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的消化功能紊乱性疾病,患儿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食量减少,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1])。多发于1~6岁儿童,城市儿童的发病率较高~([2])。虽然患儿除食欲不振外无其他明显不适,但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则会延缓患儿的生长发育,降低免疫功能,引发贫血、营养不良等多种并发症~([3])。西医治疗主要是  相似文献   

2.
正遗尿症俗称尿床,指因禀赋不足、肾气不固、湿热瘀血内蕴,致膀胱失司而遗尿。脾肺气虚,则水液无制;肾关不固,则尿出无知;湿热下注,可致膀胱功能失调。临床多见于儿童、老人、妇女及大病之后。小儿遗尿多发于3周岁以上,轻则数夜遗尿1次,重则每夜遗尿2~3次。遗尿病久可见患儿面色萎黄、学习成绩下降,并有精神不振、四肢不温等症状。年龄较大的儿童会有害羞或精神紧张等表现。诊断本病应从以下方面注意:①病史:有无遗传因素或神经性疾病。②体检:注意肛门括约肌张力是否正常,有无脊柱裂,会  相似文献   

3.
正婴幼儿便秘婴幼儿便秘是指肠道运动缓慢,对水分吸收过多,导致大便干燥坚硬,次数减少,排出困难。由于婴儿膳食种类较局限,常吃的食物中纤维素少、蛋白质成分较多,所以很容易发生便秘。【临床表现】大便干硬,排便困难,间隔时间长。患儿多在每次排便时啼哭不休,甚至发生肛裂。肛裂的发生会使婴儿对大便产生恐惧心理,而且便秘时间久了可引起腹胀、食欲减退和睡眠不宁等,因此对于婴幼儿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支气管炎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均可发生,3岁以内的婴幼儿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此病通常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呼吸音粗等。运用中药透皮技术,采用中药透皮制剂消肿止痛贴,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本病,疗效显著。1.一般资料选择患儿80例,均以咳嗽为主诉来诊。经体格检查结合X光检查,符合西医急性支气管炎诊断。患儿年龄1月~8岁;病  相似文献   

5.
<正>中药透皮技术暨穴位贴敷疗法是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内病外治范畴。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临床适宜范围广等特点,在基层深受人民群众的认可。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笔者共治疗并观察了56例因咳嗽痰多、气喘、发热就诊,拍DR (数字化X线摄影)提示支气管肺炎的3月~5岁患儿,其中男32例,女24例。患儿双肺可闻及湿  相似文献   

6.
肺炎是婴幼儿期的常见病,在我国肺炎患儿占住院患儿总数的24.5%~56.2%,且起病急、变化快,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会使病情恶化,甚至猝死。我院小儿科于2004年开展穴位贴敷疗法配合高氧雾化吸入疗法治疗婴幼儿肺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远红外咳喘化痰贴经皮穴位贴敷对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患儿228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10例,观察组1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抗感染,化痰止咳,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氧驱雾化吸入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远红外咳喘化痰贴经皮穴位贴敷的方法。结果:两组患儿均未出现皮肤红痒和其他不适症状。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气喘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远红外咳喘化痰贴敷贴神阙、天突、肺俞穴,通过局部经皮给药,减少了口服及静脉给药的种种不确定性。在改善小儿咳嗽、平喘、化痰等临床症状方面疗效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未见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好。很大程度上减少小儿静脉给药的量、解决小儿口服用药的困难和风险因素,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8.
蒙脱石散联合丁桂儿脐贴治疗婴幼儿腹泻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大多数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以腹泻、发热、呕吐等为主,容易导致患儿水电解质紊乱。2009年7月—2010年6月笔者应用蒙脱石散联合丁桂儿脐贴治疗本病患儿6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对19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及厌食症患儿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并随机设对照组96例(给予玉屏风颗粒及葡萄糖酸锌口服)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微量元素锌、铁、钙含量均偏低,治疗后治疗组微量元素锌、铁、钙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贴敷可明显改善患儿症状,提高锌铁钙含量,提高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运用于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腹泻患儿78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其中轻中度脱水小儿口服补液盐补液,重度脱水患儿给予静脉补液。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消退时间、粪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等观察指标,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粪便常规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发热消退时间等均比对照组短(P<0.05),且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腹泻患儿运用中药穴位贴敷,可显著改善患儿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缩短患儿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及发热消退时间,有效缓解腹痛症状,临床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小儿腹泻病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治疗中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小儿肺炎治疗的患儿106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临床治疗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53例,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小儿肺炎;观察组患儿5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比较,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36%,观察组为92.45%(χ2=4.7111,P=0.0300),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肺炎能够帮助调节患儿的咳嗽咳痰等症状,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是治疗小儿肺炎的优质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面部手指点穴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儿童眼睑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眼睑痉挛患儿,采用头面部手指点穴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头面部穴位取攒竹、印堂、鱼腰、丝竹空、阳白、太阳、百会、四神聪、颧髎;耳穴取耳尖、风溪、神门、心、肝、脾、脑干、内分泌、皮质下。头面部手指点穴手法每天1次,耳穴贴压每隔1 d更换1次,6 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患儿治疗前后眨眼频率进行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患儿眨眼频率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患儿治愈19例,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结论:面部手指点穴联合耳穴贴压能降低眼睑痉挛患儿眨眼频率。  相似文献   

13.
<正>小儿便秘,主要是指孩子排便规律的改变,如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小儿便秘的诊断主要看患儿大便的性质,即大便干燥、坚硬,其次看患儿排大便的感觉,即使患儿大便正常,但排大便时特别费劲,也可以称之为便秘,至于大便间隔时间,则可因人而异。《理瀹骈文》是清代医家吴师机所著,吴氏在该书中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理药性无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患有小儿肺炎的患儿,对其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以后,对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本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随机对180例患有小儿肺炎的患儿进行研究,其中90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记为对比组,其余90例患儿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率、症状消退时间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依从度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比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效率为94.44%(85/90);对比组患儿的治疗总效率为78.89%(71/90),对比可知观察组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患有小儿肺炎的患儿,对其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以后,能够使疾病得到良好控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小儿细菌性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称之为"肺炎喘嗽".以咳嗽、发热、气促、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等为主要表现.致病菌以肺炎链球菌多见,也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等引起[1].发病患儿年龄偏小,病情变化迅速,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重症肺炎,影响患儿生长发育.抗生素治疗效果肯定[2];但由于患儿发育未至臻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伏贴、三九贴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及对IgG、IgA、IgM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哮喘患儿7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于每年三伏期间给予三伏贴贴敷于相应穴位,于每年三九期间给予三九贴贴敷于相应穴位。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哮喘发作次数有所减少,病情程度有所减轻,中医症状评分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哮喘发作次数,病情程度和中医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IgG和IgA水平均有所升高,观察组患儿IgG和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IgM水平略有上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儿治疗后EOS和c GMP水平有所下降,Cor和c AMP水平上升(P0.05)。观察组患儿EOS水平低于对照组,Cor和c AM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c GM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伏贴、三九贴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明显,可降低哮喘发病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机体Cor、c AMP和c GMP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乳食内积症又称积滞,为儿科常见脾胃病症,多因小儿喂养不当、护理不周或脾常不足所致[1]。乳食内积症若日久不消,迁延失治,则会进一步损伤患儿脾胃,影响小儿的健康状态及生长发育。患病之后,小儿常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口服给药难度增加,致使消积导滞效果不佳。敷贴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使用针刺与穴位贴敷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按照患儿入院顺序分为联合组和针刺组,各40例。针刺组患儿接受针刺进行治疗,联合组患儿在针刺组患儿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症状和白细胞等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高于针刺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2、6、10天联合组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4水平均低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最大呼气流量(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均高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给予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改善患儿的中医症状评分、改善血象指标。  相似文献   

19.
正小儿哮喘是临床常见的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常反复发作,影响患儿身心健康。笔者对小儿哮喘发作期的患儿进行辨证贴敷治疗,取效良好。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就诊的130例小儿哮喘患者,排除标准:有先天性疾病;重症哮喘发作;对砭贴过敏者;无法配合操作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1~6岁,平均3.04±0.99岁。观察组中男38  相似文献   

20.
正小儿腹泻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如不及时进行治疗与护理,容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中药穴位贴敷及推拿是中医外治法之一,能够明显提高患儿的临床疗效。笔者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推拿治疗及护理腹泻患儿,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12月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诊治的66例腹泻患儿。符合《中医儿科学》~([1])腹泻的相关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