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运用PDCA循环法探讨降低中药房饮片质量问题的发生率。方法:统计2016年中药饮片发生变质的事件。在2017~2018年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中药饮片的各个流程进行改善,同时记录在这2年内中药饮片质量发生问题的情况。比较实施PDCA循环前后饮片质量情况。结果:运用PDCA循环法后中药房饮片变质问题有着非常显著的改善,逐年下降比例为30%。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降低了药房中药饮片的变质问题,提高药房饮片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管理学方法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PDCA循环法对巡回护士工作进行系统有序的质量控制.结果 通过应用PDCA循环法,使本手术室巡回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医患满意度也达到预定目标.结论 应用PDCA循环法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管理水平,从而提升医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周萍  李劼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12):1273-127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处方点评中促进处方质量的作用。方法:分析处方点评中发现的不合理处方产生原因,运用PDCA循环法四个阶段的过程管理,对处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PDCA循环法运用前后的处方合格率和发生率较高的四类不合理处方数量。结果:门诊处方合格率由改进前的88.73%提高到改进后的99.33%;发生率较高的四类不合理处方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在处方点评中运用PDCA循环法,减少了不合格处方,提高了处方质量,促进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中药处方质量提升方面的作用,促进中药饮片使用安全有效。方法:对2017年6~8月中药处方不合理现状和造成处方不合理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按照PDC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即制定计划和目标、执行、检查、处理,对中药饮片处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PDCA循环法运用前后中药处方质量。结果:不合格中药处方的拦截率与改进对策实施前比较显著下降,审方过程中发现的不规范处方数量明显减少。结论:PDCA循环法对中药饮片处方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促进了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PDCA循环法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方法:将PDCA循环法的质量管理程序应用于手术室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阶段到反馈、评价阶段。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临床实践收到了很好的疗效。结论: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管理中,将质量管理从简单的事后控制转为事前、事中和事后评价的系统管理过程,从而使护理质量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没有实行PDCA循环法的82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选取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实行PDCA循环法的82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的观察组患者,其对手术室环境管理、药品管理、护理文件管理、安全管理、消毒管理及教学培训管理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使整个科室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中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作用。方法:2011年住院患者163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2012年每个病区每月随机选取2例住院患者共1632例为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观察两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法是促进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在骨科运行病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的成效。方法:骨科运行病历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后应用PDCA循环法对运行病历进行干预,然后分析效果。结果:自PDCA循环实施后,骨科运行病历质量不断改善,实施一年后已达到预期效果,优质运行病历占所有病历的84.00%左右。结论:在骨科运行病历质量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可提高运行病历的质量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降低电子内窥镜人为疏忽引发故障中的应用。方法:对2015年PDCA循环法实施前及2016年PDCA循环法实施后的电子内窥镜故障维修情况进行分析,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的内窥镜人为疏忽引发故障率。结果:PDCA循环法实施后洗镜工组疏忽率低于实施前,PDCA循环法实施后护士组疏忽率低于实施前,PDCA循环法实施后医生组疏忽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降低电子内窥镜人为疏忽引发故障管理中,可有效提高电子内窥镜的使用效率,减少电子内窥镜维修费用,从而有效提升内镜中心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中药饮片处方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方法:首先对中药饮片处方不合理现状和造成处方不合理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按照PDCA循环法的四个阶段,即制定计划和目标、执行、检查、处理,对中药饮片处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比较PDCA循环法运用前后中药饮片处方合格率的情况和不合理处方类型变化情况。结果:中药饮片处方的合格率由改进前低于90%提高到97%,不合理处方类型问题逐渐变得单一,不规范处方的数量明显减少。结论:PDCA循环法对中药饮片处方质量有明显的提高,促进了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药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相应制度及流程并实施,及时评价效果。结果:护士能正确执行患者身份识别、给药制度及流程,对老年患者根据需要实施分时给药,真正做到送药到口。结论:PDCA循环法有效提高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服药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中差错率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依据PDCA循环法管理,比较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的差错率,分析差错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制定的对策、方案,调配差错率同比减少52.15%。结论:PDCA循环法能有效减少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减少发药风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PDCA循环方法在中药房进行处方调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处方调配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处方进行分析,并运用PDCA循环过程管理方法,对处方的质量实行循环管理,提升处方质量。对使用PDCA循环方法前后的处方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中药房处方的合格率由使用PDCA循环法改进前的74.21%提高到91.42%,各类不合格处方的数量也明显减少。结论:在中药房处方调配的管理中使用PDCA循环能提高处方的质量,减少不合格处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归纳整理中药饮片管理过程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制订医院内部质量监控标准,从采购、验收、保管、调配、复核各环节采取全员全过程质量监控措施,具体质量问题按PDCA(Plan:计划; 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监控管理。结果:通过对中药饮片进行全员全过程监控管理措施不合格饮片品种明显下降。结论:采取全员全过程质量监控措施,对具体质量问题按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监控管理,可使质量问题得到持续的解决,保证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病区备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3月开始使用PDCA循环法对病区备用药进行管理。每两个月为一轮PDCA循环,重点改进2013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病区备用药管理的五项缺陷。结果:两个月后比较PDCA循环法管理病区备用药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法对病区备用药的管理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提升医院门诊药房管理中的作用。方法:依据采用的管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PDCA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管理,PDCA组按照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药房调剂差错率、不合格处方率及PDCA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 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后,调剂差错率较对照组下降73.3%(P0.05);不合格处方率较对照组下降81.9%(P0.05);患者总满意率明显上升,达到98.5%(P0.05)。以上均达到预定目标。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管理门诊药房,有助于减少调剂差错率和不合格处方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医院药房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使用PDCA提升肿瘤血液科药品管理质量。方法:PDCA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管理方法,它包括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等工作的全过程,它的目的是提高质量管理和效益。运用PDCA知识培训,规范静脉用药调配室,规范各类药品管理,加强日常监管和质控检查等并运用PDCA循环法实施精细化管理。结果:运用PDCA 6个月后肿瘤血液科药品质量管理落实率明显提高,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PDCA循环法可有效改进医务人员药品管理,既能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又可减少医疗资源损失,保证患者安全。通过文章的研究,希望可以运用PDCA循环法对肿瘤血液内科药品管理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应用PDCA循环法降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的效果。方法: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在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及处理过程中引入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改善危急值项目设置过多,门诊危急值管理缺陷,检验人员和医护人员不熟悉危急值处理流程等问题,比较管理前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情况。结果:经过PDCA循环法管理后,检验科月平均危急值数量明显减少,危急值报告比例降低,检验科危急值、门诊患者危急值平均确认时间均明显缩短,门诊危急值月平均延误数减少(P0.05),经过PDCA循环法管理后,检验人员、医护人员对危急值处理流程知晓率均有明显提升(P0.05),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从1.03%下降到0(P0.05)。结论:在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及处理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管理,能有效缩短检验科危急值平均确认时间,提高检验人员对危急值处理流程的知晓率,降低检验科危急值漏报率,为危重症患者临床抢救争取更多时间。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研究 PDCA 循环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纳入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在广州市从化区 中医医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 100 例患者,依据 PDCA 循环工具的实施情况分为实施前(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与 实施后(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两组患者入院时间不同,一组收入较早,还未实施 PDCA 循环法,另一组收入较晚, 已经实施了 PDCA 循环法),各 50 例。针对患者实施前后的用药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PDCA 循环法实施之前,无适 应证用药、无手术预防用药、用法用量不合理以及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性较高,而实施之后则上述各项数值都有所降低,与 实施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 PDCA 循环法实施后的药物联用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优于实施 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DCA 循环法在抗菌药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率,避免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其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阳春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30名,根据手术室PDCA循环法护理管理的实施情况对实施前(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4250例患者与实施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4300例患者的不良事件上报率、护理管理质量进行分析,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上报率、文件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质量监控与环境管理分别为100%、(10.52±2.37)分、(10.09±2.21)分、(10.93±2.56)分、(10.46±2.63)分、(10.93±2.72)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A循环法可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护理管理质量,也可显著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