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手术患者接送闭环管理系统,保障手术患者安全。依托现有中央系统、移动PDA和电子扫码设备,实现手术患者接送全流程监控、跟踪与提醒的闭环管理。系统应用后,规范了手术患者接送流程,手术患者接错发生率由8.76%降为0,接入手术室时间平均缩短17分钟/台。该系统可有效避免信息传达错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接送质量,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手术患者安全识别流程并分析存在问题,运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信息技术解决安全隐患。方法以现有计算机信息系统为基础,设计RFID 手术患者安全的硬件、软件结构,并制定手术患者安全辨识标准作业流程,以实现手术患者安全的信息化管理。结果在为期3个月的手术患者安全管理临床效果评估中,手术流程核查正确率为100%。结论RFID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系统能简化手术室患者的辨识流程,并实现系统的自动核对,提升了手术患者正确辨识率及医疗安全,保障了手术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VSD封闭引流术技术应用于感染创面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PDCA护理模式对1 300余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经过不断地总结改进,形成安全合理规范的围手术期手术护理配合。结果通过对VSD封闭引流术患者围手术期全方位整体的优质护理,避免了因护理操作不当引起的术后感染,提高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性,有效缩短了病程,并为二期手术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结论通过系统的VSD封闭引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为手术的安全实施提供保障;使医师、护士和患者间配合协调密切,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得到手术医师及患者的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麻醉科作为医院外科系统的枢纽,其工作效率与质量直接关系着医院外科手术的效率与质量,影响到患者的生命与安全.我院自2009年5月开始建立手术麻醉信息系统,借助临床麻醉信息系统实现手术麻醉全过程数据采集自动化、医疗文书数字化,全面提升了手术麻醉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有效保障了患者麻醉安全.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加强管理,控制伤亡事故,搞好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为了推动班组安全建设的发展,上海市总工会闸北区办事处,自今年下半年起,把工会劳动保护的重点放在抓班组安全建设上。九月十八日他们在全区有一千多个班组开展班组安全建设活动的基础上,选出十六个班组,举办了闸北区首届班组劳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探讨安全护理的早期干预在手术安全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构建安全护理干预体系,建立安全护理干预小组,加强手术护理安全的流程,实施安全护理风险干预。结果:通过安全护理干预体系的构建,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业务素质与防范差错能力得到加强,安全与法律意识均有所强化,实现了手术室的流程与制度规范化,增强了患者满意度。结论:合理的安全预防机制和有效的安全护理在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手术麻醉药品的使用管理,确保手术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安全、合规、合法,东阳市人民医院基于二维码技术和医院信息系统,对手术室麻醉药品的使用流程进行监控,实现麻醉药品使用的可追溯管理。麻醉药品采用二维码技术可有效降低收费差错率,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提升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加强手术安全核查 确保患者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手术安全核查,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完善了手术安全核查流程,有效杜绝了手术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平台为手术室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手段。基于手术安全管控系统、物资及人员管控系统与工作流管控系统,构建了手术室智慧管理平台,打破了“信息孤岛”,使各项资源可追溯,实现了手术室管理的智能化,改善了医护体验,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将流程再造应用于围手术期安全管理,通过实施连台手术“无缝对接”工作流程,使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明显缩短,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了手术室利用率,实现了患者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信息技术控制体系和JCI标准下管理制度保障体系,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强化质量监控部门管理职能,定期开展临床技能培训,能够实现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加用盐酸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老年ACS合并DM患者796例,完成随访739例,根据病历资料,分为无替罗非班组(410例),半量组(133例),四分之三量组(137例)和全量组(59例)。观察4组患者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和12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全量组主要出血事件、微量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无替罗非班组、半量组和四分之三量组(P0.05),半量组、四分之三量组与无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住院期间、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比较,半量组、四分之三量组和全量组低于无替罗非班组(P0.05),前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CS合并DM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应用半量或者四分之三量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庄召琴 《工企医刊》2012,25(5):9-11
目的探讨如何杜绝手术室相关的护理安全隐患,以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方法在明确护理安全隐患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多样化培训,不断地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综合素质。结果经过不断地反馈、学习、持续质量改进,使手术室的护理质量不断提升,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及广泛好评。结论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的工作具有变化快、要求高、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随着手术学科分工的日益精细,各种疑难、高危、微创手术的开展,各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理管理也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于2004年l0月建立了"患者安全国际联盟",并发布了一份详细的未来行动计划[1]。如何消除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盲点,确保护理安全,是全体护理管理者长期探索的永恒主题[2]。通过分析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改进相应管理流程,采取相关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杜绝相关安全隐患,确保手术治疗及护理的安全,有效防止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策略。方法:建立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流程,加强术前、术中、术后3个重要环节的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防止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确保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结果: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流程的建立,使医院的医护人员全员具备了安全风险意识,树立了安全管理理念。结论:构建医院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氛围,医院全员参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及管理流程,可以有效防范围手术期各类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运用FOCUS-PDCA分析围手术期医疗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查找手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和影响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的因素.通过完善和落实围手术期相关管理制度,改进和优化医疗护理流程,建立围手术期专项质量监控网络等,加强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FOCUS-PDCA应用后,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各项主要指标均显著提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从0.16%下降到0.08%,有效改善了围手术期医疗质量,保障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巡更棒应用于手术安全核查中的效果.方法 建立巡更棒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并严格执行.结果 实施巡更棒手术安全核查后,医护人员手术安全核查依从性明显提高,有效减少了患者投诉和纠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外科手术期感染的控制措施与管理措施,以突出手术感染与控制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心外科手术患者1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心外科手术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75例):常规护理;A1组(观察组75例):围手术期控制与管理。对比两组心外科手术患者在临床出现感染的概率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 A1组经过有效管理,成功实现了针对心外科手术感染率的有效控制,在临床出现手术感染概率方面,低于A2组心外科手术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心外科手术表现出极为重要的意义,针对心外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做好感染控制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降低手术感染率,成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手术质量与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医院的医疗质量。作为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的子系统,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制定手术分级目录,明确手术医生的级别权限,采用过程干预的过程管理机制,实现对手术和手术医生的有效监督,实行动态管理,促进医院手术正常开展,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安全。本文介绍了我院手术分级管理设计的思路和具体功能,以及操作流程,并详细描述了具体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9.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直接关乎患者生命安全。以“质量第一,患者至上”为工作目标,严格依照国家规范开展工作,通过识别顾客需求,明确工作目标,强化基础管理,有效学习提升,持续改进质量等,全面展开了科室质量信得过班组创建活动。通过活动开展,促使消毒供应中心建立了严谨的制度、科学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作质量,更好地确保了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医疗资源,通过有效流程优化及使用麻醉恢复室,其运转效率不断提高,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患者和临床科室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仍然存在手术室过度利用和利用不足的情况。人工手术资源调度一定程度提高手术资源利用效率,而借助计算机系统的数学协同优化的手术资源调度,能弥补人工调度的不足,实现系统资源匹配与动态实时优化,有效减少手术患者住院等待时间、提高手术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