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液态保存的红细胞会逐渐失去在体内的存活能力。保存时间较短的红细胞在输血后24小时内仅少量破坏,大多数细胞仍具正常存活能力。保存时间较长的红细胞存活能力有一定程度下降,而且红细胞在最初24小时内比随后的破坏率大得多。通常认为,保存的红细胞只有在输血后24小时存活率不低于70%才适于输血,因而准确测定24小时存活率是对红细胞保存的标准化方法及新保存液评定的基础。有几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受者循环中输入的保存  相似文献   

2.
不可逆损伤及无活性的保存红细胞通常在输注后24小时内从受者循环中移去。为测定保存红细胞输注后24小时存活率,必须首先得到100%的理论值。通常采用输给健康志愿者10ml~(51)Cr标记的自身红细胞,分别测量输入红细胞的放射性和直接用~(32)P和~(99m)Tc测量受血者红细胞容量的方法。也可用另外三种方法间接测量。首先,用~(125)I测量血浆容量和全身细胞压积来间接测量受血者红细胞容量;第二,根据体表面积法来估价红细胞容量;第三,以输后10-20或15-30分钟的样品测量红细胞的放射性,外推到  相似文献   

3.
背景 发现一个高频率血型抗原的抗体常常会造成输血困难,因为很难找到相容的血液。当红细胞交叉不合的输血必须进行时,人们感兴趣的是对输血结果的预测。设计与方法 本文报道一例需红细胞输血的同种抗Kbp的病人,用化学荧光实验(CLT)和~(51)Cr标定红细胞的存活来评估抗体的功能活性。结果  相似文献   

4.
至今未能肯定HLA抗体是否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作者在9例均因严重贫血需反复输注红细胞后产出HLA抗体的患者中测定了~(51)Cr标记的红细胞寿命及其破坏部位。供者的ABO、Rh血型及其他的红细胞特异性抗原系统均与患者相同,唯各种HLA抗原不同。用盐水、白蛋白、酶介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红细胞血清学试验。放射免疫抗人球蛋白试验(RIAT)作为患者血清与相应供者红细胞洗脱物的交叉试验。用淋巴细胞毒试验过滤患者血清及红细胞洗脱物的HLA抗体。输血后立即注入~(51)Cr标记的红细胞,并于注入后0.5小时以及随后间隔1、24小时心前区、肝脾区闪烁扫描,测定红细胞破坏部  相似文献   

5.
红细胞的生成活性及红细胞的平均胞龄和溶血程度通常用~(51)Cr标记红细胞的存活时间来估价。现已证明,红细胞内的肌酸与红细胞的平均胞龄有关。用双乙酰-α-萘酚反应测定红细胞肌酸已有报道,但该法缺乏特异性,结果常偏高。作者采用肌酸激酶(CK)反应来测定红细胞内的肌酸,作为诊断溶血性疾病的指标。酶法的测定原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背景 贫血是胎儿和早产婴儿的严重症状,为调查贫血的生理学和病理学,以及评估输血和使用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通过检测循环红细胞的存活是有效的。研究设计和方法 因为标准的~(51)Cr方法使患者或研究对象暴露于射线,所以在使用荧光素标记的抗生物素蛋白和流式细胞计数检测循环中存在的生物素标记的红细胞数目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检测存活红细胞实用的,精确的方法。另外,使用~(125)Ⅰ-链菌素检测所有生物素的消失情况。每种检测方法的结果与标准的~(51)Cr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循环中生物素标记的细胞的寿命接近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期输血杂志《TRANSFASION》,综述了有关用放射性同位素(一般为^51Cr和^111In)标记红细胞和血小板再回输给正常献血者,然后检测它们的回收率和体内存活情况,以此作为评价红细胞和血小板经保存或其它体外处理之后的活性标准。对红细胞而言,自1982年以来,FDA血液学分部接受FDA通过的红细胞输注24小时体内恢复平均达75%作为标准(J,Vostal,个人通迅2002)。与此相对应的,要求红细胞恢复的均值减去2倍标准误要大于70%。经过第一个24小时后,同位素活性约每天衰减1%~3%,但红细胞24小时以后的存活标准还没有建立,因此,有关红细胞存活的标准还没有真正明确。  相似文献   

8.
背景 在小剂量铬~(51)标记的D+红细胞注入志愿者体内后,比较使用流式细胞分析和传统的放射性同位素分析对红细胞清除和存活情况的检测结果。研究设计和方法 4组清除实验:用4ml覆以两种抗-D浓度(5或10μg/ml红细胞)的自体D+细胞在不同时间输给两个受试者;5组存活实验:用5ml冻融处理的D+细胞输注给5个D-受试者(在他们体内未检出抗—D)。连续采取血液样本进行γ计数分析和流式细胞计数分析。采取多种方法对输注红细胞进行着色标记,并且用3台流式细胞计数仪分析数据。结果 通过放射性检测得到的红细胞清除和存活的结果与已发表的数据一致;但流式细胞计数仪很少能提供计数初期清除率,红细胞半寿期或平均细胞寿命的数据所需的敏感性或准确的定量分析,虽然在有些实验组中它能大致估算红细  相似文献   

9.
背景 胎儿和早产婴儿的贫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测量循环血红细胞量有助于对贫血的生理学和病理学调查,以及对输血或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疗效的评估。由于标准的~(51)Cr方法使受检者暴露于放射线下,作者提出了一种无放射线暴露的测量循环血红细胞量的方法,该方法可十分敏感地用于胎儿和婴儿。研究设计和方法 10名体重范围在56.8~115.9Kg的成人在部分自身红细胞经生物素或~(51)Cr标记、混合后,静脉输入。用测定生物素标记红细胞在体内稀释程度的方法测量循环血红细胞量。生物素标记红细胞用两种方法测定:(1)~(125)Ⅰ-抗生物素蛋  相似文献   

10.
手术患者输注冰冻红细胞的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外科手术患者术中输注冰冻红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30例择期手术患者术中输注冰冻红细胞2~5 U,对患者输注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进行检测以及输注前后有无输血相关副反应进行观测。结果患者输血后24 h,72 h RBC计数,MCV,HGB,MCHC和PLT含量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WBC计数与输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72 h ALT,TB,CR,K 和BUN与输血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前后无尿常规改变及输血相关副反应。结论冰冻红细胞在外科手术患者中输注安全有效,无输血相关副反应,因而临床上可解决稀有血型患者大量输血要求。  相似文献   

11.
背景 监控输血的过度利用是大多数机构通常的做法。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研究对输血利用不足的问题进行了为期14个多月的监测,对Hb<5g/dL或血小板计数<10×10~9/L,且在化验报告发出的24小时内未输注红细胞或血小板的患者进行了评估。结果 本项研究期间,共输注了24,004单位红细胞和3,967份单采血小板。共有148例患者Hb<5g/dL或血小板计数<10×10~9/L,而在化验报告发出24小时内未接受输血治疗。有  相似文献   

12.
目前研究认为,红细胞形态的改善不伴以核苷酸浓度的正常化,只要将贮存的红细胞悬液加热。基于这一理论,作者通过比较形态改善前后自身红细胞输注后24小时的活力,以研究可逆的形态变化是否与活力的改善存在相关。用 CPD(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SAGM(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盐水)四联袋采集6名健康者的血液,离心、分离出红细胞后,加100ml SAGM 液至细胞中。充分混匀,静置保存42天。然后,算出置37℃ 1小时加热前后,正常红细胞和圆碟形+棘状Ⅰ型红细胞的百分率。~(51)Cr 标记细胞。此后将其分成两组,3单位为1组.每组测定2次:一组先未加  相似文献   

13.
异种输血--猕猴受输猪红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的目的是改造猪红细胞(pRBC)表面抗原,使之与灵长类动物相容,以探讨异种输血的可能性。结合使用α半乳糖苷酶(AGL)酶解和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改造猪红细胞表面异种抗原,并输注给猕猴,观察pRBC在猕猴体内活存时间及安全性;使用免疫抑制剂(蛇毒因子CVF和地塞米松)延长pRBC在猕猴体内的存活时间;建立失血性贫血猕猴模型,观察输注pRBC治疗失血性贫血猕猴的可能性。结果表明:AGL酶解能够去除猪红细胞表面主要异种抗原(α—Gal抗原),减弱其与猕猴血清的凝集反应,酶解技术与mPEG修饰技术结合可以使猪红细胞与猕猴血清更为相容。异种输血试验表明,双修饰的pRBC在猕猴体内存活时间为12小时,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可延长至40小时;pRBC在猕猴体内8小时的存活率为38%,在输注pRBC的8小时内,失血猕猴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可维持在失血前的正常水平。结论:改造后的pRBC可安全地输注给猕猴,改善失血猕猴的贫血症状.提示用猪红细胞进行异种输血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文报道宫内血管内输血后,胎儿循环血中胎儿和供者红细胞数每日下降的比例。计划 回顾性分析101例胎儿的302次输血。背景 荷兰Leiden大学医学中心妇产科。方法 检测同种免疫病的胎儿反复宫内血管内输血前后胎儿血样的血细胞比容。胎儿红细胞百分率用Kleihauer-Betke染色涂片判定。胎儿、供者和混合红细胞数的下降由划分两次输血间每日的比容下降比例以及校正胎儿胎盘体积变化来计算。结果[给出均数(SD)]得自每天比容变化比例。结果 第一次与第二次输血时间间隔[15.5天(SD 5.2)],短于其后的输血时间间隔(平均在21.4~21.9天,P≤0.0001)。由于输血及胎儿的生长,子宫体积发生变化,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治疗中通用型红细胞输血联合配合型输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紧急输血,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在15 min内进行通用型红细胞输血、随后进行ABO/RhD血型及交叉配血相合输血,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在15 min以内发通用型红细胞输血、随后予ABO或RhD主要抗原相合的配合型输血。比较3组的病死率、输血有效性、输血不良反应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结果: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与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24 h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用型+配合型输血组24 h内病死率和总病死率与通用型+交叉配血输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24 h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24 h,3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比容均高于输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输血后24 h内过敏、非溶血性发热、溶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个月,3组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输注通用型红细胞后继续予以配合型输血,该方案有效性与安全性与传统紧急输血方案相当,但可降低24 h病死率和总病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冰冻红细胞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红细胞在冰冻、融化、洗涤后的质控指标,分析不同的保存、融化温度对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各取20袋保养液为输血用复方枸橼酸钠抗凝剂(ACD-B)的全血,于采血后6 d内离心制成红细胞悬液,直接滴入(红细胞表面温度在5℃~10℃)红细胞低温保护剂或将红细胞和保护剂在37℃水浴后(红细胞表面温度20℃~22℃)再保存,-80℃冰冻保存数日后取出融化、洗涤.分别于融化后以及洗涤后立即取样测定红细胞回收率、游离血红蛋白.结果与未经加温而直接保存的红细胞相比,37℃水浴后的冰冻红细胞,融化洗涤后的红细胞回收率明显升高,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减少.结论红细胞及低温保护剂经过37℃水浴后能更好地冰冻保存红细胞.但由于操作条件的限制,红细胞融化、洗涤后必须24 h内输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红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输注红细胞制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1例临床上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血液病患者,确认为含有红细胞自身抗体后设定为实验组,对照组为19例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阴性的常规输血患者,对两组所有患者输血前24 h和输血后24 h的Hb、RBC、Hct几项指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输注红细胞制品前后,Hb、RBC、Hc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输注红细胞制品前后,Hb、RBC)、Hc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血象提高程度和输血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无效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另一方面,红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在抢救时可以输注少量红细胞制品,仍能起到维持Hb的作用,不应由于交叉配血不合而拒绝输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输入早产婴儿体内的成人红细胞的存活时间。19例极早产婴儿(出生时体重:878.7+/-221g,出生时孕龄:26.8+/-1.5星期)最后一次输血后,每星期采血样一次,检测其血循环中的胎儿Hb水平(%)。用反相HPLC从2μl血中分离出α、β、γ三种珠蛋白成分,胎儿Hb(HbF)百分率的计算公式为:γ/γ+β×100。输入的成人红细胞的成活时间定为;输血到受血婴儿血循环中HBF百分率回复到输血后HbF最高水平时的时间间隔,因为婴儿自身红细胞含HbF。19例婴儿中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的某些参数与成熟红细胞相应参数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西门子Advia 2120血细胞分析仪对112例男性和11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进行多项网织红细胞参数测定,确认参考范围,并与成熟红细胞5项相应的参数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纳入研究者中,女性的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ic%)、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ic#)、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CHr)、网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r)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45%~1.76%、(22~86)×109/L、30.1~36.4pg、99.5~113.7fL;男性的这4项参数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54%~1.93%、(29~104)×109/L、32.6~36.6pg、97.6~112.7fL。网织红细胞计数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明显大于成熟红细胞平均体积,且女性略高于男性;CHr明显高于成熟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量,而体积较大的网织红细胞内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则低于成熟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低于成熟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成熟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的均一性则比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均一性好。结论建立了网织红细胞一些应用较少的参数的参考范围并与红细胞的相应参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输血治疗的复杂性在于受者经常需同时测定两类红细胞群。本文报导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非放射活性铬酸钠的技术,检测~(51)铬及~(52)铬标记的猕猴及人红细胞的半寿期。其方法是采集志愿者的全血置于枸橼酸磷酸葡萄糖抗凝剂中,每单位全血被分成两部份,A样品含150毫升全血,B样品为10毫升。再将A样品分成(A-1)20毫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