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收集2000年10月1日-2005年11月30日接受卡介苗接种的新生儿资料2317例,新生儿成功接种后10个月,免疫力检测均在5~10年,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归纳如下。1人的因素1.1接种对象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在2.5kg以上,胎龄>37周,无发热、腹泻等异常症状和体征,一般情况良好,均必须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出生后 2d内 ,身体健康 ,需接种卡介苗。接种后应注意保持接种处清洁 ,每天换衬衣 ,以防局部混合感染 ,接种卡介苗 ,一般无不良反应 ,接种后 3~4周 ,局部可发生较硬的红肿里面逐渐出现脓液 ,红肿上可能有个小白点 ,以后结痂 ,渐干枯 ,1~ 2个月后大部分可愈合 ,留下一个瘢痕。反应较重者可发生破溃流脓 ,腋下淋巴结肿大 ,局部红肿 ,破溃时用消毒纱布覆盖 ,若孩子发热 ,接种周围红肿厉害 ,应请医生检查。接种后无反应 ,说明接种未成功。需作旧结核菌素 (OT)检查 ,若OT阴性 ,应重新接种卡介苗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及护理@赵映红$解放军第95829部队门诊部!湖北孝感432105卡介苗;;新生儿  相似文献   

3.
花高荣 《淮海医药》2008,26(5):465-465
患儿女性,2006年3月28日出生。于2006年9月5日14时40分在某乡镇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制剂疫苗时,接种人员误种卡介苗(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20041104-1,有效期:200611,5人份/支),右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在结核病免疫预防方面,参考WHO的建议,对新生儿在出生时立即接种卡介苗[1-3]。因此,卡介苗是目前接种者年龄最小的疫苗,也是接种后异常反应报告较多的疫苗[4]。鉴于卡介苗接种人群的特殊性,卡介苗的质量至关重要,而疫苗质量保证的关键是风险识别与控制。本文对卡介苗成品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以期减少卡介苗上市后的质量风险。  相似文献   

5.
患儿 ,女 ,3岁。自然正常分娩 ,出生体重 3kg。其父母健康 ,无结核病接触史。生后 2 4h ,产房护理人员按新生儿免疫接种常规 ,在左臂三角肌皮下注射 0 1ml卡介苗 ,右臂同样部位接种 1ml乙肝疫苗。 1个月后 ,患儿第 2次接种乙肝疫苗时 ,发现右臂三角肌接种乙肝疫苗部位有 3cm× 3cm红色硬结。护理人员将本应在右臂给予第 2次接种的乙肝疫苗改为左臂三角肌之处。 2个月后 ,右臂结节部位形成的脓肿已破溃 ,有乳白色脓汁溢出 ,普通细菌培养阴性。经结防所专科会诊 ,考虑与卡介苗大剂量接种有关 ,给予局部清洗和抗痨治疗 ,1个月后创面愈合 ,疤痕…  相似文献   

6.
1例7月龄女婴,因出生后注射卡介苗,4个月后左上臂出现脓肿。局部外敷利福平胶囊粉,约37.5 mg,1次/d,用药1个月后局部无好转。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12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106 U/L。停用利福平胶囊粉局部外敷,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护肝,五酯胶囊降酶,并对脓肿行局部切开引流,清除干酪样坏死组织。19 d后患儿左上臂切口愈合,肝功能好转出院。出院后1个半月复查,肝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卡介苗素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变应性疾病,东营地区的患病率为3.85%,其中约1/3~1/2为儿童患者。作者应用卡介苗素治疗小儿哮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按照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选择轻、中度,无结核病史及结核家庭史患儿60例,为治疗对象。 二、病例特点:60名患儿中,男49例,女11例;年龄为4~12岁。病程为1~10年不等。主观诱发因素:上感46例次,运动及劳累24例,吸入物、食物、  相似文献   

8.
1992~2004年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经常监测卡介苗的接种质量是计划免疫的常规工作。国家现行免疫程序规定:婴儿出生后应及时接种卡介苗(BCG)。为探讨影响BCG接种质量的因素,提高接种效果,现将1992~2004年监测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引用焦作市卫生防疫站1992~2004年新生儿BCG阳转考核登记表。考核对象为城区4家医院(A:焦作市第一人民医院,B: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C:焦作市妇幼保健院,D:焦作矿务局医院)出生且接种过BCG3~6个月的婴儿。1.2考核方法市卫生防疫站按常规方法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下简称结试),72h观察结果,同…  相似文献   

9.
曹祥芳  方卉芬  杜义祥 《医药导报》2002,21(12):771-771
目的;探讨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资料.结果;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异常反应一般为局部脓肿、溃疡长期不愈、局部淋巴结肿大、脓疡破溃等.结论;局部溃疡可涂抹甲紫;肿大、破溃的淋巴结可分别采用热敷、抽液和换药的方法,同时口服异烟肼(INH).  相似文献   

10.
汪琴  张韶英 《医药导报》2001,20(4):240-240
如何治疗“顽固性咳嗽” ,缓解临床症状 ,我科试用卡介苗多糖核酸 (唯尔本 )注射液 ,联合特异性脱敏法治疗 ,获得较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4例患者 ,男 8例 ,女 6例 ,年龄 18~ 6 4岁 ,平均 43 .5岁 ,咳嗽病程均 >2周 ,抗炎、止咳、综合治疗无效。均符合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1 ] 。 10例胸片示肺部无异常 ,4例示双肺纹理增粗 ,肺功能 :6例FEV1 <70 % ,5例FEV1 70 %~ 80 % ,3例FEV1 >80 % ;2 0种过敏原均呈阳性 5例 ,10种过敏原阳性 4例 ,4~ 6种过敏原阳性 3例 ,<4种过敏原阳性 2例。1.2 治疗方法 ①…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经验,指导今后的工作。方法对2007年~2014年接诊的卡介苗异常反应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接种部位皮肤改变9例占47%,淋巴结肿大5例占26%,皮下脓肿2例占10%,接种事故3例占15%。结论 1加强对新生儿父母的健康教育,指导在新生儿接种后加强皮肤护理;2对接种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执行接种技术,减少异常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杜军  江腊梅 《齐鲁药事》2007,26(11):697-698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接种后异常淋巴结反应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2006年收集的10例患儿BCG接种后出现异常淋巴结反应,淋巴结病理诊断均为结核病。9名患儿接种BCG 3~7个月后无结核中毒症状,生长发育正常;另一名患儿接种6个月后,诊断为全身广泛性的播散症。结果10例患儿在全身抗结核的同时给以局部治疗。结论提高BCG接种的质量和最大限度减少并及时处理BCG接种后异常反应,是BCG接种工作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卡介苗多糖核酸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olysaccharidenucleicacid,BCG-PSN)与盐酸西替利嗪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治疗组、对照组1各30例,对照组2为26例。治疗组给予卡介苗多糖核酸(斯奇康)隔日一次肌注,每次2mL,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1次/d,连续2个月;对照组1单纯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mg,1次/d,连续服用2个月;对照组2单纯给予肌注卡介苗多糖核酸2mL隔日一次。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0例,对照组1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0例,对照组2痊愈3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3例。三组有效率分别为77%、57%和46%,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对照组1为7%,均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卡介苗多糖核酸与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慢性荨麻疹症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卡介苗接种后的远期免疫效果.方法:对302例~1岁组婴幼儿初种卡介苗三个月后监测和对321例2~7岁组儿童进行复查,所有儿童均使用1:2 000 BCG-PPD 0.1 mL于左前臂掌侧正中皮内注射,72 h观察结果.结果:~1岁组阳性296(98.01%)人,阴性6(1.99%)人;~7岁组阳性99(33.56%)人,阴性225(69.44%)人;结论:卡介苗接种近期免疫效果肯定,远期免疫效果不理想,应采取复种措施,使青少年人群继续得到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卡介苗的接种为有效预防结核病的良好措施,随着我国城市化进展不断加快、部分城市和社区的人口密度增大,人口流动程度显著提高,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有其重要意义.科学合理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可使儿童机体获得对结核菌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在出生24h后即可行卡介苗接种,但新生儿因个体小、易哭闹而加大了卡介苗接种难度及降低了成功率[1].良好的接种操作可保证接种新生儿获得有效被动免疫.笔者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行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方法与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确保新生儿安全接种卡介苗 (BCG)的措施 ,并提高接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出生新生儿BCG接种情况。结果 16 383例新生儿BCG接种 16 316例 ,接种率达 99.6 0 % ,抽样检查阳转率达 99.4 9%。结论对保持高水平BCG接种率 ,加强BCG计划免疫管理 ,巩固实现无不当注射BCG目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36例卡介苗接种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逢波  徐珽  陈泽莲  唐尧 《中国药房》2007,18(23):1817-1818
目的:了解卡介苗接种致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因素。方法:检索1995~2006年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卡介苗接种致不良反应病例136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6例卡介苗接种所致不良反应中淋巴结异常反应最多(35例,占25.7%),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0例,占22.1%),再次为结核(23例,占16.9%);不良反应潜伏期长,预后较差。结论: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均能引发卡介苗接种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特别警惕淋巴结异常反应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 患儿,男,5天,因全身皮肤疱疹于2002年10月20日以过敏性疱疹收入院.患儿于出生后第2天在左上臂三角肌下缘接受卡介苗0.1 ml皮内注射.注射后约12小时发现患儿面部及胸部皮肤出现散在水疱样皮疹,不伴发热.检查:T 36.8℃,P140次/分,R 26次/分,体重:4000 g,足月新生儿貌,神志清,精神好,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深圳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出生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未接种原因及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0至201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出生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及疑似不良反应报告资料。结果2010—201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出生18692名新生儿,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为94.4%,随着年份增加,卡介苗接种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7.67,P=0.000)。三年中仅发生1例一般反应(发热为38.7℃)。三年在医院住院期间有1056人未接种卡介苗,未接种原因主要是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分别占61.1%、21.2%、10.2%,还有呼吸困难、黄疸、畸形、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共占7.5%。结论深圳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率较高,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未接种原因主要是对禁忌症把握过严,需加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在常规制备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苗技术基础上制备联合疫苗,建立了联合疫苗制备及冻干工艺,对冻干工艺的稳定性及其对抗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动物实验进行免疫效果比较、安全性、局部毒性、过敏试验。结果表明冻干对两种抗原无影响;两种抗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联合疫苗与同批卡介苗相比,效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疫苗组与同批乙肝疫苗组全程免疫相比,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安全性试验联合疫苗组与卡介苗组反应一致,均未见结核性病变。联合疫苗组与卡介苗组病变性质和病理演变过程相似,HBsAg并不增强卡介苗引起的炎症反应;未见全身过敏反应。连续9批成品检定全部合格,证明冻干工艺稳定,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