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63例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料显示,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总感染率为57.63%~58.20%,约1.3亿左右为HBV携带者。过去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曾经有过几种不同命名,如“表面抗原(HBsAg)健康携带者”,“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等。随着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的广泛开展,人们认识到所谓健康携带者中只有20%左右为真正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余80%为病毒携带形式下的亚临床型肝炎,虽没有症状、体征,肝脾B超检查及肝功能没有变化,但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肝组织存在炎症、纤维增生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谢雯 《家庭医学》2007,(3):11-12
乙肝病毒携带者名称为什么总有变化? A: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总感染率为57.63%~58.20%.约1.3亿左右为HBV携带者.过去对于携带者曾经有过几种不同叫法,如"表面抗原健康携带者、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等.随着肝穿活组织检查的广泛开展,人们认识到,所谓"健康"携带者并不是没有病变,其中只有20%左右为真正健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余80%为病毒携带形式下的亚临床型肝炎,即虽没有症状、体征、肝脾B超及肝功能变化,但经肝穿活组织检查证实肝组织存在炎症、纤维增生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乙肝病毒数量(HBV—DNA)检测不到,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正常的人.肝病理检查没有肝组织炎症活动.亦没有任何与乙肝病毒相关疾病的进展迹象。过去亦有叫“乙肝病毒健康带菌者”、“无症状乙肝病毒带菌者”等名称。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命名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华北电力大学物资管理学生264名进行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其中16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乙肝病毒(HBV)累计感染标志,作为期3年的动态追踪观察。结果:HBsAg累计平均携带个为6.30%;HBsAg与HBeAg或核心抗体同时阳性血清占HBsAg阳性血清份数的12.77%。结论:提示对物资管理专业学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同时开展HBsAg及其它HBV感染标志的动态监测,并加强对HBsAg携带者的随访,这在乙肝传染源管理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360例体检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 EL ISA法对 3 60位体检者的乙肝病毒血清五项标记物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 Ag)携带率为 17.2 2 % ,乙肝病毒感染率为 4 1.67% ,与 1992年福建省普查结果相比 ,HBV感染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上重要的传染性疾病.据估计,全世界有3.5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1.2亿,表面抗原携带者是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来源,因而HBV感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国内外的文献中曾有报道,渔民的HBV感染率较其他人群高,本次研究渔民HBV感染情况及其流行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携带者,又称“乙肝健康携带者”,通常指无症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态。这样的人没有肝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如果对这样的人做肝脏的病理学检查,也不能发现肝脏有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携带乙肝病毒的医务人员能否传染患者HBV,论证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医学受教育权与公众健康之间的法益博弈,为医学专业是否应当限招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科学解读。  相似文献   

9.
无症状HBsAg携带者与“乙肝三阳”的转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成  高立萍 《中国校医》2000,14(3):229-230
病毒性肝炎流传面广,带病毒者多,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当人体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后,不管发病与否,多数人均可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病毒,但也有部分人由于机体免疫应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无力及时清除这种病毒,成为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ASC)。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HBsAg携带者有无传染性,主要取决于乙肝病毒(HBV)在肝内复制的程度,如果病毒复制很活跃,大量病毒颗粒释放到血液里,则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能反映HBV复制指标有三大抗原抗体系统,即表面抗原闭BsAg)与表面抗体(抗一HBs),…  相似文献   

10.
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hepatitis B)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疾病,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我国属高流行区.椐统计,全球现有20多亿人感染过HBV,其中有3.5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我国有1.2亿.乙肝除暴发性肝炎外主要危害在于感染后变为慢性病毒携带者,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慢性肝炎,对此类患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常导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尚无根治乙型肝炎的特效药物,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2452名大学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世界上重要的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也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有3.5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约1.2亿。表面抗原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来源,因而HBV感染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我校06—07届入学新生进行HBsAg、抗-HBs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军 《应用预防医学》2005,11(5):315-317
乙型肝炎在我国流行广泛,据专家估计,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3.5亿人,每年有75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疾病.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HBV感染率为57.6%,HBV携带率为9.8%,即中国有6.9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1.2亿人长期携带HBV.乙肝发病率呈逐年持续上升趋势,2003、2004年乙肝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7%~29%,仅次于结核病、居全国第2位.乙肝高发区的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期,30%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在围产期可将病毒传给婴儿.我国HBV携带者中50%以上为母婴传播所致,胎儿时期感染HBV,容易形成慢性带毒状态,是肝硬化和肝癌的高危因素.因此,乙肝预防的重点是婴幼儿,阻断母婴传播、提高婴幼儿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是降低乙肝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潘伟 《现代医院》2010,10(2):145-14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健康知识需求。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需求调查表,对881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调查。结果97%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希望能够了解有关乙肝的知识,治疗和预后;100%乙肝病毒携带者希望护士告之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99%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希望进行个别交谈或利用墙报形式了解相关知识。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对有关乙肝的预防、治疗等健康知识有较高的需求。而且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可以缓解乙肝病毒携带者的紧张焦虑心理,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庆华  刘雅馨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1):4509-4510
至今,乙型肝炎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它是嗜肝HBV引起的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据专家估计,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HBV,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3.5亿人,每年有75万人死于HBV感染引起的疾病.在我国,HBV流行也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统计2004年,全球范围内有大约4亿人为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1〕,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HBsAg携带者超过1.2亿,占全国人口的10%,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约三千万。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的预后不良,易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2〕。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为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为目前临床最主要的措施,但常用的药物如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只能抑制HBV复制,而不能在人体内彻底清除HBV,因此,耐药性以及停药后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感染在烹饪专业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中的感染状况 ,为制定乙肝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2 64名烹饪工艺系大学生进行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并对其中 16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的HBV血清感染标志作了 3年的动态追踪观察。全部受检者首先用反向间接血凝法 (RPHA)测定HBsAg ,阳性者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复查其它感染标志。用改良赖氏法测肝功 (ALT)。结果 HBsAg累计平均携带率为 6 3 0 % ,各年级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12 0 6 P <0 0 0 5 )。HBsAg乙肝e抗原 (HBeAg)或乙肝核心抗体 (抗 -HBc)同时阳性血清占HBsAg阳性血清份数的 12 77%。 结论 对烹饪专业大学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并同时开展HBsAg及其它HBV感染标志的动态监测 ,加强对具传染性检出者的卫生管理及门诊随访 ,在乙肝传染源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制定今后的乙肝预防策略时 ,应当把杜绝医源性传播和乙肝免疫预防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据估计全世界约有2.15亿HBsAg无症状携带者,我国有1亿人左右。这些看似“健康”的慢性带病毒者,经常就诊口腔科,其潜在危害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和孕妇学校的系统授课,探索对HBV携带者孕产妇应采取的健康保健方式。方法: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实施孕妇和新生儿免疫阻断,采用合理的孕产期防护手段。结果:在2003年1月~2004年12月分娩的HBV携带者产妇534例所生的534名婴儿中,没有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婴儿。结论:积极的健康保健指导,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正确的免疫措施可降低新生儿HBV慢性感染率,阻断宫内垂直感染,提高HBV携带者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研究现状及今后工作重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乙型肝炎(乙肝)呈世界范围流行,我国是高发区,全世界约有3.5亿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者,我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就达1亿多,其中1/3以上是母婴传播所致,乙肝疫苗和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使母婴间的水平传播及产中、产后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但HBV母婴传播中的宫内感染尚不能用乙肝疫苗完全阻断。若按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10%,HBV宫内感染率为5%~10%保守估计,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乙性肝炎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调查,我国人群中有60%的人感染过乙肝病毒(HBV),10%的人为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部分乙肝病毒携带者还将发展为肝炎、肝硬化,少部分慢性肝病患者还将转变为肝癌。乙肝病毒携带者在人托、入学、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已经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