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目的:对215例儿童急性中毒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急性中毒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分析215例急性中毒儿童的性别年龄、中毒原因、中毒途径、毒物种类、中毒地点及区域分布、治疗及预后。结果:215例中治愈190例(88.4%),好转21例(9.8%),死亡4例(1.9%),其中毒鼠强中毒死亡2例(0.9%),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2例(0.9%)。结论:215例急性中毒儿童中男孩多于女孩,1~6岁儿童多见,以药物中毒为主,中毒原因以误服误食为主,中毒途径主要为经消化道,其次为经呼吸道、皮肤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中毒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指导本地区制定中毒的防范措施、干预机制、诊治规范。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3353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职业、种类等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353例中毒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其中酒精中毒男性多于女性,而其它类型中毒女性多于男性;中毒以18~44岁年龄段最多(77.33%);患者职业分布以商务人员和工人最多(46.08%),初中文化程度患者最多(61.88%),中毒患者城市高于农村;酒精中毒占中毒类型的首位,其次为药物中毒、农药中毒等。中毒原因主要为非故意接触(83.47%),自杀居第二位(15.72%)。自杀患者构成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自杀的毒物城市主要为药物,而农村为农药;中毒途径以经消化道最多(97.70%);中毒发生以7月、12月达高峰,就诊时间以20:00~00:00最多(66.57%);病死率0.78%。结论酒精中毒占中毒的首位,宣传酒精对健康的危害,提倡文明饮酒。加强药物和农药的监管,科学合理使用,提高自我防范中毒的意识,避免毒物的随意获得。预防自杀性中毒的发生,应不断提高公民素质,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危机干预援助机制,提供实时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和掌握一汽厂区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发病特点、发病规律,以有效地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时做好中毒防范的宣教。方法收集一汽厂区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急诊医学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2 064例,根据性别、年龄、中毒的病因、中毒的物质进行分类及临床分析。结果中毒原因前几位的依次为安眠药、酒精、解热镇痛药、农药、一氧化碳、抗精神病药、杀鼠药中毒;中毒途径多为口服,自杀为主要原因(91.62%),极少数为误服(5.86%),中毒年龄段以18~40岁为最多(79.80%);男性以酒精中毒最为多见,女性以安眠药和解热镇痛药中毒居多;病死率为0.73%(15/2 064)。结论急性中毒占该区5年急诊总病例数的4.05%,中毒物种类繁多,自杀是主要原因,急诊医学科应高度重视急性中毒的抢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的病因、特点及类型,总结预防经验。方法对472例急性中毒患者从中毒类型、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酒精中毒和毒品中毒以男性(115例)多见,安眠药中毒以女性(127例)多见;急性中毒以15~34岁(417例)的人群为主;药物中毒和农药鼠药中毒患者,大部分是自杀行为。结论加快发展中毒救治网络的建设是救治急性中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对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75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5例以农药中毒为主,占51.7%(142/275),其次为医用药品中毒,占27.6%(76/275);患儿年龄以〉1~3岁为主,占48.4%(133/275),其次为2个月~1岁,占24.7%(68/275);中毒途径以经消化道中毒为主,占93.1%(256/275)。经积极对症治疗,275例患儿痊愈252例(91.6%),好转17例(6.2%),死亡6例(2.2%)。结论儿童急性中毒绝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中毒原因多为误服。加强安全意识可极大地降低儿童中毒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建立急性中毒注册登记表,研究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诊疗结果,为提高本地区急性中毒诊治水平、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急性中毒注册登记表,对1998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进行登记,收集其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毒物接触时间、中毒原因、中毒物种类、毒物接触途径、毒(药)物鉴定与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处理措施与患者去向等信息,并进行前瞻性、描述性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2800例急性中毒病例以治疗药物急性中毒为第一中毒类别;20~45岁为急性中毒第一位高发年龄组;职业以失业人员为第一位职业类别;女性多于男性;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第一位(86.43%);毒物鉴定率仅9.71%。结论急性中毒的预防及其心理教育与咨询重点应在20~45岁的女性以及失业人群;政府需要加大力度监管镇静催眠类药物处方管理;本地区对中毒毒物的鉴定有待加强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中毒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急性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汕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发生时间、发生地点、毒物种类、中毒原因、中毒途径和转归等资料。结果:603例急性中毒患者中,男性326例,女性277例。在中毒病例年龄段中,大于14岁排首位(27.7%),其次为21-30岁排第二位(17.1%)。一氧化碳中毒是最常见的中毒种类(30.0%),其次是农药中毒,第3位是药物中毒。意外原因中毒是急性中毒患者最常见的中毒原因,在意外性中毒中,一氧化碳中毒是最常见中毒类型。在自杀性中毒中,最常见是农药中毒。最常见的中毒途径为口服中毒(57.5%)。急性中毒患者病例中,治愈173例(28.7%)、好转409例(67.8%)、放弃18例(3.0%)、死亡3例(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和农药中毒是急性中毒的主要种类,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毒物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依托型急救中心急诊内科收治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与急救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4-2009年在福建省急救中心内科就诊的各类急性中毒患者的性别、年龄、中毒原因、种类、毒物名称、入侵途径、急诊诊断、急救处置、去向及转归等,进行登记并分析.结果 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2867例,男女比例为1∶1.04,平均33.8岁,其中18~40岁年龄组占76.39%.所有中毒例数以1月份最多,占全部11.33%;中毒类别位居前四位的依次是酒精中毒(54.55%),药物中毒(25.95%),农药中毒(5.65%),毒品中毒(4.88%);毒品中毒大部分为年龄≤25岁(56.44%),平均年龄为28.2岁,明显低于药物中毒和酒精中毒(P<0.01);69.54%患者经急救处理后离院随诊观察,需要住院者占30.39%,仅4例发生死亡.结论 城市急性中毒以酒精和药物为著;依托型急救中心模式中"院前急救-急诊科-院内救治"的急救绿色通道,对于提高急性中毒的抢救成功率和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中毒患者460例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收治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本科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460例急性中毒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毒物种类、中毒类型的季节分布、毒物侵入途径、中毒原因、急诊诊断、转归及死亡等项目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460例急性中毒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34岁(占38.7%)。首位的中毒种类是化学品,占33.48%;其次是药物中毒,占28.26%。消化道摄入是急性中毒最常见的途径,占80.22%。自杀者占急性中毒的62.59%。中毒死亡1.52%。结论为综合性医院急诊科医生提供了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资料,为急性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和掌握昆明西部地区急性中毒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更有效地提高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做好中毒防范的宣传教育工作.方法 收集2005-01~2006-12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所有急性中毒病例2658例,根据性别、年龄、职业、中毒原因、中毒途径和中毒物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中毒患者数前11位的分别为酒精中毒、安眠药中毒、解热镇痛药中毒、菜豆中毒、野生蕈中毒、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乌头碱中毒、多种药物混合中毒、杀鼠药中毒和抗精神病药物中毒;中毒年龄段以18~40岁最多(84.39%),男性以酒精中毒为主,女性多为自杀所致;中毒途径以经消化道最多(96.7%);职业分布以工人最多(51.8%),其次为干部、学生、农民和无业人员;中毒原因主要为误食(76.4%),自杀居第二位;就诊时间以18: 00~次日4: 00最多(79.5%);病死率为0.26%(7/2658).结论 急救物品的完善、充足的人员配备和医护素质的提高是决定中毒人群急救效果的关键.社会各部门应加强对普通公众中毒防范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各种急性中毒6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方 《临床误诊误治》2008,21(11):18-19
目的:为探讨急诊收治各种急性中毒病人防治策略提供更为详尽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科的650例急性中毒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中毒种类及途径、临床表现、就诊方式、转归及死因、救治方法等8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男289例,女361例,男女性别比为1:1.2;中毒年龄主要集中在18~40岁(85.1%);中毒种类依次是酒精中毒242例(37.2%),药物中毒184例(28.1%),一氧化碳中毒106倒(16.1%);最常见的中毒途径依然是消化遗和呼吸道;中毒原因以自杀(63.2%)为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4%,病死率为2.46%.结论:本组资料为急性中毒的抢救、防范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调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急性中毒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17-03-01—2018-03-01期间于我院就诊的急性中毒患者,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采集急性中毒患者信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患者来源、毒物种类、中毒原因、季节分布等特点。结果:1年间我院中医部和西医部急诊科共收治急性中毒患者332例,男女比例为1.441,男性高于女性。其中城区人口142例(42.8%)、农村人口190例(57.2%)。该地区排名前3的急性中毒种类为酒精中毒(75例,22.6%)、CO中毒(64例,19.3%)、毒蕈中毒(42例,12.7%)和毒蛇咬伤(42例,12.7%),其中CO中毒患者主要为城区人口(76.6%),83.3%的毒蕈中毒患者来自农村,毒蛇咬伤和蜂蜇伤患者也以农村人口为主(93.6%)。药物中毒主要为镇静安眠药,占61.5%;农药中毒主要为有机磷中毒(23例,6.9%)、百草枯中毒(11例,3.3%)、除草剂中毒(21例,6.3%)。中毒年龄以40~59岁年龄段为主,病死率最高的是百草枯中毒。结论:酒精、CO是该地区城区人口急性中毒的常见毒物,而有机磷农药及百草枯是该地区农村人口急性中毒的主要原因,也是预后最差、病死率最高的中毒类型。健康宣教、天然气及农药规范化使用的普及应当成为该地区社会干预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急性中毒281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急性中毒281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总结急性中毒28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性别分布中以21-3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中毒分类以药物中毒为主,职业分布中最常见的是待业人员。结论:中青年药物中毒患者多为自杀,镇静催眠药物仍占首位,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以农民工为主,毒品中毒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4.
845例急性中毒资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845例急性中毒资料分析广东省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急诊科(512026)饶文霖,张昌瑞本文收集我院1981年~1993年收治的各种类型急性中毒845例,现将资料分析如下。1.中毒类型分析1.1中毒类型与性别。年龄关系:本文845例病例中,男401例,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分析1631例急性中毒患者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方法通过调查的形式对1631例患者从年龄、性别、中毒原因、中毒物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护理措施,强调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结果1517例病人康复出院,抢救成功率93%。结论急性中毒死亡率极高,有效的治疗、密切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陈晓华  王立  邹利群 《华西医学》2006,21(1):150-151
目的:预防和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方法:回顾2003年6月~2004年8月间收治的736例急性中毒患者,统计其中毒种类、原因、年龄、性别、患者职业、时间季节分布。结果:女多于男,安眠药中毒居首位,以城镇女青年为主;酒精中毒居第二位,以男性青年为主;农药中毒居第三位,以农民为主;30岁以下为急性中毒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儿童急性中毒5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外中毒是意外损伤中最多的一类。为了解儿童急性中毒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我们对1990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收治的51例中毒儿童(不包括食物中毒)的类型、年龄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现将资料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急性中毒51例,男38例,女13例。男女之比为3∶1。<1岁3例,~3岁27例,~5岁14例,~7岁2例,~12岁5例。中毒途径:消化道食入47例,占92.16%。肌肉注射及滴鼻各2例,占7.84%。中毒原因:误服及日常接触中毒49例,有意服毒2例。就诊时间:最早为服药后10分钟,最晚5天。1.2 中毒种类 药物中毒39例…  相似文献   

18.
刘森珍 《当代护士》2014,(7):150-152
目的:探讨粤东地区住院患者急性一氧化碳(CO)急性中毒的原因,并针对不同中毒程度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方法对本院急性CO中毒住院治疗的患者3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地区CO中毒人群大部分为年龄≤19岁及年龄≥60岁患者;急性中毒原因主要是煤气管道泄漏、热水器使用不当等;中毒程度以轻、中度为主;辅助检查血COHb均为阳性,多伴有外周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结论青少年和老年人是粤东地区CO中毒的主要人群,及时救治是预防CO中毒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急性中毒在我院急诊抢救中十分常见,其中安眠药(安定、舒乐定安、三唑仑、鲁米那等)急性中毒又最多。1994年4月~1997年10月,我们共收治各类中毒昏迷患者共348例,其中安眠药中毒196例(占563%)。我们采用美解眠与纳洛酮抢救中毒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ACL-9000全自动凝血/纤溶分析仪检测107例急性中毒患者止凝血指标,探讨止凝血指标在急性中毒领域中的应用价值。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从2003—01~2005—07在本院内二科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患者中选择急性中毒患者107例,男47例,女60例,年龄18~72岁。其中农药杀虫剂中毒(有机磷等)35例,农药杀草剂中毒(百草枯等)5例,杀鼠剂中毒(毒鼠强等)9例,镇静催眠药及抗精神病药中毒(地西泮、氯氮平等)28例,生活性毒物中毒(一氧化碳、乙醇等)7例,工业毒物中毒(苯、汞、铅、甲醛等)19例,有毒植物中毒(毒蘑菇)4例。重度中毒组46例,轻度中毒组61例。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阴性对照,男18例,女22例,年龄25~5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