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风病的发病病机为气血逆乱,升降失常;脾胃居于中焦,是气机升之枢纽,是升清降浊之关键;痰、瘀、浊、毒源于中土,责之脾胃;治疗上降浊为先,浊邪不去,清阳不升;更加辨证论治,升降消补,圆机活法。  相似文献   

2.
益气升阳法是李东垣在《黄帝内经》关于脾胃相关论述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形成的独特治法,其运用首见于《脾胃论》中卷,主要针对脾胃气虚、阳气不升诸证而设,代表方有补中益气汤等。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虚者居多,其虚多由气血亏虚、清阳不升、肝肾不足、髓海空虚所导致。病位在头窍,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依赖机体清阳之气、精华之血濡养,而脾胃与清阳之气、精华之血的产生及运行关系密切。文中运用李东垣《脾胃论》所立益气升阳法为主,兼用祛湿化痰、活血祛瘀等治法,辨证治疗证属脾胃气虚、阳气不升之眩晕经验。  相似文献   

3.
调理气机法治疗脾胃病在临床上经常运用,而巨疗效较没有脾胃的气机升降功能,则清阳之气无法敷布,后天之自精微元以摄纳,浊邪无以排泄。脏腑气机升降受脾胃气机升降之影响,脾胃升降的功能亦依赖于其他脏腑升降协调。故脾胃气机升降是其他脏腑气机升降的枢纽。因此,调理脾胃气机在临床上运用广泛,如脾虚生化乏源的气虚血虚工宜用益气养血,健脾益气,举气升陷之品;气机升降紊乱,见清气不升,油气不降者,宜用升清降油之法;如脾胃受其他脏腑病变影响者,宜先调治其他脏腑,后调理脾胃气机。现将劫床调理气机法举例介绍如下:例l:刘…  相似文献   

4.
清阳不升型眩晕临床多见,且易被误诊、忽视。本病应责之于肝脾,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无以运化及升清,清阳不升,头之清窍不得濡养,髓海不得充盈,则发为眩晕;肝郁气机不畅,疏泻功能失常,升降之气机失调,脾之升清降浊不行,清阳不升,亦发为眩晕。故治以"升提清阳,益气健脾,疏肝解郁"。治疗上,以通元疗法针药结合治之。"通督养神、引气归元"针法,简称通元针法,"通督养神"以督脉上穴、背俞穴及五俞穴等穴,施以针刺补泻或艾灸挑治等,扶阳振羸,来调养脑神、五脏神。"引气归元"以任脉、三阴经及腹部募穴等穴,调畅全身气机,调动一身之气归于本位,使元气充盛,营卫和调,脐下肾间动气充足,五脏安和。运用通元针法,选取督脉脑部穴位:百会、前顶、后顶等穴,充实脑髓,安和元神,振奋阳气;任脉及腹部穴位:气海、关元、中脘、归来、天枢等穴,扶正固本,调畅气机,使脐下肾间动气充足,中焦气血化生有源,为振奋阳气提供物质基础;配合足三里健脾胃、益经气,太冲疏肝解郁。中药处方常用升麻、葛根、柴胡升提清阳,北黄芪、党参益气升阳,白术、茯苓健脾燥湿,辨证加减。现特将通元疗法及治疗清阳不升型眩晕的经验与同道分享,以期对同道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从生理、病理、临床用药等方面探讨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术思想.生理上脾胃为元气化生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病理上脾胃损伤必然导致元气不足、气机升降失常而产生各种病变;治疗上主张健脾益气、升举清阳、除湿健运、降阴火等.  相似文献   

6.
李龙生  鲁美君 《新中医》2014,46(10):228-229
<正>益气升阳法最早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中脾胃内伤学说。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故饮食劳倦则易伤中,致气血生化乏源,气机升降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敷布以荣养四肢百骸,形体官窍,而变生百病。现代临床常用此法治疗美尼尔氏病、抑郁症、原发性低血压等  相似文献   

7.
对益气升阳活血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早期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VD早期的病因病机是"脾气亏虚,清阳不升,虚阳上浮,脑络瘀阻,脑髓失养",治疗宜以"益气升阳活血"为基本方法。并对体现该治则的脑通复方治疗早期血管性痴呆的现代机制进行了系统阐释。  相似文献   

8.
胡老善于调理脾胃,尤其强调治病求本,重视全身的气机升降。而脾胃升降,又为脏腑气血升降的枢纽。关系到整个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脾升,精气才能上升;胃降,糟粕才能下行。升降有度,上下有序则“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升降之机紊  相似文献   

9.
利用升阳法治疗便秘的主要理论为:脾胃为气机的升降之枢,脾胃升降相因,脾升得当方可使胃降正常;清阳不升,则浊阴难降,发为便秘。升阳法升清阳以调气机之升降,使糟粕得以顺利排出。  相似文献   

10.
<正> 天有阴阳交泰,人有升降出入。脾胃为中土,是五脏之气和全身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功能正常,是以清阳上升,浊阴下降,气血津液敷布周身,人体则阴平阳秘,生命安和。笔者认为,人身诸病,皆与脾胃升降之机失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本文拟对此及其证治探讨如下。1 脾胃为升降之枢 李东垣曾云:“脾胃为气血化生之源,后天之本。”脾与胃,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升一降,功能相合,水谷能进,精微能化。脾胃所化之精,再入肝归心,散精于肺,转输于脏腑经络、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表现,可归属"眩晕"范畴,病位在头,头为"清阳之府"、"中精之府"、"诸阳之会"。人体清阳之气、精华之血皆上注于头,头才能发挥正常生理功能。脾胃居于中焦,连通上下,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可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所以脾胃在本病的发病和诊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是产生清阳之气的源泉,倘若脾胃损伤,则纳运失职,升降失司,不仅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元神之府失养,且痰湿阻于中州,浊气上蒙清窍,而出现头晕耳鸣等症。因此,脾胃在眩晕的发病和诊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治疗从脾胃入手,以补益、健运脾胃及调畅气机升降为主,并针对"风、火、痰、瘀、虚"不同的病理因素,佐以平肝、泻火、祛痰、化瘀、补肾之法,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王珍  贾奎  刘彩莉  任伟华 《河南中医》2020,40(4):518-521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病机关键在于气机升降失常。气机上升太过,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甚至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发为脑出血;情绪控制不当,致使肝阳暴亢,气血逆乱,犯于癫顶,脑脉痹阻,发为卒中。气血的生成需要依靠气机的升降,气机升降失司,气血化生不足,不能上呈以荣养脑窍,则出现气虚乏力、头晕耳鸣、寡言少语、心慌、胸闷、纳差、腹胀,甚至晕厥等症状。气机调畅才能保证津液、血液的正常输布运行。反之,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衡无序,机体则产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痰瘀痹阻脑脉,而发为中风。气升则精血上输以化生脑髓,充养脑窍,气降则制约肝气过度升发,并调畅呼吸,通调水道。升降不及,脏腑精微不能上荣于脑,神明不能下降统领脏腑,则会出现耳目昏聩、反应迟钝、焦虑抑郁等病症。脾胃同居中焦,五行属土,有通上彻下、升清降浊之功,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调理脾胃是调畅全身气机升降的关键所在,也是治疗PSD的核心。脾胃健则五脏功能健全,诸虚易补,补而不滞;脾胃运则痰瘀得消,气机得调。  相似文献   

13.
肝胆与脾胃关系密切,疏肝之法在临床脾胃病治疗中多有应用,在此笔者从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则,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日常生活中若肝气太盛,克土太过则常可致脾胃为病,故疏肝为治肝旺而致脾胃病之本。二则,脾胃为人体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为病多致中焦气机不利,少阳肝胆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机",疏利肝胆气机有利于帮助恢复脾胃之气机。三则,脾胃虚弱,中焦气机不利,脾阳下陷,清阳不升,"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胆气升发可助脾阳生发,从而恢复脾胃之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
疑难杂症多属虚实夹杂,其病机皆因久病致虚,伤及脾胃,使元气无以滋养,正虚受邪,从而百病丛生。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李东垣日“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使春夏之气不升,五脏之气不生”,张机《金匮要略》有“四季脾旺不受邪”。故临床治疗上注重顾护脾胃。兹就用培中升清治疗疑难病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福产 《河北中医》1999,21(5):296-297
益气聪明汤为金·李东垣所创,最早载于《东垣世效方》。方由黄芪、人参、葛根、芍药、甘草、升麻、蔓荆子、黄柏8味药组成,具有补养脾胃、益气升清、散风热的作用,主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风热上扰之头痛、眩晕,或内障初起视物不清,或耳鸣、耳聋、齿痛等症。后世医家沿用者不乏其人,如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清·汪昂《汤头歌诀》均有记载。家父张志坚,于临床中喜用此方加减治疗头痛、项强、胃痛、久泄等症,每获良效。现介绍如下。1 头痛、项强头痛有外感、内伤及虚实之分,系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兼有外邪入侵所致。益气聪明汤有补气升清…  相似文献   

16.
老年眩晕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外感六淫、内伤气血脏腑,皆可导致本病。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一部分老年眩晕常由于气虚血瘀、清阳不升引起。故采用益气化瘀方法治疗,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在鼻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脾胃论》方,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鼻居面部正中,是清阳交会之处,足阳明胃经行于鼻两侧。笔者临证时发现部分鼻疾的病机亦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亦每获佳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赵军  师建平  段迎喜 《河南中医》2020,40(3):344-347
脾胃之气的充足和清气的正常升发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意义,饮食、劳倦、情志、外感对脾胃的损伤往往影响中焦脾胃清阳的生成及升发,脾胃病以本虚为主,多由虚致实,虚实兼有,病机关键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升宣调畅作用,脾气的升清有赖于肝气升发促进。在补中益气的同时,要补肝益气。同时,肾精气充盈,元气方能充沛,肾阳又主气化,肾精不封、肾气不固者必致肾气下陷。治疗须温肾壮阳、升阳举陷。脾胃中气不足,气机郁滞而化火,并脾之清气下流而生泄泻,相火乘其土位更加耗伤中焦清阳之气。段老师特别注重脾气生长、升发,只有清阳升发,脾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会收敛潜藏。治疗时运用辛甘之药以补益中气,借升阳风药以助肝胆之用,补其中而升其阳,升浮变通,使生长之气健旺。段老师善于运用甘温之品,温补中气,升发清阳。  相似文献   

19.
脾胃的升降,对气机的升降出入至关重要.脾胃为后天之本,居于中焦,通连上下,是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的升降正常,出入有序,可以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各种正常生理功能,若脾胃的升降出入失常,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废浊之物也不能排出,继而可发生多种病证.故治疗脾胃疾病应着重调理脾胃的升降功能.  相似文献   

20.
胃癌是因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失调等,致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常,气滞、血瘀、痰浊及癌毒内生,日久积聚于胃脘而成。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则精微不能濡养,浊液不能排出,影响体内正常气机升降。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的条达,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则影响气血运行。气机升降关系在胃癌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运行,则气凝血滞,痰浊内停,甚则癌毒内生,发为癌瘤。故在临床治疗中注重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辛开苦降,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