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SOF/VEL+RBV)抗病毒治疗基因3(GT3)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的80例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观察组治疗方案为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患者40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药抗病毒治疗患者40例。观察治疗4周、12周、停药后随访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生化学指标变化、Fibroscan指标变化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情况。  结果  采用观察组或对照组4周时SVR率分别为90.00%,70.00%、12周时SVR率分别为97.50%,80.00%、停药后随访12周时SVR率分别为97.50%,80.00%;在ALT、AST、GGT、ALB等血清生化指标在治疗4周、12周时,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 < 0.05),在停药后随访12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在治疗12周时Fibroscan值显著下降(t = 5.700,P = 0.018),停药后随访12周时,两组的Fibroscan值无差异(t = 0.012,P = 0.912);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头痛和头晕。  结论  对于基因3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比对照组抗病毒治疗可获得更高的SVR率和生化学应答率,肝纤维化明显改善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nterferon,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和代偿期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接受PEG-IFNα-2a联合RBV抗病毒治疗的住院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慢性丙型肝炎)与治疗组(30例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总疗程48~72周,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us response,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us response,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nd-treatment virus response,ETVR)、无病毒学应答(no response,NR)、复发(relapse)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53.3%)较对照组(80.0%)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死亡或严重不良反应,除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症状及腹水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适应证和预防措施的情况下,PEG-IFN联合RBV治疗慢性丙肝安全有效的,大部分患者可以按预定方案完成治疗。对于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使用小剂量PEG-IFN联合RBV较为安全,也有一定疗效。丙肝肝硬化患者在抗病毒治疗中较慢性丙肝更易出现血液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的不良反应及肝功能失代偿。治疗过程应密切观察并处理各种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程继海 《基层医学论坛》2016,(18):2514-2516
目的:总结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E)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均为48周。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12,24,48周和治疗结束24周不同时间点的血常规、肝功能、丙型肝炎病毒载量(HCV-RNA)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无应答(NR)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E)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意义。方法将90例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肝患者回顾性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8周后对两组患者在规范用药、定时复查方面的遵医行为及获得病毒学应答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规范用药、定时复查方面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完全获得病毒学应答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回访加大了对患者全程用药的监督力度,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索非布韦在慢性丙肝以及缓解肝脏纤维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将60例未合并肝硬化的慢性丙肝患者列为我院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为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实施索非布韦治疗以及利巴韦林口服,为研究观察组。同期另外40例未合并肝硬化的慢性丙肝患者则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以及利巴韦林口服,为研究参照组。同时选择60例合并肝硬化的慢性丙肝患者参与研究。就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以及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与参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与参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合并肝硬化的慢性丙肝患者治疗后PC III、HA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丙肝患者予以索非布韦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且可抑制肝脏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利巴韦林(Ribavirin)联合普通干扰素(INFα-1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快速及早期病毒学应答的疗效。方法二组均应用INFα-1b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加用利巴韦林10mg/(kg.d);治疗组35例患者加用利巴韦林15mg/(kg.d),观察二组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及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结果对照组RVR、EVR病例数分别为7例(21.21%)、18例(54.55%);治疗组RVR、EVR病例数分别为10例(28.57%)、30例(85.71%)。二组R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V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巴韦林15mg/(kg.d)联合INFα-1b治疗CHC,可提高EVR,进一步可预测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SVR)。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基因型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疗效。方法:80例丙肝患者,采用特异性探针杂交法进行丙肝病毒(HCV)基因型分型,根据病毒基因型分型结果分成HCV 1b型组和非1b型组,2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5 μg/kg皮下注射)和口服利巴韦林,治疗前后及随访中检测高灵敏HCV RNA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获得各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并比较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结果: HCV 1b型组与非1b型组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58.1%和8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HCV1b基因型疗效不佳,丙肝的疗效与基因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41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56例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纳入到研究中。观察治疗4周、12周、治疗后随访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2)、生化学应答、肝纤维化改善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结果  停药12周后,单纯HCV患者的基因1(genotype,GT1)型的SVR12率为97.56%,GT2型的SVR12率为98.97%,3型的SVR12率为97.54%,6型的SVR12率为97.85%,P = 0.870;对于HCV/HIV合并感染患者(除抗HIV治疗外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抗HCV治疗)治疗12周后,GT1型患者的SVR12为85.71%,GT3型患者的SVR12为92.11%,GT6型患者的SVR12为90.91%,P = 0.862;单纯HCV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的AST、ALT、ALB生化学指标明显好转,肾功能明显改善;单纯HCV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后,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中GT3型出现腹泻、恶心、呕吐、乏力,其他基因型别的患者和HCV/HIV合并感染患者以乏力、头痛为主。  结论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对于治疗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HIV合并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有效且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丙肝经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丙肝患者106例。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采用利巴韦林联合普通干扰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有效患者为52例,总有效率为98.11%,对照组治疗有效患者为42例,总有效率为79.2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治疗满意患者为52例,总满意度为98.11%,对照组的治疗满意患者为43例,总满意度为81.1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患者为2例,总不良反应率为3.77%,对照组不良反应患者为1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20.7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丙肝患者采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低剂量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结合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9例丙肝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自愿原则将患者分组并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评价。结果采用低剂量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结合治疗的观察组的HCV-RNA阴性转化率为84%优于采用利巴韦林治疗的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0.83%,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低剂量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结合治疗丙肝代偿期肝硬化可获得较好的HCV-RNA阴性转化率,且疗效显著。体会对丙肝代偿期肝硬化采用低剂量干扰素与利巴韦林结合为一种较为理想的用药方式,可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