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甘油保存角膜治疗角膜穿孔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18例(18眼)角膜穿孔患者,使用甘油保存的角膜材料行角膜移植手术治疗,观察3~6个月。结果:18例患者15例保持角膜透明,3例角膜出现排斥反应而发生植片混浊或融解。结论:小范围角膜穿孔者,使用甘油保存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穿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在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手术后使用一种液体绑带(2-辛基氰基丙烯酸酯对羟苯甲酸酯)来封闭切口以防止眼表面液体流入的可行性及其副作用。设计:前瞻性、干预性病例研究。受试者:51例(51只眼)接受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方法:选择51例(51只眼)由同一手术医师(RS  相似文献   

3.
自制异物钩角膜深层栗刺取出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自制异物钩取出角膜深层栗刺的效果。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用自制异物钩 (一次性 4号针尖制成 ,以下简称异物钩 )剔除角膜深层栗刺。结果 :40例均成功取出 ,无 1例栗刺进入前房 ,未有 1例发生感染。结论 :在手术显微镜下用自制异物钩剔除角膜深层栗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手术。手术原理是利用角膜板层刀在角膜上切割一平整的角膜瓣,角膜瓣掀开后,利用准分子激光在角膜基质上照射,达到治疗屈光不正的效果。LASIK保持了角膜上皮、前弹力层及整个角膜的正常解剖状态,因此术后无明显的上皮增生和上皮下混浊,可缩短术后局部滴用激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与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翼状胬肉患者64例(64只眼)分为两组,各32例,一组为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二组为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观察术后角膜愈合,角膜缘新生血管及球结膜是否有结膜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结果:随访3个月~25个月,一组2例复发(6.3%),二组无复发病例。结论:羊膜移植目的在于恢复角膜缘基质微环境,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在于恢复角膜缘干细胞的数量,因此,两种手术方法均可行。但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方式系自体眼表组织移植,手术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是处理翼状胬肉复发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用带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索其显微手术技术的改进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进行性胬肉26例26眼,复发性胬肉12例12眼,采取显微手术取同侧眼下方角膜缘带结膜瓣的角膜缘游离移植片进行移植,缝合时强调移植片移植床上角膜缘各自准确对位吻合。结果:经平均1.5年观察治愈45眼,占93.75%,复发3眼,占6.25%,角膜上皮稳定供区角膜创面正常愈合。结论:同侧眼帘结膜瓣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为较佳的方法。此术式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胬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小军  高丰 《医学综述》2013,19(10):1808-1810
1983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问世,开创了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历史,从此治疗进入准分子激光"单纯表层手术"阶段。1991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出现,它很快取代PRK,成为一种主流手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屈光手术进入"角膜基质手术"阶段。1999年诞生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2003年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以及2006年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等,标志着"表层切削"的回归,表层切削成为激光屈光手术的热点和新宠。  相似文献   

8.
肖秀林  阳洁 《吉林医学》2012,33(17):3731
目的:对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与角膜内皮水肿进行分析,探讨减少术后角膜内皮水肿的手术技巧。方法:对于98例(98眼)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的角膜内皮水肿的发生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手术后1 d,角膜水肿32眼(32.63%),其中轻度角膜水肿24眼,中重度角膜水肿8眼;术后7 d,角膜水肿9例(9.18%);术后21 d所有患者角膜内皮水肿均消退,没有出现大泡性角膜炎者。结论:角膜内皮水肿是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通过提高手术技巧可减少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不同术式复发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寻找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以减少翼状胬肉术后的复发率.方法:对256例302眼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术(70眼),单纯胬肉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80眼),带蒂结膜瓣转移术(66眼),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86眼)的手术方法治疗,随访1年,比较其复发率.结果:术后复发率,单纯胬肉切除为22.86%,胬肉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为16.25%,带蒂结膜瓣转移术为13.64%,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为3.49%. 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明显减低了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背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通过亚微量法去除中央角膜组织而改变角膜的形状和厚度。本研究目的是分析不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前后的中央角膜厚度(CCT)和曲率,及其对Goldm ann压平眼压计评估眼压(IOP)的可能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前后CCT、角膜曲率及Gold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宁 《微创医学》2006,1(4):336-33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手术。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是由气态氟化氩在激发状态下产生“冷激光”,以每个脉冲除去四千分之一毫秒组织的速度,使角膜间分子键断裂气化。通过计算机严密控制下的激光切削,角膜曲率及模式被改变,从而达  相似文献   

12.
比较重复LASIK术后两种计算残余角膜基质床(R SB)厚度的方法,以确定何种方法得出更加保守的R SB估计值,并确定两种计算方法产生差异的相关因素。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纳入1998~2002年间初次行LASIK术后又行两次重复LA SIK术(第2次和第3次手术)的79例患者(每例患者仅1只眼接受该手术)。比较第2次和第3次LASIK手术后计算所得的R SB。计算方法包括原始角膜厚度减角膜瓣厚度减全部激光切削角膜厚度,即:原始角膜厚度法(原始CT法),以及再次手术前角膜厚度减角膜瓣厚度减重复切削厚度,即:重复角膜厚度法(重复CT法)。统计第2次…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对角膜屈光手术治疗后的近视眼再行白内障手术时,术后产生远视是常见的结果。造成低估植入人工晶体(IOL)度数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在LASIK术后用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测得的角膜屈光力失常引起。本文旨在比较研究3种不同型号的角膜曲率计测量LASIK术后角膜曲率的精确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存在屈光异常的34例患者(58只眼),年龄20~51岁。LASIK术前及术后1个月用Zeiss公司的角膜曲率计、EyeSysTechnologies的角膜地形图和Zeiss公司的I-OL-Master进行测量。将术后测量的3组数据与用临床方法(chm)检查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I…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2.2 mm与2.8 mm两种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51例(251只眼)白内障患者,按照角膜缘切口大小随机分为2.2 mm与2.8 mm两组,行角膜缘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超声乳化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最佳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2.2 mm角膜缘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2 mm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和5.5 mm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硬性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Noncon-ROB06000型(日本)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对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病例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细胞密度和形态学的检查。结果:两种不同切口术后1、2、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改变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其损失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3.2 mm透明角膜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快捷、可靠的手术方式并不增加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6.
美《华盛顿邮报》1981年6月12日报道:从眼外科的历史来看,手术治疗近视眼是最大胆的一种疗法。改变眼的形状,眼科医生要围绕着角膜至少须作8次深部的切入手术。4,000名近视眼的美国人已作了角膜根治切开术,据说绝大多数人可以不戴眼镜或接触镜来矫正他们的近视。估计1981年还将有4,000多人作此种角膜根治切开术,另外1,000万名有中等度和重度近视的人是手术的候补者。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官员们认为,争作这种手术似为时过早,因为他们不相信这种手术的安全性。NIH所属的眼科研究所(NEI)  相似文献   

17.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ex cimer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 ,LASIK)是近年来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hotorefractivekeratecto my ,PR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角膜屈光手术。LASIK手术在手术设计原理上较PRK手术更为合理 ,已成为目前角膜屈光手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解放军第 113医院自 1996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采用LASIK对 12 16例各种近视患者 (2 40 9只眼 )实施了手术 ,现对术后随访 6个月以上 96 7例(1919只眼 )患者进行了分析总结 …  相似文献   

18.
张宇 《吉林医学》2010,(30):5376-5377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60眼)翼状胬肉患者(包括静止期、活动期和复发性胬肉)做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显微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后,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角膜上皮修复、植片全部存活,56眼痊愈,4眼复发,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复发率为6.67%。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转位术简单易行,手术风险较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技巧 ,对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 :随机选择白内障 60例 (67眼 )进行上述手术 ,对术后视力、角膜曲率、常见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 1周裸眼视力≥ 0 .5者 54眼 (80 .6% ) ,术后 2月裸眼视力≥ 0 .5者 60眼 (89.6% )。角膜曲率测量表明术后角膜屈光力与术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t=1 .994,P>0 .0 5)。后囊膜破裂 7眼 (1 0 .4% ) ,虹膜损伤6眼 (9% ) ,角膜内皮水肿 1 9眼 (2 8.4% )。结论 :合适的手术切口、充分扩瞳及水分离、保持后囊膜完整、低能量超声、相对高负压是减少手术损伤和术后角膜散光 ,避免并发症 ,提高术后视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16-10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手术在老年硬核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0例(92眼)老年硬核白内障患者采取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第1、3天和术后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均较手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术后第3天患者角膜水肿情况较术后第1天明显改善(P<0.05)。手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分别为2562.7±127.5cells/mm2、435.7±133.6um2;手术后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分别为2217.8±76.3cells/mm2、483.5±145.9um2;术后1个月患者角膜内膜细胞密度较手术前明显的降低,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较手术前明显的变大(P<0.05)。手术6个月后患者角膜散光值为1.5±0.3D,明显的高于手术前的0.9±0.2D(P<0.05)。6例患者角膜水肿,1例眼压高,1例虹膜损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0.0%。结论:对老年硬核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有着显著疗效,能提高患者的视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