿茶素(6)、3β-acetoxy-6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7)、3β-hydroxyolean-12-en-27-oic acid(8)、3β,6β-dihydrolean-12-en-27-oic acid(9)和3β-hydroxyurs-12-en-27-oic acid(10)。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7,(6)
目的:研究小叶地不容块根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小叶地不容块根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去氢克班宁(1)、左旋四氢巴马汀(2)、克班宁(3)、(-)-sukhodianine-β-N-oxide(4)、promucosine(5)、(-)-sukhodianine(6)、4-hydroxycrebanine(7)、N-methylasimilobine-2-O-β-D-glucopyranoside(8)、巴马汀(9)、(+)-stepharine(10)、(-)-asimilobine(11)。结论: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千金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8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5,(12)
目的研究地蜂子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Toyopearl柱层析法对地蜂子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hloridzosid(1)、4'-O-乙基-儿茶素(2)、3-甲基鞣花酸-4-O-β-D-木榶苷(3)、clethr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4)、niga-ichigoside F2(5)、儿茶素(6)、β-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黎药牛耳枫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利用波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黎药牛耳枫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并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其分别为:羽扇豆酮(1),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deoxycalyciphylline B (4),daphiodhanins D (5),calyciphylline B(6),槲皮素(7),芦丁(8).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交让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