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万霞  毕纯龙  张蔚 《黑龙江医学》2008,32(9):646-648
目的探讨颈部囊性病变的CT与超声特征。方法搜集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均行CT和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CT和超声特点。结果甲状舌管囊肿28例(45.16%),颈淋巴管瘤21例(33.87%),鳃裂囊肿13例(20.97%)。颈部囊性病变各有其好发部位,且病变CT和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颈中线附近、舌骨上下;淋巴管瘤多见于颈侧部、锁骨上,范围较广;鳃裂囊肿多见于中上侧颈部。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呈单房性,淋巴管瘤多为多房性。结论CT和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多数能定性诊断,对颈部囊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颈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超声表现特点及其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甲状舌管囊肿12例,鳃裂囊肿5例,淋巴管瘤4例,颈部血管瘤8例的超声表现。结果颈部先天性囊性病变一般表现为光滑、壁薄、内透声佳。甲状舌管囊肿多位于颈正中线,与舌骨关系密切;鳃裂囊肿多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淋巴管瘤常位于颈后三角;血管瘤内呈蜂窝状且可压缩。结论超声能准确判断颈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性质和位置,结合临床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在颈部囊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的超声表现及其发病部位,总结不同病理类型囊性病变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92例颈部囊性病变中,甲状舌管囊肿48例(52%),颈部淋巴管瘤31例(34%),腮裂囊肿10例(11%),表皮囊肿3例(3%),其发病部位及超声表现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颈部囊性病变的发病部位、超声表现不同,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治经验。方法:93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鳃裂囊肿15例,鳃裂瘘管10例,皮样囊肿1例,囊状淋巴管瘤4例,甲状舌骨囊肿37例,甲状舌管瘘管25例,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随访1-10年。结果:93例中,囊性淋巴管瘤1例复发后失访,另1例行2次手术,癌性淋巴液囊肿1例半年后死于肺转移,鳃裂瘘管2例3次手术,甲状舌管瘘管1例复发,鳃裂瘘管术后1例迟发性面瘫,一次手术治愈,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颈部囊肿与瘘管的诊断除依据术前检查外,主要是依据术中的发现和术后病理检查。B超、CT等是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治疗上应彻底切除囊壁与瘘管,避免复发。术中应避免损伤颈部的大血管和神经。甲状舌管瘘管须切除舌骨中段2cm,这是防止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儿甲状舌管囊肿(TDC)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探讨其在TD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儿甲状舌管囊肿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甲状舌管囊肿中,15例位于颈部正中,4例偏右侧,2例偏左侧,体积大小为12 mm×6 mm×8 mm~34 mm×16 mm×20 mm;壁薄囊内回声清者14例,3例囊内回声欠清,4例囊内为混合回声,7例壁较厚;21例囊内均未探及血流信号,其中5例囊壁上探及点状血流信号。结论超声对小儿甲状舌管囊肿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为术前准备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高频彩超对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①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②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高频彩超表现。③结果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见于颈淋巴结囊性转移瘤、化脓性淋巴结炎及淋巴结结核。其中13例为颈部淋巴结囊性转移瘤,其特征性超声表现为颈部淋巴结囊性肿大,伴囊壁实性结节;较大囊壁结节内常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部分囊壁结节可见微钙化。7例为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其主要超声表现为上颈部淋巴结呈单发、圆形囊性肿大;囊壁略厚,且较均匀;囊液呈细密点状回声。5例为颈部淋巴结干酪脓肿型结核,其主要超声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中下颈部淋巴结呈多发、椭圆形囊性肿大,部分可融合成团;内壁毛糙,囊液内散在分布点状高回声。④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对颈部淋巴结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儿颈部包块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特点。方法:报告1994年~2004年我科经手术治疗小儿颈部非炎性包块82例,术前均行颈部彩色多普勒电脑声像仪超声诊断,全部病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结果:小儿颈部肿块以先天性疾病为主,占74%。主要疾病是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颈部淋巴结包块、先天斜颈、胸锁乳突肌假性肿瘤等。结论:小儿颈部包块临床诊断同超声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的对比分析,其结果常有不符,容易发生误诊。术前最佳的诊断方法除病史检查外,颈部多普勒超声诊断常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超声及病理基础.方法 分析32例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超声表现及病理资料.结果 甲状舌管囊肿的超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包块,大多透声较好,部分囊肿内呈细密的低回声光点.少数囊肿内可见低回声实性结构,后壁回声增强.多颈部正中线区域.少数偏于一侧.结论 超声检查甲状舌管囊肿可准确的了解肿块的部位、大小、形态、回声、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腮腺区先天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3例腮腺区先天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CT和MRI资料,包括腮腺区单纯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8例、鳃裂囊肿9例、淋巴管瘤3例、淋巴上皮囊肿8例.结果 腮腺区先天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CT及MRI表现为多单发的腮腺内或腮腺旁囊性、界清、形态规则、无血供的肿块,但各自又有不同影像表现,其中单纯囊肿表现为无回声,表皮样囊肿和鳃裂囊肿囊壁可强化,表皮样囊肿一般位置表浅,较鳃裂囊肿小,鳃裂囊肿内可见典型分层征象;淋巴管瘤呈分叶状、可跨叶匍匐生长,边界欠清,CT可呈多房样改变,增强无强化;淋巴上皮囊肿回声/密度/信号较前几者高.结论 超声、CT和MRI可以显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回声/密度/信号变化、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综合三种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对腮腺区先天性囊性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
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发育性囊肿.为胎儿发育期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残余上皮的分泌物聚集而成^[1]。本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近来有成年人患有此病的报道^[2]。目前关于本病的报道较少.且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报告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舌管囊肿25例,并结合文献讨论超声诊断价值以及超声表现与发病机制,病理基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吕铮  高顺利  杨艳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15-116
目的探讨第三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术前诊断。方法对2例第三鳃裂囊肿及瘘管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术前及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第三鳃裂囊肿及瘘管均位于左侧颈部,反复感染并肿胀.1例为不完全性内瘘管,1例为完全性瘘管,MRI及CT均表现为感染征象,颈部X光片显示为左颈部单个或多个气液平面影,食管稀钡造影表现为钡剂自左侧梨状窝呈细长管状影向前、下方延伸,与颈部气液平面相通。结论颈部MRI或CT对鳃裂囊肿可作出定位诊断,并显示与周围组织间关系,而颈部X光片及食管稀钡造影是诊断第三鳃裂囊肿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内瘘VI、瘘管走行,三者联合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3D戍像诊断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8例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的MSCT3D戍像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征。结果MScT3D戍像对诊断转移性颈部恶性淋巴结增大有较高的敏感性(95.45%)和特异性(85.7%):颈部恶性肿瘤颈淋巴结转移与其原发灶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MscT3D成像可作为诊断颈部恶性肿瘤侵犯颈淋巴结的一项重要的检查方法,MscT能较好地显示颈淋巴结转移的引流特征与影像特征,两者问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Second branchial cleft cysts are almost always located in the neck; thus, their presence in the nasopharynx is extremely rare. A 44-year-old man was referred to our department because a cystic mass was fortuitously found in the right lateral nasopharyngeal wall during transnasal esophagogastroscopy. He had suffered from intermittent right-sided nasal obstruction since childhood. T1- and T2-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evealed hyperintense signals. Marsupialization was performed by diode laser via an endoscopy-guided approach. No immediat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ccurred, and there was no recurrence 6 months following surgery. When a cystic lesion presents in the lateral nasopharynx, branchial cleft cys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n our experience, marsupialization by diode laser via an endoscopy approach is a safe and straightforward method of treating nasopharyngeal branchial cleft cyst, with no adverse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B型超声检查对鳃裂囊肿的诊断价值,报告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鳃裂囊肿,其中20例手术前即已由B超检查确诊,诊断符合率达87.5%。提示:B超对鳃裂囊肿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对鳃裂囊肿的形成、声像图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FNAC)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HC)在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恶性肿瘤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采用细针穿刺获得5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组织,涂片进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可疑的恶性肿瘤病变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单独FNAC分型确诊病例为35.7%,FNAC-IHC分型确诊病例为90.5%.FNAC-IHC对淋巴结肿瘤性病变的类型确诊率显著高于单独FNAC的确诊率.FNAC-IHC在颈部肿瘤性病变分型鉴别诊断的敏感度显著高于单独FNAC,而二者的特异性没有差别.结论:FNAC-IHC在颈部淋巴结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优于FNAC.  相似文献   

16.
利用色素和癌细胞悬液注射、组织切片和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了胸导管的引流途径,探讨了左锁骨上淋巴结的肿瘤转移机理。研究发现,胸导管发出胸导管侧支,注入周围淋巴结、静脉或胸导管末端。与胸导管相连的淋巴结的出现率为64%,左锁骨上淋巴结29%,左颈深下淋巴结28%,纵隔后淋巴结46%。胸导管侧支、相连的淋巴结和淋巴结的输出淋巴管构成胸导管的侧副淋巴回流径路。胸导管内的淋巴自胸导管侧支流向相连的淋巴结。叶绿素和癌细胞顺淋巴流经输入淋巴管注入胸导管周围的淋巴结。胸、腹和盆部肿瘤的癌细胞可经胸导管的侧副淋巴回流径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甲状舌管癌诊断与治疗(附3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状舌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术前不易诊断,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切片分析.复习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86年1月至2006年8月间收治的甲状舌管癌3例,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案.甲状舌管癌占所有甲状舌管病变的2.9%,其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与良性病变类似.本文3例中2例甲状舌管癌术前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另1例诊断为皮样囊肿;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甲状舌管癌.原发性甲状舌管癌诊断应符合以下标准:病变位于甲状舌管囊肿或甲状舌管中;甲状腺经临床或病理检查未发现肿瘤.甲状腺来源的乳头状癌是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病理学表现有以下特征:真乳头的形成;毛玻璃状细胞核、核内假包涵体、核沟及核微丝等特征性细胞核改变;砂粒体样结构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结构;甲状腺免疫球蛋白染色阳性.甲状舌管癌发展缓慢,预后较好.采用Sistrunk术式切除病变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后需要密切随访.伴有甲状腺肿物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例应当进行甲状腺切除或颈淋巴清扫术.而甲状腺功能抑制治疗及放射性碘治疗的作用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8.
贾福艳 《医学综述》2009,15(4):593-596
颈部淋巴结极为丰富,在全身800多枚淋巴结中占300多枚。颈部淋巴结病变多为炎症、淋巴瘤和肿瘤转移所致。头颈部恶性肿瘤最常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性淋巴结的正确诊断对肿瘤临床分期、治疗方案选择、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价意义重大。随着超声、CT、MRI、PET、PET/CT等技术的应用,颈部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大大提高。在多普勒超声波谱分析中,淋巴结内血流阻力指数是一个很好区分肿大淋巴结性质的指标;CT增强扫描是颈部转移淋巴结最常用且有效的检查方法;MRS通过对淋巴结内代谢产物的改变反映淋巴结的病理改变;而PET则是目前惟一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显像技术。本文就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检出的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