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景德镇市五所主要医院内儿科1996-2005年因鼠药中毒住院病人的资料分析,其结果是前四年逐年增多,接着四年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最后两年明显下降;鼠药中毒的原因主要有服毒和误食,服毒者中年女性为多,误食者男性幼儿为多,鼠药中毒的病人农村明显多于城市;鼠药中毒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洗胃和使用有效解毒剂。为防患鼠药中毒的发生,一是加强科学灭鼠及鼠药中毒知识的宣传;二是加强鼠药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三是对基层卫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乙酰胺抢救可疑鼠药中毒儿童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对怀疑鼠药中毒患儿先用乙酰胺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临床症状符合氟乙酰胺中毒而服毒史不明的28例农村患儿入院时先用乙酰胺治疗。同时详询病史,进行毒饵检测证实氟乙酰胺中毒17例、毒鼠强中毒5例;6例服毒史不明。除毒鼠强中毒5例外,余23例继续乙酰胺治疗,对症治疗措施相同。结果 17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有16例治愈,1例死亡;5例毒鼠强中毒患儿有4例治愈,1例因误食毒饵量大死亡。6例服毒史不明患儿2—3d神志清醒,惊厥停止,痊愈出院。结论 对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频繁抽搐、意识障碍的患儿尤其是农村儿童,要考虑到鼠药中毒,可先予乙酰胺治疗,以免错过氟乙酰胺中毒的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3.
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内吸性强的灭鼠药 ,多由于误食和故意吞服而中毒。自服或误服者本人或家属不愿或不能提供确切的中毒物名称 ,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甚至延误致死。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4月我院抢救氟乙酰胺中毒 18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 本组男性 12例 ,女性 6例。年龄 3~37岁。误食中毒 14例 ,故意吞服中毒 4例。服毒距就诊时间 5min~ 4h ;临床症状分度[1] :轻度中毒 5例 ,中度 7例 ,重度 6例。误服者经公安局药物检查证实为氟乙酰胺中毒。1 2 临床表现 本组均有恶心、呕吐、头晕。口干、上腹部烧灼…  相似文献   

4.
氟乙酰胺为剧毒灭鼠药 ,由于自服或误服而中毒。中毒后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损害 ,多表现为癫痫样抽搐 ,严重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常因不能及早确诊而误诊、误治 ,严重者可因延误致死。 1999个 1月~ 2 0 0 0年 6月我们收治重度氟乙酰胺中毒 5 0例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30例 ,女 2 0例 ,年龄 3个月~ 70岁 ,<1岁 2例 ,1~ 10岁 2 6例 ,11~ 18岁 12例 ,>18岁10例。服毒到住院时间最短 2 0min ,最长 10h。 41例误服 ,7例自服 ,2例为卖鼠药者无明确服毒史。…  相似文献   

5.
林文琴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3):1179-1179
毒鼠药常因放置不慎使幼儿、儿童误食致中毒.现将我院从2002年至2004年收治7例因误食一种为"闻必死"的毒鼠药(主要成分为氟乙酰氨)中毒患者的脑电图(EEG)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均收治于儿科病房,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4岁~7岁,食后至发病时间为1 h~6 h,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意识障碍、四肢抽搐.  相似文献   

6.
毒鼠药常因放置不慎使幼儿、儿童误食致中毒。现将我院从 2 0 0 2年至 2 0 0 4年收治 7例因误食一种为“闻必死”的毒鼠药 (主要成分为氟乙酰氨 )中毒患者的脑电图 (EEG)检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均收治于儿科病房 ,其中男性 4例 ,女性 3例 ,年龄 4岁~ 7岁 ,食后至发病时间为 1h~ 6 h,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意识障碍、四肢抽搐。1.2  EEG检查方法 采用广州三瑞公司 L QWY- N2 型脑电地形仪 ,按 10~ 2 0国际标准法放置头皮电极。描记时间 2 0 m in~ 30 min。意识清醒者做睁闭眼试验。检查距发…  相似文献   

7.
儿童急性中毒712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中毒的病因,为预防、降低其病死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年中收治的712例儿童急性中毒临床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儿童急性中毒入院人数占同期住院人数的6.86%,中毒的高发年龄是0-5岁,中毒的主要方式是误食,中毒的主要种类是鼠药、有毒气体及药物。结论儿童发生急性中毒的发病率农村高于城市,以鼠药、一氧化碳、农药中毒为主。1-5岁儿童属最危险人群,应重视预防儿童急性中毒。  相似文献   

8.
毒鼠强又名四亚甲基二砜四胺。中毒病死率高危害大 ,我们回顾分析了 13例毒鼠强中毒抢救失败的病历资料 ,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 ,我科共收治4 9例经省市防疫站毒物分析鉴定为毒鼠强中毒的病人 ,其中 13例出现了抢救失败 ,分析 13例患者 ,其中男 5例 ,女8例。年龄 3岁~ 78岁 ,城市 2例 ,农村 11例。儿童 5例 ,成人 8例 ,儿童以误食为主 (误食鼠饵或被鼠药污染的粮食 ,家禽 ) ,成人以自杀和误食为主 ,他杀 1例 ,原因不明1例。就诊时间 ;<3小时的 3例 ,<6小时的 8例 ,>12小时…  相似文献   

9.
磷化锌是一种常用毒鼠药,常因误服而引起急性中毒。我院内科于1979年10月~1980年5月共收治14例误服磷化锌中毒患者,除1例于入院后半小时死亡外,余13例经抢救治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分析(一)一般资料1.性别与年龄:男5例;女9例。15岁~30岁9例;31岁~50岁4例;60岁以上1例。2.服毒至就医时间:1~5小时10例;7~10小时2例;12~20小时2例。3.服毒量:0.5克者2例,1.0~2.0克者9例;2.5~3.0克者2例,4.0克者1例。均为患者或家属  相似文献   

10.
吴育萍  陈凤  李正锡 《四川医学》2000,21(8):716-717
我院儿科于 1997年 1~ 12月共收治鼠药中毒病儿 1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 7例 ,女 8例 ,年龄 1~ 6岁。城市 2例 ,农村 13例。中毒鼠药种类 :含氟乙酰胺 13例 ,含砷鼠药鼠克星 1例 ,另 1例误食磷化锌中毒。均在 12小时内就诊。抽搐 10例 ,表现为反复发作全身强直性抽搐 ,双眼凝视 ,口吐白沫。服药后立即发作 6例 ,发作在误食后 1小时内 4例。呕吐 6例 ,为非喷射状呕吐 ,其中1例呕吐物为咖啡色液体。意识改变 10例 ,出血 3例(鼻腔、肺出血 1例 ,面颊出血点 2例 ) ,大小便失禁 3例。双目失明 ,听力下降 1例。2 急救与护理…  相似文献   

11.
因我地区为农牧地区,使用鼠药较为广泛;现收集我院2000年至2011年因鼠药中毒引起药物性脑病的患者12例,与县人民医院合作,共同探讨急性鼠药中毒导致药物性脑病的影像改变.目的 探讨急性鼠药中毒导致药物性脑病的影像.方法 对4例急性鼠药中毒导致药物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急性鼠药中毒导致药物性脑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头颅MR:双侧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弥散像:呈均匀高信号,Flair:可见高信号.结论 急性鼠药中毒导致药物性脑病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最易受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甘肃省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方法以全省14个市州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食物中毒报告表为依据,按照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的季节、原因、场所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年度统计,2003年无论从发生起数(49起),还是从中毒人数(1178人)上看均较前2年多;按发生季节统计,第3季度发生起数(22起)、中毒人数(593人)较其他季节多;按中毒原因统计,细茵性食物中毒发生起数(23起)、中毒人数(1085人)较其他原因多,其中21起化学性食物中毒均是误食鼠药或投毒而引起的。3年当中共报告死亡人数17人,其中因误食鼠药或投毒而引起死亡达15人。结论提示我省食物中毒预防和控制工作依然很艰巨,应针时重点季节、重点场所(农村家宴)和高发因素,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毒鼠药中毒的原因、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毒鼠药住院病人从年龄、性别、中毒程度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儿童以误服为主,主要集中在2-7岁年龄段,且都生活在农村;成人以自杀为主,高峰年龄在20-40岁,以城市为主.血浆置换(PE)治疗中、重度毒鼠药中毒患者治愈率为92.86%,而传统方法治疗中、重度毒鼠药中毒患者治愈率仅为78.58%.结论应加强农村学龄前儿童的看护,预防鼠药中毒事件的发生;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我调节能力;预防误诊,采用院前急救,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毒鼠强及其食物中毒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松臣 《中国热带医学》2004,4(6):1091-1092
毒鼠强问世以来从未通过鼠药登记,国家早巳禁止生产和使用,可近年来由此药物造成的中毒却日趋严重。据卫生部统计,2001年全国共收到毒鼠强食物中毒报告46起,中毒2540人。死亡42人;2002年全国毒鼠强食物中毒事故44起,中毒l945人。死亡93人,其中投毒36起,占81.83%。说明毒鼠强中毒事故已经由过去主要因误食所引起,转变为主要以人为投毒所引起。  相似文献   

15.
1999年3月26日上午9时,九台市兴隆大队兴隆村三社的三名儿童,李兵(6内部)于东风(8岁)战铁城(7岁)均系男孩子,因误食抹有鼠药做毒饵的苹果片而发生中毒,并于10:30分送入九台市中医院儿科诊治,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此起中毒案为误食毒饵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病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001年~2010年新疆五家渠市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的56例中毒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中毒种类繁多,药物中毒占62.5%,为第1位,常为误服药物,多见于1~3岁;7~13岁中毒者多为自行服毒。结论:儿童中毒以幼儿为主,需加强护理,学龄期儿童则主要为自服中毒,加强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7.
儿童鼠药中毒15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近二年儿童鼠药中毒的种类及治疗方法,对158例儿童鼠药中毒的种类、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氟乙酰胺和毒鼠强中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抽搐和癫痫持续状态。除了使用特效或有效解毒剂外,利多卡因对控制癫痫持续状态、高压氧疗对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均有积极作用。提示氟乙酰胺和毒鼠强中毒是近二年农村儿童鼠药中毒的主要种类,应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急性中毒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重症中毒的抢救又是一个很棘手的临床难题。尤其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对服毒量大,中毒症状重,服毒时间长、洗胃困难伴有呼吸、循环衰竭的患者。用常规的药物对抗疗法和换血疗法难以取得满意疗效、死亡率高,后遗症多,也有少数患者苏醒后又因有机磷反跳而死亡。我院自1991年7月至今采用HP、或HP十血液透析(HD)抢救重症有机磷及安眠药等中毒,获较好效果、现综述如下:1资料本组77例,女性49例,男性28例,年龄17~74岁,安眠药中毒11例,敌鼠药5例,麻醉剂1例,有机磷63例,其中甲胺磷ZI例,敌敌畏15例,…  相似文献   

19.
氟乙酰胺是一种毒鼠药,是高效剧毒有机氟杀虫农药,无味,经消化道吸收后而引起中毒。氟乙酰胺进入人体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影响糖代谢。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反复抽搐,并逐渐加重进而昏迷,可引起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严重时呼吸抑制而死亡。我科于1998年3月~1999年10月共抢救29例,现将救治及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9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岁~81岁。儿童11例,均为制成毒饵后误食中毒;成人18例,误食中毒3例,自杀中毒15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成都地区儿童急性中毒的共性特点,指导本地区儿童急性中毒的预防工作。 方法 回顾分析成都地区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157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相关特性。 结果 四季均有发生,春季略多(33.76%);男孩占59.87%;年龄4天~14岁,平均(5.74±4.58)岁,1~3岁最多(36.31%);农村患儿65.61%;服毒自杀者占4.46%。毒物种类繁多,其中农药占40.13%、食物中毒17.83%、鼠药中毒15.93%和药物中毒13.38%;92.36%经消化道食入中毒。儿童各年龄段内春季中毒数略多;中毒途径主要是误服或误喂服而经消化道中毒;12岁前各年龄组中毒数最多的均为农药,其他种类略有差异(食物、药物、鼠药)。治愈率80.25%。不同性别和居住地患儿年龄无统计学差异;自杀与否患儿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者均为学龄及以上儿童,毒物主要是百草枯。不同性别患儿的居住地和中毒种类无统计学差异。城市和农村患儿的毒物种类有统计学差异(P<0.05),城市的前三位是鼠药(33.33%)、药物(24.07%)和农药(18.52%);农村的前三位是农药(51.46%)、食物(24.27%)和药物(7.77%)。 结论 儿童急性中毒常发生,应从多环节入手做好防控工作,确保儿童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