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Bartbel指数(BI)评分及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BI评分及GQLI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便秘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生存质量,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95-497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42例,以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肢体运动(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和生存质量(QOL)各项评分情况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FMA、BI指数和QOL各项评分较护理前均显著改善,且护理后观察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治疗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上肢、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观察组护理后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颅脑损伤行开颅手术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及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同时生活质量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及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的影响,实施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NIHS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3月收治的83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1名)和观察组(42名),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Bartbel指数评分及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条件、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便秘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在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87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和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运动功能评测(Fugl-Meyer)评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治疗效果及随访2年内累计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2年内累计生存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肢体功能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分组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6例,随机将其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NIHSS评分的分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率、生存质量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干预前高(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两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高(P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基于NIHSS评分的分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生存质量,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2组均给与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康复护理,均治疗14 d。于入院当日和治疗14 d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NIHSS评分和B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BI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于"互助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互助达标理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心理状态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等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助达标理论"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状态,优化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戴明循环管理法的品管圈(QCC)活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均行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戴明循环管理法的QCC活动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生存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L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GQLI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戴明循环管理法的QCC活动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行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围手术期患者,可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并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结果各组经护理干预后的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 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NIHS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有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FMA、Barthel、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SF-36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降低患者心理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科收治86例行高压氧治疗的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负情情绪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率、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GCS)评分、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高压氧治疗早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满意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在临床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规范化康复护理措施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为临床颅脑损伤的护理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8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规范化康复护理,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案进行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NIHSS、ADL、BI评分等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身体、心理健康等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颅脑损伤患者的过程中,规范化康复护理有利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甘肃省中医院2018年10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 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5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基于循证理念的前瞻性护理干预,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对比患者促醒效果、Karnofsky预后评分评价两组预后情况,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下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GCS评分均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5%)低于对照组(14.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Karnofsky预后评分均升高,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念的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方面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 其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提高患者促醒...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残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并且观察组治疗后FMA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阶段式康复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4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阶段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Fugl-Meyer、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生命质量(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阶段式康复护理可改善颅脑外伤患者受损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降低不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2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Fugl-Meyer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记忆商(MQ)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l-Meyer、MMSE及MQ评分优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和认知功能,促进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行高压氧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高压氧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干预12个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行高压氧治疗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肢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采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均干预1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缺损评分量表(NIHSS)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其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抑郁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Barthel指数(BI)评估两组神经功能恢复;出院时通过我院自行定制的调查表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NIHSS、BI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HAM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