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推拿后针刺不同远端穴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腰痛穴组、后溪穴组、委中穴组、承山穴组、水沟穴组5组,每组30例.在使用相同的推拿治疗后再根据分组选取上述不同的远端穴进行针刺,并评价5组间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部活动度和疗效.结果:推拿后再针刺远端穴位,5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推拿治疗后均下降(均P<0.05),腰部活动度均明显增加(均P<0.01),愈显率较推拿治疗后均明显提高(均P<0.01);但5组患者组间比较,VAS评分、腰部活动度、愈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再针刺远端穴位,可进一步提高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效果,但各远端穴位间无明显的疗效差异,只要选择痛阈值低的腧穴,给予足够的刺激量,均能对急性腰扭伤产生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结合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腹部推拿结合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结合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腰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疾患疗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腰椎活动度进行记录及统计分析;同时还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显效率为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治疗后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第一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三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腰椎活动度均好于治疗前,并且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腹部推拿结合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确切的疗效,能迅速减轻急性腰扭伤患者腰部疼痛并改善腰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治疗组患者予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评分、腰椎活动度、软组织张力指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评分、腰椎活动度、软组织张力指数均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JOA评分中自觉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动作、膀胱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腰椎活动度中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软组织张力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疗效,可显著减轻急性腰扭伤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版定位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改良版定位斜扳法和卧床休息,对照组单纯予以口服芬必得+卧床休息。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活动度。结果: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腰部活动度数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改良版定位斜扳法可有效治疗急性腰扭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针刺运动疗法联合腹部手法推拿对急性腰扭伤患者疗效及疼痛程度、腰背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20年4月~2021年6月治疗的急性腰扭伤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分别采取针刺运动疗法,针刺运动疗法联合腹部手法推拿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程度、腰背活动度及血清炎性因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较对照组的81.81%显著高(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均明显降低,JOA评分及各项腰椎活动度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VAS、ODI评分及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均明显降于对照组,JOA评分及各项腰椎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联合腹部手法推拿可效改善急性腰扭伤患者疼痛程度,有效提高腰部活动度,减轻炎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腰痛点结合推拿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按抓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8例,采用针刺腰痛点(EX-UE 7)及推拿斜扳法治疗;对照组82例,仅采用推拿斜扳法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次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96例,好转2例;治愈率98.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7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愈率92.7%,总有效率97.6%。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1次后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腰痛点结合推拿斜扳法与单纯推拿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相当,但前者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6.67%,对照组愈显率70.00%,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有效,其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在急性腰扭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94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康复护理及推拿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腰部活动改善情况、疼痛及腰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0%(P 0.05);观察组腰椎活动度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及JOA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 0.05)。结论:推拿疗法在急性腰扭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升康复疗效,促进腰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探索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优化手法方案,以期进一步提高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对该病门诊及住院确诊患者采用改良斜扳法治疗或口服扶他林缓释片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Os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疗效指数率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治疗后Os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后疗效指数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可显著改善Os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疗效指数率。  相似文献   

10.
周雷鸣 《新中医》2015,47(8):245-247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定点斜扳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推拿联合定点斜扳手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次30 min,在治疗3天后比较治疗效果,随访3月,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6%,对照组6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疼痛积分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随访,对照组7例复发,复发率9.0%;观察组1例复发,复发率1.3%,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定点斜扳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的推拿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不易复发,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动罐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运动罐法及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通过疼痛VAS评分、腰部关节活动度和临床疗效评价来评估治疗前、治疗1次及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P0.05)。在治疗1次和1个疗程后,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腰椎关节活动度也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运动罐法结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常氏卧位旋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氏卧位旋转扳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磁振热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氏卧位旋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推拿术结合针刺不同远端穴位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接收的急性腰扭伤患者125例,随机分成甲、乙、丙、丁、戊五组,每组25例。五组患者均行推拿法进行病情缓解,在此前提下,对五组患者分别进行腰痛穴、后溪穴、委中穴、承山穴及水沟穴的针灸诊疗,比较疗效。结果:推拿后,五组患者VAS评分、腰部活动度数均优于治疗前(P0.05);针刺后,五组患者VAS评分、腰部活动度数均优于推拿后(P0.05),不同穴位的针刺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推拿联合针刺不同远端穴位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4.
梅胜利 《新中医》2020,52(9):132-13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药物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方法:纳入12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服用腰痛胶囊和外用吡罗昔康凝胶,观察组加用腰部斜扳法、穴位按摩、理筋等推拿手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应用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评估疼痛程度[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定法(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侧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肌肉厚度,并对整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PRI、PPI、VAS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腰大肌、腰方肌的肌肉厚度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2项肌肉厚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1.67%,观察组9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基础上加用腰部斜扳法、穴位按摩、理筋等推拿手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具有更优秀的治疗优势,可有效改善疼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增强肌肉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62-164
目的观察基于"枢经理论"理论,应用枢经推拿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枢经推拿组、针刺组、枢经推拿联合针刺组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枢经推拿、普通针刺及二者结合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1d/次,3 d一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患者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结果经治疗前后比较,枢经推拿联合普通针刺组较枢经推拿组、普通针刺组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下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枢经推拿联合普通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良好疗效,能迅速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改善患者腰部活动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止痛活血汤联合针刺辨治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方法 将11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推拿联合止痛活血汤治疗,观察组予以止痛活血汤联合针刺辨治,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差异性.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36.36%,总有效率83.64%,均低于观察组的58.18% 、94.55% (P< 0.05).治疗后两组在症状体征评分、疼痛评分、腰部活动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起效时间、治疗时间、治疗费用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止痛活血汤联合针刺辨治急性腰扭伤临床效果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比定点斜扳法结合平衡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明确定点斜扳法结合平衡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0例适合非手术疗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定点斜扳法结合平衡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定点斜扳法,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X2=5.50,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点斜扳法结合平衡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明显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委中穴配合外敷二黄新伤止痛软膏外治法对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影响。方法:将符合急性腰扭伤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委中穴配合二黄新伤止痛软膏外敷,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腰椎活动度(ROM)和总有效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后VAS评分和RO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委中穴配合外敷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联合外治急性腰扭伤能迅速缓解腰部疼痛,明显改善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制药酒湿敷配合隔姜灸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给予自制药酒湿敷及隔姜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外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的疼痛VAS评分、腰部关节活动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74.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腰部活动度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腰部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可缓解疼痛,改善腰部的活动度,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自制药酒湿敷配合隔姜灸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定点旋转扳法联合针刀序贯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105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用推拿联合电针治疗,观察组53例用定点旋转扳法联合针刀序贯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57%、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及颈椎活动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NCV、SNC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刀序贯疗法联合定点旋转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