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文冠果果壳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的药用植物文冠果的果壳中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果确定21种脂肪酸的结构和含量.结论其中有8种脂肪酸在该植物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莱菔子脂肪酸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洁  王雪娜  刘萍 《中国药业》2009,18(4):26-27
目的研究中药莱菔子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莱菔子种子中的脂肪酸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脂肪酸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从莱菔子中共分离鉴定出7种脂肪酸成分,占总量的99.80%。结论分离鉴定出的7种脂肪酸成分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有油酸(34.84%)、亚麻酸(26.16%)、芥酸(20.33%)、棕榈酸(11.23%)等脂肪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海桐果实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海桐果实进行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离分析。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萃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α-蒎烯(72.38%),其次为γ-杜松烯(5.66%)、1-异丙烯基-3-异丙酯苯(5.21%)。结论:首次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海桐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为海桐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假奓包叶根皮、茎皮、果壳和种子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这4个部位中的挥发油,对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从假奓包叶根皮中检测到9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8.85%;从茎皮中检测到11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24%;从果壳中检测到11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1.21%;从种子中检测到11个挥发油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7.76%。分别确定它们的相对含量,并比较其一致性。结论首次对假奓包叶根皮、茎皮、果壳和种子挥发油进行了提取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刘圆圆  孙宇飞  赵承晓  赵蕊  于永忠 《安徽医药》2022,26(11):2223-2226
目的了解培育的荷兰马齿苋种子脂肪酸的构成及含量。方法利用索氏提取法,针对荷兰马齿苋种子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获得了一定量的粗脂肪酸产物,计算总提取率。参照标准品,将粗提物通过气 -质联用色谱分析其主要脂肪酸成分及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荷兰马齿苋种子脂肪酸总提取率为( 20.36±0.12)%。其中,棕榈酸占 11.00%,亚油酸占 64.00%,硬脂酸占 5.00%,油酸占 1.00%,α-亚麻酸占 17.00%,花生酸占 1.00%;且亚油酸与 α-亚麻酸的占比为 3.76∶1。结论此项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荷兰马齿苋种子多不饱和脂肪酸等药物活性成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何首乌药材中脂肪酸的组成,并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何首乌中油脂类成分,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肪酸组成,以棕榈酸甲酯为参照物,测定其指纹图谱,并作相似度评价.结果:何首乌含20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有7种,占脂肪酸含量的72.14%;初步建立了以9个共有峰为特...  相似文献   

7.
GC-MS对鸡蛋花挥发油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鸡蛋花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鸡蛋花挥发油,再用GC-MS法鉴定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结果:在鸡蛋花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9种成分,初步鉴定出43种成分。结论:鸡蛋花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十四烷酸和亚油酸等脂肪酸及反式苦橙醇、β-芳樟醇和反式香叶醇等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酸藤子脂肪酸类成分的GC-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酸藤子的脂肪酸类成分。方法:酸藤子根部以95%乙醇提取,用石油醚对提取物进行萃取,所得萃取部位经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酸藤子枝叶用石油醚提取,所得提取物也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再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酸藤子根部共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28个,占流出峰总面积的73.48%,主要脂肪酸成分为8,11-亚油酸(19.10%)、8-油酸(13.01%)与棕榈酸(12.29%)。酸藤子枝叶共分离出30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12个,占流出峰总面积的91.60%,主要脂肪酸成分为棕榈酸(52.16%)。结论:酸藤子根部和枝叶的脂肪酸类成分有差异。本试验结果可为酸藤子的深入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凤  彭颜晖  丁成丽  王强 《医药导报》2009,28(11):1503-1504
目的分析鹰嘴豆中脂肪酸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鹰嘴豆中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研究。结果鉴定了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等13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达83.5%,其中油酸为23.39%,亚油酸为58.53%。结论该法可用于鹰嘴豆中脂肪酸类成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兴德 《中国药业》2010,19(24):25-26
目的分析长鬃蓼的脂肪酸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方法以索氏提取法提取长鬃蓼的脂肪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脂肪酸成分。结果鉴定了长鬃蓼的18个脂肪酸成分、2个甾类化合物和植醇,占色谱总出峰面积的82.39%;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油酸和棕榈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60.79%。结论长鬃蓼脂肪酸成分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所含脂肪酸具有很好的药理活性,为开发利用长鬃蓼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双边栝蒌种子油的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方法:用重量法和GC-MS法测定。结果:双边栝蒌种子油含量为31.24%,脂肪酸组成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90.48%,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结论:双边栝篓种子油属优质植物油,可作为油脂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柏子仁和柏子仁霜中脂肪酸的GC-MS比较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柏子仁与柏子仁霜的脂肪酸组成。方法用GC-MS方法对柏子仁与柏子仁霜油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鉴定了柏子仁油中的6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十六烷酸(6.58%)、硬脂酸(2.62%);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22.97%)、亚麻酸(54.17%)、花生四烯酸(7.75%)、二十碳三烯酸(2.62%),占脂肪酸的87.51%。;柏子仁霜油中鉴定了6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主要为十六烷酸(7.01%)、硬脂酸(4.85%);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23.42%)、亚麻酸(54.80%)、花生四烯酸(6.42%)、二十碳三烯酸(1.93%)。结论柏子仁和柏子仁霜均含有合理的益于人体健康的脂肪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文冠果种仁油中脂肪酸含量的HPLC 测定法.方法:以ω-溴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三乙醇胺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BDS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235nm,以甲醇∶乙腈∶水(58∶27∶1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mL·min-1,一次性分离五种脂肪酸,建立文冠果种仁油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结果:亚麻酸的线性范围为9.54~63.6μg,相关系数为0.9990,加样回收率为102.2%、RSD 为2.78%(n=9).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测量准确,可作为文冠果种仁油中脂肪酸含量测定的定量方法,用于文冠果种仁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亚麻种子油提取工艺及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亚麻种子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及测定其组成成分的最佳脂肪酸甲酯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烘干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等对亚麻子进行种子油提取,比较其得油率,并对不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得到的脂肪酸进行GC-MS分析。结果:种子在40℃恒温箱中烘干8 h,以石油醚-乙酸乙酯(6∶1)为溶剂,索式提取8 h为最佳提取方案。脂肪酸甲酯化以酸碱法效果最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亚麻种子油提取及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简单科学,适用于亚麻种子油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Organic acids in leaves and rinds of Garcinia indica (Kokam) were determin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he major organic acid in leaves and rinds has been found to be (-)-hydroxycitric acid present to the extent of 4.1-4.6 and 10.3-12.7%, respectively, by isocratic elution with 8 mM sulfuric acid as mobile phase with a flow rate of 1.0 ml/min using UV detection at 210 nm. Hydroxycitric acid lactone and citric acid are present in leaves and rinds in minor quantities. This method has been shown to be very reproducible with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ranging from 2.8 to 4.2%.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composition of organic acids in the leaves and rinds of G. indica by HPLC.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桃仁正品来源品种中脂肪油和氨基酸的差别。方法:采用GC—MS分析桃仁和山桃仁的脂肪油中脂肪酸和脂溶性成分的组成,采用全自动氨基酸测定仪比较桃仁与山桃仁中氨基酸的差别。结果:从山桃仁和桃仁中鉴定出22个和18个化合物。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结论:山桃仁和桃仁中脂肪油和氨基酸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阐明羚羊角中脂肪酸类成分。方法:溶剂法提取脂类成分,经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归一化法计算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羚羊角中鉴定出9种脂肪酸类成分,占总脂的85.14%,其中不饱和脂肪酸3种,占17.92%。结论:羚羊角中主要脂肪酸类成分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占80.31%。  相似文献   

18.
肖会敏  何悦  王四旺  谢艳华  杨倩 《中国药房》2012,(47):4488-4490
目的:建立测定椒目仁油与紫苏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山茶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与α-亚麻酸含量的方法,并对上述6种植物油中5种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十四酸作为内标,先甲酯化脂肪酸,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5种脂肪酸的含量。色谱柱为涂布浓度15%丁二酸二乙二醇聚酯的不锈钢填充柱(2000mm×3mm),柱温为180℃,进样口温度为300℃,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320℃,载气为高纯氮,流量为40mL·min-1,不分流进样。结果:6种植物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及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椒目仁油中分别为10.79%、2.93%、19.36%、27.73%、31.61%、78.70%,紫苏油中分别为7.74%、4.29%、17.04%、10.34%、58.64%、86.02%,花生油中分别为4.10%、3.59%、41.92%、32.21%、0.24%、74.37%,菜籽油中分别为2.52%、1.51%、22.88%、41.76%、8.03%、72.67%,大豆油中分别为13.84%、4.98%、19.32%、45.12%、6.28%、70.72%,山茶油中分别为5.17%、3.75%、37.46%、3.82%、0.26%、41.54%。结论:椒目仁油与其余几种油比较具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来源丰富、制作简单、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以作为补充脂肪酸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杏仁油的理化参数,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法建立测定杏仁油总甾醇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方法。方法:采用GC—MS对杏仁油中总甾醇和脂肪酸成分进行鉴定;总甾醇测定条件为:进样口温度280%,柱温为程序升温100℃(15℃/min)-280℃(28min);脂肪酸组分测定条件为:进样口温度250%,柱温程序升温70℃(10℃,min)-220℃(17min),分流比60:1。结果:杏仁油总甾醇含量为1.48g/k;饱和脂肪酸占5%,不饱和脂肪酸占94.5%。结论:GC—MS法准确可行,可作为杏仁油质量评价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