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铸造金属联合嵌体防治食物嵌塞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利用铸造金属联合嵌体治疗难治性食物嵌塞病例共87例。修复1年后通过来院复查和电话复查方式评价疗效。结果 一年复查成功78例,成功率达91.76%。结论 ①联合嵌体防治难治性食物嵌塞较其他方法舒适,磨牙少,并保持牙冠原有外形,不损害牙周组织健康。②临床制作中应强调标准Ⅱ类带鸠尾箱形洞型。且必须使用强力粘合剂和注意金属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应用嵌体冠和全冠联合固位的固定桥和传统双端固定桥修复一侧低龈径基牙的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嵌体冠和全冠联合固位的固定桥和传统双端固定桥分别修复6例一侧低龈径基牙的牙列缺损。结果5年后复查,两组的总体情况、边缘密合性、X线下基牙的情况的满意率达到100%,传统双端固定桥修复组的固位和咀嚼功能满意率分别达到66.7%和100.0%,嵌体冠和全冠联合固位的固定桥组的固位和咀嚼功能满意率分别是100%和83.3%。结论嵌体冠和全冠联合固位的固定桥可用于修复一侧低龈径基牙的牙列缺损的修复,但仍需对其疗效进行长期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王春红  姚莉莉 《安徽医学》2016,37(4):424-426
目的观察聚合瓷嵌体用于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后牙Ⅱ类洞患者112例(患牙139颗),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聚合瓷嵌体修复组69颗,树脂充填组70颗)。随访2年,从解剖形态、边缘密合度、颜色匹配、基牙继发龋、修复体存留、食物嵌塞方面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聚合瓷嵌体修复组在边缘密合度、基牙继发龋、修复体存留、食物嵌塞方面和树脂充填组比较,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颜色匹配、解剖形态上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20.05)。结论聚合瓷嵌体能够提高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修复的远期疗效,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活髓后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保存活髓使用聚合瓷嵌体间接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3月临床活髓后牙大面积牙体缺损患者28例患牙31颗,牙体预备,Ceramage聚合瓷嵌体间接修复,RelyX Unicem树脂粘接剂粘接随诊2年,以修正的USPHS标准评价修复后2年的随访.结果 聚合瓷嵌体修复体在各个复查阶段均没有出现分级为C的结果,2年的修复成功率为100%.结论 聚合瓷嵌体能较大程度保存牙髓活力,精确地恢复牙体形态、邻接关系与咬合关系,降低继发龋的发生,临床修复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5.
汪夕云  李玲 《海南医学》2012,23(20):94-95
目的 观察用钴铬合金嵌体和银汞合金修复磨牙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磨牙牙体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金属嵌体修复和银汞合金直接充填,在修复后6个月、4年复诊,对患者口内两种充填体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修复后6个月银汞合金直接充填组成功率为95.8%,钴铬合金嵌体组成功率为98.0%,经卡方检验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4年银汞合金充填组成功率为60.0%,钴铬合金嵌体组成功率为84.8%,卡方检验显示嵌体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银汞合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嵌体修复磨牙邻(牙合)面洞缺损的方法是有效且可行的,其长期临床疗效优于银汞合金直接充填.  相似文献   

6.
李圣明  王梅 《中原医刊》2006,33(4):30-31
目的探讨以嵌体冠作为固位体的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3例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行嵌体冠固位体固定义齿修复。结果63例牙列缺损修复后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嵌体冠固位体固定义齿修复可明显减少对牙体组织的磨切、减轻对牙髓的损伤,尤其适合牙合面磨耗明显的病例。修复后咀嚼功能恢复好,降低了龋病和牙髓病的发生率,并具有节约、省时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临床指标和牙龈指标分析3种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的疗效,为选择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适合的修复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患者120例共120颗患牙,根据患者诉求和意愿并考虑患牙的具体情况分为3组,每组40例患者40颗患牙,分别采用金属嵌体、瓷嵌体和树脂嵌体进行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修复,以患牙的对侧同名牙或对颌同名牙作为对照组,1年后观察各项临床指标并计算牙龈指数(GI)和菌斑指数(PI),并按照临床评价标准比较3种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1年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各自对照组比较,金属嵌体修复组患者GI和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明显高于瓷嵌体修复组和树脂嵌体修复组(P<0.05);与各自对照组比较,瓷嵌体修复组和树脂嵌体修复组患者GI和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材料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1年后,瓷嵌体修复组和树脂嵌体修复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金属嵌体修复组。结论:金属嵌体、瓷嵌体和树脂嵌体修复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对牙龈均有一定刺激,但程度不同,金属嵌体刺激最大,树脂嵌体次之,瓷嵌体最小。瓷嵌体和树脂嵌体可以达到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圆锥形套筒冠固位体对牙周病患者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46例采用圆锥形套筒冠修复的患者,记录其修复前、修复后2个月、修复后4个月时基牙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GBI)、探诊深度(PD),并在修复前、修复后4个月对松动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圆锥形套筒冠固位体基牙的PLI、GI、GBI、PD三个时段纵向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修复后4个月松动度明显降低.结论 圆锥形套筒冠固位体有利于牙周病患者的牙周组织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寻求一种对磨牙残冠较理想的修复方法。方法 在尽可能保留牙本质套圈的情况下,对患牙进行洞形及根管制备,以直接法在口内制作带桩的、嵌体的蜡型,经铸造工艺加工成合金带桩嵌体,嵌体粘结后再进行牙体预备,最后以全冠修复患牙。结果 156颗患牙修复后经过3年随访功能良好,无修复体松动、脱落,无继发龋等情况。结论 带桩嵌体加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后的磨牙残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杨光 《中外医疗》2009,28(20):14-15
目的观察CerecⅢ全瓷嵌体修复詹牙Ⅱ类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活髓Ⅱ类洞缺损的后牙68颗制作全瓷嵌体。修复后追踪观察2年,用改良USPHS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牙体,修复体完整性100%,边缘密合,外形、色泽及邻接关系恢复良好,未发现食物嵌塞、无继发龋和脱落。结论该嵌体是后牙Ⅱ类洞牙体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固定桥修复的临床疗效,总结成功病例的经验,分析失败病例的原因.方法:对635例铸造烤瓷固定桥修复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分析.结果:635例固定桥修复体修复8年后,558件成功,占88%,77件失败,占12%,其中牙龈变色18例,崩瓷15例,牙龈炎5例,基牙牙髓炎11例,根尖病变10例,修复体松动7例,脱落3例,继发龋8例.结论:正确的基牙选择,严格把握适应证,精细的牙体预备、模型制取和精心维护,是固定义齿修复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牙周病伴牙列缺损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联合嵌体固定松动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配原则选择单侧或两侧游离端缺失的牙周病病人,分成A和B两组,A组采用可摘夹板式活动义齿修复,B组采用联合嵌体固定松动基牙后再常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比较两种修复方法临床效果,松动基牙保存时间.结果两种修复方法修复后咀嚼效率无显著差别;修复后2年A组基牙保存率为0,B组基牙保存率为64.28%,两者间差别有显著性.结论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用联合嵌体预先固定松动基牙对修复后基牙保护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CEREC 3D系统制作的全瓷嵌体与钴铬合金嵌体在牙体修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根管治疗后II类洞无髓牙90颗,根据患者对材料的选择,一组采用CEREC 3D系统制作瓷嵌体48颗,一组制作钴铬合金嵌体42颗。修复后定期复查追踪观察2年,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 按照改良的USPHS标准进行临床评价,两组在2年后复查,在边缘密合性、外形、牙体完整性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牙龈健康状况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CEREC 3D制作瓷嵌体在牙体修复中具有优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钴铬合金嵌体。  相似文献   

14.
张伟一  唐震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2900-2901
目的:探讨评价Gluma脱敏剂和氟保护剂对全冠活髓基牙预备后牙本质过敏症的防治效果。方法:将125例(共268颗基牙)行冠桥固定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Gluma脱敏剂组、氟保护剂组、75%NaF组(对照组)三组,所有基牙采用暂时冠修复、氧化锌丁香油酚粘固剂粘固。7~10天后试戴修复体时,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三种药物处理过的基牙过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Gluma脱敏剂组(有效率94.51%)和氟保护剂组(有效率91.11%)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54.02%,P〈0.01),而Gluma脱敏剂组和氟保护剂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luma脱敏剂与氟保护剂可以有效预防全冠活髓基牙预备后牙本质过敏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合树脂嵌体修复后牙缺损3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0例后牙牙体缺损的患牙按分层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80颗患牙。试验组采用复合树脂嵌体修复后牙牙体缺损,对照组复合树脂传统直接充填修复。以改良USPHS评价方法为疗效评价手段,追踪3年,比较2组修复方法的相关性。用SPSS12.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术后3年共10例患牙接受复查,其中嵌体组76颗,成功率为96.1%,χ^2检验2组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树脂嵌体修复后牙缺损能的远期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复合树脂直接充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固定义齿修复中保护基牙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固定桥制作314例。分别于牙体预备中及基牙预备后对基牙实施保护。结果:穿髓17例,损伤牙龈15例,引起过敏症状12例,有保护而无保护剂2例。结论:保护基牙不仅是固定义齿修复成败的关键,也是现代口腔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郭蓉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2):1007-1008
目的测定套筒冠固位体基牙龈沟液(GCF)量的变化,研究套筒冠固位体对基牙牙周组织的影响,为套筒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16例以5作为基牙,进行套筒冠或烤瓷固定桥修复患者为试验对象,将受试者分为套筒冠组和烤瓷桥组。以左下5为研究对象,于牙体预备前,所有受试牙的龈沟中进行GCF取样,其GCF量作为基线水平。套筒冠或烤瓷桥修复后2周,1,3,6个月时分别对受试牙取样,进行GCF量的纵向观察以及2组的对比观察。结果套筒冠组与烤瓷桥组相比较,GCF量6个月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套筒冠固位体对基牙牙周影响小,更有利于基牙牙周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张晓丽  王汉玉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4):3046+3048
目的:观察儿童乳磨牙根管治疗术后直接复合树脂修复与复合树脂嵌体修复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将根管治疗后的乳磨牙患者120例分别进行直接复合树脂充填(89颗牙)和复合树脂嵌体充填(91颗牙)。一年后复查,采用美国公共卫生署修复体临床评价标准对患者口内充填体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复合树脂嵌体修复成功率87.9%(80/91),树脂直接充填修复成功率77.5%(69/89),嵌体充填的临床疗效优于树脂直接充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结论:儿童乳磨牙根管治疗术后用复合树脂嵌体修复比用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许艳 《西部医学》2007,19(2):269-270
目的评价非创伤性修复(ART)技术治疗乳牙龋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167颗乳牙龋洞,采用ART技术修复,用FX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1年后随访复查;对其中23例同时用ART技术修复第1恒磨牙31颗,2年后随访。结果根据疗效标准乳牙龋损评判成功143颗,成功率为85.63%,失败24颗,占14.37%;恒牙评判成功26颗,成功率为83.87%,失败3颗,占16.13%。结论ART技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早期龋损的方法,单面洞效果优于复面洞,尤其是恒牙,并能减少牙科畏惧症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对21名患者的22颗隐裂牙进行钴铬合金高嵌体保护性修复,5年后进行随访。结果:有15例16颗牙高嵌体稳固完好,5例高嵌体脱落者经及时处理后,现仍在良好的行使功能,1例因“根尖炎”拔除。说明高嵌体保护隐裂牙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是应注意严格嵌体洞型预备,调整好咬合关系,定期观察,防止产生继发龋及嵌体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