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血脂、血管内皮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9月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75例CSF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7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每日100 mg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每日20 mg口服,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给予降脂和降糖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每日10 mg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内皮功能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3±0.4)mmol/L比(3.3±0.5)mmol/L、(4.0±0.5)mmol/L比(4.9±0.6)mmol/L、(1.78±0.18)mmol/L比(2.38±0.29)mmol/L、(0.89±0.08)g/L比(1.22±0.18)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89±0.22)mmol/L比(1.33±0.16)mmol/L,(1.55±0.22)g/L比(1.23±0.14)g/L](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帧数均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34.0±4.2)比(42.6±4.4)、(36.1±4.4)比(45.7±4.7)、(33.5±3.7)比(40.1±4.2)](P<0.01);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68.1±7.3)ng/L比(105.3±12.5)ng/L],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6.8±6.7)μmol/L比(41.5±4.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血脂代谢,加快血流速度,保护内皮功能,是治疗CSF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踝肱指数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血栓通冻干粉5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每日10 mg。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脂、踝肱指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2.7±0.3)mmol/L比(5.0±1.1)mmol/L,(1.7±0.6)mmol/L比(2.9±0.7)mmol/L,(1.9±0.4)mmol/L比(3.6±0.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0.75±0.24比0.5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低于对照组[(1.5±0.7)mm比(2.6±0.7)mm],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比例低于对照组[26.7%(16/60)比53.3%(32/60),51.7%(31/60)比75.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片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升高踝肱指数,并抑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抚顺矿务局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患者80例,其中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治疗40例(观察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治疗40例(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后的4,12,24周检查患者的血甘油三酯(T G),总胆固醇(C 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粘滞度及评定斑块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4周对照组患者T G,L D L-C.12周观察组患者TG,CH.24周观察组患者T G,CH,LD L-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2周CH,治疗后24周TG,CH,L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24周24周观察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积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可以稳定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普罗布考联合降脂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干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PAS)联合应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干预作用.方法 入选436例冠心病病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100 mg/d和阿托伐他汀10 mg/d)和PAS组(普罗布考0.25 g/d,阿司匹林10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38例,均经PAS疗法治疗1年.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超声检测治疗前后颈动脉厚度及斑块变化,统计发生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最终纳入试验病例为378例,其中对照组201例,PAS组177例.对照组治疗前后ox-LDL及MMP-9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AS组治疗后ox-LDL较治疗前下降了31.7%[(16.13±0.02)mmol/L比(23.46±0.01)mmol/L,P<0.05],MMP-9较治疗前下降了42.4%[(4.19±0.02)mmoL/L比(7.15±0.01)mmol/L,P<0.05)].对照组再入院率、心绞痛再发率、心肌梗死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23例(11.4%)、28例(13.9%)、4例(2.0%)、2例(1.0%),PAS组有明显下降分别为6例(3.4%)、13例(7.3%)、1例(0.6%)、0例(P<0.05).PAS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厚度[(0.097±0.001)cm比(0.248±0.001)cm]、斑块厚度[(0.103±0.002)em比(0.209±0.002)cm,P<0.05)],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结论 联合应用普罗布考对血清ox-LDL及MMP-9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已降至目标值且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与停用他汀对LDL-C值、颈动脉斑块及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8年1月间因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随访的72例LDL-C达目标值1.8mmol/L以下且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继续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的治疗组(A组,n=36)和暂停他汀的对照组(B组,n=36)。比较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LDL-C维持于低水平,而B组LDL-C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易损斑块比例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再发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肝、肾、肌损害及脑出血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即使降脂达目标值以下,继续低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有利于维持LDL-C于低水平,并有利于延缓颈动脉斑块的发展进程,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片在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中的作用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治疗组在口服阿司匹林100mg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40mg,每晚1次,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检测血脂、双侧颈动脉B超,对伴有颈动脉斑块者测量斑块面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高于对照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片能够起到调控血脂作用,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级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有效药物。方法将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成两组,每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增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血脂指标和疾病复发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总胆固醇[(3.14±0.7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3±0.5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1±0.29)mmol/L]、甘油三酯[(1.39±0.75)mmol/L]以及六个月后的复发率(5.88%)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徐永美 《当代医学》2012,18(24):28-29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只高脂血症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联合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阿托伐他汀组给予两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组给予正常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的治疗,8周后检测3组LDL-C、HDL-C、TG、TC水平,比较3组大鼠降脂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LDL-C、TG、TC水平均显著降低[(1.950±0.232)mmol/L比(5.485±1.276)mmol/L,(0.590±0.097)mmol/L比(1.478±0.145)mmol/L,(4.543±2.176)mmol/L比(8.476±3.128)mmol/L,均P<0.05],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联合组LDL-C([ 1.176±0.289)mmol/L]、TG[(0.389±0.054)mmol/L]、TC[(2.985±2.543)mmol/L]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 2.489±0.184)mmol/L比(1.793±0.216)mmol/L,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于混合性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强力定眩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我院接诊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及强力定眩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斑块数量、IMT、斑块的面积、血脂(TC、TG、LDL-C)、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颈动脉斑块数量、面积、IMT水平均比对照组低[(1.24±0.31)vs(1.57±0.37),(16.17±2.05)mm~2vs(33.41±5.84)mm~2,(1.48±0.35)mm vs(1.74±0.54)mm](P0.05);TC、TG、LDL-C、hs-CRP水平也低于对照组[(3.81±0.67)mmol/L vs(4.32±0.80)mmol/L,(1.28±0.22)mmol/L vs(1.54±0.38)mmol/L,(2.07±0.50)mmol/L vs(2.41±0.48)mmol/L,(2.53±0.36)mg/L vs(4.23±0.94)mg/L](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强力定眩胶囊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和他汀治疗组,每组31例。他汀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每日20 mg,每日1次,口服),联合治疗组在他汀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经颅超声溶栓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颈动脉斑块指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IMT、颈动脉斑块面积、NIHSS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较他汀治疗组更低[(2.81±0.27)mmol/L比(3.61±0.39)mmol/L、(1.35±0.21)mmol/L比(1.91±0.25)mmol/L、(0.61±0.09)mmol/L比(1.01±0.10)mmol/L、(1.0±0.3)mm比(1.3±0.5)mm、(16.1±6.3)mm~3比(23.7±6.5)mm~3、(7.6±1.7)分比(10.2±1.6)分](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DL-C水平以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较他汀治疗组Barthel指数更高[(78±6)分比(51±5)分](P<0.05)。结论经颅超声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其能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年轻患者急性自发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3例年轻患者急性自发性肾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腰腹部疼痛, 无明显肉眼血尿。2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及血CRP升高。增强CT和CT动脉造影显示出肾脏梗死病灶。积极中西医联合抗凝护肾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年轻患者急性自发性肾梗死更易误诊,增强CT和CT动脉造影是首选的诊断方法。中西医联合抗凝护肾治疗年轻患者急性自发性肾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正进展性脑梗死(stroke progression,SIP)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占所有脑梗死15%~20%,患者神经缺损症状呈进展性或渐进性加重~([1-2]),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研究~([3])表明,颈动脉粥样斑块是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不稳定斑块的脱落、斑块厚度增加导致严重的脑缺血,可加速疾病进展。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常用的强效抗血小板凝聚药物~([2,4])。但对于伴颈动脉粥样斑块者,单一抗血小板凝聚药物对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导睡眠(PSG)监测儿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儿科就诊的81例OSAHS儿童的多导睡眠监测,按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及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分为轻、中、重3组,观察比较3组临床症状、病因、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最低SaO2(LSaO2)、氧减指数(ODI)、体重指数(BMI)。结果 3组SaO2比较,轻度组为97.4 (96.6,98.0)%,中度组为96.3(95.4,97.5)%,重度组为96.7(95.5,97.2)%,轻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aO2比较,轻度组为85(78,89)%,重度组为78(7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比较,轻度组2.7(1.2,3.9)次/h,中度组4.9(3.2,8.7)次/h,重度组19.0(11.9,25.8)次/h,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病因、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氧饱和度相关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儿童OSAHS严重程度,而ODI对判断儿童OSAHS严重程度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 qRT PCR检测52例NSCLC标本和对应癌旁组织中LSD1 mRNA水平,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qRT PCR检测NSCLC细胞A549与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中LSD1 mRNA表达;将A549细胞分为2组,分别转染LSD1干扰RNA(si LSD1组),阴性对照RNA(对照组);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技术、Transwell迁移实验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凋亡、迁移能力的差异;qRT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NSCLC组织中LSD1 mRNA表达升高(t=2.861,P<0.05);LSD1表达量与NSCLC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χ2=4.062,6.047,P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肿瘤直径、病理分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A549细胞中LSD1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16HBE细胞(t=3.569,P<0.05)。与对照组相比,si LSD1组A549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t=3.618,P<0.05),E 钙黏蛋白表达上调(t=5.607,P<0.05),波形蛋白表达下调(t=-6.628,P<0.05)。 结论: LSD1在NSCLC组织及细胞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参与细胞增殖和迁移调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结肠腺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1(MMP-11)、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30例结肠腺癌(研究组)和130例距肿物边缘大于3厘米正常结肠粘膜组织(对照组)中MMP-11、MMP-12和VEGF-D,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结肠腺癌和20例距肿物边缘大于3厘米的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MMP-11、MMP-12和VEGF-D的表达。结果 结肠腺癌中MMP-11、MMP-12和VEGF-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粘膜组织,研究组中MMP-11、MMP-12和VEGF-D的表达与脉管浸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MMP-11、MMP-12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相关。研究组中MMP-11和VEGF-D、MMP-12和VEGF-D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生存分析显示三者高表达患者的预后差。结论 MMP-11、MMP-12和VEGF-D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上调,且具有正相关性,三者对病变的形成和进展意义明显,联合检测三者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A longitudi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 of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HED) procedures over a nine month period was conducted. A total of 1,541 procedures were observed on 56 randomly selected 8-h work shifts. Shifts were distributed: 34% day shift; 34% evening shift; and 32% on the night shift. Observations on the evening shift were oversampled to capture an adequate number of trauma patients. Observations were distributed: 33% day shift; 39% evening shift; and 28% on the night shift. Measurements included: type of procedure; adherence to specific barrier technique, i.e., use of gloves, gowns, masks, and eye protection;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exposure. Ten types of HED procedures were documented and analyzed. Computerized tracking of study observations established periodic rates of HED health care worker (HCW) adherence to universal precautions. These data are important for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assurance programs and rate comparisons within and across institutions over time. The 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the database revealed that glove compliance increased over the period of the study and adverse exposure decreased. Conducting ongoing or periodic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this kind are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in order to gauge HED response to the epidemiologic challenges of urban society.  相似文献   

17.
<正>咳喘合剂是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的临床经验方,由蜜麻黄、蜜款冬花、蜜紫菀、浙贝、黄芩、前胡、甘草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的功效,临床用于小儿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后痒咳等症。为了规范咳喘合剂的提取工艺,确保制剂的疗效,根据处方中药物各组分的理化性质及药理特点,结合中医临床用药经验,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咳喘合剂进行了提取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调经汤对卵巢早衰大鼠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雌性成熟未交配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雌二醇)对照组、调经汤高、中、低剂量组,腹腔注射顺铂溶液制作大鼠卵巢早衰动物模型,观察大鼠动情周期、血清性激素FSH、E2和LH的变化及卵巢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大鼠无稳定的动情周期,调经汤高、中剂量组逐渐恢复规律的动情周期。模型组血清E2水平含量降低,血清FSH和LH含量均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调经汤高中低剂量组血清FSH水平含量明显降低、E2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H含量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卵巢萎缩,卵泡生长少,闭锁卵泡增加,部分被纤维组织代替,黄体数量少,子宫内膜明显变薄。调经汤高、中、低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增多卵泡数量和黄体数目,子宫内膜也有所增厚。结论:调经汤能有效改善顺铂诱导的模型大鼠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中药汤剂与激素注射在治疗小儿霰粒肿中的疗效,探讨中药汤剂在该病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对58例在我院门诊中确诊为霰粒肿的小儿分为两组,分别予中药汤剂治疗和局部激素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汤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 6个月内复发率为5.9%,而激素注射组总有效率为79.3%,复发率为23.5%。结论:中药汤剂治疗小儿霰粒肿安全有效,可使小儿尽可能避免手术治疗,减少复发率,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