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肠内与肠外两种营养支持疗法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症患者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ICU危重症患者11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57例)和肠外营养组(57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等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各营养指标均有所升高,且肠内营养组比肠外营养组升高更明显[血红蛋白:(120.47±22.46) g/L比(114.83±23.86) g/L,总蛋白:(78.21±8.42) g/L比(70.48±8.21) g/L,白蛋白:(38.21±5.03) g/L比(33.87±5.62) g/L,前清蛋白:(245.57±44.61) mg/L比(182.24±42.73)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腹胀腹泻、呕吐恶心、感染、肝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14.04%(8/57)比26.32% (15/57),12.28%(7/57)比17.54%(10/57),3.51%(2/57)比8.77%(5/57),1.75%(1/57)比5.26% (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支持对于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力都有提升作用,且肠内营养效果更加明显,可更好地提高预后,可能成为危重症患者更佳的营养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老年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观察老年危重患者营养状态、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90例老年危重患者完全随机化法分成3组:不含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对照组(A组),低剂量谷氨酰胺[0.3g/(kg·d)]肠内营养组(B组),高剂量谷氨酰胺[0.6g/(kg·d)]肠内营养组(C组)。于营养支持的第1、7、14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谷氨酰胺,观察血清谷氨酰胺含量变化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测定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氮平衡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胃肠道功能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第7、14天B组和C组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分别为(1886.8±420.5)、(2228.6±440.2)g/L和(1889.6±436.1)、(2174.3±440.8)g/L,较A组(1612.0±493.5)和(1869.7±559.8)μg/L显著升高(P=0.027,P=0.008);二胺氧化酶在B组和C组分别为(2310±1271)、(1602.5±1137.9)U/L和(2076.3±567)、(1586.3±530.9)U/L,较A组的(3250±923)和(2476±862)U/L显著降低(P=0.000,P=0.000)。营养支持后第7天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明显改善(P=0.023,P=0.047),第14天血红蛋白明显改善(P=0.003)。B、C组成功实施EN人数和达到EN目标人数分别是4和25例、3和27例,较A组12和13例多(P=0.008,P=0.000),胃肠道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少。结论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能早期改善危重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营养状态,减少胃肠功能并发症。通过肠道给予谷氨酰胺,有利于成功实施肠内营养,并实现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给予膳食纤维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肠内营养组和肠内营养+膳食纤维组,每组34例.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内营养+膳食纤维治疗9 d,于治疗后第1,5,9天分别测定尿乳果糖排泄率、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尿乳果糖排泄率及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均逐渐下降.肠内营养+膳食纤维组治疗后第5,9天尿中乳果糖排泄率低于常规肠内营养组[(31±14)%比(40±13)%、(27±17)%比(35±6)%],血浆二胺氧化酶水平同样低于常规肠内营养组[(2.12±0.90) kU/L比(2.83±1.20) kU/L、(1.27±0.90) kU/L比(2.08±1.12) 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膳食纤维能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膳食纤维对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对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80例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40例.肠内营养组给予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外营养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变化差值(△值)、2周内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值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2.65±0.51) g/L比(1.41 ±0.57) g/L,(4.82±1.82)g/L比(2.75±0.6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少于肠外营养组[(7.6±0.7)d比(10.8±0.9)d,(11.6±2.4)d比(16.8±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2周内撤机成功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的70.0%( 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腹胀发生率显著高于肠外营养组[30.0%(12/40)比0],而肠外营养组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及中心静脉炎发生率显著高于肠内营养组[ 15.0%(6/40)比0,15.0%( 6/40)比0](P<0.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较肠外营养有更好的营养效果,能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同时可缩短患者住ICU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肠屏障功能及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将56例MODS患者分为常规肠内营养治疗组(A组,n=28)和谷氨酰胺强化肠内营养治疗组(B组,n=28),两组患者接受等氮[0.2 g/(kg·d)]、等热量[30 kcal/(kg·d)]的治疗,氮与热量比为1:140.A组常规给予肠内营养(能全力,纽迪希亚制药),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丙氨酰-L-谷胺酰胺0.4 g/(kg·d)(力肽,华瑞制药),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查体人员作为对照组(C组,n=15),分别采血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LPS)浓度、D-乳酸水平,留尿测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观察患者留驻ICU时间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A、B两组患者血浆LPS、D-乳酸浓度、尿L/M比值较C组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LPS、D-乳酸浓度、尿L/M比值皆有降低,B组较A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B组患者留住ICU时间及死亡率低于A组.结论 谷氨酰胺强化早期肠内营养能较常规肠内营养更好地降低MODS患者肠道通透性,维护肠屏障功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肠内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认知及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手术治疗后伴有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前后观察2组对肠内营养知识认知、营养状况变化,及2组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肠内营养对疾病康复的影响"、"实施肠内营养注意事项"和"实施肠内营养并发症及处理方法"认知评分分别为(4.37±0.75)分、(3.75±0.44)分和(4.38±0.5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70±0.68)分、(2.40±0.50)分和(2.62±0.26)分;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依从性为100%,高于对照组的63.79%。干预后,观察组NRS2002评分为(2.12±0.36)分,低于对照组的(2.58±0.40)分;Alb、TP和TF指标水平分别为(41.88±1.45) g/L、(64.75±6.24) g/L和(210.38±14.51) mg/dL,均高于对照组的(39.70±0.46) g/L、(60.43±6.20) g/L和(201.52±15.16) mg/dL;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81%,低于对照组的31.0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知识的认知,进而提高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依从性,这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EPN)和单用肠外营养(PN)对早期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80例早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40例,A组采用EPN,B组采用PN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和第8天检测两组血清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C反应蛋白水平(CRP),并观察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第1天ALB、PA、CRP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第8天ALB、PA有所增长,分别由(35.47±3.95)g/L、(263.32±24.54)g/L增至(38.10±3.47)g/L、(276.19±22.27)g/L,B组术后第8天ALB、PA无明显增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8天CRP均明显降低,A组由(17.5±4.6)mg/L降至(3.1±2.0)mg/L,B组由(16.9±4.9)mg/L降至(4.7±2.2)mg/L,A组降低幅度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5%,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0;B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7.5%,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胸腔积液发生率为10%,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术后应用EPN营养支持相对PN可保证患者营养供给、调节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作为早期胃癌术后首选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10 mg/d)63例、B组(阿托伐他汀20 mg/d)54例及C组(阿托伐他汀40 mg/d)55例,疗程为12个月.测定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三组治疗前血脂、hs-CRP、颈动脉硬化情况及血管内皮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6、12个月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hs-CRP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2个月TC、rG及hs-CRP明显低于A组和B组[(3.52±0.55) mmol/L比(4.45±0.71)、(4.31±0.75) mmol/L,(1.20±0.12) mmol/L比(1.64±0.18)、(1.51±0.17) mmol/L,(4.22±0.28) mg/L比(5.34±0.48)、(5.02±0.4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2个月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0.84±0.07) mm比(1.07±0.10) mm、(4.03±1.14)分比(4.34±1.18)分、41.8%(23/55)比78.2%(4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12个月内皮素及血栓素B2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68.48±9.35) ng/L比(90.07±10.19) ng/L,(80.08±14.27) ng/L比(104.77±12.36)ng/L],一氧化氮及6-酮-前列腺素F1α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高[(72.28±9.40)μmol/L比(61.88±10.01) μmol/L,(72.39±8.67) ng/L比(54.92±10.78)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12个月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P<0.05),B、C组治疗12个月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加[(11.12±1.00)%比(6.38±0.49)%、(13.43±1.11)%比(6.39±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延缓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并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保肝降脂药、改善生活方式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均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2.4±0.6) mmol/L比(3.3±1.3) mmol/L、(4.4±1.4) mmol/L比(2.2±1.0) mmol/L、(3.0±0.5) mmol/L比(3.5±0.8) mmol/L、(1.3±0.6) mmol/L比(0.9±0.5) mmol/L、(42.3±11.5) U/L比(109.7±36.8) U/L、(40.8±7.4) U/L比(49.8±9.8)U/L、(54.2±12.3) U/L比(63.4±15.7) U/L;观察组:(1.1±0.4) mmol/L比(3.3±1.1) mmol/L、(6.1±1.5) mmol/比(2.3±1.1) mmol/L、(2.6±0.4) mmol/L比(3.6±0.9) mmol/L、(1.7±0.7) mmol/L比(0.9±0.6) mmol/L、(78.6±19.8) U/L比(112.1±41.1) U/L、(30.2±7.8) U/L比(51.2±11.3) U/L、(42.7±9.8) U/L比(66.8±14.6)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46/60),观察组为93.3%(5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对照组:(135.6±21.2)分比(127.8±18.9)分、(121.9±16.9)分比(110.2±13.6)分、(85.8±12.1)分比(78.9±11.1)分;观察组:(149.4±20.2)分比(128.1±21.9)分、(142.3±23.1)分比(108.9±12.8)分、(94.1±15.3)分比(80.2±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拟行开腹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EEN+PN组,n=62)和肠外营养支持组(PN组,n=64),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3、7天监测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脂、血生化、血淋巴细胞计数、血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营养支持相关费用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血生化指标和炎症及免疫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EEN+PN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PN组[(160.3±23.0)g/L比(137.0±28.7)g/L,P=0.000];术后第7天,EEN+PN组患者前白蛋白[(210.6±34.6)g/L比(154.8±36.9)g/L,P=0.000]、白蛋白[(33.6±3.8)g/L比(31.8±4.7)g/L,P=0.042]、淋巴细胞计数[(2.33±0.53)×10^9/L比(1.04±0.36)×10^9g/L,P=0.046]水平均显著高于PN组,血γ-谷氨酰转肽酶[(48.12±33.84)U/L比(71.54±34.00)U/L,P=0.048]、C反应蛋白[(31.15±19.00)mmol/L比(45.90±23.21)mmol/L,P=0.042]、总胆固醇[(3.09±0.83)mmol/L比(3.29±0.91)mmol/L,P=0.045]、低密度脂蛋白[(2.01±0.39)mmol/L比(2.31±0.72)mmol/L,P=0.049]水平显著低于PN组。EEN+PN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PN组[(65.7±15.6)h比(75.1±27.0)h,P=0.036],围手术营养支持疗法总费用显著低于PN组[(2634.5±1306.8)元比(3058.6±1216.0)元,P=0.046]。结论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机体术后前白蛋白水平,有益于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组织损伤水平的恢复,促进早期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营养支持疗法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早期微量肠内喂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肠内喂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5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给予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肠道外营养,对照组26例给予肠道外营养。对比观察两组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胆汁淤积、血糖与血脂异常等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达全肠道喂养时间(12.81±4.62d)、住院时间(18.6±5.7d)比对照组全肠道喂养时间(17.67±6.30d)、住院时间(26.9±4.2d)明显缩短,观察组的低血糖(15.4%)、高血脂(7.7%)、胆汁淤积(19.2%)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低血糖(42.3%)。高血脂(30.8%)、胆汁淤积(61.5%)。结论早期胃肠道微量喂养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发生,而且能使早产儿更快的过渡至全肠道喂养,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硫酸镁辅助治疗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重度HIE足月患儿34例,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A组17例)和对照组(B组17例),30例轻中度HIE患儿作为C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硫酸镁100 mg/(kg·d),疗程5~7 d;B、C组患儿如血清镁低于0.6mmol/L补充硫酸镁50mg/(kg·d)共3 d.观察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恢复时间;14d给予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NBNA)检查.结果 (1)治疗前A、B两组与C组相比血清钙离子[(1.31±0.36 mmol/L)、(1.40±0.52)mmol/L和(1.63±0.42)mmol,L]、镁离子[(0.75±0.23)mmo/L、(0.81±0.16)mmol/L vs(1.06±0.27)mmol/L]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血清钙、镁离子水平明显提高,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血清镁离子水平较治疗前仍有继续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组较B组患儿意识、肌张力及原始反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与C组比较恢复时间偏长.14 dNBNA评分A组总分较B组明显改善(P<0.05),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NBNA各单项评分除主动肌张力外,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及一般评分均较B组明显改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E患儿的血清钙、镁水平降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并随着病情好转而改善.加用硫酸镁治疗的重度HIE患儿血清镁上升快,同时临床恢复加快、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294例全胃切除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法:1994年5月至1997年5月行全胃切除的病人113例(A组),术后主要依赖肠外营养;1997年6月至1999年3月行全胃切除的病人86例(B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1999年4月至2001年5月行全胃切除的病人95例(C组),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而且总热量摄入减少。结果:各组病人术前及术后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无显著差异,B组及C组病人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A组病人,而C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费用又显著低于B组病人。结论:全胃切除病术后合理的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不仅减少医疗费,而且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糖升高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MI患者223例,根据人院第一次随机血糖分为3组,A组〈7.8mmol/L.B组7.8~11.0mmol/L,C组≥11.0mmol/L。A组为血糖正常组,B、C组为血糖升高组。结果入院随机血糖高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A组与B组、C组年龄相比[(68.8±7.5)岁比(71.6±7.3)岁、(74.3±7.1)岁,P〈0.05]。C组与A组相比血甘油三酯[(1.57±0.83)mmol/L比(1.31±0.63)mmol/L,P〈0.05],尿酸[(360.2±172.3)μmol/L比(273±8613)μmol/L,P〈0.05],肌酐[(125.2±90.5)μmol/L比(85.7±23.6)μmol/L,P〈0.05]浓度较高。与A组比较,B、C组复合壁心肌梗死多见(38.9%比59.7%、66.7%,P〈0.05)。C组与A组相比左室射血分数(43.5±6.37)%比(58.5±8.36)%,P〈0.05)较低。与A组比较,B、C组患者溶栓再通率低(54.8%比40.6%、28.6%,P〈0.05),冠脉造影提示支血管病变多见(51.6%比73.7%、69.2%,P〈0.05);C组比A组并发心力衰竭多见(35.4%比15.9%,P〈0.05),住院病死率(20.8%比4.5%,P〈0.05)增加。结论老年AMI患者入院随机血糖升高,提示病情重、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空肠造口与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78例,在征求患者意见的基础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肠造口组和鼻空肠营养管组,每组39例,分别予经空肠造口和留置鼻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2周,对肠内营养完成情况、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营养状况、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空肠造口组肠内营养成功率100.0%( 39/39),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6.4±8.3)h,并发症发生率7.7%(3/39),鼻空肠营养管组分别为92.3%(36/39)、(45.3±10.7)h、30.6%( 11/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肠造口组与鼻空肠营养管组肠内营养后14d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较肠内营养前均存在不同程度下降[空肠造口组:(47.3 ±8.7) kg比(58.5±9.8) kg、(58.6±4.9)g/L比(67.5±12.8)g/L、(33.6±4.4) g/L比(41.5±6.3) g/L;鼻空肠营养管组:(48.1±9.2) kg比(57.6±10.7) kg、(57.8±5.3)g/L 比(68.3±11.9) g/L、(32.8±4.9) g/L比(40.4±7.4)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后14d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空肠造口组与鼻空肠营养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患者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在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的同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血管的作用.方法 选取6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继续进行饮食以及运动控制,并且其原磺脲类药物治疗方案也继续进行.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MBL、hs-CRP、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A1c、BMI、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HDL-C水平有所升高,且试验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更显著[(0.31±0.09) mg/L比(0.43±0.11)mg/L、(1.25±0.83) mg/L比(1.75±0.67) mg/L、(8.01±1.11) mmol/L比(8.76±1.54) mmol/L、(13.21±7.11) mU/L比(16.78±6.02) mU/L、(6.99±1.11)%比(10.03±1.01)%、(29.79±2.11) kg/m2比(31.66±2.01) kg/m2、(4.11±1.02) mmol/L比(5.61±1.01) mmol/L、(2.11±0.23) mmol/L比(2.45±0.21) mmol/L、(2.79±0.11) mmol/L比(2.98±0.10) mmol/L、(1.83±0.31) mmol/L比(1.43±0.4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影响T2DM患者心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0.15%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在无痛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对新生儿一氧化氮(NO)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经导管注入0.15%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2 μ g/ml芬太尼混合液5ml,观察5~10 min,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后,再注入上述混合液10ml作为负荷剂量,连接自控镇痛泵;B组给予0.1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余同A组;C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三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Bromage改良法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分以及新生儿1、5 min时Apgar评分、NO及皮质醇水平.结果 A、B两组活跃期以及第二、三产程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活跃期:(2.9±1.5)、(2.8±1.4)分比(9.4±1.8)分;第二产程:(3.1±1.2)、(3.3±1.1)分比(8.2±1.6)分;第三产程:(1.7±1.1)、(1.8±1.1)分比(2.9±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产妇发生下肢运动神经阻滞.三组新生儿1、5 min时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NO水平均高于C组[(96.7±13.5)、(98.2±11.9)μmol/L比(82.3±12.6)μmol/L],而皮质醇水平均低于C组[(712.6±121.3)、(708.5±131.1) nmol/L比(908.3±126.4) 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15%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PCEA用于无痛分娩,安全有效,且可降低皮质醇水平,延缓新生儿NO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超低出生体重(ELBW)儿3种不同的肠外营养(PN)钙磷添加治疗方案,探讨ELBW儿如何用PN的方式补充钙磷.方法 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同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收治、进行PN治疗、符合纳入标准、顺利完成研究的66例ELBW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添加组(n=28)、钙剂添加组(n=21)和钙磷添加组(n=17),分别给予单纯的PN营养液、PN添加钙剂、PN添加钙剂和磷盐,每周(共4周)测定血清离子钙、血清磷水平,随机尿中尿钙及尿肌酐含量,测定治疗开始时及治疗期末骨密度值(SOS).结果 经过添加治疗后,与无添加组比较,钙剂添加组离子钙水平明显升高[14 d,(1.82±0.35)mmol/L比(1.14±0.47)mmol/L,t=5.800,P=0.005;1 d,(1.77±0.45) mmol/L比(1.07±0.43) mmol/L,t=5.492,P=0.004;28 d,(1.61±0.58)mmol/L比(0.92±0.44) mmol/L,t=4.556,P=0.025],钙磷添加组离子钙水平亦明显升高[14 d,(1.55±0.30) mmol/L比(1.14±0.47) mmol/L,t=3.570,P=0.001;21 d,(1.58±0.38) mmol/L比(1.07±0.43) mmol/L,t=4.151,P=0.000; 28d,(1.55±0.35) mmol/L比(0.92±0.44) mmol/L,t=5.302,P=0.003].钙磷添加组血清磷水平与无添加组比较明显升高[14 d,(1.86±0.10) mmol/L比(1.65±0.17)mmol/L,t=5.217,P=0.012;21 d,(1.88±0.14) mmol/L比(1.61±0.13) mmol/L,t=6.442,P=0.003; 28 d,(1.89±0.15) mmol/L比(1.58±0.14) mmol/L,t=6.891,P=0.000],也明显高于钙剂添加组[14 d,(1.86±0.10)mmol/L比(1.53±0.15)mmol/L,t=8.100,P=0.000; 21d,(1.88±0.14) mmol/L比(1.57±0.14) mmol/L,t=6.787,P=0.000;28 d,(1.89±0.15) mmol/L比(1.62 ±0.18) mmol/L,t=5.043,P=0.000].与无添加组比较,钙剂添加组的尿钙/肌酐比明显升高(14 d,0.69±0.18比0.33±0.14,t=7.601,P=0.000;21 d,0.66±0.16比0.37±0.14,t=6.62,P=0.001; 28 d,0.62 ±0.15比0.39±0.12,t=5.776,P=0.005),而钙磷添加组的尿钙/肌酐比明显降低(14 d,0.14±0.10比0.33±0.14,t=5.294,P=0.010; 21 d,0.13±0.12比0.37±0.14,t=6.102,P=0.002; 28d,0.12±0.11比0.39±0.12,t =7.711,P=0.000).28 d时钙磷添加组的骨SOS值增加量明显高于无添加组和钙剂添加组[(381±87) m/s比(135±87) m/s,t=9.815,P=0.000; (381±87) m/s比(146±68) m/s,t=9.774,P=0.000].结论 给予ELBW儿比例适当的钙磷添加治疗可使血清钙磷水平稳步升高,且避免了高钙尿症,增加了骨矿含量.对ELBW儿的PN钙磷添加治疗还需进行大样本研究和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各54例。B组给予常规护理,A组则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方案。比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护理干预前后各营养指标的情况。结果 1护理后,A组消化道出血、腹泻、呕吐及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3.7%、3.7%和1.9%,明显低于B组的22.2%、16.7%、33.3%和14.8%(P<0.05);两组在便秘的发生率对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护理后,A组TP、ALB、Hb及TFN等营养指标分别为(63.4±7.2)g/L、(31.4±5.9)g/L、(119.7±20.4)g/L和(2.1±0.3)g/L,均较护理前增加(P<0.05),B组同护理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方案,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陆雯 《药物与人》2014,(12):61-62
目的:观察分析阶段性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阶段性肠内外联合营养,给予对照组完全胃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26.3±6.3)天、腹胀缓解时间(4.1±0.4)天、体温恢复正常时间(9.5±1.4)天、感染发生率20.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阶段性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急性胰腺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