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证候的规范化研究应当沿着症状的规范、证候分类的规范、证候名称的规范、证候诊断标准的规范、证候鉴别诊断标准的规范方向进行,使研究呈循序渐进的递阶关系,这样的规范才能言必有据,前后统一,切实可行。本着这个思路,对中医证候规范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候研究已日渐成为我国中医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症状的规范化、证候的标准化尤其成为该领域的科研重点。但目前有关研究存在症状缺乏规范、辨证标准不一致的状况,而肝郁脾虚证又为中医临床常见证候,故文章对近十年来的肝郁脾虚证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旨在分析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为肝郁脾虚证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症-证”关联的方证判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索将新兴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中医方剂的证候判定中。首先对症状名称、证候名称进行了规范化,接着对证候判定标准进行了规范化,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建立了数据库,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到中医证候的研究中是可行的,是完善方剂主治证候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医证候命名规范化的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在中医诊断中 ,尚存在着一些不够规范的证候名称。为了促使中医证候命名完整、规范和统一 ,加快中医事业的发展步伐 ,使其更好地为临床、教学、科研服务 ,本文就中医证候命名规范化标准问题 ,提点建议与前辈及同道们磋商。证候是指疾病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 ,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机、病性、临床症状等方面 ,所作的总的病理性概括。那么 ,怎样才能使中医证候命名的内容较为完整 ,约定成俗 ,逐步走向规范化呢 ?笔者认为 :证候命名规范化的标准应该建立在证候定义的基础上。为此 ,本人提出三个具体的衡量标准。1 全面深刻准确…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采用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的主要模式.但是由于中医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不规范和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对外交流.因此,通过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证候规范研究是中医现化代、科学化和标准化研究的热点领域,建立量化诊断标准是证候规范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构成证候的症状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复杂关系,采用处理线性关系的方法分析症状多变量对证候的非线性关系,难以充分反映症状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1],引入非线性复杂科学方法已成为证候规范研究发展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7.
隐结构法是运用隐树分析提取中医症状分布规律,为辨证分型提供证据的新方法,近年来其已经应用于一些疾病的中医证候研究中。以一组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数据为例,对此方法使用过程中的中医诠释思路和方法进行介绍,使隐结构法的操作方法、流程进一步完善、规范,以贴近现代中医证候研究标准化、规范化、定量化的要求,也为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证候诊断标准是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核心。10余年来,诸多专家学者在该方面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如《中医证候辨证规范》(冷方南主编)、《中医证候规范》(邓铁涛主编)、《中医疾病诊疗纲要》(朱文锋主编)等。特别是近几年面世的国家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病证治法术语》等,不仅使证候诊断规范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中医学术标准化有了重大突破。但是,在临床辨证过程中,同一证候其所属症状的轻重程度往往有明显差异,给临床辨证论治与实验研究带来新的问题。可否对证候依其所属症状的轻重程度进行分度定量诊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患者中医症状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候研究已日渐成为我国中医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症状的规范化、证候的标准化尤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目前大肠癌的中医药诊疗体系中存在辨证标准不一,随意性较大等问题,影响了中医药疗效的发挥.从现代文献入手,对大肠癌常见的症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并初步探讨了症状和证候的关系,以此作为制定大肠癌常见临床症状流行病学信息采集表的文献背景资料,为辨证方法规范化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以期推动大肠癌中医诊疗标准化、规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规范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义军 《中医药学刊》2005,23(1):153-153
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已成为当前中医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采用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方法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与科研的主要模式。但是由于中医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不规范和不统一,严重制约了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科研水平的提高与对外交流。因此,通过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证候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是带动中医药基础理论取得突破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就证候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论点出发,反思有关于中医证候诊断的不足和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困惑问题,以促进中医证候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候定量诊断的研究现状与思路概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辨证的准确性是考查中医疗效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中医的辨证依据较多依赖主观因素,较少借鉴客观指标,致使辨证结论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同时表现为个体差异大、可重复性差等诸多不足[1].又由于受到医生水平、学术流派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证候难于规范化和标准化,束缚了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应用现代技术进行证候的定量化研究是建立统一、规范证候诊断标准的重要途径,是中医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  相似文献   

13.
分析证素辨证学对中医药标准化的有利影响,并提出抓住中医药标准化的契机发展证素辨证学的建议,以期能为促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及证素辨证学的发展发挥些微作用。证候的诊断客观化、标准化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证素辨证体系是基于国家标准基础之上建立的标准、规范中医辨证论治新体系。证素辨证思想体系推动了中医的诊断技术和标准化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4.
从包括症状和证候名称的规范,症状分级计量、证素的抽取,药物名称的规范,以及剂量的模糊处理等几方面提出对中医医案信息进行规范抽取和分级计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何伟  谢雁鸣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0):2898-2900
中药上市后证候临床再评价的目的是明确中药临床实践中的治疗适应证,而中医症状条目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是影响证候临床再评价结果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以“血脂康胶囊上市后证候再评价中医症状条目筛选”为实践范例,通过综合参考血脂异常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博士学位论文、血脂康说明书、临床专家实践经验,经症状名称规范化处理后,筛选了41个血脂异常常见症状.并就症状条目筛选过程中的依据及注意事项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为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证候量表的研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中,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和心脉瘀阻证是心血管系统疾病证候归属中常见的3个证候,从临床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及分子生物学前沿探讨3个证候外在表现和内在的物质变化基础及证候本质,实现中医心病气血辨证中证候的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是循证心血管医学的根本要求和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恶性淋巴瘤中医规范化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药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仍存在缺乏有广泛共识的中医诊疗指南及规范,临床研究总体水平和转化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初步解决办法,即以总结证侯要素、规范基础证型、减毒增效为切入点,对疾病的中医证候要素、证候诊断标准、证型演变规律、证候分布规律、治法及用药规律进行总结,为淋巴瘤证候的标准化研究及中医临床路径提供基础,并使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于临床实践,从而形成恶性淋巴瘤的中医规范化诊治指南,探索中医规范化诊治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证候命名的规范化是中医证候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内容.严石林教授总结中医传统和现代理论,并结合临床实际,提出脏腑辨证细化分型。因为脏腑辨证细化分型具有脏腑证候分型更加细腻、证候层次更加分明的特点,因此在证候命名上可按五脏系统,将证候由大及小、由粗厦细分为四到五个层次,体现出一定的证候演变;在同一层次下,证名描述要尽可能包含病因、病位、病机和主症。为证候命名的规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更年期综合征常见中医证候及其症状分布特点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986~2005年间我国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文献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本病常见中医证候及其症状分布特点.方法:以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12.0软件统计证候出现的频次、频率以及常见证候所对应的症状出现的频次、频率.结果:证候名称经规范为146个,其中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有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心肾不交证、肝气郁结证.症状经规范为328个,与以上各常见证候对应的且出现频率在10%以上者的症状个数分别为:30(肝肾阴虚证)、28(脾肾阳虚证)、30(肾阴虚证)、41(肾阳虚证)、23(心肾不交证)、30(肝气郁结证).结论:更年期综合征辨证分型复杂,症状繁多,其常见中医证候的症状分布特点符合传统中医理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总结其基本规律.方法 检索1989 - 2009年与中医证候相关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文献,对中医证候分类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对所涉及的中医证候名称进行规范,对规范前后的中医证候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20篇,涉及中医证候类型225种,出现频率>1%的证候类型占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