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管性痴呆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是仅次于AD的第二常见痴呆,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大约为5%,血管性痴呆占20%左右,AD合并血管性痴呆占15%左右.目前认为,VD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被称为"可逆性痴呆",但尚缺乏根本有效的治疗措施.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具有重要的社会和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痴呆程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依据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诊断标准及Hachinski缺血量表,筛选我科门诊及住院AD患者45例,及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进行MMSE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痴呆组、中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15例,监测患者血浆Hcy浓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D组患者血浆Hcy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其中轻度痴呆组血浆Hcy浓度较中度痴呆组和重度痴呆组降低,各AD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中、重度痴呆组与轻度痴呆组相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量表评分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0.843,P<0.05).结论 血浆Hcy水平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独立高危因素,与AD患者的痴呆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的临床特征,寻找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共纳入112名AD患者和92名VaD患者,包括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门诊痴呆患者和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受访痴呆患者,AD患者均接受过头颅MRI检查,VaD患者都有头颅MRI或CT检查的资料.按照国际标准诊断痴呆、很可能AD和很可能VaD.比较AD和VaD患者在认知功能、行为症状、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确定临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结果不同痴呆阶段的AD和VaD患者有着不同的临床特征,二者之间的鉴别指标随痴呆的进展而变化:轻度AD患者延迟记忆明显减退;轻度VaD患者计算力障碍更突出.鉴别中度AD和VaD患者的有效指标是学习能力和注意力.轻中度AD在理财和打电话上逊于VaD患者,VaD主要在与肢体活动有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退步.中重度VaD患者因智能和机体的双重衰退生活自理能力的急剧减退,其ADL总分明显高于同阶段AD患者(P<0.05).重复收敛行为始终是鉴别AD和VaD患者的有效指标.结论AD和VaD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二者间的差别是由各自的病变性质、部位和病理生理机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中最常见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impairment,MCI)是正常衰老和痴呆的中间状态[1],是痴呆特别是AD的高危人群.它向AD的年转化率是正常人群的10 倍[2].有报道,MCI 患者最终都会转为AD 或其他形式的痴呆[3].许多研究也认为MCI阶段是防治老年痴呆的关键阶段[4-5].MCI 概念的提出,为AD的早期治疗和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是AD研究的重要进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人痴呆的病种分类,临床症状,影像特点和诊断、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108例老年人(60岁以上)痴呆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神经心理、MRI检查,总结各种痴呆的特点及诊断要点.结果:108例老年人痴呆中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50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40例,混合性痴呆(mixed dementia,MD)18例;卒中病史在AD组中无,在VD和MD组中分别为45例和8例;神经系统局灶征在AD组中无,VD和MD组分别为48例和5例;影像学变化VD组多发性脑梗死45例,AD组全部有脑萎缩,MD组全部有脑萎缩和腔隙性脑梗死;3种痴呆均存在记忆力障碍.结论:①老年人痴呆以VD最多见,AD次之;②老年人痴呆各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变化;③老年人痴呆的诊断要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再根据VD、AD、MD的标准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的血脂代谢改变与痴呆分型的关系.方法 分组测定78例老年期痴呆组和84例非痴呆正常老年人的空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与痴呆分型的相关比较.结果 痴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血浆各项脂质代谢指标测定结果中,HDL及LDL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AD组和VD组间的HDL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期痴呆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AD组和VD组脂质代谢异常差异有显著性,AD组的HDL水平高于VD组.提示高水平的HDL可能是老年期痴呆的早期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痴呆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记忆力丧失、思维混乱、问题解决能力及多步骤活动组织能力障碍等.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痴呆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其中根据病情是否可以逆转,可划分为可逆性痴呆和不可逆性痴呆.可逆性痴呆通常指的是祛除病因或通过治疗后,病情可以逆转的痴呆.不可逆性痴呆即为退行性痴呆.退行性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路易体痴呆(DLB)、额颞叶痴呆(FTD)和帕金森病(PD)等.FTD是指以额颞叶萎缩为特征性变化,出现认知改变的一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异质性疾病,为发病率仅次于AD的早发性退行性痴呆.本文通过相关临床研究、行为神经病学研究以及基因研究,以探讨FTD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期痴呆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万痴呆患者,其中约1200万在中国[1].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导致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原因,也是21世纪老年保健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AD为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力下降和行为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类以大脑神经元淀粉样变性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痴呆为主要表现.Alzheimer于1907年报告的是一名51岁的痴呆患者,因而有人将之纳入早老性痴呆.以后的研究发现,所谓“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也呈现同样的病理变化.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将65岁以前发病者称为“AD,早发型”;65岁以后发病者为“AD,晚发型”.90%以上的AD为晚发型.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文献中的AD指的都是晚发型.  相似文献   

10.
传统意义上将痴呆综合征分为由神经变性引起的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aD)及混合型痴呆。尽管最近新的文章将其分为AD及VaD,新的概念在AD的病理进程中仍强调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年老患者。高血压仍是痴呆、休克后痴呆及VaD的重要原因。AD则是痴呆最多见的原因,在亚洲及西方占了约45%~75%的病例。本文力求全面阐述高血压在痴呆发生发展的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脑电图(EEG)对老年期痴呆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13例阿尔茨海默病(AD)和87例血管性痴呆(VD)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D阳性率82.30%,VD89.66%,EEG异常与病期和痴呆严重度有关,与年龄无关,这在VD表现较为明显,而且VD可有局灶性改变.结论EEG可作为AD和VD的鉴别参考,并对鉴别痴呆与假性痴呆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痴呆是危害老年人健康最常见的综合征之一,其中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氏病AIzhemier's Disease,简称AD)约占痴呆总数的10%/[1].有报道称心理行为症状出现在AD患者中的比例高达70%-90%,如何改善AD病人心理行为症状,是目前临床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由器质性脑损伤导致的智能障碍,表现为记忆力、判断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的丧失,可分为阿尔茨海默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和二者混合性痴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变化与痴呆的关系.方法 检测111例痴呆患者[阿尔茨海默病(AD)62例,血管性痴呆(VD) 49例]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中Hcy水平,并与5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D组、VD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AD组及VD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Hcy可作为痴呆患者的一种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及帕金森病痴呆(PDD)的发病机理和与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AD组(48例)、PD组(54例)、PDD组(43例)和非痴呆对照组(234例)的Apo E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非痴呆对照组Apo Eε3基因频率最高(0.887),而AD组Apo Eε4基因频率明显升高(0.219),显著高于非痴呆对照组(0.051)(P<0.01).PD(0.028)和PDD(0.079)组Apo Eε4基因频率与非痴呆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po Eε4是导致AD发病的易感或危险基因之一,而与PD和PDD的发病无关,说明AD和PD、PDD的发病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6.
痴呆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血管性痴呆(V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最常见的痴呆类型.他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其临床表现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方面.对于血管性痴呆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缓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不同痴呆程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神经心理学改变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按AD诊断标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纳入AD患者30例,分为轻度痴呆组、中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每组10例.对每例AD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活动量表(FAQ)、WAIS数字广度测验(DST)评定.采用1H-MRS分析技术测定双侧海马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比值和胆碱(Cho)/肌酸(Cr)比值.结果 3组之间NAA/Cr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痴呆程度加重,NAA/Cr比值逐渐减低.轻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左侧海马区NAA /Cr比值与MMSE评分及DST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1=0.716、r2=0.640、r3=0.717、r4=0.766,P〈0.05);中度痴呆组右侧海马区NAA /Cr比值与MMSE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31,P〈0.05);3组双侧海马区Cho /Cr比值与各量表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AD患者随着病情加重海马区代谢物NAA /Cr比值逐渐减低;海马区代谢物NAA /Cr比值变化可作为AD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病程监测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Alzheimer's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据上海市痴呆和AD患病率调查,AD的患病率在55岁以上、60岁以上、65岁以上分别为1.50%、2.05%和2.90%[1].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AD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作者对我院1982年到1999年8月住院病人中诊断为"痴呆"的病例按CCMD-2-R诊断标准进行再诊断,符合AD者共37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Alzheimer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痴呆的常见病因,因此以往痴呆的诊断标准是以AD的特征为基础,主要包括记忆力进展性不可逆性下降,并将记忆力损害作为诊断痴呆的必要条件;而将有痴呆特征并存在脑血管危险因素和脑血管事件的病人诊断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及帕金森病痴呆(PDD)的发病机理和与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对AD组(48例)、PD组(54例)、PDD组(43例)和非痴呆对照组(234例)的Apo E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非痴呆对照组Apo Eε3基因频率最高(0.887),而AD组Apo Eε4基因频率明显升高(0.219),显著高于非痴呆对照组(0.051)(P<0.01).PD(0.028)和PDD(0.079)组Apo Eε4基因频率与非痴呆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po Eε4是导致AD发病的易感或危险基因之一,而与PD和PDD的发病无关,说明AD和PD、PDD的发病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