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目的通过4-萜品醇(4-O-acylterpineol,TEN)与不同脂肪酸反应,制备7个新型4-萜品醇脂肪酸酯衍生物,旨在寻找在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IPM)系统和压敏胶型分散型贴剂(drug-in-adhesive,DIA)系统中对氟比洛芬(flurbiprofen,FP)促透效果好、刺激性低的新型促透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并对促透剂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卧式双室扩散池,以离体兔皮为屏障进行体外渗透试验,通过皮肤刺激性实验和组织学实验评价其刺激性,通过分子模拟和激光扫描共聚焦(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实验探究促透剂的作用机制。结果在IPM系统中,与质量分数为3%的TEN等摩尔浓度的4-萜品醇肉豆蔻酸酯(TEN-C14)对FP的促透效果最好;在DIA系统中,质量分数为5%的IPM、与质量分数为5%的TEN等摩尔浓度的4-萜品醇庚酸酯(TEN-C7)对FP的促透效果最好,药物24 h累计透过量分别是空白组的3.17倍和2.92倍(P<0.05)。当与质量分数为5%的TEN等摩尔浓度的TEN-C7与质量分数为5%的IPM联用时,FP的24 h累计透过量是空白组的4.61倍(P<0.05)。皮肤刺激性实验结果显示,TEN-C7作为促透剂不会引起家兔皮肤红斑、水肿,安全性能较高。分子模拟及LSCM实验结果显示,药物主要经过角质细胞的细胞间通道渗透进入皮肤,促透剂通过与药物竞争性的结合角质层神经酰胺的极性头部或可逆的改变皮肤角质层屏障功能从而使皮肤渗透性增加。结论合成的4-萜品醇脂肪酸酯衍生物刺激性低,促透能力强,有望作为一个新的促透剂在经皮给药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考察4-萜品醇(TEN)、4-萜品醇庚酸酯(TEN-C7)及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对氟比洛芬(FP)贴剂家兔在体促渗透活性,并对促透剂的促透体内外相关性进行初步探究。方法:以含不同促透剂的FP贴剂进行大耳兔体内药动学实验,计算FP的药动学参数,并使用反卷积分法验证药物的体内外渗透相关性。最后通过体外释放实验以及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研究促透剂在药物释放、吸收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体内渗透研究表明TEN-C7对FP的透皮递送具有显著的促透作用,并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R2>0.878 3);体外释放实验表明促透剂通过与压敏胶黏合剂分子的相互作用促进药物的释放;ATR-FTIR结果表明不同促透剂对FP的透皮通量增加与角质层脂质迁移率的增加以及促透剂和角质蛋白的相互作用相关。结论:TEN-C7对FP贴剂具有显著促透活性,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拓宽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复方透皮贴剂与两药市售缓释片在兔体内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差异。方法:采用三周期随机交叉试验法,6只健康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复方非洛地平-美托洛尔静脉注射液、透皮贴剂及两药市售缓释片各l片,以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分别测定非洛地平和美托洛尔血药浓度,用DAS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和生物利用度,通过统计学检验评价不同剂型间差异。结果:透皮贴剂较口服缓释片药物吸收时间显著延长(P〈0.05),达峰时间显著推后(P〈0.05),血药浓度平稳,波动性小,体内作用时间长达2d-3d。贴剂中非洛地平和美托洛尔的生物利用度分别是其口服缓释片的114.30%和192.92%。结论:该贴荆缓释特征明显,达到了预期提高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体内驻留时间、维持平稳血药浓度和方便用药的新剂型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复方透皮贴剂,考察其对离体兔皮的经皮渗透性及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Franz透皮扩散装置,以离体兔皮为渗透屏障,NS-乙醇(6040)为接受液,用HPLC法同时测定经皮渗透液中两药浓度并计算其渗透动力学参数.通过皮肤刺激性试验法考察该贴剂对家兔皮肤的刺激性.结果 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复方透皮贴剂中非洛地平和美托洛尔48h内均以零级动力学经兔皮转运,并具一定同步性;该贴剂对家兔皮肤无刺激性.结论 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复方透皮贴剂缓释长效特征明显,药物体外经皮渗透性较好且稳定,符合经皮给药系统应对皮肤无刺激性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文刚  恽榴红  王睿  付桂英  刘泽源 《药学学报》2007,42(11):1206-1214
制备了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复方经皮给药系统,并研究其药剂学性质及经兔皮肤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先建立了同时测定贴剂和经皮渗透液中非洛地平与美托洛尔含量的RP-HPLC方法,以考察贴剂的药物体外稳态透皮速率和经皮渗透机制,并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再以高灵敏度的GC-ECD方法分别测定非洛地平和美托洛尔的血药浓度,研究贴剂经皮给药后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该给药系统的复方药物体外透皮转运具有零级动力学特征,其含量均匀度检查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稳定性好;经皮给药的血药浓度明显较口服平稳,且波动性小,达峰时间推后,持效时间延长,非洛地平与美托洛尔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75.37%和189.76%。以上结果表明,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复方经皮给药系统具有明显缓释特征,可较长时间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丙烯酸树脂压敏胶和硅酮压敏胶为基质制备托特罗定压敏胶分散型贴剂,结果采用硅酮压敏胶的制品中药物稳态渗透速率较高.又制备了以硅酮压敏胶为基质、含不同促透剂[月桂氮(艹卓)酮、N-甲基吡咯烷酮(NMP)、薄荷醇、油酸薄荷醇酯(M-OA)或庚酸薄荷醇酯(M-HEP)]的制品,结果促渗透作用由大到小依序为:M-OA>NMP>M-HEP,月桂氮(艹卓)酮及薄荷醇对托特罗定均无明显促透作用.大鼠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空白组及加入M-OA的贴剂组大鼠稳态血药浓度(css)分别为0.69和0.97 μg/ml;计算得相应的稳态血药浓度预测值(cssp)分别为0.60和0.93 μg/ml,表明该制品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报道某些萜类能增强药物透皮作用,在许多天然的萜类中萜的氧化物如土荆芥油,7-氧二环庚烷及桉叶油等特别有效,应进一步研究。α-甜没药萜醇(α-BIS)是一单环不饱和叔倍半萜,它可以由天然原料提取(春黄菊精油,含(—)α-甜没药萜醇50%以上)或可合成制备(±)-α-甜没药萜醇。其大鼠口服LD_(50)>5g/kg,对皮肤无刺激性(兔),已证明其具有抗炎作用及防止皮肤受刺激。光学活性(-)萜为药理活性化合物。常用于皮肤及口腔保健用品,春黄菊浸膏用于嗽口剂、滴剂和油膏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制备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复方贴剂,并对其外观、物理特性、体外药物释放和经皮渗透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药物体外释放速率和稳态透皮速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设计试验考察桉叶油醇、月桂氮[艹卓]酮和丙二醇体系对贴剂质量的影响,优选最佳复合透皮吸收促进剂构成。结果:优选的透皮吸收促进剂最佳含量分别为桉叶油醇5%、月桂氮[艹卓]酮3%和丙二醇12%,以该促透体系制备的贴剂药物体外释放速率和稳态透皮速率高,外观和理化特性较佳,物理黏性适宜,各指标均达到预期设计要求。结论:桉叶油醇-月桂氮[艹卓]酮-丙二醇(5:3:12)复合体系对非洛地平和关托洛尔的协同促透作用显著,且稳定可靠,是非洛地平关托洛尔复方贴剂的优良透皮吸收促进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复方透皮贴剂并研究经不同动物皮肤的体外药物渗透特性。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透皮扩散装置,分别以离体小鼠、大鼠和兔皮肤为渗透屏障,生理盐水-乙醇(60:40)为接受液,用HPLC同时测定经皮渗透液中两药物的浓度,并计算渗透动力学参数。结果贴剂中,非洛地平和美托洛尔48 h内均以零级动力学经不同动物皮肤转运,并具一定同步性,动物皮肤对药物渗透性依次为:小鼠>大鼠>兔。结论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复方透皮贴剂缓释长效特征明显,药物体外经皮渗透性稳定,各指标均可满足治疗血药浓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含不同非甾体抗炎药(酮洛芬、吲哚美辛和双氯芬酸)及促透剂[月桂氮酮、薄荷醇、庚酸薄荷醇酯(M-HEP)或油酸薄荷醇酯(M-OA)]的压敏胶分散型贴剂。采用双室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为屏障进行体外渗透试验,考察了压敏胶和促透剂的种类对贴剂中药物渗透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用Duro-TAK 87-4098型压敏胶制备的贴剂中酮洛芬的稳态渗透速率和24 h累积透过量显著高于用其他两种压敏胶(Duro-TAK 87-2677和87-2852)制备的贴剂。各促透剂对酮洛芬促渗透作用依序为:M-HEP>M-OA>薄荷醇>月桂氮酮;对吲哚美辛的促渗透作用依序为:M-HEP>M-OA>月桂氮酮≈薄荷醇;M-OA和月桂氮酮对双氯芬酸有显著的促渗透效果,前者的促渗效果较强,而薄荷醇及M-HEP无促渗透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离子对与促透剂联合应用的促透策略,设计一种经皮透过性良好的川丁特罗贴剂,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 首先采用有机溶媒挥散法制备川丁特罗经皮吸收贴剂,以Wistar大鼠皮肤为模型,采用单因素考察法在体外经皮透过试验中考察离子对与促透剂的联用对川丁特罗经皮透过行为的影响并优选贴剂处方。通过贴剂体外释放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探讨离子对及促透剂对川丁特罗经皮透过行为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结果 贴剂的优选处方为川丁特罗-对氨基苯甲酸为主药,载药量为5%,DURO-TAK®87-4098为压敏胶基质,8%聚甘油油酸酯为促透剂。离子对的形成增加了川丁特罗的皮肤渗透性,而聚甘油油酸酯的加入对川丁特罗从贴剂中的释放和川丁特罗皮肤透过均有促进作用,2个技术的联用增加了川丁特罗的皮肤累积透过量。结论 本研究通过采用离子对与促透剂联合应用的策略,成功设计了川丁特罗压敏胶分散型贴剂,并从释放和经皮吸收2方面探讨了离子对和促透剂的作用机制,为开发川丁特罗贴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评价山西振东安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与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的生物等效性,为一致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制剂、两周期、两交叉给药试验设计,空腹组和高脂餐后组各入组26名受试者,所有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周期给药1次,每次口服给药剂量为5 mg(1粒),清洗期28 d,之后进行交叉给药。采用HPLC-MS/MS法测定健康受试者口服受试制剂(T)或参比制剂(R)后,血浆中不同时间点氟桂利嗪的血药浓度。采用WinNonlin8.2和SAS9.4版本软件,非房室模型计算各受试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受试者的临床观察指标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空腹组24例和高脂餐后组25例完成全部试验。空腹条件下,盐酸氟桂利嗪胶囊T和R的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2.50 h (1.50~5.50 h)和2.50 h (1.50~4.50 h),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21.09±6.72)ng·ml-1和(20.36±5.69)ng·ml-1,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72h)分别为(239.05±94.19)h·ng·ml-1和(223.78±77.54)h·ng·ml-1;AUC0~t分别为(324.73±152.96)h·ng·ml-1和(298.97±130.39)h·ng·ml-1;AUC0~∞分别为(457.12±268.55)h·ng·ml-1和(366.15±172.77)h·ng·ml-1;半衰期(t1/2)分别为(180.87±153.04)h和(112.18±70.51)h。进食条件下,盐酸氟桂利嗪胶囊T和R的Tmax分别为4.50 (2.50~6.50) h和4.50 (2.50~6.00) h,Cmax分别为(30.52±10.73)ng·ml-1和(30.65±8.55)ng·ml-1,AUC0~72h分别为(269.16±71.76)h·ng·ml-1和(273.30±74.83)h·ng·ml-1;AUC0~t分别为(360.71±121.08)h·ng·ml-1和(362.30±117.22)h·ng·ml-1;AUC0~∞分别为(449.48±171.08)h·ng·ml-1和(470.51±161.88)h·ng·ml-1;t1/2分别为(131.21±60.38)h和(196.35±132.07)h。空腹和餐后状态下T、R的Cmax、AUC0~72h、AUC0~t和AUC0~∞均值比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0%,125.00%)等效区间内。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胶囊T和R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空腹和进食条件下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在肉豆蔻酸异丙酯(isopropyl myristate,IPM)系统和压敏胶型贴剂系统中,合成得到的手性薄荷醇酯衍生物对美托洛尔(metoprolol,META)渗透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卧式双室扩散池,进行离体兔皮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结果分别以薄荷醇手性对映体(d-薄荷醇、l-薄荷醇)为先导化合物合成其脂肪酸酯衍生物:薄荷醇庚酸酯(l-M-HEP,d-M-HEP)、薄荷醇癸酸酯(l-M-DEC,d-M-DEC)、薄荷醇月桂酸酯(l-M-DOD,d-M-DOD)、薄荷醇十四酸酯(l-M-TET,d-MTET)、薄荷醇油酸酯(l-M-OA,d-M-OA)及薄荷醇硬脂酸酯(l-M-STE,d-M-STE)。在肉豆蔻酸异丙酯(IPM)系统中,只有癸酸薄荷醇酯(l-M-DEC,d-M-DEC)和月桂酸薄荷醇酯(l-M-DOD、d-M-DOD)对META有显著的促透作用(P<0.05);而制成压敏胶型贴剂后,手性薄荷醇酯衍生物对META促透作用排序:l-M-DEC>d-M-DOD≈l-M-DOD>d-M-DOD。结论手性薄荷醇酯衍生物作为促透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在不同系统对META的促透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杜仲及其单方制剂中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丁香树脂醇双葡萄糖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芦丁、无梗五加苷B、松脂醇葡萄糖苷、京尼平苷、槲皮素、咖啡酸和绿原酸11种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安捷伦SB C18色谱柱(2.1 mm×50 mm, 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含0.1%甲酸的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进样量为2μl,柱温为35℃,质谱采用ESI源,雾化器压力为40 psi,在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丁香树脂醇双葡萄糖苷、松脂醇二葡萄糖苷、芦丁、无梗五加苷B、松脂醇葡萄糖苷、京尼平苷、槲皮素、咖啡酸、绿原酸在16.20~10 120 ng·ml-1、3.30~10 220 ng·ml-1、3.20~1 000 ng·ml-1、3.20~1 008 ng·ml-1、3.20~10 140 ng·ml-1、3.20~1 000 ng·ml-1、2.80~885 ng·ml-1、3.30~1 018 ng·ml-1、3.20~2 004 ng·ml-1、3.30~1 045 ng·ml-1、2.60~798 n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1.3%~104.3%,RSD为0.5%~6.5%(n=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好,稳定可靠,可为杜仲及其单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评价国产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的生物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交叉给药试验,选择24名健康受试者分别交叉单次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5 ml,输注时间(70±3) s。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血浆中氟比洛芬浓度,使用PhoenixWinNonlin 8.1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24名健康受试者输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氟比洛芬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27 644.02±6 243.692) min·ng·ml-1和(28 108.34±5 591.35) min·ng·ml-1;AUC0-∞:(28 606.46±6 876.76) min·ng·ml-1和(29 040.66±6 077.13) min·ng·ml-1;Cmax:(9 349.17±1 161.30) ng·ml-1和(9 415.42±1 228.08) ng·ml-1;Tmax中位数分别为0.07 h和0.05 h。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AUC0-t,AUC0-∞,Cmax的几何均数比值(GMR)的90%置信区间均在80.0%~125.0%的范围内。结论:国产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与原研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薄荷醇衍生物对荜茇提取物贴剂中胡椒碱体外经皮通透性的影响,探讨将荜茇提取物制成贴剂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卧式双室扩散池,以离体大鼠皮肤作为通透屏障进行体外透皮实验,用HPLC法测定接收池中胡椒碱的浓度。结果戊酸薄荷醇酯、己酸薄荷醇酯、丁酸薄荷醇酯和乳酸薄荷醇酯对胡椒碱经皮吸收有明显的促透效果,其中以戊酸薄荷醇酯的促透效果最好;庚酸薄荷醇酯、十四酸薄荷醇酯和油酸薄荷醇酯的促透作用不明显;薄荷醇对胡椒碱的经皮吸收有抑制作用。结论在含有化学促进剂的贴剂中,胡椒碱的累积透过量及稳态通透速率均显著增加,说明将荜茇提取物制成贴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双氯芬酸钠贴剂绝对生物利用度和局部组织药物浓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兔经皮给予双氯芬酸钠贴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和局部组织药物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单剂量给予静脉给药和贴剂,采用反相HPLC测定血浆和局部组织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结果: 兔表皮给予双氯芬酸钠贴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22.63(μg·h·ml-1),t1/2Ka0.82 h, t1/2Ke8.51 h, tmax2.53 h, Cmax1.64(μg·ml-1), CL0.91(L·h-1), Ka1.15(h-1), Ke0.12(h-1);静脉给药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 43.85(μg·h·ml-1),t1/2Ke0.60 h, Cmax51.17(μg·ml-1),CL0.47(L·h-1), Ke1.16(h-1).求算得双氯芬酸钠贴剂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1.6%,对两种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双单侧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再对给予贴剂的兔皮肤、肌肉、血浆3组之间进行LSD检验,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皮肤中的药物浓度是血浆的36.5倍.结论: 双氯芬酸钠贴剂的Cmax、AUC低于静脉给药,但具有达峰时间长和在体内时间长的特点,具有长效作用.贴剂的血药浓度较低,而局部血药浓度高,避免了双氯芬酸钠所形成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董永成  童彤  卢伟  万荣梅 《中国药师》2021,(12):2277-2280
摘要:目的:采用UPLC-MS/MS法建立同时测定过敏洗剂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绿原酸、木樨草苷、地肤子皂苷Ic、甘草酸和甘草苷等7种化学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μm),水(0.1%甲酸)溶液和甲醇(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4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分析。结果: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绿原酸、木樨草苷、地肤子皂苷Ic、甘草酸和甘草苷线性范围分别为25.20~1 260.00 ng·ml-1(r=0.999 0)、33.10~1 656.00 ng·ml-1(r=0.999 6)、88.10~4 405.00 ng·ml-1(r=0.999 3)、10.20~510.00 ng·ml-1(r=0.999 6)、11.30~565.00 ng·ml-1(r=0.999 2)、23.40~1 170.00 ng·ml-1(r=0.999 4),29.80~1 490.00 ng·ml-1(r=0.999 8);加样回收率在94.47%~106.33%之间,RSD小于7%(n=9)。结论:该法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过敏洗剂中7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回顾分析93例他克莫司治疗风湿免疫病患者剂量、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与剂量呈正相关(P<0.05),其血药浓度范围在5.4~14 ng·mL-1时,尿素氮(BUN)显著升高(P<0.05),血糖略升高(P>0.05),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上升至26.1%(6/23)(P<0.05)。以上结果表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范围在0.2~5.3 ng·mL-1,安全性较高,当血药浓度范围在5.4~14 ng·mL-1时,需要监测患者BUN和血糖。  相似文献   

20.
透皮给药系统中普通的透皮促进剂由于其对皮肤的刺激性和潜在毒性而受到限制。利用生物可降解性透皮促进剂如N,N-二甲胺基乙酸十二烷酯(DDAA)均等可大大提高安全性。作者对DDAA的甲基化衍生物──N,N-二甲胺基异丙酸十二烷酯(D-DAIP)的透皮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以弱渗透性的序氟尿噙陵(-FU)作为模型药物比较了它与DDAA氮酮、油酸以及月桂醇的促渗作用。实验前先将派状透皮促进剂涂布于水化后的干燥蛇蜕上进行预处理,一定时间后去除多余的促进剂,将蛇蜕装在F扩散地上,于32”C水浴恒温,以等渗的pH7.2磷酸盐缓冲液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