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适量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有利于精子的获能和顶体反应,高水平的活性氧会导致氧化应激.在氧化应激的作用下发生脂类氧化反应,精子DNA碱基对活性氧非常敏感,在脂类过氧化下会引起碱基修饰、DNA键断裂及染色质交联,使精子DNA受损.精子DNA损伤后会导致男性不育、反复自然流产、后代遗传风险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失败.因此,对精子DNA损伤的预防和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除了基因突变之外,表观遗传改变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表观遗传的改变以DNA的异常甲基化为主,其主要的机制是由肿瘤抑制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引起基因沉默。DNA的异常甲基化几乎存在于任何类型的人类肿瘤中,包括皮肤恶性肿瘤。现对DNA甲基化、DNA甲基化与肿瘤、DNA甲基化在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和皮肤淋巴瘤等皮肤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观遗传学涉及的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及染色质重塑。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基因的微环境来调控基因的转录。DNA的低甲基化可能在异常组蛋白修饰的协同下引起某些T细胞基因的异常活化,导致狼疮自身免疫的发生。目前认为,信号转导和转录调节蛋白的异常是与之相关的两个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4.
白癜风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氧化应激、遗传易感、黑素细胞凋亡、角质形成细胞功能异常等。近年研究表明,自身免疫是其发病的关键环节,本文对白癜风细胞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早期自然流产与精子DNA完整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取早期自然流产组病例70例,取不育组病例110例,吖啶橙法进行精子DNA完整率检测,精子DNA完整率≤70%视为异常。结果:早期自然流产组精子DNA完整率≤70%病例32例,不育组精子DNA完整率≤70%病例25例,两组异常比例分别为45.7%和22.7%。结论:早期自然流产组精子DNA完整率异常比例显著高于不育组,提示精子DNA完整率异常可能是导致早期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性病 艾滋病感染者HIV—1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HIV-1相关等位基因CCR5、CCR2b和SDF1在性病、艾滋病感染人群中的分布,为分析这些宿主遗传因素在HIV-1感染、艾滋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性病、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标本,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或PCR-RFLP分析,计算突变基因频率。结果 CCR2b-641和SDF1-3′A的突变频率较高。215例性病患者和75例区滋病感染者CCR2b-64I的突变频率分别为18.60%和15.33%,SDF1-3′A的突变频率分别为24.42%和23.33%。但CCR5△32的突变频率较低(0.23%),而CCR5m303等位基因突变率为0,这与中国普通汉族人和该地区普通汉族人的结果一致。结论 提示在遗传机制上艾滋病对中国人构成的威胁比西方人更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长期军事训练对氧化应激水平和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训练组为15名武警战士,对照组为15名普通大学生.两组均进行一次大强度运动应激(5km跑).训练前后即刻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血浆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血浆游离DNA(cell-free plasma DNA,cf-DNA).结果 组间比较,安静状态下,训练组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一次大强度运动后,训练组MDA、CK 和cf-DNA 均低于对照组,而GSH-Px则高于对照组;组内比较,运动前后,对照组和训练组MDA、CK和cf-DNA均显著升高,但训练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GSH-Px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长期军事训练可通过改善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降低氧化损伤、提高抗氧化能力)并降低细胞DNA损伤从而提高其对急性大强度运动的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感染相关辅助受体CCR5、CCR2、CXCR4和SDF1基因多态性与HIV-1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IV-1抗体确证阳性者纳入病例组,HIV抗体筛查阴性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测序法,检测两组MSM样本CCR5基因△32(rs333)和59029A/G(rs1799987)、CCR2、SDF1、CXCR4基因外显子区域的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差异与HIV-1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病例组102例,对照组91例,两组样本CCR5基因rs333位点未检出杂合子和纯合子突变,rs1799987A/G位点突变频率为59.59%,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差异分析显示,rs1799987A/G位点变异可能为影响HIV感染的风险因素[比值比(OR)=2.998,95%可信区间(CI):1.034~8.696];rs1799987A/G、rs1799864、rs1799865、CXCR4、SDF1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59.59%、19.95%、26.61%、11.92%和0.26%;CCR2第三外显子测序产物多态性分析发现,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未发现与HIV-1感染明显关联。结论:本地区MSM人群未发现CCR5基因△32突变以及对HIV-1感染的保护作用,59029A/G突变频率较高(为59.59%),CCR5、CCR2、SDF1和CXCR4基因多态性与HIV-1感染未发现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
DNA羟甲基化指在TET蛋白酶家族催化下,将5甲基胞嘧啶氧化成5羟甲基胞嘧啶的过程,是DNA主动去甲基化的关键中间步骤,主要通过动态调节DNA甲基化水平,影响基因表达.DNA羟甲基化过程可被TET蛋白、三羧酸循环相关酶、维生素C、微小RNA等多种因素调控.研究发现,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多种实体肿瘤类似,恶性黑素瘤中同样存在5羟甲基胞嘧啶含量降低,DNA羟甲基化调控因素异常等现象,提示DNA羟甲基化可能与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等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黄芩素对氧化应激状态下白癜风黑素细胞(PIG3V)线粒体超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白癜风黑素细胞系PIG3V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芩素组、H_2O_2组及黄芩素+H_2O_2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MTT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细胞ATP含量;RT-PCR检测线粒体DNA拷贝数。结果:与H_2O_2组比较,黄芩素+H_2O_2组线粒体结构损害轻,线粒体活性率、膜电位、ATP含量及DNA拷贝数高。结论:黄芩素减轻氧化应激状态下白癜风黑素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害,增强细胞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