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掌握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情况。[方法]对宁渡市18年来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时间、地点和食堂类别的不同,食物中毒发生情况也有所不同;中毒食物、致病因素和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有所侧重。[结论]第2、3季度,市边缘区,厂矿、企业、学校和幼儿园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较多;细菌性食物中毒最常见;米饭、水产品是食物中毒的主要食物;食品加工不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荣成市食物中毒情况,为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荣成市食物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荣成市共发生食物中毒29起,中毒人数408例。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12起,占41.38% 化学性食物中毒1起,占3.45% 不明原因食物中毒16起,占55.17%。集体食堂11起,占37.93% 小型餐饮单位10起,占34.48% 宾馆4起,占13.79% 其他4起,占13.79%。[结论]荣成市食物中毒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分析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采集食物中毒患者的肛拭子12份,剩余食物12份,呕吐物1份,按GB/T478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等进行检验。[结果]从患者肛拭子与可疑食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用2种细菌测定病人恢复期血清抗体比初期抗体呈4倍以上增长。[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和变形杆菌混合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4.
王红戟  陈娅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505-3506
[目的]了解学生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对留样食物、剩余食物、呕吐物、粪便及肛拭标本分别进行取样,根据临床表现,进行筛选检测及目标菌检测。[结果]此次学生食物中毒是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结论]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潜伏期短,与未煮熟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相似。在豆浆的直接涂片中,见到大量革兰阳性菌,可初步排除是由理化因素引起的中毒,但仍需做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引起此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采集食物样品5份,病人呕吐物3份,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2008进行检测。[结果]在1份食物样品和3份病人呕吐物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6.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WS/T80-1996.《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4789-2003对患者食物、呕吐物以及肛拭子进行常规致病菌检测。[结果]患者食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呕吐物检出1株,肛拭子检出1株,并检出肠毒素。[结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导致了这起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的中毒原因。[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验。[结果]进食可疑食物者211人,发病率28.0%(59/211),均治愈。[结论]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验,结合临床表现、发病潜伏期,确定为一起沙门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食物中毒的病原。[方法]对采集到剩余食物、呕吐物及患者粪便等共4份样品,按GB/T4789.6.10—2003检验。[结果]从1份剩余食物姜母鸭和2份患者粪便中均同时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结论]实验确认食物中毒为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阴沟肠杆菌混合污染食物所致。  相似文献   

9.
郜杏丽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8):1572-1572,1574
[目的]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检测。[方法]采集食物中毒学生肛拭子25份,剩余食物及砧板、刀7份等样品,参照GB/T4789.4,5,6,7,10,11,14-2003等方法检测。[结果]25份肛拭子中检出河弧菌3例,占12%,从红烧鲫鱼中检出河弧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由河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0.
姜晓清  施永林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354-4354
[目的]调查某医院接诊8名以呕吐、腹泻为主要症状患者发生食物中毒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采集剩余可疑食物2份、病人呕吐物1份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3份样品中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食物及1份病人呕吐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结论]此次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广州市白云区68起食物中毒结果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62013年间在广州市白云区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致病因素、中毒发生场所、样品类型等综合分析。结果广州市白云区20062013年间在广州市白云区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致病因素、中毒发生场所、样品类型等综合分析。结果广州市白云区20062013年共检出致病因素的食物中毒68起,中毒人数660人,细菌性食物中毒占总数的89.71%,以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最多。化学性食物中毒共7起,其中亚硝酸盐中毒占6起。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工厂食堂,其次为餐饮业、家庭。细菌性食物中毒中肛拭子样品阳性率最高,化学性食物中毒中呕吐物样品阳性率最高,不同类型样品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云区食物中毒以细菌性为主,加强工厂食堂、餐饮业的食品安全管理,有效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本市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概况,尤其是流行特征及实验室检测情况,为食物中毒的判定、治疗、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T4789标准和常规食物中毒检验程序操作,对疑似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检验。结果 5 a共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59起,送检标本574份;其中38起检出致病菌,检出致病菌69株。由单一致病菌引起的食物中毒35起,由混合菌株引起的食物中毒3起。共检出致病菌6种,检出率最高的是沙门氏菌,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各菌对样品的污染情况是:沙门氏菌以污染肉类为主,副溶血性弧菌以污染水产品为主,变形杆菌以污染肉类和米菜为主。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场所以餐饮业最多,其次是学校餐厅。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时间以三季度最多,其次是二季度。结论我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以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多发生在第三,第二季度,应重点加强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工作,预防和减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病原菌进行检测和分析,确定食物中毒原因,并了解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根据流行病调查和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的病原菌,按照GB4789.4-2010[1]、WS271-2007[2]、B-K琼脂扩散法[3]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共采集8份样品(2份肛拭物,6份剩余食物),除1份剩余食物外均检出斯坦利沙门氏菌,检出的7株斯坦利沙门氏菌对16种抗生素未见耐药情况。结论本起食物中毒是由斯坦利沙门氏菌引起,检出的斯坦利沙门氏菌未出现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4.
吕建华 《职业与健康》2008,24(16):1660-1661
该文通过对中毒报告不及时、专业知识不足、样品的采集与实验室检测等影响食物中毒原因查明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食物中毒调查水平和降低不明原因食物中毒的发生率,并提出:加强食物中毒报告管理、提高卫生监督机构对食物中毒的综合调查处理能力、普及食物中毒防治知识、加强实验室的质控管理,提高食物中毒病因检出率等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收集北京市海淀区2005~2012年食物中毒登记表,提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5~2012年北京市海淀区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77起,中毒人数988人,无死亡病例。54.5%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第三季度;近一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原因为微生物性,扁豆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植物性因素,亚硝酸盐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化学性因素;集体食堂和饮食服务单位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总数的85.4%。结论第三季度是预防食物中毒的重要时期,微生物是今后预防食物中毒的重点因素,饮食服务单位及集体食堂是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加强第三季度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食品经营者的责任意识、对可能发生微生物污染的环节加强控制,强化对饮食服务单位及集体食堂的监管可在一定程度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浙江省食物中毒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找出关键控制点,提出预防食物中毒的对策。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1992年-2006年浙江省15年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浙江省食物中毒以第三季度为多发时段;饮食服务单位、集体食堂和家庭为高发场所;微生物是主要致病因素,农药及化学物中毒死亡人数最多。结论:针对关键控制点进行重点管理,提高食物中毒的查明率,加强监管和宣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核实诊断,查明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对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患者临床表现、聚餐史、发病前72h进食情况,同时了解与患者一起生活、工作人群的饮食和发病情况;对食品加工场所进行卫生学调查;采集患者血液等标本和可疑食物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患者集中于同一进食人群,人与人不传染,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病例血常规检查WBC:18×10~9/L,与细菌性食物中毒特点相符,餐馆厨房卫生管理和条件不符合要求。结论是一起因餐饮加工过程中生、熟不分引起的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8.
张磊  李洁  傅华  李洋 《上海预防医学》2007,19(5):203-206,209
[目的]研究餐饮业从业人员食物中毒相关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变从业人员不安全食品加工操作行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1 070户上海市各类餐饮单位及578名餐饮业从业人员开展食物中毒相关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从业人员食物中毒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餐饮业从业人员食物中毒相关行为现状不容乐观,从业人员行为受年龄、户籍、文化程度、食品安全知识水平与食品加工硬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从业人员对于预防食物中毒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但食品安全知识水平、餐饮单位食品加工硬件条件及食品卫生自身管理体系均有待提高。[结论]改变从业人员不安全食品加工操作行为的措施应充分考虑各项行为影响因素并应用行为改变理论,使不安全行为导致的食物中毒得到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9.
4株EPEC(O111:K58)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Olll:K58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试验。[方法]依据GB/T4789.6—2003对4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或粪便进行培养分离,经染色镜检,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作出鉴定,并对该起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从食物中毒患者的3份肛拭和1份粪便均检出并确证为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Olll:K58);并确定导致食物中毒的病因是由致病性大肠肝菌EPEC(Olll:K58)引起。[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达到快速检验和鉴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实验室检测分析福州市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参照WS/T 81-1996、WS/T 13-1996、WS/T 80-1996、WS 271-2007附录B2和GB/T 4789. 5-2012标准。结果该起食物中毒标本共检出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菌株均产肠毒素,其中ZD2017-13和ZD2017-14 2株菌产肠毒素C,ZD2017-16产肠毒素B。这3株菌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RS),均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结论从该起食物中毒标本中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产肠毒素,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