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武陵源区某酒店一起游客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查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有效控制疫情。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描述病例分布和临床特征,分析危险因素,探讨其传播途径和方式,并对采集的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疫情涉及到入住酒店的2个旅游团及部分酒店员工,共有病例33例,罹患率为29.73%,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33份病例肛拭子标本中,12份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自备水水池5份水标本中,全部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二次供水水塔5份水标本中,全部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超标;早餐餐具涂抹10份标本中,2份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GⅡ型诺如病毒污染酒店二次供水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9年5月发生于驻疆某训练基地一起感染性腹泻疫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和荧光实时(Real-time)PCR法检测病原。结果该基地食堂就餐150人中,共发病14例、罹患率为9.33%;病人主要症状以腹泻为主,伴有轻度恶心和呕吐;14份病例粪便或肛试子标本中,检出致病性大肠杆菌10份和A组轮状病毒核酸阳性11份。结论此次疫情是一起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轮状病毒污染食物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经采取隔离、食品卫生学及健康教育等处置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校园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教育。方法 2022年11月15日~21日期间,某学校多名师生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将该校相关526名师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对本次研究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食堂门把手、饮水器、马桶等重点环境涂抹样标本进行检测,采集食堂食品样本、净化水、自备水样本进行相关环境卫生学调查。采集调查对象带粪便肛拭子、呕吐物等标本,提取核酸后,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诺如病毒检测,同时进行GⅠ型、GⅡ型分型。对本次疫情相关526例师生进行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知晓情况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对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本次疫情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由诺如病毒感染引发,传播方式为人传人。38例符合疑似病例定义,13例符合确诊病例定义,罹患率9.70%。5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92.16%)、恶心、呕吐(62.75%)。本次疫情首例病例于2022年11月15日下午13时发病,恶心、呕吐4次,腹泻4次,均为水样便,伴发热39℃,16日出现3例不同症状病例,17日~18日病例集中出现,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一起农村聚餐引起的沙门氏菌病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采取防控措施、杜绝类似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2019-05-20西昌市某村发生一起农村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对事件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并采集剩余食品9份、调味品8份、碗、盘子、筷子各2份及患者肛拭子5份进行致病菌指标、理化指标检测,对调查数据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此次事件共搜索到28例病例,均有一次共同聚餐史,在剩余食品、调味品、餐具及患者肛拭子中检测出沙门氏菌E群、伦敦沙门氏菌2种沙门氏菌。结论此次事件是一起同时由2种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提示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和对农村家宴的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感染性腹泻中致病性弧菌的分布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致病性弧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的控制和防治依据。方法用常规分离培养方法检测感染性腹泻粪便或肛拭子标本2674例。结果共检出致病性弧菌10个种类,518株,总检出率为19.37%。结论致病性弧菌是引起本地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种类分布繁多。应加强对致病性弧菌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一起食源性疾病病因,预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对就餐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现场进行卫生学调查,对可疑食品、患者粪便及肛拭子进行致病菌培养分离,运用分离出的致病菌对患者血清进行凝集实验。结果就餐308人,发病43人,罹患率为13.96%,共采集19份样品,从2份患者粪便、3份肛拭子及1份凉拌猪耳朵样本中检出猪霍乱沙门菌。结论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确诊为一起猪霍乱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起托幼机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为预防和控制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疾病的流行特征,并对有关样品进行检验与统计分析。结果经病例搜索共发现12例病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7例,罹患率为2.77%(12/433);幼儿11例,罹患率为2.82%(11/390),老师1例,教职员工罹患率2.33%(1/43)。病例临床表现为呕吐(91.67%)、腹痛(75.00%)、发热(33.33%)和腹泻(8.33%),均为轻症。发病时间集中在5月4日、5月5日,11例幼儿病例所属班级全部为大三班,1例成人病例为中二班老师。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3份幼儿病例肛拭子样品诺如病毒核酸阳性,均为诺如病毒GII型,未在有关食物及患者样品中检出常见肠道致病菌。结论该事件为1起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引起暴发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没有及时有效处理患者在教室的呕吐物,经气溶胶传播或者接触传播所致,提示对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肠道传染病防控的指导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巴州)地区手足口病例进行核酸检测,为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real-time-PCR)法检测粪便、肛拭子标本中的手足口病毒核酸。结果2010年共检测106份手足口病标本,阳性78份,阳性率73.58%;阳性标本中,EV71型占42.31%、CVA16型占38A6%、其他肠道病毒占19.23%,9例重症病例均为EV71型;5份为肛拭子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其余均为粪便标本。结论2010年巴州手足口病检测结果显示EV71型占优势,可解释巴州地区重症病例在全疆较多的原因;为更好监测手足口病病原学变化,采样应首选疱疹液或粪便标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粪便中2019-nCo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36例确诊病例的粪便标本/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2019-nCoV载量,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比较病例的带毒率。结果36份标本共检出2019-nCoV核酸阳性20份(55.56%),危重症病例(2/3)和重症病例标本阳性率均为66.67%(6/9)、普通肺炎病例阳性率为62.50%(10/16)、轻症肺炎病例阳性率为25.00%(2/8)。36例确诊病例包括男性22例、女性14例,检出率分别为54.55%和57.14%;病例年龄分布于17~86岁之间,平均为48.75岁。36份标本其中5份肛拭子标本检出阳性标本2份,31份粪便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8。临床分型、性别、年龄和标本类型各组间阳性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无论重症、轻症患者粪便标本均存在2019-nCoV基因检测阳性,提示消化道可能是该病毒排泄渠道,因此可能存在粪-口传播途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长沙市2014年12月某厂区暴发的一起急性胃肠炎疫情进行病原学诊断及对其致病原进一步的基因分型研究。方法共采集6例病人肛拭子标本和可疑水源标本4份,提取核酸后,诺如病毒GI/GII型real-time RT-PCR试剂盒检测;阳性标本普通RT-PCR扩增VP1基因片段,产物测序后BLAST比对确定其型别,并构建进化树分析其进化关系。结果 10份标本real-time RT-PCR扩增结果显示为诺如病毒GII型,VP1区片段RT-PCR扩增后产物测序,BLAST比对发现与2014年香港诺如病毒株GII/Hu/HKG/2014/GII.17/CUHK-NS-463同源性最高,达99%,证实为诺如病毒GII.17型;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本次疫情分离的毒株与日本、香港、台湾等亚洲地区的毒株亲缘关系更为接近,而与美国、法国等地区的毒株亲缘关系则较远。结论诺如病毒是引起此次急性胃肠炎疫情的病原体,且引起暴发的病毒株属于GII.17型。  相似文献   

11.
山东内陆人体隐孢子虫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人群粪便标本,对病人进行治疗随访和流行病学调查。对山东内陆人体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防治研究,共检查人群粪便标本3631份,阳性36例,平均人群感染率为1.0%,其中成人为0.2%,5岁及以下婴幼儿为1.2%。婴幼儿是高发年龄组,而且有明显的季节性,男、女性别间无明显差异,以鲁南较多,散发,有村庄聚集性。腹泻为稀糊样便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结果显示,改良抗酸染色法是比较适用的诊断方法,卵囊的多少能评价腹泻的轻重,隐孢子虫感染多见于腹泻的婴幼儿。作还对流行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深圳市近期发生的一起不明原因群体性腹泻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探讨该次群体性腹泻的原因,提出应对类似爆发流行的防制策略。方法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爆发过程的三间分布,对采集的18份肛拭子以细菌学培养、分子生物学分析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分析等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18份肛拭子中检出4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证实为同一血清型O78:K80,菌株同源性达到96.3%。结论本次在居民小区发生的爆发的群体性腹泻致病菌为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小区二次供水系统的渗露和连续的暴雨可能是污染的来源,居民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是导致爆发的重要因素。建议对二次供水系统开展季节性检修,并对居民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将有利于预防此类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诺沃克样病毒是世界范围内急性非细菌性流行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采用RT-PCR和ELISA两种方法对广州市多起暴发性急性胃肠炎事件中病人标本进行诺沃克样病毒检测 ,了解广州市诺沃克样病毒流行情况 ,并对RT-PCR和ELISA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用RT-PCR和ELISA对 76份腹泻病人粪便 ,2 3份肛拭子 ,12份食物进行诺沃克样病毒检测。结果 粪便通过RT-PCR检出阳性 37份 ,ELISA检出阳性 17份 ,肛拭子仅通过RT-PCR检出 1份阳性 ,食物无阳性检出。结论 这是首次我国实验室证实的由诺沃克样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RT-PCR的阳性率大于ELISA ,且检品以粪便为好。并且我们的分离株与诺沃克原型株相应序列比较的同源性大于 90 %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成都市郫都区某职业技术学校发生的1起诺如病毒感染性疫情,了解事件发生特征,探讨事件发生原因,为该类疫情防控提出可行的措施。方法通过开展个案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分析2019-11成都市郫都区某职业技术学校群体性腹泻事件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该起疫情共有19例病例,为该校百工技师学院学生,主要症状为腹泻(78.95%)和呕吐(52.63%),罹患率为2.81%。诺如病毒样品检出6份(4名学生和2名食堂工作人员),检出率35.29%,基因型别为GⅠ型。结论该职业技术学校发生的群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感染源可能是该校食堂工作人员中的隐性感染者,通过传递食物及餐具传播引起学生发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发生的疫情进行调查实施防治措施干预。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实行国家流感标准诊断及治疗患者,提出现场疫情综合防治措施并逐一落实。结果2006年2月19日出现首例患者至3月15日止,流行全程25天。对报告的147名学生进行逐一排查,符合诊断标准的有46例,罹患率为9,50%,46例患者临床发热为100.00%;头痛为86.76%;咳嗽为66.91%;乏力占57.35%;鼻塞、鼻涕、卡他症状占53.68%。所有患者经追溯调查未见有消化道症状。对5名现症患者进行鼻咽拭子标本采样,现场所采6份咽鼻、拭子标本,经国家级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宜昌疾控中心培养分离出流感病毒1株,鉴定为B型流感病毒,病毒标本送国家流感监测检验中心复核鉴定为B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结论此起疫情依据发病季节、特定人群、临床表现、突起发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感染,整体病程病情较轻,未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实验室分离出B型流感病毒,证实是一起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局部暴发流行,其流行特点吻合于我国南方所发生的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16.
济南地区婴幼儿腹泻病杯状病毒的流行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阐明山东济南地区婴幼儿腹泻中杯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状况及其特征。方法 收集济南市儿童医院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使用杯状病毒特异性引物对标本进行RT—PCR检测。将杯状病毒阳性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使用BioEdit和MEGA软件与GenBank中的参考株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在212例病毒性腹泻标本中,杯状病毒RT—PCR阳性62例,检出率为29.25%。经序列分析,所有杯状病毒均为诺如病毒基因组Ⅱ型。结论杯状病毒是山东地区婴幼儿腹泻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目前以诺如病毒基因组Ⅱ型毒株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2020年12月辽宁省沈阳市某餐厅发生的一起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因,为今后疫情防控提出建议。方法 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途径等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分布特征。结果 共搜索到8名病例,其中实验室诊断5例,疑似病例3例,罹患率3.16%;临床症状以恶心、腹痛为主,平均潜伏期33 h;诺如病毒检出率14.29%,病例与2名隐性感染者的诺如病毒基因型一致,均为GⅡ型。结论 此次疫情为餐厅内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疫情;感染来源可能为后厨的2名隐性感染者;传播途径提示为食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青岛地区婴幼儿腹泻患者星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和基因型别。方法收集青岛地区散发儿童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48份,经胶体金法、RT-PCR法分别检测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后,应用RT-PCR进行星状病毒检测,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鉴定型别。结果 48份粪便标本中,4份检出星状病毒(8.3%),经序列分析鉴定为HastV-1型。结论青岛地区散发病毒性腹泻患儿存在星状病毒感染,型别为HastV-1。  相似文献   

19.
厦门地区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感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病毒性腹泻患者诺如病毒感染情况,为进一步探索诺如病毒流行规律和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4月至2008年7月3个监测哨点医院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323份,应用ELISA方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病毒抗原,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RT-PCR)分组别检测病毒核酸,部分病毒核酸阳性的标本扩增RdRp基因片段后测序验证病毒组别。结果323例患者粪便标本中,ELISA检测抗原阳性68例,阳性率21.05%;Real-Time RT-PCR检测核酸阳性107例,阳性率33.13%;诺如病毒检出率为38.08%。诺如病毒GGⅡ组占74.77%,少数为GGⅠ组(1.87%),尚有25份(23.36%)未定型。结论厦门地区存在诺如病毒流行,以GGⅡ组毒株流行为主,而且是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20.
调查和分析一起发生在江苏省常州市某小学急性胃肠炎爆发疫情,明确流行病学特征和基因型特征。方法根据统一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病例和对照的饮食、饮水和卫生习惯等情况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对病例的排毒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明确排毒期长短。采集病例和对照的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对部分阳性结果标本进行测序以明确基因型。结果11月22日起出现首例病例,11月22日至12月2日为主要发病阶段。此期共发病269例,其中学生发病264例,罹患率17.4%,教师发病5例,罹患率4.4%,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3,P<0.01);排毒期调查结果显示,本起暴发疫情最短排毒期为发病后3 d,最长为14 d,中位时间为7 d。共采集172份标本,其中82份检测结果为诺如病毒GII型阳性,未检测到轮状病毒及腺病毒,18份诺如病毒GII型阳性标本测序分析显示均为GII.12基因型。结论结合病例临床特征、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分析,判定本起疫情为诺如病毒GII.12型感染导致的急性胃肠炎爆发疫情,该型别在我省尚为首次发现。爆发原因可能为呕吐物 口引起的大范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