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产地来源的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盾叶薯蓣种质资源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在优化盾叶薯蓣薯蓣皂苷元提取条件和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HPLC法对生长在相同环境下,不同产地来源的盾叶薯蓣引种驯化前后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盾叶薯蓣引种驯化前后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变化与盾叶薯蓣种质有关,不同种质之间差异明显.结论: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因此选择优良的种质是提高薯蓣皂苷元含量,实现盾叶薯蓣GAP基地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DNA水平分析鉴定不同薯蓣皂苷元盾叶薯蓣的遗传关系。方法从40个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引物,进行RAPD分析,应用POPGENE 1.31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扩增出73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64条,占87.67%,盾叶薯蓣类型间具有明显的多态性差异。结论DNA分子多样性差异与薯蓣皂苷元量差异具有相关性,说明盾叶薯蓣的遗传基础可能对薯蓣皂苷元的形成和积累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盾叶薯蓣药材的品质。方法 通过组织培养,分别用秋水仙素和Co60射线处理盾叶薯蓣愈伤组织和丛生芽,获得盾叶薯蓣四倍体和辐射株系,并分别对其试管苗和部分株系一年生田间苗根茎中的薯蓣皂苷元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经诱导获得的大部分四倍体和辐射株系试管苗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都超过了二倍体株系;四倍体株系试管苗与一年生苗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有较强的相关性,而辐照株系试管苗与一年生苗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相关性不明显。但整体看,根茎中薯蓣皂苷元含量高的试管苗在田间生长1年后,薯蓣皂苷元含量一般也较高。结论 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利用多倍体和辐射诱变育种来改善盾叶薯蓣的品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薯蓣皂苷元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薯蓣皂苷元抗肿瘤作用,采用四氮唑盐还原法观察薯蓣皂苷元对U-20S、SGC-7901、ACCM3株肿瘤细胞、HUCB和hRPE2株正常细胞体外生长的作用。结果:薯蓣皂苷元对U-20S、SGC-7901、ACCM、HUCB和hRPE等5种细胞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C250(24h)分别为45μmol/L、21.7μmol/L、15μmol/L、108.1μmol/L和78.5μmol/L。结论:薯蓣皂苷配基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不同产地菝葜不同部位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为寻找和扩大药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C18(250×4.6mm,7μm),流动相:甲醇-水(92:8),流速:1m l/min,检测波长:210nm。结果薯蓣皂苷元平均回收为98.43%,RSD为1.08%(n=6)。结论菝葜地下部位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普遍较地上高,部分产地药材地上部分的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探讨穿龙薯蓣茎叶作为根茎补充药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li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室温;进样量:10μL。结果: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高低顺序为根茎叶片茎,三者的含量分别为1.77%、1.03%、0.37%。结论:穿龙薯蓣茎叶可作为薯蓣皂苷的提取资源和补充药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盾叶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人工四倍体植株和普通二倍体植株在抗性相关指标及薯蓣皂苷元量方面的差异,探索药用盾叶薯蓣倍性育种的应用前景。方法以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的、经鉴定确认的3个不同株系四倍体盾叶薯蓣为材料,以二倍体原种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PO)活性以及可溶性糖的量;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HPLC法测定根状茎薯蓣皂苷元的量。结果四倍体植株SOD、PPO、CAT的活性以及可溶性糖的量明显高于二倍体;四倍体植株薯蓣皂苷元的量显著高于二倍体,增加幅度最大为二倍体原种的27%。结论人工四倍体植株薯蓣皂苷元量高,其生理指标也显示较强的抗性基础,可望直接利用或作为进一步培育高产、高薯蓣皂苷元量薯蓣新品种的良好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8.
穿山龙根茎叶不同生长期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不同生长期穿山龙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以确定其地上部分的开发利用价值。方法:采用RP—HPLC法检测不同生长期穿山龙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色谱柱:Discovery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4:16),流量:0.8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03nm。结果:薯蓣皂苷元在0.10-1.0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3%,RSD为0.879%(n=5)。地上部分(茎叶果实种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在8、9月份较高,分别为2.294%和2.117%;根茎(地下部分)中薯蓣皂苷元含量在9、10月份较高,分别为2.261%和2.576%;结论:穿山龙地上部分采收期应为8、9月份,地下部分采收期应为9、10月份,且地上部分也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ear infraed spectroscopy,NIRS)结合TQ软件快速测定盾叶薯蓣药材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方法  采集盾叶薯蓣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利用TQ软件建立薯蓣皂苷元的定量分析模型,利用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结果  建立的薯蓣皂苷元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分别为0.96459,0.0999,0.30041;经外部验证,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2)和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634,0.128。结论  所建模型预测能力较好,可以用于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生长光强为1.5、10、30、55、100、270 μmol/(m2?s)下对弱光生态型盾叶薯蓣的薯蓣皂苷元和生物量分别进行测定,以探讨不同光强与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和生物量的关系,并找出弱光生态型盾叶薯蓣的最适生长光强。方法 采用TLC法和RP-HPLC法测定其根状茎中薯蓣皂苷元的量。结果 不同光强对盾叶薯蓣的薯蓣皂苷元的量有显著影响。在100、55 μmol/(m2?s)的光强下,根状茎中薯蓣皂苷元的量最高,分别占其干质量的0.45%和0.55%。光照强度对盾叶薯蓣的生长有显著的影响,在30、55、100 μmol/(m2?s)下长势良好,其中在100 μmol/(m2?s)下生长最好。光照强度影响叶片的形状,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叶片长与宽的比率也随之增加。在270 μmol/(m2?s)的强光照射下,叶片长与宽的比率最大。光照强度能显著地影响植株的总叶面积,在100 μmol/(m2?s)光强下植株总的叶面积最大,总的生物量最高,根状茎的生物量与整个植株生物量的比值最大。结论 弱光型盾叶薯蓣是一种薯蓣皂苷元量较高的薯蓣变种,这将为该药源植物的选择育种以及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薯蓣皂苷对离体大鼠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器官水浴法,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完整内皮组和去内皮组,观察薯蓣皂苷(0.1~3.2 mmo1/L)对苯肾上腺素(PE)、氯化钾(KCl)预收缩的大鼠主动脉环的作用,进行组间比较,并观察薯蓣皂苷对离体血管作用的内皮依赖性.结果:(1)对PE预收缩内皮完整血管环,薯蓣皂苷在0.1 mmo1/L即产生显著舒张作用(vs对照组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2)对PE预收缩去内皮血管环,薯蓣皂苷在1.6 mmo1/L产生舒张作用但效果不显著(P>0.05),在3.2 mmo1/L产生舒张作用(P<0.05);(3)在相同浓度薯蓣皂苷(0.1~0.8 mmol/L)条件下,PE对内皮完整组舒张程度显著高于去内皮组(P<0.05),表明薯蓣皂苷对PE预收缩的血管环舒张作用有一定的内皮依赖性;(4)对KC1预收缩内皮完整血管环,薯蓣皂苷在0.8 mmol/L产生显著舒张作用(vs对照组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5)在KC1预收缩的去内皮血管环,薯蓣皂苷1.6 mmol/L产生舒张作用但效果不显著(P>0.05),薯蓣皂苷3.2 mmol/L产生舒张作用(P<0.05);(6)在相同浓度薯蓣皂苷(0.8~1.6 mmol/L)条件下,薯蓣皂苷对内皮完整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显著高于去内皮组(P<0.05),表明薯蓣皂苷对KC1预收缩的血管环舒张作用有一定的内皮依赖性.结论:薯蓣皂苷通过内皮和非内皮作用机制舒张血管,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首次建立小叶菝葜药材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薯蓣皂苷元作为对照品,采用比色法,高氯酸显色,于407nm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薯蓣皂苷元在0.025-0.125mg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样品回收率99.2%,RSD=2.88%(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可用于小叶菝葜药材总皂苷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国产闭鞘姜属植物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姜科闭鞘姜属(CostusL.)植物全世界约150种,分布于热带非洲、南美洲和东南亚等地。我国有3种:闭鞘姜Costusspeciosus(Koen.)Smith、莴笋花CostuslacerusGagnep.和光叶闭鞘姜CostustonkinensisGagnep.,分布于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1970年Dasgupta等[1]报道从产于印度的闭鞘姜根茎中分离纯化得到薯蓣皂甙元,得率为2.12%,此后,许多学者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进行了研究。目前,作为合成甾体激素的原料药,薯蓣皂甙元日益紧缺,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国产闭鞘姜属植物资源,我们对其进行了薯蓣皂甙元的含量测定。薯蓣皂甙元的含量测定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 组和 Dio 组,每组10只。MCT 组和 Dio 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Dio 组每天给予 Dio 80mg/kg 灌胃,对照组和 MCT 组给予相同量溶剂灌胃。待药物干预满4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MCT 组的 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Dio 组;经薯蓣皂苷元干预后,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薯蓣皂苷元能够缓解 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蛇菰科植物杯茎蛇菰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 采用水合氯醛透化法对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并分别对花序、花茎、鳞苞片、根茎等器官进行常规石蜡切片观察.结果 花序中部横切面可见附属体与子房;花茎横切面维管束环状排列,髓部具异型维管束;鳞苞片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根茎中可见周韧型维管束环状排列;粉末中可见子房、花粉、导管、石细胞等.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杯茎蛇菰的显微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白花蛇舌草对氮、磷、钾的吸收分配规律。方法定期取样研究干物质积累规律,采用常规测定方法测定植株氮、磷、钾的量。结果白花蛇舌草苗期对氮、磷、钾吸收较少,分枝开花期和结果期吸收量快速增加,成熟期氮、磷吸收减少,钾出现"负吸收"。白花蛇舌草植株对氮素吸收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全生育期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比率为1.00:0.16:0.54。苗期和分枝开花期氮、磷、钾主要积累在叶和茎中,其中氮素以叶中分配最多,磷和钾则主要分配在茎中;结果期和成熟期氮、磷、钾多分配在花果和茎中,氮和磷花果中最多,钾则茎中最高。结论白花蛇舌草在苗期对肥料要求不多,可适当少施。分枝开花期和结果期吸收量骤增,要加大施肥用量,结果期对磷肥和钾肥要求较多,应适当补施磷肥和钾肥以满足此期果实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黄精炮制前后黄精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黄精炮制前、后黄精多糖药理作用,发现其作用有延长小白鼠游泳时间和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增加胸腺、脾脏的重量和未成年雄性小鼠睾丸和前列腺-贮精囊的重量;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的含量,比较研究发现。黄精炮制前后黄精多糖都具有相同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阶梯生物催化协同提高提取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的收率和质量。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对阶梯生物催化协同提取薯蓣皂苷元工艺进行研究,确定该工艺最佳条件;用红外光谱和HPLC谱对皂苷元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以产品的收率和熔点为考察标准,比较阶梯生物催化法与直接酸水解法、自然发酵法以及酶解法的优劣。结果利用阶梯生物催化法,当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复合酶制剂、淀粉酶以及糖化酶按顺序依次加入时,能够将植物中98%的薯蓣皂苷元提取出来,其产品的红外谱图与对照品谱图相吻合,经HPLC谱测定薯蓣皂苷元质量分数95%以上。结论利用阶梯生物催化协同提取薯蓣皂苷元与其他3种工艺相比,能耗降低,皂苷元收率和质量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