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刘静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135-136
目的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与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每天两次的注射方法,选取口服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进行为期30d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4个时点的血糖(空腹及三餐后2h)、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治疗组空腹、三餐后血糖水平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诺和锐30治疗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诺和锐30在疗效及安全性更优于诺和灵30R。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每日2次注射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组与诺和灵30R组治疗后血糖、Hb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诺和锐30组餐前、餐后2 h血糖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2次注射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R能更明显地降低血糖,且餐前即刻注射,更易于为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各33例,采用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皮下注射与人胰岛素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进行8周的观察。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8个时点的血糖,8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血糖的差异。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治疗后血糖,Hb A1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门冬胰岛素30组餐前、餐后2 h血糖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次/天注射门冬胰岛素30较人胰岛素30R 2次/天对餐后2 h血糖控制更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为患者提供更灵活的用餐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预混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 T2DM)的疗效。方法将104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53例和预混人胰岛素30R(诺和灵30R)组51例。每天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及诺和灵30R,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空腹血糖( 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FPG、2hPG、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诺和锐30组早餐、晚餐后2hPG和HbA1c水平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中餐后2hP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诺和灵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治疗T2DM效果显著,且有良好的安全性,优于诺和灵30R,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诺和锐30与预混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比较诺和锐30与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与诺和灵30R对照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种治疗方案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IC)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诺和锐30组FBG、2hPBG、HbAIC降低显著优于诺和灵30R对照组(P〈0.01)。诺和锐30组中有1次轻度低血糖,诺和灵30R对照组有4例出现轻度低血糖。结论:应用诺和锐30每日1-2次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控制血糖,疗效优于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和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2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二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预混30R治疗,另一组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疗程4个月。结果治疗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4个月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三餐后两小时血糖明显降低(P〈0.05),每日胰岛素用量较初始治疗时明显降低(P〈0.05),总低血糖发生率、糖尿病治疗月平均费用明显增加(P〈0.05),BMI、空腹C肽、OGTT2h C肽无明显变化。预混30R组治疗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治疗前增加(P〈0.05),而门冬胰岛素30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两组比较,患者HbA1c、空腹血糖、BMI、空腹C肽、OGTT2h C肽无明显差异。门冬胰岛素30组三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每日胰岛素用量较预混30R组低(P〈0.05),而治疗月平均费用较高(P〈0.05)。结论预混30R胰岛素注射或门冬胰岛素30注射是治疗两种或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糖,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但费用较单用口服降糖药高。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在降低餐后血糖方面优于预混30R,且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更少,但费用也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对照组)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左心功能(EF)的变化。结果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均可有效降低血糖,但门冬胰岛素30对PPG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FPG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显著效果、安全性及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30R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口服药物降糖效果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组34例与预混人胰岛素组34例,观察两组别的临床疗效、日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双时相门冬胰岛素组、预混人胰岛素组治疗前后的FBG、2hPBG、HbA1c经t检验分析,统计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别间治疗后FBG、2hPBG、HbA1c经t检验分析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别的日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次数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相对预混人胰岛素30R速效,日均胰岛素用量比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和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在2型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现抽我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划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治疗,以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为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在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PBG2h、Hb A1c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的血糖控制优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患者依从性好,易于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门冬胰岛素30组)26例和对照组(预混人胰岛素30R组)25例,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更明显(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安全、方便、有效的优点,易于被老年患者接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与瑞格列奈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闻人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164例,随机分成2组。2组患者均在肺结核四联化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R联合安慰剂,观察组采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R联合瑞格列奈进行降糖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水平、血糖相关指标和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T细胞亚群绝对值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CD3+、CIM+、CD8+、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FBG、2hPBG、HbAle水平,以及血糖波动次数和日间血糖平均差绝对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可以更为有效地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血糖水平和控制血糖波动,是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理想的降糖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门冬胰岛素30(诺和锐30)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预混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T2DM患者92例(2017年1月~2019年1月),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组、B组,各46例。A组采用诺和锐30治疗,B组采用预混30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BG)、睡前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不良反应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FBG、2hPBG、睡前血糖、HbA1c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70%,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3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4.35%低于B组17.39%(P<0.05)。结论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R对比,门冬胰岛素30治疗T2DM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二者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双相门冬胰岛素和人预混胰岛素对磺脲类降糖药物失效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86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物后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患者随机数字法表法分为双相门冬胰岛素组和人预混胰岛素组,各43例,进行为期26周的临床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3、26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并对一般临床资料、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13、26周7个时间点的血糖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血糖均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组餐后血糖下降更为明显。双相门冬胰岛素组治疗后13、26周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87±0.22)%、(6.19±0.36)%;治疗前(11.32±1.35)%。人预混胰岛素组治疗后13、26周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53±0.27)%、(7.12±0.15)%比治疗前(11.07±1.52)%低(均P〈0.05),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为8%)较使用人预混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27%)显著降低(P〈0.05);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双相门冬胰岛素组较人预混胰岛素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结论对口服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能使血糖控制更好,糖化血红蛋白更早达标,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诺和锐30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各30例。诺和锐30组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诺和锐30;诺和灵30R组每日早晚餐前15~30min皮下注射诺和灵30R。结果两组患者胰岛素治疗后FBG、2hPBG及HbAlc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诺和锐30组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自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诺和锐30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高于诺和灵30R组。诺和锐30组低血糖(〈2.8mmol/L)发生率显著低于诺和灵30R组(P〈0.05)。结论诺和锐30可模拟人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实现更佳降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为DM患者提供了方便、安全、灵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降血糖药)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初诊或单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治疗组)60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70(对照组)56例,观察各时段血糖变化。结果2组在强化血糖达标后,早、中、晚餐后30,60,120min血糖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0.020);且治疗组HbA1C下降更显著(P<0.05)。血糖控制后24h的胰岛素用量,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约20%(P<0.05)。结论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降餐后血糖和HbA1C明显优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7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与基础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或口服降糖药、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不能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2例本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n=21),每日3次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对照组(n=21),每日4次胰岛素治疗,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睡前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结果2组相比,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日空腹血糖及午餐后2h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每日3次注射可作为初诊或口服降糖药、预混胰岛素不能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6例,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西格列汀联合治疗,采用生化血糖和动态血糖监测,比较2组血糖控制效果及波动范围;治疗前后对肝肾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FPG、2hPBG、HbAlc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各指标下降幅度略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平均用量为0.55±0.14u·kg·d~(-1),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各时间段C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与治疗前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7.08%(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与西格列汀联合可减少胰岛素用量,提高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平稳性,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江宣 《海峡药学》2010,22(4):77-79
目的比较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每日2次皮下注射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为期12周的随机、开放性比较研究。80例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诺和锐30治疗组和诺和灵30R治疗组,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观察两组患者5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治疗组三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诺和灵30R治疗组(P〈0.05);诺和锐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诺和灵30R组,严重低血糖发生次数约为诺和灵30R组的45%;两组HbA1C、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尽早使用诺和锐30R,能使血糖控制更平稳,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is associated with acute an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to which pre- and postprandial hyperglycemia are independent contributo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was to evaluate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 using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The study reviewed the Cochrane Database and scientific literature (PubMed) published until January 2008 using the words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insulin or premixed aspart insulin. Conclusions: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is similar in efficacy to biphasic human insulin in improving hemoglobin A1c levels, with the advantage of a better postprandial glucose profile. Expert opinion. There is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iphasic insulin aspart 30 insulin. However, the need for well-designed clinical trials aimed at understanding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s in safety and efficacy between patients with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es is cruc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