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目的:观察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水平影响,以探讨主动外排作用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等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观察在CCCP存在条件下MIC值的变化;用PCR法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adeB。结果:79.2%(19/24)的菌株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其中有63.2%(12/19)同时对2种以上的药物有明显的外排作用,这19株主动外排表型阳性菌株adeB基因检测均阳性。结论:外排泵抑制剂在体外能降低多种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MIC,外排泵抑制剂的应用及外排泵编码基因的检测为临床提供一种敏感的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主动外排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结节分化家族(RND)外排系统的分布,探索其表达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59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的鉴定与药敏分析,采用PCR技术检测鲍曼不动杆菌中RND主动外排系统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耐药表型的鲍曼不动杆菌间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量与耐药的关系,并对RND外排系统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高达93.2%、94.9%、88.1%、96.6%、52.5%。59株鲍曼不动杆菌经外排泵及整合子基因PCR扩增检测,adeR、adeS、adeB、adeJ、adeG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81.4%、91.5%、93.2%、100.0%、61.0%。不同菌株外排泵基因的表达均不相同,其中庆大霉素、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组与非耐药组鲍曼不动杆菌adeB、adeJ基因的表达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deABC外排泵的调控基因adeR、adeS的碱基序列未出现基因突变或插入序列。结论 RND外排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中普遍存在,RND外排系统中adeB、adeJ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与细菌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院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并初步探讨是否存在药物主动外排机制。方法K-B法对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CCCP联合不同抗菌药物测定MIC值的变化进行主动外排机制的初步确证。结果7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CCCP处理前后MIC值均呈现不同程度变化,多种药物泵阳性株和泵阴性株的耐药率和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严峻,75株试验菌株存在药物主动外排机制,其高度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可能与主动外排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RND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研究该菌的流行型别,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PCR检测9种RND外排泵基因的携带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分析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同源性。结果 3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对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相对较低;adeABC、ade IJK、ade FGH外排泵基因分布广泛,在敏感菌株中的存在率也很高;PFGE分型结果显示,1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主要以流行克隆A为主。结论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峻,克隆播散是MDRAB的主要传播方式,携带ade B、ade J等多种外排泵基因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排泵基因ade B的存在与鲍曼不动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相关性,以及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对耐药率的影响,以探讨主动外排作用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K-B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琼脂稀释法检测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等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5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MICs,同时检测在加入CCCP后3种药物MICs的变化情况。结果 58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中,45株至少对1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13株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全部敏感,总耐药率为77.6%(45/58)。加外排泵抑制剂CCCP后,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对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都降低:45株耐药株中31株外排泵表型阳性。对3种药物全部敏感的13株菌株中有1株外排泵表型阳性。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株外排基因ade B检出率(100%)明显高于敏感株(76.9%)(χ~2=11.0,P0.01)。结论 CCCP在体外可以抑制鲍曼不动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主动外排作用,降低鲍曼不动杆菌的MICs值。外排基因ade B的存在与鲍曼不动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排泵adeABC、IJK、FGH在医院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PDRAB)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在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4年4月临床分离的PDRAB 67株(泛耐药组)及同期非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68株(相对敏感组),用CCCP抑制试验对以上两组进行外排泵表型检测;同时PCR扩增外排泵基因adeABC、IJK、FGH,对产物进行测序,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结果,比较并分析两组间外排泵差异。结果两组共筛选出外排泵表型阳性菌88株,其中泛耐药组52株占77.6%,相对敏感组36株占52.9%;泛耐药组中adeB、adeG基因检出阳性率为100.0%,adeJ基因阳性率为92.5%;相对敏感组中adeB、adeJ、adeG基因检出阳性率分别为44.1%、75.0%、82.4%;泛耐药组检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相对敏感组(P<0.01);泛耐药组中3种基因同时检出率显著高于相对敏感组(P<0.01)。结论外排泵阳性菌株在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广泛存在,PDRAB表达率显著增高,外排泵基因adeABC、IJK、FGH在PDRAB中均有高检出率,主动外排泵机制可能在PDRAB的耐药机制中起作用,且与3个基因的共同存在和共同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外排泵耐药基因adeA、adeB、adeC及其调控基因adeR、adeS分布与抗菌药物耐药的关系,为ICU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同源性有效应对医院感染。方法 2012年ICU检出鲍氏不动杆菌102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测定所有菌株的药物外排泵基因,并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94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均为100.0%,对亚胺培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为75.8%和95.0%,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5.0%;102株鲍氏不动杆菌中adeA、adeB、adeC、adeR、adeS基因型的阳性株分别为78、79、76、77、74株;5种基因均以阴性为主;敏感株中调控基因adeR、adeS表达率较低分别为37.5%和25.0%。结论 ICU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中呈现严重的多药耐药,adeABC外排泵耐药基因相对于敏感株在耐药菌株中大量存在,外排泵基因的高表达与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存在相关性关系,而且其基因的播散主要通过克隆播散得以传播。  相似文献   

8.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分析及主动外排基因adeB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不动杆菌属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耐药菌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并扩增外排泵蛋白编码基因adeB,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与细胞膜主动外排作用的关系。方法随机收集40株不重复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筛选鲍曼不动杆菌的主动外排基因adeB,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4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耐药率为0;其次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仅为27.5%;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52.5%~75.0%之间;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40株鲍曼不动杆菌共有adeB基因阳性菌株26株(65.0%)。序列分析显示adeB基因与参考序列AF37088599%相同,与参考序列AJ971416100%相同。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主动外排作用可能是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外排泵蛋白在耐药方面的作用和外排泵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分离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加入外排泵抑制剂后MIC值降低至原值的1/4或以上判定为外排泵表型阳性株,外排泵表型阳性鲍曼不动杆菌34株采用PCR扩增法对其进行外排泵蛋白基因ade B的检测,并将ade B基因测序序列与Gen Bank中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34株外排泵表型阳性的鲍曼不动杆菌检测到ade B基因的有33株,检出阳性率为97.06%。对3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外排泵基因ade B进行测序,经比对,所测序列与Gen Bank中序列同源性为100%。结论 Ade ABC外排泵机制在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方面的作用尤其重要,含有ade B基底泵的重组衍生体相对于不含有的菌株抗菌素的敏感性降低,所以主动外排基因ade B是鲍曼不动杆菌发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主动外排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外排泵抑制剂羰基氰氯苯腙(CCCP)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水平的影响,并扩增外排泵蛋白编码基因.以探讨细胞膜主动外排作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关系.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15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观察在含5 mg/L CCCP存在条件下MIC值的变化;用PCR法扩增外排泵编码基因oprM、mexB和mexR.结果 15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56.0%的菌株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以四环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作为底物,分别有17、6、12、29、35、18、31株菌在5 mg/L CCCP的条件下MIC值降低≥4倍,其中有56.0%的菌株同时对2种的药物有明显的外排作用;主动外排机制不仅存在耐药菌株,而且也存在于敏感菌株,但CCCP对耐药菌株的影响更大;oprM、mexB和mexR外排泵基因普遍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结论 主动外排作用是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主动外排泵抑制剂在体外能降低多种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外排泵抑制剂在克服细菌的耐药性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鲍曼不动杆菌(Acietobacter baumannnii)属于革兰阴性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相关机制十分复杂,其中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XDRAB)和全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DRAB)更为复杂。由于药物灭活酶、外排泵等机制导致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因此临床治疗变得十分困难,患者病死率比较高。本次研究主要是对近年来发现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当前广泛使用的治疗手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可导致其在医院环境长期存在,耐药性和致病性增强,以及感染反复发生。生物被膜形成和调控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与多种机制调控。对生物被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发现新的作用靶点,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本文就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过程、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感染防治提供方法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以亚胺培南为基础用药,对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体内外抗菌方法。方法 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棋盘法测定7株临床分离的MDR-AB对亚胺培南、磷霉素、阿米卡星、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 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联合MIC,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用时间杀菌曲线法判断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的杀菌效果。选取菌株AB6624、AB0153构建体外生物膜模型,结晶紫染色法半定量生物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使用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生物膜细菌的杀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亚胺培南及磷霉素单药与联合用药对细菌活性氧(ROS)表达的影响。建立大蜡螟感染模型,记录亚胺培南及磷霉素单药与联合用药时大蜡螟存活率。结果 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5株MDR-AB具有协同作用;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对菌株AB6624、AB0153分别在4、8 h的菌落数较单药组降低>2log10 CFU/mL;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抑制菌株生物膜形成并对菌株AB0153生物膜结构具有破坏作用;亚胺培南联合磷霉素可以提高菌株AB0153胞内ROS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系统评价医院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关于医院感染MDR-AB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因医院感染MDR-AB而死亡的患者(死亡组),对照组为医院感染MDR-AB但未死亡的患者(存活组),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各自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个研究,共1 204例医院感染MDR-AB患者,其中死亡组474例,存活组7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MD=3.99)、低蛋白血症(OR=2.1)、机械通气(OR=4.23)、气管插管/切开(OR=2.5)、深静脉置管(OR=2.21)、移植术后(OR=3.12)、入院APACHE Ⅱ评分高(MD=2.33)是MDR-AB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医院感染MDR-AB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纷繁复杂,需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之一。多重耐药菌,甚至全耐药菌的出现给世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近年来,多项试验研究证明,细菌可在抗菌药物等压力条件下通过产生特异性的ncRNAs或通过其构像的变化调控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在调节细菌的耐药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总结调控性非编码RNAs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调控作用及其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以期为应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国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鲍氏不动杆菌,MDR-AB)AdeB外排系统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介导作用.方法 选取全国21家医院MDR-AB菌株101株和敏感菌株12株,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外排泵抑制剂苯丙氨酸-精氨酸-β-苯胺(PAβN,50 mg/L)对菌株AdeB外排系统的抑制作用及菌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adeB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外排表型及耐药之间的关系.结果 101株MDR-AB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2.4%和52.5%.1 13株菌株中,共有82株adeB阳性菌株,其中adeB表达比率>2.5的7株菌株均表现为多重耐药.亚胺培南的耐药组和非耐药组adeB的表达比率分别为1.237±0.159和0.698±0.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1,P<0.05);而美罗培南耐药组和非耐药组adeB的表达比率分别为1.013±0.148和0.978±0.1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6,P>0.05).结论 我国MDR-AB中,AdeB外排泵系统的过度表达介导了其对亚胺培南耐药,并可能和美罗培南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该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共40株CRAB,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同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同源性。结果 40株CRAB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在90%左右,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为2.9%(未包括中介)。耐药基因ADC检出率为100%,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OXA-51(36株,90.0%)、qacE△1-sull(32株,80.0%),未检测出KPC基因。每株CRAB菌株检出2~8种耐药基因,以检出6种耐药基因的菌株最多(15株,37.5%);检出的耐药基因组合中,以同时检出ADC+OXA-23+OXA-51基因最多(29株,72.5%),其次为ADC+intl1+qacE△1-sull基因(26株,65.0%)、ADC+qacE△1-sull+ant(3″)-Ⅰ基因(19株,47.5%),11株(27.5%)同时检出ADC+ant(3″)-Ⅰ+aac(3)-Ⅰ基因。PFGE同源性检测分出19种不同型别,每种型别1~9株不等,其中A5型有9株,A18型有8株,主要来自重症监护病房。结论 该院CRAB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OXA-23和OXA-51两种基因最有可能是引起该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主要因素,同源性分析显示该院不同病区存在CRAB医院感染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院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特性、主要流行克隆型及生物膜形成能力,为更好地防控CRAB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32株非重复CRAB菌株,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药敏检测,结晶紫染色法检测CRAB生物膜形成能力,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CRAB克隆多态性。结果 32株CRAB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低(68.6%),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78%。PFGE同源性结果显示,32株CRAB可分为9个(A~I型)不同克隆型,每个克隆型包括1~9株,主要的流行克隆型是A型(9株)和E型(7株)。32株CRAB中,14株(43.8%)有生物膜形成能力且均为弱阳性;各克隆型间生物膜形成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36,P=0.659)。随着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增强,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但产膜菌与非产膜菌两组间仅庆大霉素耐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9,P0.05)。结论该院CRAB存在以A型和E型为主的不同克隆型传播,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增强能提高菌株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到位的情况下,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否仍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单元。方法调查2017年8月—2018年8月某院本部确诊为鲍曼不动杆菌(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例,其中MDR-AB感染患者为病例组,以性别、年龄±2岁作为匹配因素,采用1∶1个体匹配病例对照,并筛选同期非MDR-AB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再用logistic回归控制其他混杂因素,探讨ICU是否仍为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单元。同时调查同期ICU与普通病房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情况并比较。结果共有227例确诊为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其中MDR-AB感染66例,非MDR-AB感染161例。采用1∶1个体匹配后,对照组患者感染前二联抗菌药物使用日数、导尿管留置日数和中心静脉置管日数均高于病例组(均P0.05);病例组患者感染前ICU入住率、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率和导尿管留置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住ICU和和留置导尿管是患者发生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检出的AB对头孢呋辛/舒巴坦的耐药率均90%,对多粘菌素B的敏感率均为100%。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ICU(86.96%)高于普通病房(7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90.77%)也高于普通病房(8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是MDR-AB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场所,留置导尿管患者为MDR-AB感染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