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非瓣膜病、非冠心病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有症状就诊的房颤患者89例,最近房颤持续发作在48h以内,既往无心力衰竭表现及其他心外病症,并排除瓣膜心脏病、冠心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肝肾功能损害。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毛花甙C组。普罗帕酮组一次顿服普罗帕酮负荷量450mg,2例体重<45kg患者给予300mg,4例体重>80kg患者给予600mg。毛花甙C组静推西地兰0.4mg,4h后仍为心房纤颤则追加0.2mg。密切观察患者心律、速率、血压、症状等变化,记录从给药到房颤转复的时间及转复瞬间心电图情况。比较二组患者4h和8h内房颤转复率及转复时间。结果 普罗帕酮组共45例,其中4h内转复23例(51.1%),平均转复时间为(1.5±0.3)h。毛花甙C组共44例,其中4h内转复11例(25.0%),平均转复时间为(2.9±0.7)h。4h内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P<0.05),4h内平均转复时间亦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于新近(≤48h)发生的不伴有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的房颤,口服负荷量的普罗帕酮是一种快速、简便、安全的转复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研究应用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心房颤动的可选择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55例心电图证实为心房颤动病人,给予顿服普罗帕酮300mg,观察其疗效及转复的时间及副反应。结果21例病人4h内转复,8例病人4h~8h内转复,8h内共转复29例(52.7%),心房颤动发作时间越长,转复率越低。结论对于新近发生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复律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顿服普罗帕酮转复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有症状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78例,无严重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和电解质紊乱,并排除瓣膜性心脏病和肝、肾功能损害。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毛花甙C组:普罗帕酮组一次顿服普罗帕酮负荷量300-600 mg(6-8 mg/kg);毛花甙C组静推西地兰0.4 mg,4 h后仍为心房颤动则追加0.2 mg。在心电监护下密切观察患者心律、速率、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给药到心房颤动转复的时间及转复瞬间心电图情况。比较两组患者4 h、8 h和12 h内房颤转复率及转复时间。结果普罗帕酮组39例,其中4 h内转复21例(53.85%);毛花甙C组共39例,其中4 h内转复10例(25.64%)。4 h内普罗帕酮组房颤动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P<0.05),4 h内平均转复时间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不伴有心力衰竭、严重心肌缺血的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顿服普罗帕酮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颤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研究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有症状就诊的房颤患者61例,最近房颤持续发作在48h之内,既往无心力衰竭表现,本次发作不伴急性心肌缺血和其他急性心外病症,临床排除心脏瓣膜病、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甲状腺机能亢进.随机分为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组和静脉毛花甙C组.普罗帕酮组顿服负荷量普罗帕酮450mg(2例体重过轻者给以300mg).毛花甙C组采用0.4mg静脉小壶滴人,若4h仍未转复则追加0.2mg.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观察心电、血压及症状变化,记录从服药到转复为窦律的时间.比较两组4h和8h的转复率和转复时间.结果普罗帕酮组共31例,4h转复17例(54.8%),平均转复时间(1.6±0.2)h;4~8h转复6例(19.4%),未转复成功8例的房颤持续时间明显长于转复成功者(P<O.01),未发现明显副作用.静脉毛花甙c组共30例,4h内转复8例(26.7%),平均转复时间(2.7±0.9)h;4~8h转复5例(16.7%).两组比较4h内普罗帕酮组房颤转复率明显高于毛花甙c组(P<0.05),4h内的平均转复时间亦有明显差异(P<O.01).结论对于新近发生的(持续发作48h之内)、不伴心功能不全和急性心肌缺血及其他急性心外病症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是一个快速、方便、安全的转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洋地黄转复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方法:房颤发作时间大于3周的患被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45例)和洋地黄组(44例),普罗帕酮组先静脉推注普罗帕酮2mg/kg,再以5mg/kg维持24小时,后改口服,每天450mg,治疗4周。洋地黄组先静脉推注毛花甙C0.4mg,然后每6小时静脉推注0.2mg,24小时后改口服地高辛,每日0.25mg。结果:普罗帕酮组22例(48.9%)转复为窦性心律,洋地黄组仅3例(6.8%)转复成功。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与末转复相比,房颤持续时间较短(P<0.001),左房内径明显较小(P<0.010)。结论:普罗帕酮可有效地用于慢性房颤的转复,洋地黄转复慢性房颤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6.
有关持续性房颤 (Af)的治疗问题仍存争议 ,但对新近发生的房颤 ,治疗首选是设法转复为窦性心律。由于单次口服负荷量抗心律失常药物简便 ,因此易普及 ,安慰剂对照试验业已证实其疗效 ,然而有关各种心律失常药物之间疗效对比研究甚少 ,本文对比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转复新近发生房颤的疗效。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多中心研究方法 ,对新近发生房颤给予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 6 0 0 mg,如果 2 4h后未转复为窦性心律 ,再给 30 0 mg。另一组给予口服负荷量胺碘酮 30 mg/ kg,如2 4h未转复 ,再给 15 mg/ kg。研究对象为 2 5~ 80岁发作时间 <2周的 Af。心功 …  相似文献   

7.
静脉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转复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对比普罗帕酮和毛花甙C在转复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 (房颤 )的作用。方法 房颤发作在 0 5~ 72小时的患者 ,随机分入普罗帕酮组和毛花甙C组。静脉推注毛花甙C 0 4~ 0 6mg或普罗帕酮 70~ 2 10mg ,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及心室率的变化。 结果 共 70例患者 ,阵发性房颤病程 ( 2 8 2± 4 2 0 )个月。毛花甙C组 3 4例 ,转复成功 15例 ( 4 4 1% ) ;普罗帕酮组 3 6例 ,转复成功 2 8例 ( 77 8% ) ;P <0 0 1。转复成功时间 :毛花甙C组 ( 86 1± 5 3 5 )分钟 ,普罗帕酮组 ( 4 7 6±3 7 7)分钟 ,P =0 0 5 ;未转复成功者的心室率下降情况 :毛花甙C组由 ( 12 4 6± 2 0 3 )次 /min降至( 93 1± 19 2 )次 /min ,普罗帕酮组由 ( 12 4 0± 3 2 1)次 /min降至 ( 118 6± 2 1 0 )次 /min ,P >0 1。结论 在阵发性房颤的转复中静脉普罗帕酮的成功率高于毛花甙C ,普罗帕酮转复时间较毛花甙C短 ,而毛花甙C在减慢心室率方面优于普罗帕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普罗帕酮与洋地黄转复慢性房颤的作用。方法 房颤发作时间大于3周的患者随机分为普罗帕酮组和洋地黄组,普罗帕酮组先静脉推注普罗帕酮2mg/kg,再以5mg/kg维持24小时,后改口服每天450mg治疗4周。洋地黄组先静脉推注毛花甙C 0.4mg,然后每6小时静脉推注0.2mg,24小时后改口服地高辛每日0.25mg。结果 普罗帕酮组17例(48.6%)转复为窦性心律,洋地黄组仅2例转复成功。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者与未转复者相比,左房内径明显较小(P<0.001),房颤持续时间显著较短(P<0.001)。结论 普罗帕酮可有效地用于慢性房颤的转复,洋地黄转复慢性房颤疗效不佳;左房内径、房颤持续时间是影响转复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顿服转复心房纤颤(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42倒房颤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普罗帕酮1次顿服450mg,对照给予胺碘酮150mg,10分钟内静脉推注,继之以1mg/min速度静脉滴注,维持8小时以上,复律成功后停用。结果:普罗帕酮组复律时间为2.4~5.5(平均3.6±1.8)小时,3小时内转复成功率59.1%,8小时内转复成功率72.7%。胺碘酮组复律时间为2.0~7.5(平均4.4±2.5)小时,3小时内转复成功率50.0%,8小时内转复成功率75.0%,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帕酮顿服转复心房纤颤方便、安全、快速、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静注普罗帕酮和西地兰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将 5 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 ,分别静脉推注西地兰 0 4mg~ 0 6mg或普罗帕酮 70mg~ 2 10mg ,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心室率变化及药副作用。结果 普罗帕酮组 30例 ,转复成功 2 2例 (73 3% ) ;西地兰组 2 8例 ,转复成功 13例 (46 4 % ) ;P <0 0 1。半小时转复成功率 :普罗帕酮组 4 3 8% ,西地兰 7 8% ;P <0 0 1。转复成功时间 :普罗帕酮组 (47 6± 37 7)分钟 ,西地兰组(86 1± 5 3 5 )分钟。P <0 0 1。结论 在转复阵发性房颤中普罗帕酮的成功率高于西地兰 ,普罗帕酮转复成功时间比西地兰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普罗帕酮及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及稳心颗粒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最近房颤持续发作48h之内临床排除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肥厚梗阻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预激综合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孕妇、心功能 1级~ 2级病人 ,共 5 8例 ,随机分为口服普罗帕酮、稳心颗粒组 (治疗组 )和静脉注射毛花甙丙组 (对照组 ) ;治疗组口服普罗帕酮、稳心颗粒 ,口服负荷量普罗帕酮 3 5 0mg~ 45 0mg ,稳心颗粒 9g ,每日 3次。对照组静脉输注毛花甙丙 0 .4mg ,两组随访 4周 ,比较转复率、复发率、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 3 0例 ,转复 2 2例 (73 .3 % ) ,复发 2例 (9% ) ,未发现明显副反应 ;对照组 2 8例 ,转复 14例 (5 0 .0 % ) ,复发 4例 (3 5 .7% )。结论 普罗帕酮是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的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药物 ,口服稳心颗粒对预防阵发性房颤可能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筛选18~80岁,持续时间≤90d(3h~90d)、心室率≥60次/min的阵发或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共31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组和普罗帕酮组各16和15例。伊布利特组体重≥60kg者首剂1mg、体重<60kg者首剂0.01mg/k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1mg或0.01mg/kg;普罗帕酮组首剂70mg,如无效10min后再给予35mg。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房颤/房扑的心室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复率:伊布利特组62.5%(10/16),普罗帕酮组26.7%(4/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转复失败的病例中有6例改用伊布利特,其中2例转为窦性心律,而伊布利特组转复失败的4例改用普罗帕酮后均未转复。转复时间伊布利特组显著短于普罗帕酮组(12.70±10.27)min对(39.75±10.08)min,(P<0.01)。副作用:伊布利特组1例合并有左心室功能不良者用药后即刻出现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经直流电击后转复为窦性心律;普罗帕酮组1例出现左心衰竭,另1例出现头晕、手麻。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颤/房扑的疗效高于普罗帕酮,转复时间短于普罗帕酮,但须在严格监控下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普罗帕酮与胺碘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英文电子文献数据库,收集有关普罗帕酮以及胺碘酮治疗房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两位评估者独立进行筛选以及评价,对合格的文献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s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提示:1用药后观察时间充分的条件下(观察时间≥24h)转复房颤的有效性普罗帕酮组差于胺碘酮组(OR=0.55,95%CI:0.38~0.80,P=0.02)。2用药后转复房颤的平均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组明显短于胺碘酮组(WMD=-3.48h,95%CI:-5.23h~-1.73h,P0.000 1),口服普罗帕酮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短于口服胺碘酮组(WMD=-5.28h,95%CI:-6.84h~-3.71h,P0.000 01),静脉普罗帕酮组转复房颤时间明显短于静脉胺碘酮组(WMD=-2.58h,95%CI:-4.35h~-0.81h,P0.000 01)。312组RCTs显示普罗帕酮组与胺碘酮组在总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内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以外的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事件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在观察时间(≥24h)充分的条件下,胺碘酮具备更高的转复率,但普罗帕酮具备更快的转复时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加镁极化液、普罗帕酮联合用药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作时间在2h以内的心房颤动患者78例,随机分为联合组42例,即加镁极化液250ml、普罗帕酮70mg联合用药;单独组36例,即单用普罗帕酮70mg转复心律。观察8h内的转复率、安全性。结果:联合组、单独组2h内的转复率分别为19.0%、16.7%;2~4h内转复率分别是33.3%、22.2%;4~8h内的转复率分别是35.7%、26.3%。两组间2h以内转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转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8.1%∶63.9%),疗效较好。两组用药前后心电图QRS、QT间期及血脂、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用药前后血清钾、镁离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镁极化液与普罗帕酮联合应用可提高心房颤动转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静脉注射胺碘酮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作用.方法72例房颤持续时间<48h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胺碘酮组(n=36):胺碘酮150mg 生理盐水10ml,静注,10min注完;普罗帕酮组(n=36):普罗帕酮70mg 生理盐水10ml,静注,5~10min注完.观察30min若未转复可重复应用,最大累积量胺碘酮为450mg,普罗帕酮为210mg.结果转复率:胺碘酮组77.8%(28/36),普罗帕酮组75.0%(27/36),二组转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70,P>0.05).转复时间:胺碘酮组(50.1±14.8)min,普罗帕酮组(39.6±13.7)min,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 124,P<0.01).结论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对阵发性房颤均有较高的转复率,但转复时间普罗帕酮短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16.
口服单一负荷剂量普罗帕酮转复新近发生的心房纤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复习了关于口服负荷剂量的普罗帕酮药物学转复新近发生房颤评价试验的 Medine英文文献 ,选择有口服负荷普罗帕酮与安慰剂、静脉普罗帕酮或其他口服负荷抗心律失常药比较的研究试验 ,全面分析普罗帕酮口服负荷疗法转复新近发生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房颤 (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重要心律失常 ,房颤的主要症状决定于快速的心室率 ,他可由服用房室结阻滞剂或理想地由于转复房颤为窦律所控制 ,传统上房颤的最初治疗是限于使用房室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和等待自然转复为窦律 ,然而早期转复恢复窦律将导致病人症状早期减轻 ,降低血栓栓塞发生率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转复心房纤颤的疗效。方法:选择3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伊布利特组(18例),伊布利特1mg,于15min内静注,如无效30min后再给予1mg静注;胺碘酮组(14例),胺碘酮150mg,于15min内静注,如无效30min后再给予150mg静注。观察两组房颤转复情况及时间。结果:伊布利特组90min内转复房颤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77.8%比28.6%),4h内转复房颤率亦明显高于胺碘酮组(100%比71.4%),P〈0.01。结论:伊布利特是一种转复房颤的快速、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胺碘酮和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器质性心脏病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阵发性房颤发作1 h~ 72 h病人8例, 随机分为胺碘酮组40例和心律平组41例,心律平组静脉注射心律平70 mg;胺碘酮组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后改为静脉输注150 mg~450 mg,观察其复律情况及药物副反应.结果心律平组阵发性房颤41例,复律成功28例.胺碘酮组阵发性房颤40例,复律成功31例.两组未复律者心室率均有明显控制, 胺碘酮组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心律平组.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并发器质性心脏病的快速房颤是有效且较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联合应用转复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房颤持续时间在1个月~1年之间的患者共47例,随机分为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联合治疗组及单独伊布利特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先口服普罗帕酮600 mg,20分钟后首次给予伊布利特1 mg/次静推;如用药后10分钟仍为房颤,再次静脉给1 mg/次。中途转复则立即停用。单独伊布利特治疗组伊布利特给药方法同上。结果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联合治疗组房颤的转复率明显高于单独伊布利特组(P<0.01)。两组平均转复时间比较,单独伊布利特组短于联合治疗组(P<0.01)。两组用药后QTc均明显延长,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随访2~15个月,无患者房颤复发。结论伊布利特和普罗帕酮联合应用对持续性房颤的转复作用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伊布利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阵发性房颤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静脉应用胺碘酮150mg加入生理盐水稀释,于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静脉维持(600μg/min),同时口服胺碘酮,每周5d。第1周600mg/d,第2周400mg/d,第3周200mg/d。对照组用普罗帕酮70mg,加入5%葡萄糖液稀释,5min~10min静脉注入。转复窦性心律后次日口服普罗帕酮200mg,8h口服1次,一周后逐渐减量至150mg/d维持。观察两组转复窦性心律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及维持率。结果治疗组转复率为86%,维持率为81%;对照组转复率为84%,维持率为56%。结论胺碘酮与普罗帕酮均可静脉应用于转复阵发性房颤。但胺碘酮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较普罗帕酮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