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和药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治、预防、养生保健特点的医学体系,是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传统学科。她的发生,是各民族在长期生命保健实践中发明创造、理论技术以及经验和文化的积累。中国传统生命文化天人合一和生成论的生命观,重道贵时、宝命全形和阴阳辨证等思维方式,启导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发展。近代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诊疗特点的医学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对人体、自然、心理等进行长期思索和在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其内在特质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和传统文化有机地融汇在一起,这是与西医学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源于我国2500年的历史文化,是带有浓郁自然哲学韵味的传统学科。正因它他产生于经验医学时代,其医学模式为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思维方式为形象思维,研究方法为观察法,其特点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心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医学是在蒙古族医疗卫生保健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整体观点为主体的蒙古族传统医学,是蒙古族医药理论和治疗经验的结晶,是蒙古族文化的瑰宝。在中国将蒙古族医学称之为蒙医学,蒙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也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苍桑岁月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史,为保障人民的健康立下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5.
张瑞  王庆宪 《中医研究》2007,20(11):1-2
中医学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人类的医疗、保健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之所以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仍然保持极大的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以人的健康和疾病为认识对象,经过了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思维途径。1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于古代时期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实践中,经过先进的思维方式创造的意识体系,中医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中医学是从中华文化早期的混沌体中分离出来的。最早的医疗和健康经验散存于民间的…  相似文献   

6.
越南与中国各个朝代传统医学均起源于上古时代,其理论体系一脉相承,均历经千年而不衰,两者之间的交流历史悠久,贯穿古今,而当今两国政府均重视传统医学继承和发展,制定并实施全方位发展策略,传统医学和西医两种不同医学体系并存。另外越南传统医药亦有其独特之处,如当地盛产大量优质价廉的药用植物,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亦形成了自己的诊疗特色。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对外教育的回顾、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中医药对外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因为中医学所创造的传统医学是现今人类社会各民族传统医学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保存下的历代医药学典籍是最为丰富的,所形成的医学理论与医疗经验、技术也是比较完整的.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传统医药学能与中国传统医学相媲美,这也是中医药学吸引世界各国人士、中医药对外教育不断发展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医学,简称维医学或维医,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维吾尔族人民在悠久的医疗实践中,与病魔不息作斗争而建立的一门具有独特特色的医学体系。这门医学体系经过与藏医、蒙医等传统民族医学的不断交流,逐步形成了具有独立且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和别具一格的医疗经验。它有雄厚的临床治疗经验和独特的临床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不可分割且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韩国传统医学又称东医学,是从古朝鲜时期起流传下来的宝贵的医学遗产,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手段。《东医宝鉴》成书于1610年,恰是中国明代中医针灸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朝鲜历史上针灸学术的鼎盛时期。分析书中内容,该书遵循中国传统医学经典理论如《内经》、《难经》等,所集经验也多来自于中国。同时,书中也多有朝鲜医学独到的认识和经验,表明朝鲜医学是在朝鲜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中医学理论,结合本民族的防病治病经验逐步发展起来的。许浚为当时第一名医,他遵宣祖王之命,  相似文献   

10.
论中医学的特色定义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十年来一直在争论,一直在困扰我们思维的一个焦点问题是:中医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医学?有的说是古代医学,有的说是经验医学,有的说是传统医学,有的说是准科学、潜科学、前科学,或者说是一种传统文化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1.
传统特色疗法的发展、思路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千年来,华夏民族在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我国传统医学发展源远流长,且具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等的差异性特点,愈显中国传统医学之丰富多彩。在医学科学发展的今天,面对世界越来越多对传统医学的呼唤,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发展和弘扬传统医...  相似文献   

12.
创新的临床科学研究推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医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传统医学在中国包括传统中医学以及少数民族医药如蒙医、藏医、苗医等;在美国包括传统中医学、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本土印地安土著医学等等,又被称为互补替代医学(CAM)。传统医学与当地的文化、社会和历史密切相关;同时,因为传统,所以往往存在与现代医学不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中医文化模式中的和谐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露  刘忠华  洪青 《光明中医》2007,22(4):12-13
中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经验,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  相似文献   

14.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医学认识自然生命现象,解决医疗实践问题的开拓性的、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是古人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概括性的反映,是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晶,具有哲学和科学层面的双重内涵。研究中医原创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阐明中医理论认知特点,明确医疗实践活动的思维模式,实现理论飞跃;可以回应文化责疑,建立文化认同,并为当代思维科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医学对妇产科疾病有其独到的认知体系,但由于传统伦理道德束缚所导致的男女性别隔离的文化习俗,妇女地位低下,中医妇产科发展有其历史局限性,甚至带来严重的妇女医疗问题。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输入,在西方基督教传教士的积极活动下,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医疗领域,与中医产生冲突与磨合,出现中西医汇通派,对中医妇产科及广大妇女疾病的诊疗、生产生育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辉 《中医药文化》2023,(5):473-485
中国自南北朝时即有收集编印经验医方,两宋时期因各方对医学的重视,很多儒家士人积极习医用医,加之印刷术等技术的应用,验方类医书的搜辑与编印数量大大增加。通过对宋代验方类医书的考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情况。大量验方类医书的出版,对于改善当时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情况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古代医方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有利于医学知识的传播与保存,对于当时的医学技术和社会医疗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定位为传统医学,是因具有“传统”的特征并与传入的西医学(当代称之为现代医学)相区别而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所累积延传下来的医疗方式、经验和理论,它既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价值观的体现,以历史连续性、社会性、民族性、流变性、系统性著称。 历史连续性是形成传统的时间要素,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其医药代代相传形成了传统医学。社会性既是传统的特征,又是形成传统的基础,是在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最初的传统医学形式存在于多种文化中,西方的传统医学经过多重变革、演变成现在的医学体系,而中国的传统医学却一直保存并获得不断发展。自精准医学这一新生的医学概念产生以来,因其研究模糊了疾病的界限和定义,所以可能出现很多类似于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情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是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精髓,而精准医学则与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存在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医学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它是通过人体自身亿万次重复试验总结出来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的结合,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东方各国的中医药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我们祖国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正确认识国传统医学模式的历史特点,不仅对于祖国医学的继承和发扬,而且对于我国整个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疆域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范围应当包括  相似文献   

20.
浅谈21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随着生物医学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作为新的医学体系之一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结合、融汇了中医药知识和西医药知识,取长补短、融会贯通、防病治病、提高临床疗效,以新的医疗思维与模式服务于人类健康,以中国传统医学文化丰富了世界医学科学。文章简要阐述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发展简史、发展现状,提出了改变中西医结合医学现状的措施,展望了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趋势。医学自身的发展和医学发展新模式给了中西医结合的更多机遇,应寻找更新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在基础性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一步推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